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 编辑

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

八路军,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简称,后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之一。

1937822日,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并同意设立总指挥部。

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宣布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改为第八路军总指挥部,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红军总政治部改为八路军政治部,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副主任;下辖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和总部特务团。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

1937年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按全国陆海空军战斗序列(把各“路军改编为“集团军”),并下达命令:将八路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总部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朱德改任总司令,彭德怀改任副总司令。但八路军的称呼,仍被广大指战员和人民群众习惯地沿用下来。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八路军

外文名:18G.A.oftheNationalRevolutionaryArmy

又称: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

总指挥:朱德

副总指挥:彭德怀

下辖:3个师

总兵力:约4万多人(初期)

领导:中国共产党

存在时间:1937年8月22日-1946年9月

历史沿革

编辑

历史背景

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后誓师抗日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后誓师抗日

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了改红军为八路军的命令,原文如下:“南京已经开始对日抗战,国共两党合作初步成功。为着实现中共中央给国民党三中全会红军改名之保证,推动这一抗战成为全民族的抗日革命战争,我们宣布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着将:前总指挥部改为第八路总指挥部,以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叶剑英为参谋长,左权为副参谋长,总政治部改为第八路军政治部,以任弼时为主任,邓小平为副主任。 第一军团、十五军团及七十四师合编为陆军第一一五师,以林彪为该师师长,聂荣臻为副师长;二方面军二十七军、二十八军、独立第一、第二两师及赤水警卫营、前总直之一部等部,合编为陆军第一二〇师,以贺龙为师长,萧克为副师长;四方面军二十九军、三十军、陕甘宁独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团等部,改编为陆军第一二九师,以刘伯承为师长,徐向前为副师长,以上各部改编后,人员委任照前总命令行之。各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保持和发挥十年斗争的传统,坚决执行党中央与军委会的命令,保证红军在改编后成为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为党的路线及政策而斗争,完成中国革命之伟大使命。”

《论持久战》为八路军制定了正确的军事方针《论持久战》为八路军制定了正确的军事方针

8月22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关于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会议分析了抗战开始后的形势,明确抗战必须经过艰苦的持久战,确定八路军的战略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决定由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11人组成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共中央军委),毛泽东为书记主席),朱德、周恩来为副书记(副主席);通过了关于八路军抗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决定。

8月25日,中共发布《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其要点是:

1、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2、全国军事的总动员;

3、全国人民的总动员;

4、改革政治机构;

5、抗日的外交政策;

6、战时的财政经济政策;

7、改良人民生活

8、抗日的教育政策;

9、肃清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方;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改编命令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改编命令

10、抗日的民族团结。

同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

1937年8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关于改编后党及政治机关的组织的决定》,规定红军改编后共产党的组织,师以上及独立行动之部队,组织军政委员会;师、团两级及总部和师的直属队,组织党的委员会。改编后的政治机关,师以上设政治部,团设政治处。

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按全国陆海空军战斗序列(把各“路军”改编为“集团军”),并下达命令:将八路军改称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总部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朱德改任总司令,彭德怀改任副总司令。

9月14日,朱德、彭德怀发布八路军改为第十八集团军的通令。红军改编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兼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白崇禧、西安行营代主任蒋鼎文、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等国民党级将领纷纷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朱、彭正副总司令。宗仁、白崇禧贺电“望东指之旌旗,同仇而御侮,歼朔方之寇,复失地以奏功”。蒋鼎文贺电“率部抗敌,壁垒新增。行见肥苜蓿,壮秋塞之军容;酒熟葡萄,励沙场之斗志。扬我国威,挫彼寇焰,河山还我,指顾可期”。

八路军改称第十八集团军以后,由于八路军名声远扬,因此,在一定的范围内仍沿用八路军番号,人民群众亦习惯称这支部队为八路军。

发展

编辑

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

自1937年8月八路军挺进华北战场,至1940年底为发展阶段。

在日军展开战略进攻,国民党军不断撤退,华北战局危急之际,八路军主力于1937年8月22日至9月30日,先后由陕西三原、富平县经韩城地区东渡河,挺进华北前线抗战。根据中共中央洛川会议的决定,八路军担负着创建抗日根据地、钳制与消耗日军、配合国民党军作战、发展壮大自己的基本任务,实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

