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满族自治县 编辑

吉林省四平市辖县

伊通满族自治县,隶属于吉林四平市,是吉林省唯一的一个满族自治县。“伊通满语音译,源于伊通河名,意为“宏大、汹涌之河”。

伊通满族自治县位于吉林省中部,伊通河上游,省会长市南面,东与长春市双阳区、东南与磐石市接壤,南接东丰、东辽二县,西南与梨树县为邻,西南西北面与公主岭市接界,北与长春市郊区毗连。全境东西长76公里,南北宽66公里,幅员面积2527.1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111日零时,伊通满族自治县常住人口为331873人。截至2021年10月,伊通县辖2,12镇,3乡。

最初于绪八年(1882年)升为伊通州,宣统元年(1909年)升为伊通直隶州。1913年撤州建县。1988年8月30日,撤销伊通县,设立伊通满族自治县。

2016年11月,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被国家旅游局评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2018年12月29日,被国家民委命名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2019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20年,伊通满族自治县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2%。固定产投资增长30.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5%。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8.4%。城镇和农村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2%和7.8%。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伊通满族自治县

外文名:YitongManchuAutonomousCounty

别名:伊通州(清)、一秃、伊敦、伊屯

行政区划代码:220323

行政区类别:自治县

所属地区:吉林省四平市

地理位置:吉林省中南部

面积:2527.1km²

下辖地区:2街道,12镇,3乡

政府驻地:伊通镇

话区号:0434

邮政编码:130700

气候条件:中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人口数量:33.19万(第七次人口普查)

著名景点:满族博物馆、牧情谷旅游风景

火车站:伊通站

车牌代码:吉C

地区生产总值:169.4亿元(2016年)

方言:东北官话

人口:331873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历史沿革

编辑

晋,伊通属挹娄

南北朝,属勿吉白山部。

隋属句丽。

伊通满族自治县老照片伊通满族自治县老照片

唐,设渤海国,分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伊通属中京显德府荣州。

五代,辽灭渤海国建东丹国,伊通属人皇王辉发部。

辽天庆五年(1105年),真族完颜部首领阿骨打灭辽称帝,创建金国,伊通属东京咸平路。

元代,地方实行行省制,全国设11行省,辽阳行省下设一府七路,伊通属咸平府开元路。

明初,废元行省制,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伊通分属奴儿干都司之塔山卫、勒克山卫、呼兰山卫、乌尔坚山卫、伊敦河卫、哈河卫、乌苏卫、穆苏河卫、呼鲁河卫等。

明末,海西女真崛起,形成叶赫、哈达、辉发、乌拉四部,伊通大部属叶赫部,东南一隅属辉发部。

天命元年(1616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万历十七年(1619年),灭叶赫,伊通全境尽归建州女真所属。

康熙十年(1681年),修筑京师至吉林驿道,伊通地当盛京至吉林之中,设蒙古霍罗、叶赫、赫尔苏、阿勒坦额墨勒、伊巴丹五处驿站。

雍正六年(1728年),伊通设镶、正黄二旗公署,隶属永吉厅。

嘉庆十九年(1814年),设伊通河分防巡检,隶属吉林厅。

光绪八年(1882年),建伊通州,属吉林府。同时建磨盘山分防巡检,隶属伊通州。

光绪十三年(1887年),撤磨盘山分防巡检,改设分州,隶属伊通州。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磨盘山分州从伊通州划出,设磐石县,隶属伊通州。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设赫尔苏分州,隶属伊通州。

宣统元年(1909年),伊通州升为直隶州。

民国二年(1913年3月),撤州建县,称伊通县,隶属吉林西南路道,设县公署,置县知事。

民国十八年(1929年2月),县公署改称县政府,县知事改称县长。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设伪伊通县公署,隶属伪吉林省。

民国三十年(1941年1月1日),伊通县与双阳县合并,称通阳县,伪县公署设在伊通街。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八·一五”东北光复,中国共产党收复伊通,建立通阳县民主联合政府。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3 月15日),撤销通阳县,恢复伊通县和双阳县。

民国三十六年(1946年5月20日),国民党占领伊通,伊通县政府转移辉南县境内。

民国三十七年(1947年10月1日)伊通县解放,伊通县政府迁回伊通县城,隶属吉林省。

1956年11月,伊通县为公主岭专员公署所辖。

1958年,伊通县为四平专员公署所辖。

1983年8月,伊通县为四平市所辖。

1985年2月,伊通县为公主岭市所辖,同年12月复归四平市所辖。

1988年8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伊通县,设立伊通满族自治县,隶属四平市。

行政区划

编辑

1946年2月,伊通县辖14个区,172个村,县政府驻伊通镇。1948年6月辖14个区,161个村。1955年,各区称谓取消序号,恢复原地名称呼;伊通满族自治县辖14个区,173个村。1956年初,伊通满族自治县辖4个区,1个镇、61个乡。1956年辖4个区、1个镇、25个乡、9个公

