天门寺 编辑

安徽省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天门寺,又称钻天峪、小山。位于安徽萧县白土镇戴村,始建于公元425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之子刘义隆在天山兴建寺院,因一山中劈,双峰壁立,过此步步登,如上天门,故名此山为天门山。天门寺因山得名。天门寺占地1.68平方千,主要以寺庙为核心,多种景点环绕。寺周围有孔子晒书台、砚墨池、飞来佛、蚂虾泉景点。有殿堂20余间,供有缅甸佛6尊及各种佛像40余尊。2000年,国家文物保护委员会授予天门寺院所在地为“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2006年,天门寺被列为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0,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2015年,国家宗教局认证天门寺为中国佛教活动场所。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天门寺

外文名:TianmenTemple

地理位置:宿州市萧县白土镇戴村天门寺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3月15日-12月31日07:30-18:00

景点级别:AAAA级

门票价格:20元

占地面积:1.68km²

著名景点:子晒书台、砚墨池、飞来佛、蚂虾泉、桃花洞

建议游玩时长:3-4小时

所属国家:中国

所属城市:安徽宿州市

适宜游玩季节:四季皆可

住持:释源戒

历史沿革

编辑

益泉益泉

益泉又名蚂蚁泉,当地人因后水涨时,如成堆蚂蚁涌,故称之蚂蚁泉。明代萧县一知县郑公游天门寺,知其泉大旱之年不竭,每于旱时为山下百姓提供浇苗点种之便,便将此泉改名为“益泉”。最旱时水深也是一米余,且水位不再下降,解放初在此办天门学校,可供数百人食用。

砚墨池

墨泉墨泉

砚墨池又名洗墨池、砚墨泉、墨泉,水池一米见方,深二米余,泉水旺盛,旱时不涸,雨天不溢,四周石壁及池底石块皆呈黑色,故观水色墨黑,相传当年孔人曾在此洗墨,故名洗墨池。

藏书洞

藏书洞藏书洞

藏书洞是相传此洞是孔子当年藏书的地方,大小有4、5平方米,为天然形成的,洞内平坦。

古树

古树古树

寺内有众多古树,包括2600年树龄的银杏树,还有生长在岩石间形态各异的青檀树。寺院内有古银杏树枝盛叶茂,四人方能合抱,其树干既高且直,据有关人员考证,该树干高为国内银杏树之最。

桃花洞

桃花洞口桃花洞口

桃花洞在天门寺上方十余丈处,倒悬的松柏荫蔽洞门。相传过去一狐狸精常作美立于洞口,手持桃花勾引寺内僧人,但全寺众僧无一人为女色所动,妖女怒而将桃花抛洒,因之洞门周围又于苍松翠柏间长满了桃树,每年阳春三月,这里翠柏生辉,桃片片,蔚为奇观。

千佛塔

圣场寺圣场寺

圣场寺又名二圣寺,该寺建在天门山峰顶,是当年孔子讲学的地方。相传,孔子周游列国时,微服过宋,在此讲学,故人称圣人场。后人为了纪念这一件事,在圣人场前盖起了圣场寺。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赐圣场寺领地36亩,坐落寺院东西。寺庙面南背北,四合院结构。

石刻

缅甸玉佛缅甸玉佛

天门寺供有缅甸玉佛6尊及各种佛象40余尊。清代绪年间,天门寺的真修和尚经厦门泛海至缅甸雕琢佛像,像成后,历经整整两年时间,将玉佛安全地护送到天门寺。

王墓

白马王墓白马王墓

白马王墓土堆高大,占地十亩,内葬之人因抗金蒙难,威武不慷慨于此,后人追念魂,每逢寒食节,四方乡民就自动前来祭扫,故其规模不减。

甲骨文

天门寺院内存有国家级文物甲骨文石。

文物保护

编辑

1998年,获得萧县宗教局批准登记。

2000年,国家文物保护委员会授予天门寺院所在地为“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

2006年,天门寺被列为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10月,正式通过国家旅游局组织专家进行的国家级4A级风景区评审。

2010年,被安徽省委统战部、省宗教局彰为省级和谐寺院。

2015年,国家宗教局颁发天门寺为中国佛教活动场所。

佛事活动

编辑

孔子讲学孔子讲学

传说孔子在萧县讲学,听说天门寺的风景迷人,也来欣赏,当从这个山脚下经过时下了一场大雨,孔子随身携带的书被雨水打湿。天晴以后孔子就把书放到草丛上晾晒,后来这片草就再也抬不起头来了。后来人们就把此地叫作 “孔子晒书台”了。

刘义隆

公元425年,南朝开国皇帝刘裕之子刘义隆在天门山兴建寺院,因山坳两侧的山头是簸箕型延伸出去,又像天公的两扇大门,得名天门山,因寺院建于此处故称为天门寺。

飞来佛

飞来佛飞来佛

寺内有一石佛,叫飞来佛,当地人称二佛爷,据传说,当年建寺时,当大殿落成,如来佛像塑成,石匠们抬头一看,见寺后山岩“金踝”伸头探脑,视耽耽。大有跃下之势。

石匠戏曰:你若能飞下院中不碰大殿,我便雕你为二佛爷。石匠话音刚落,一声响亮,一巨石似从天降飞落在大殿前,因之,天门寺大殿上就有了泥塑的大佛爷及石雕的二佛爷。即飞来佛,二佛爷法相端庄,与如来佛无二,只是略小了点。

诗词

由于天门寺古松修竹,清幽静,明、清两朝常有学者借读于此,留下了许多诗词歌赋,最有名的为回文

对联

仰惊六宇宽,变成几多雨、几多露、几多雪、几多风和雷,时出时入,时往时来,多少神奇锁住?

瞰众山小,看破一个嵩、一个衡、一个恒、一个泰与华,自东自西,自南自北,个中底蕴此平分。

《回文诗》

民国时期,萧县知县赖以平所作。是通体回文诗,且正读、倒读时各删去每句前两字,又成了两首回文诗。

《游天门寺记》

咸丰年间,知县吉梁。

《无题》

万历年间,淮徐河务两淮运同蓟门许一诚题。

轶事

天门寺又称尼姑庵,虽说是寺可里面修行的皆是尼姑。天门寺在“文革”中被毁,虽然仍有不少游方僧慕名寻到这里。可前后来了许多和尚,眼见寺庙被毁后都无奈的又走了。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一个尼姑来到这里,看中了这块宝地,与当地政府签订协议,许诺自筹金重建天门寺,条件是修好以后当住持,住持是女的,收的徒弟也是女的,可千年的寺名却是不能改动的,所以就出现了寺院住尼不住僧的独特现象了。

旅游信息

编辑

门票价格:20元

天门寺

交通信息:萧县汽车总站到庄里乡的班车在戴村下。距离萧县城区大概14公里左右。

政策:2月26日,从安徽省宿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宿州市所有A级以上旅游景区将从恢复运营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对全国所有医务工作者免费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