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瑶 编辑

北京大学教授、文学史家

王瑶(1914~1989),字昭琛,山西平遥人。文学史家、教育家中国中古文学研究的开拓现代文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青时期师从朱自清,致力于中古文学史的研究,著有影响力巨大的《中古文史论》。建国后,王瑶服从组织调配开始了新文学史的研究和教学,1953年完成的《中国新文学史稿》标志着现代文学研究和教学基本格局的建立。

王瑶学贯古今,视野开阔,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修养,是一位在中古文学史、现代文学史鲁迅研究三个研究领域都做出了卓贡献的学者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王瑶

国籍:中国

民族

出生日期:1914年57日

逝世日期:1989年12月13日

毕业院校: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

职业:文学史家,教育

主要成就:建立了现代文学史研究与教学的基本格局

出生地:山西平遥

作品:《中国新文学史稿》、《中古文学史

字:昭琛

人物生平

编辑

王瑶 少年时期王瑶 少年时期

1914年5月7日,出生于山西平遥县。年幼时在本地读书

1928年,离开平遥,考入太原进士中学。

1931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后因学费昂张家口察哈尔第一中学三年级。

1934年,王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因其学识渊博,思想解放,在校内获得美誉“小周扬、“小胡风”。

1935年,参与反对“华北自治”学生运动,并成为其中骨干。

193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1日,受命主编《清华周刊》第45卷。

1937年暑假,回乡,不久抗战爆发,因战乱未能随学校南迁,困于家乡,以从商和帮人辅导功课而糊口生活。同时也因此与党组织脱离。

1942年,南下成都,在当地的中学任教员教书生活,不久迁往昆明,同样在当地的中学教书。9月,正式在西南联大复学,其后考入清华研究院中国文学部,师从朱自清攻读和研究汉魏六朝中古文学。随后在清华从事古典文学、现代文学的研究。

1943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同年在清华大学复员。随后,清华研究院毕业后,因成绩优异得以留校任教。

王瑶 青年时期

王瑶 青年时期

1944年,经朱自清介绍加入中国民主同盟,积极从事爱国民主化运动。

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北平,王瑶随校返教,中文系讲师、副教授等职。与杜琇相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三年中,王瑶先后在《新生报》《语言与文学周刊》《清华学报》《国文月刊》《文艺复兴》等全国性报刊杂志发表研究中古文学论文30余篇,内容涉及中古文学中许多重要学术课题,史料详尽丰富,观点博大精深,分析材料和论证的方法更是独辟蹊径,从而奠定了王瑶在中古文学研究领域中的领先地位。

1951年11月,全国文联为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开展的“洗澡”运动中被作为重点批判对象进行批判。

1952年,服从院系调整后改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现代文学史,鲁迅研究等课程。5月,《中国新文学史稿》脱稿。

1953年,《中国新文学史稿》正式出版,填补了中国文学史研究中的一项空白,同时王瑶也因此成为中国新文学史研究学科的奠基人。

1954年11月,撰文《从俞平伯先生对〈红楼梦〉的研究谈到考据》,直接参与了对俞平伯的批判,以后多不愿提及此事。

1957年,受到毛泽东亲自接见并鼓励他为新中国文化建设多做贡献。

1958年,“反右派”斗争中被当作学术上的“白旗”受到批判,但仍然坚持继续自己的学术研究。

王瑶与妻儿

王瑶与妻儿

儿子

王超默(1947~)

王超冰(1949~),知名学者,代表作

中国现代文学十年》(与人合著)

次女

王超华(1952~)

家庭成员料整理自

人物轶事

编辑

水深火热

王瑶(右)生前最后一张照片王瑶(右)生前最后一张照片

有人曾经问王瑶先生近况如何?王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风趣地回答说:“每天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一听到这个回答的时候提问者完全摸不着头脑,以为王瑶最近生活很不如意。然而实际却与之相反,因为他平时非常喜欢饮水, 每天要饮十几瓶水,此谓之“水”; 同时他又喜欢抽,用的是福尔摩斯式的大烟斗, 含在嘴里, 呼呼有声, 火一闪一闪,此谓之“火”。如此一来便成了“水深火热”。

黑白颠倒

王瑶先生勤奋好学,很年轻的时候, 头发就已经开始发白了。为此他常常感叹的说:“不该白的, 却白了。”而同时他又喜欢抽烟,故而他的牙齿几乎都熏成了黑色,对于这一黑他又说:“不该黑的, 却全黑了。”两者的一黑一白相称,他又风趣地说:“这真是‘黑白颠倒’了! ”

挣扎

晚年的王瑶负责参与编撰《中国大百科全书》;担任过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主编,大力扶植青年学术力量;1987年,他申国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挑选陈平原等一批学者专家,组织课题组。但同时,王瑶内心却有另外的想法:现在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垂死挣扎”,什么事也不做呢,又是“坐以待毙”——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垂死挣扎”。

代表作品

编辑

著作名称

初版信息

著作名称

初版信息

中古文学思想

1950年,上海棠棣出版社

李白

195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古文人生

1950年,上海棠棣出版社

关于中国古典文学问题

1956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中古文学风貌

1950年,上海棠棣出版社

中古文学史论集

1956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中国新文学史稿

1951年,上海开明书店,仅为上册

1953年,新文艺出版社,上下册

鲁迅作品论集

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鲁迅与中国文学

1952年,上海平民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史论集

1998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润华集(随笔集)

1988年,湖南人民出版社

中国诗歌发展讲话

1956,中国青年出版社

以上资料整理自

学术思想

编辑

历史文学史观

王瑶在学术研究的路上始终坚持“师朱(朱自清)法鲁(鲁迅)”效法鲁迅的路子。鲁迅的一段文字曾经说过:“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王瑶认为:“这话今天仍然是我们学习古典文学遗产时的重要指针。对陶渊明这样一位历来对他有过许多模糊认识的诗人,这样的研究就显得更其重要。”注重史的关联,考察文人生活与文学作品的关系,知人论世是鲁迅坚持的方法,鲁迅一向已注意到文艺与时代及社会环境的密切关系,到这时更觉得非先弄清楚历代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不可。王瑶继承和发扬了鲁迅这种这种方法,在研究中尽可能接近历史,了解历史,将人物和作品与他产生的时代联系起来。

客观文学史观

王瑶纪念文集王瑶纪念文集

为纪念现代文学学科奠基人王瑶,同时推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事业的发展,鼓励学术创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于2000年设立了“王瑶学术”。该奖奖励国内学者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面有突破性和 开创性的学术成果,评定周期每四年一届。每届分设优秀著作奖与优秀论文奖两种:著作奖设 一等奖一名,奖金两万元,二等奖三名, 奖金各一万元;论文奖设一等奖两名,奖金各五千元,二等奖六名,奖金各二千元。同时规定一等奖如未能推出,可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