伊通满族自治县旗袍伊通满族自治县旗袍

衣着,清代及民国时期,伊通境内满族服装主要有旗袍、长衫、褂、马夹、短袄、皮衣裤等。满族无贫富贱,男女幼都习惯穿袍子。长袍加穿马褂,是清代及民国时期贵族豪绅的礼服。普通人则穿棉布缝制的棉长袍、单夹短袄短衫,冬季上身套一件皮大哈或皮马褂子。下身套一件皮制或棉布制的套裤,解放前农村老人尚有穿此裤

发式,满族成年男子将颅前发剃光,留下颅后发,蓄长编辫于脑后。未婚子女留全发,编双辫或独辫,额前蓄“刘海儿”。已婚子女发式多样,有架子头、两把头、燕尾式等,中老年妇女则在头顶部绾一发鬓,称为“小高粱头”。新中国成立初期,尚可见此发式。

饰物,满族妇女饰物主要有头架、扁方、耳环、簪子、手镯、戒指和香荷包等。这些饰物多是以金银珠翡翠玛瑙等精雕细琢而成。男子饰物主要有帽正、戒指、腰荷包等。

饮食

满族所食谷物主要是稗、粟、小麦、大麦、黍、稷、高梁、玉、荞麦等。满族喜面食、黏食。面制的块状食物统称“饽饽”,如苏叶饽饽、豆油饽饽,黏豆包、粘火勺、油炸糕、粘糕。这些黏食至今已成为伊通满族自治县各民族喜爱的食品

居住

伊通满族自治县满族宅院伊通满族自治县满族宅院

满族居住无论两间还是三间一般均在东间开。东间称外层,里间卧室。卧室三面环炕,西炕较窄,称“万字炕”。万字炕上为祖宗板儿,上放祖先神像、祖匣。万字炕除萨满、穆昆达及本家族长辈外,其他任何人不能坐卧。满族以西为大,南为尊,故老人必住西屋南炕,并以此序按辈分、长幼安排家人住炕。满族继承先人“环屋为土床,炽火其下”的习惯睡火炕。火炕用土坯搭成,宽2米,高80厘米,长4米或8米。炕内有道四五条与外间锅灶和墙外烟甸相通。早期烟用空心木,后用泥马或土坯搭砌。

满族宅院,一般均为方形,并“立木为栅”将房屋包围起来,前面正中立一栅门。富裕人家四周砌墙,并建有东西厢房。南墙中间建有门楼,有“三合院”或“四合院”进门处建有“影壁”。富裕家影壁上雕有“龙凤呈祥”、“日出云海”等图案。

婚嫁

满族婚俗大体有通媒、望门户、放定、迎亲、坐账、拜天、入洞房、分大小、回门、住对月等程序。青年男女方十五六岁,父母便托媒说亲。如双方有意,便互相看望,称“望门户”。两家同意婚事男方母亲及媒人前往女家,女方备酒席,行装烟礼。男方母亲赠女方簪珥,称“放小定”,即订婚。婚前一两个月,男方将女方索要之猪、羊、酒、布帛、金银首饰和钱币等送至女方家中,放在祖宗板前神案上,两亲家跪拜,斟酒互递蘸祭,俗称换盅,即“放大定”。

生育

婴儿出生如果是男孩,要在门柜上挂一小弓箭,祈望孩子将来能成为骑射能手。如果是女孩,则挂一布条,一是象征吉祥,二是示“月房”不能随便进去。第三天给孩子喂奶,称“开奶”。赶上祭祀时,婴儿要上子孙绳,在绳上系一小弓箭即添男婴,有的系一羊“嘎拉哈”(猪、羊、狍子等的骨);系一彩布条,即添女婴。

丧葬

满族人家遇丧事,首先要将祖宗匣、香案、祭品等用红布蒙上。寿衣多寡忌用双数。咽气前于地中央设一灵床,高低依丧者年龄不等,最高与炕齐平。入殓时不走门,从户抬出。后来也走门,但窗户要打开。

风景名胜

编辑

孤山旅游风景区

伊通满族自治县风景伊通满族自治县风景

大孤山旅游风景区为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位于县城西南17公里。大孤山以独特的火山地貌景观为核心,集观光游览、科研考察、休闲度假、娱乐为一体综合性景区。

南山旅游风景区

现为国家3A级景区的南山旅游风景区,是1997由吉林省同泰矿冶公司投资兴建的,位于县城南6公里处伊通镇二道岭子村,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主要经营旅游开发、旅游服务、生态观光、农作物种植等。

