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行散记 编辑

2008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散文集代作之一,这个版本并不只湘行散记,一共有三部分:湘行书简、湘行散记、新湘行记。湘行散记,沈从文根据湘行书简改写而成,发表在报刊杂志上,也出过很多单行本

基本信息

编辑

书名:湘行散记

作者:沈从文

类别:散文,随笔

出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01日

页数:355页

开本:32开

装帧:精装

ISBN:9787530209967

内容梗概

编辑

湘行散记湘行散记

《湘行散记》和《湘西》可以同小说边城》和《长河》互文理解,它们都是作两次重返湘西所得。迥异于小说“牧歌氛围“乐观超”,散文饱含沉甸甸的责任意识——面对一种特殊的历史场域,追溯神性生命的始终,透过表层的血与泪,体验一份人生的庄严。统摄到作者巨大悲悯情感下的书写与反,是将尖锐的民族问题与社会矛盾,融汇在人事的叙述中。《沅陵的人》、《沅水上游的几个县份》、《桃源与沅州反思“文明”与“堕落”的复合关系,《凤凰》、《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沉醉在爱的憧憬里流露出对爱的毁灭性的隐忧,《雏再遇记》、《箱子岩》感动于原始生命的力量同时也流露了原始生命活力无从改造与转移的忧惧感。由五四时期兴起的中国现代散文,至30年代,创作多以小品形式为主。收入《湘行散记》、《湘西》中的散文,既能各自独立成篇,又从总体上具有内在的整一性。这种散文长卷的独创,发展了散文艺术的表现形式,开拓了散文创作的意空间

作品目录

编辑

市集

昆明冬景

云南看云

一个传奇的本事

绿

白魇

黑魇

湘行散记

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

桃源与沅州

鸭窠围的夜

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

辰河小上的水手

箱子岩

五个军官与一个煤矿工人

虎雏再遇记

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

滕回生堂的今昔

湘行书简

引子

张兆和致沈从文之一

兆和致沈从文之二

张兆和致沈从文之三

沈从文致张兆和

在桃源

小船上的信

泊曾家河

水手们

泊兴隆街

河街想象

忆麻阳船

过柳林岔

泊缆子湾

今天只写两张

第三张……

过梢子铺长潭

夜泊鸭窠围

第八张……

梦无凭据

鸭窠围的梦

鸭窠围清晨

歪了一下

滩上挣扎

泊杨家岨

潭中夜渔

横石和九溪

历史是一条河

离辰州上行

虎雏印象

到泸溪

泸溪

天明号音

到凤凰

感慨之至

辰州下行

再到柳林岔

过新田湾

重抵桃源

尾声

沈从文致沈云六

湘西

引子

常德的船

沅陵的人

白河流域几个码头

泸溪·浦市·箱子岩

辰溪的煤

沅水上游几个县分

凤凰

苗民问题

烛虚

烛虚

潜渊

长庚

生命

编后记

创作历程

编辑

湘行散记湘行散记

《湘行书简》由一组信札集成,是《湘行散记》的母本。1934年,因母亲病危,沈从文匆匆赶回湘西。行前,他与夫人张兆和约定,每天给她写一封信,报告沿途所见所闻。这组书札,便是践履这一约定的产物。《湘行散记》便是根据这些书信积累的素材写成的。从《湘行书简》到《湘行散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材料到创作的极好范例。那些记录他们彼此思念的文字是作者性格和情绪的真实写照。

点评鉴赏

编辑

语言特点

文集。沈从文作。1936年出版。收散文十二篇。是1934年作者回故乡湘西时作的游记。展现了湘西迷人的自然风和独特的风土人情,以及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自发的抗争。语言清丽,风格隽永,具有浓厚的乡土色彩。

书简一方面拥有追求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散文作品所不具有的自由,可以由此洞悉作者当时的处境以及内心的矛盾苦闷;另一方面,在水火刀兵三灾六难中保存下来的书信,更是对历史以及作者所创作的小说、散文的一个有力佐证。

包含散记

本书包括的散记有: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桃源与沅州、鸭窠围的夜、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辰河小船上的水手、箱子岩、五个军官与一个煤矿工人、老伴、虎雏再遇记、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滕回生堂今昔。可以肯定,这是一套图书馆必藏、藏书人必备、文学爱好者必读的大型丛书。

作者简介

编辑

沈从文沈从文

沈从文(1902~1988)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湖南凤凰(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苗族。1918年小学毕业后随本乡土著部队到沅水流域各地,随军在川、湘、鄂、黔四省边区生活,开始接触中外文学作品。1923年到北京自学并学习写作。曾去北京大学旁听。1924年后开始发表作品,并与胡也频合编《京报副刊》和《民众文艺》周刊。1928年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编辑黑》、《人间》杂志。翌年任教于中国公学。1930年起在武大学青岛大学任教。1934年起编辑北平和天津的《大公报副刊《文艺》。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教授,编辑《大公报》、《益世报》等文学副刊。从192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集《鸭子》开始,沈从文出版了70余种作品集,被人称为多产作家。至40年代刊行的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蜜柑》、《后及其他》、《神巫之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如蕤集》、《八骏图》,中篇小说《一个母亲》、《边城》,长篇小说旧梦》、《长河》,散文集《记胡也频》、《记丁玲》、《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等。他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代表作《边城》以兼具抒情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提供了富于诗情画意的乡村风俗画幅,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形成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他的创作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文体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尝试各种体式和结构进行创作,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他的散文也独具魅力,为现代散文增添了艺术光彩。一些后来的作家曾深受他创作风格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沈从文被安排到中国历史博物馆,从事文物、工艺美术图案及物质文化史的研究工作。1957年放弃了文学生涯。1978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致力于中国古代服饰及其他史学领域的研究。研究成果有《唐宋铜》、《龙凤艺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学术著作。1980年曾应邀赴美国讲学,1982年增补为中国文联委员。沈从文的著作除前面列举的外,还有论文集《沫沫集》、《废邮存底》、《云南看云集》,批评专集《现代中国作家评论选》,以及多种沈从文的选集和多卷本《沈从文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