9月25日,八路军第115师在山西省灵丘县城西南平型关附近,歼灭日军精锐部队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1000余人。平型关战斗的胜利,打击了日军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和军队的斗志。后八路军以一部兵力分散发动群众,着手创建抗日根据地,主力于日军的翼侧和后方积极作战,配合国民党军保卫忻口、太原,先后取得阳明堡、七亘村、广阳等战斗的胜利。

11月8日,太原失陷。至此,在华北以国民党军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基本结束,以八路军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八路军在积极作战的同时,加强部队建设,恢复了因受国民党干涉而取消的政治委员制度和师政治部名称,加强了政治思想工作,保持了人民军队的本色和光荣传统。为独立坚持华北抗战,八路军总部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关于控制晋东北晋西北、晋西南、晋东南,向着日军占领的中心城市交通取四面包围的态势,以及分兵发动群众、创建根据地、准备反围攻等指示,以第115师独立团等部创建以恒山山脉为依托的晋察冀抗日民主根据地,师部率第343旅南下,创建以吕梁山脉为依托的晋西南抗日根据地;以第120师继续创建以管涔山脉为依托的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以第129师和第115师第344旅创建以太行、太岳两山脉为依托的晋冀豫抗日民主根据地。

至1938年4月,上述根据地基本建成,先后成立了晋察冀、晋冀豫和冀南军区,并粉碎了日军对各根据地的围攻。这样,八路军既在山西站稳了脚跟,又为向整个华北发展创造了条件。

4月2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开展平原游击战争的指示。随后,八路军第129师一部深入冀南,协同当地人民武装发展冀南和鲁西北抗日根据地;八路军第120师雁北支队与晋察冀军区一部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挺进冀东,协同当地中共组织,领导人民举行抗日武装起,创建冀东抗日根据地;以第115师和第129师各一部挺进冀鲁边和冀鲁豫边,协同当地人民武装创建抗日根据地;以冀中人民自卫军与河北游击军合编为八路军第3纵队,同时成立冀中军区,创建冀中抗日根据地。在开展平原游击战争的同时,以第120师一部挺进绥远(今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协同当地人民武装,开创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至10月,八路军在华北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创建了晋察冀、晋西北、晋冀豫、晋西南、冀鲁豫、山东等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发展到15.6万人。

10月,日军侵占广州、武汉后,停止了对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逐渐转移其主要兵力,打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并以华北为重点,进行大规模“扫荡”。八路军总部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方针,令3个师的主力分别挺进冀南、冀中、山东,协同当地军民,粉碎日军“扫荡”,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12月27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将山东各地共产党领导的起义武装统一编成八路军山东纵队,与第115师主力一部共同完成巩固和扩大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任务。

1939年1月,以八路军第4纵队为基础,组成冀热察挺进军,执行巩固平(北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的任务。八路军各师主力深入华北平原,对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帮助当地抗日武装起了重要作用。八路军也得到了大发展。为了巩固大发展的成果,提高部队战斗力,八路军总部于1939年2月和6月两次发出整军训令,各部队进行了两期整顿。1940年2月又发出整军训令,各部队又进行了两期整顿。八路军在整军中先后整顿了100多个团(约40万人)。经过整军,提高了部队的军政素质,加强了部队中党的领导和政治思想工作。

1939年8月,八路军第1纵队成立,统一指挥山东纵队和第115师入鲁部队。1940年2月,八路军第2纵队成立,统一指挥太行山南部地区的部队。3月,在打退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之后,由中国共产党倡议创建并实际领导的属第2战区晋绥军建制的山西新军(含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的4个纵队、政治保卫队的3个旅、工人武装自卫队、暂编第1师等),陆续加入八路军的战斗序列。4月,为加强冀鲁豫边的抗日斗争,第2纵队东进与冀鲁豫地区部队会合,并成立冀鲁豫军区。6月,撤销晋冀豫军区,分别成立太行军区、太岳军区。为协同新四军发展华中,八路军第2纵队一部南下豫皖苏边,于7月与新四军第6支队等部会合,先后编为八路军第4、第5纵队。11月,成立晋西北军区(后改称晋绥军区),统一指挥第120师和在晋西北的山西新军。