寿山

建于1958年,扩建于1966年,在寿山脚下拦截伊通河,是伊通河上游干流上的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的中型水库。2002年进行除险加固,投资1210万元,库容达到2530万立方米,大坝全长1080米,顶宽5米,坝高12.92米,河道长16.3米,流域面积91.5平方公里,使寿山水库成为蓄水灌溉为主,旅游、度假、垂钓休闲、娱乐为辅的中型水库。

满族博物馆

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馆藏文物630种5000余件。本馆展示内容分为满族渊源、生产、生活、文化、礼仪信仰、古今伊通七个展厅。

牧情谷旅游风景区

牧情谷旅游风景区是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位于伊通满族自治县东南8公里,占地面积200万平方米。三面环山,一湾碧水,风景秀丽,以独特而富有神秘色彩的萨满文化为核心,集北方民俗文化、生态观光、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高品位的旅游风景区。是吉林省和多家高等院校确定的萨满学术研究基地

著名人物

编辑

奇兰(?一1636年),姓纳喇氏。世居伊巴丹(今伊丹镇)。原系该地女真部落酋长,后投奔努尔哈赤,被编入满洲镶红旗。皇太极即位后,设十六大臣分管八旗事务,巴奇兰被任命为正黄旗大臣。1633年(天聪七年),巴奇兰以步兵统领身份随贝勒岳托进攻旅顺口明军。因此次战功,巴奇兰晋升男爵。1636年(天聪十年),因前次旅顺口作战创伤复发而亡,恤赠子爵。

鄂硕(?—1653年)世居栋鄂,即伊巴丹河一带,清初将领,先后任轻骑都尉、佐领、世职二等、前锋参领、世职一等、男爵、男爵二等、镶白旗满洲副都统、前锋统领、子爵,又因系皇贵妃之父晋升伯爵。1657年(顺治十四年)病卒,加赠侯爵。其子费扬古承袭伯爵。

费扬古(?—1701年)鄂硕之子,袭父伯爵。清初将领,常读《左传》,诗词,被誉为儒将。

依克唐阿(1833-1899)字尧山,满洲镶黄旗人,族姓扎拉里氏。出生于今伊通县城东南马家屯。依克唐阿在抗击日、俄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中,立下了卓著的功绩,受到朝廷器重,被授为头品顶戴、镇守盛京等处将军,管理兵刑两部,兼管天府尹事务,任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等官职,有“东北三省海外天子”之称,被誉为“将军”。1901年卒,予谥诚勇。

齐耀琳:光绪乙未进士翰林院庶吉士。他先后任直隶曲周知县,任内爱民如子,民呼“齐青天”,升迁谢任时民众跪地挽留。他官级递升,先后任河间、保定、天津知州,天津道尹、直隶按察使、提法使,1911年(宣统三年)任河南布政使、河南巡抚,1913年(民国2年)任吉林省民政长,1914年任吉林巡按使,1917年(民国6年)任江苏省长。他一生为官清正廉明,唯才是用,一丝不苟。

:1894年(光绪二十年)甲午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都察院御使。任翰林院编修期间,曾出任三江主考,经他考取之士均侧重理论。兼都察院御使时,为人清廉,赞其“清正廉明”之气质

齐耀珊:光绪十六年庚寅恩科进士。曾任口道尹,忠于清王朝。民国6年,任浙江省长;民国9年,任山东省长;民国10年,先后任北洋政府内务总长、农商总长和教育长。

郭星五(1861一1940),字景恒满洲镶黄旗,伊通州二十家子人。性平和稳重。10岁入乡塾读书,1878年(光绪四年)文庠生,1891年(光绪十七年)科举人。后执教15载,门生成名者颇多。

郭桂五字丹,生卒年不详。伊通州二十家子人。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文庠生,执教数年后到奉天荒务局任职。,后任江苏省长公署科长、镇江运北税务局局长。1922年办理北五省赈务时,曾获“慈善家”荣誉。他本人也节衣缩食,把私款用来赈灾。民国政府颁给他“急公好”匾额一块。

于保合:,满洲镶黄旗人,出生于县城南青咀子屯,世代务农。曾任华北军区司部通讯处处长、军委总军械部雷达局副局长、国防部第六研究院器材部副部长、三机部供应局副局长等职务。1982年离休,1985年4月9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1岁。

毛诚(1915—1995),汉族,伊通东尖山乡人,原名武文璞。新中国成立后,曾于1950年担任总参联络部干部学校副校长;1954年任总参联络部副部长、中央调查部副秘书长、中央调查部干部学校校长。1958年12月任中共吉林市委书记处书记、中共吉林省委委员,1969年9月任中共吉林省委党校校长。1978年至1984年先后任吉林省政协副主席、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城市荣誉

编辑

2019年9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同年11月,被列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同年12月,入选“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第五批)”。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1年,入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

2022年8月,入选2022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