1940年8月下旬,八路军向华北日伪军发动百团大战。至12月上旬,共歼日伪军4万余人,给日伪军以很大打击,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日军为了报复,遂增强其在华北的兵力,对八路军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扫荡”。

1941~1942年,八路军处于困难的阶段。

日军为巩固其华北占领区,使之成为进行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加紧对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所谓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的“总力战”,先后发动了5次“治安强化运动”,连续进行残酷的“扫荡”和“食”,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这时,国民党顽固派也不断进行“反共”军事摩擦,因而,八路军处于极其困难的境地。部队减少到30万人,抗日根据地的面积缩小1/6,人口减少1/3。 在艰难的岁月里,八路军加强了党的统一领导,实行精兵简政政策,撤销了纵队指挥机构。在此期间,成立了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将山东纵队领导机关改为山东军区;并将大部主力旅与军分区合并,实行主力军地方化;开展广泛的群众性的游击战争;实行“敌进我进”,组织大批武装工作队深入日伪军占领区开展军事斗争与政治攻势,配合根据地军民反“扫荡”、反“蚕食”和反“治安强化运动”。在两年的艰苦斗争中,粉碎日伪军1000人以上至7万人的“扫荡”共144次,并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进攻,战胜了极端的困难,坚持了华北敌后抗战。

在中国共产党从1942年开始的整风运动中,八路军联系部队的实际,开展了反对军事领域中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和增强党性的整风运动,提高了马克思主义水平,改进了思想作风,增强了团结,纯洁了组织,提高了战斗力。从1943年起,八路军普遍开展了大生产运动。这一运动,克服了财政经济困难,锻炼了部队,密切了军民关系,并为抗战胜利准备了物质条件。

从1943年起,八路军进入恢复和再发展阶段。

进入1943年后,华北日军仍以打击八路军为主,并且更加强调“以华制华”,大力扩充伪军。国民党军大批投降日本,被改编为伪军。八路军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敌斗争、精兵简政等十大政策和“敌进我进”的方针,粉碎了日伪军的“蚕食”、“扫荡”和“治安强化运动”由被动转为主动。

1944年,在日军发起打通大陆交通线作战,向国民党军大举进攻时,八路军实行局部反攻,向日伪军占领的城镇和交通线连续发动了秋季攻势作战,并以主力一部向河南和湘粤边挺进,收复了部分失地。部队在作战中发展到50余万人。为适应更大发展和全面反攻的需要,遵照中共中央关于整训部队的指示,八路军于1944年冬季,利用战斗间隙,开展了以技术为主、战术为辅的大练兵运动,并总结了带兵、用兵和养兵的经验。经过整训,部队战斗力大大提高。

1945年,八路军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的战略任务,发起了春、夏季攻势作战,将日伪军压缩到大中城市和交通要道上。八路军在1944~1945年夏的局部反攻作战中,共歼灭日伪军25万余人,收复城镇70座,为举行大反攻创造了条件。

同年8月,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发出关于对日伪军举行全国规模反攻的号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总司令朱德发布向日伪军全面大反攻的命令。为了加强对晋冀鲁豫地区的军事指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晋冀鲁豫军区。八路军对华北日伪军占领的城市和交通要道展开了大规模进攻作战,并以一部主力向东北进军。在大反攻中,八路军共歼日伪军21万余人,收复城镇200余座。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八路军发饷数目,始终根据三个师

八路军军服为上衣立翻领、对襟单排五粒扣、四个明贴袋。八路军、新四军都佩戴“青天白日”帽徽,但臂章上却清楚地标明了自己的身份。八路军的有“八路”“十八集团军”“18GA”几种,新四军则为“新四军”或“N4A”等。

上,除无军衔、无“符号”胸章、包括朱德、彭德怀在内的绝大多数军官均无大礼服和毛呢料制服(也有叶挺、林彪等例外)外,八路军、新四军军服服装与国军中央军和除东北军外的其他部队完全相同。但实际上,八路军军装色调极其混乱,骨干部队为继承自中央红军的草木灰色,早期少部分得到国军后勤供给的部队为仿德国灰色,后来军服均为根据地土法生产,山东、河北制成时通常为黄绿色,穿着后逐渐褪成黄灰或灰白色。陕北制成时多为灰色,穿着后逐渐褪成草绿色。新四军位于江浙,条件较好,一般为较稳定的蓝灰色(现代影视作品中通常以德国灰色作为两支军队的标准色调)。除极个别外事军官获授军衔外,两支军队均只有臂章标明自己的军级番号,并将姓名和部别写在上衣左胸内布片上(不同于其他国军和汪军,八路军的布片朝内,外观不可见),俗称“符号”。

早期八路军、新四军都完全佩戴“青天白日”帽徽,且1937年更换帽徽(原红军纯红五星布制帽徽)时,由于戴上了昔日“敌人”的象征,两支军队均发生过士兵抵制甚至因此逃离部队的事件。帽徽是按照国共合作协议,由南京(重庆)方面提供的。1940年,由于发生了皖南事变,引起新四军全军极大愤怒,新四军残部和重建后的新四军基本不再使用此帽徽。与之不同,八路军由于1940年后兵员大幅扩充,远远超过3个师的协议规模,加上国共合作时好时坏,无法获得国统区工业部才能提供的青天白日珐琅帽徽,来越多的官兵军帽上没有青天白日帽徽而是仅有两粒仿德国山地帽式纽扣,这并非“以扣代徽”,也非政治原因所致。事实上,1940年后的八路军军人是否佩戴帽徽相当自由,无任何规定或推荐,亦不纳入班兵风纪考评,有的军人将青天白日帽徽一直戴到国共破裂的1948年。

军歌

编辑

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华北前线,深入敌后,进行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成为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军事力量。1939年末,诗人公木和作曲家郑律成共同创作了由六首歌曲组成的《八路军大合唱》,《八路军军歌》即其中的一首。这首歌的旋律浑厚深沉,蕴含着内在的力量,讴歌了经历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人民军队的光辉业绩。

八路军军歌》歌如下:

铁流两万五千里,

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

苦斗十年锻炼成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一旦强虏寇边疆,

慷慨悲歌奔战场,

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

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

游击战,敌后方,铲除伪政权;

游击战,敌后方,坚持反扫荡。

钢刀插在敌胸膛,钢刀插在敌胸膛。

巍巍长白山,滔滔鸭绿江,

誓复失地惩强梁。

争民族独立,

求人类解放,

这神的重大责任都担在我们肩上。

八路军进行曲

向前 向前 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我们是善战的前卫

我们是民众的武装,

从无畏惧,

绝不服,

永远抵抗,

直到把日寇逐出国境,

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

听,风在呼啸军号响,

听,抗战歌声多嘹亮,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的战场,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去敌人的后方,

向前 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向华北的原野,

向塞外的山岗。

此歌作于1939年冬,原名《八路军进行曲》,为《八路军大合唱》之一。

解放战争时期对歌词作了部分修改,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7月,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军旗

编辑

八路军军旗

八路军军旗

抗日战争开始后,八路军、新四军没有单独的军旗,统一使用国民革命军陆军军旗。

历史影响

编辑

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为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世界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八路军在敌后战场的作战牵制了日军在华正面战场,对抗战的全局胜利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在1937年9月到1945年3月的7年半(华南抗日纵队缺1943年以前的数字)中,总计对敌大小战斗11.5万余次,击毙和杀伤日伪军计96万余名,俘虏日伪军计28万余名,争取投诚反正日伪军计10万余名,日伪总共损失计136万余名。主要缴获:炮类共计1028门,机枪共计7700余挺,步马枪43万余枝,攻克碉堡3.4万余座,攻克据点1.1万余个(参见参考文献1)。

至1944年5月,八路军建立面积达246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的抗日根据地,至1945年8月,八路军发展到90多万人,成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组成部分。

八年抗日战争,八路军总共歼灭日伪军125万余人,解放了大片国土,为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部队发展到100余万人,成为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力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对于推动全民族抗战,开辟华北敌后战场,夺取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