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赋 编辑

东晋陶渊明赋作

《闲情》是晋宋之际文学陶渊明的赋作。这是陶渊明作品中很独特的一篇文章,不仅一反陶渊明一向的艺术风格,而且所现的思想内容也不同于陶集中的其他作品。此赋描写了一位作者日夜悬想的绝色佳人,作幻想与她日夜相处,形影不离,甚至想成各种器物,附着在这位美人身上。全赋沿用比兴手法,情思缭绕,逐层生发,藻华丽,变化自然,既写出美的姿色,又写出了美人良好的品德和崇的志趣,因此获得后人“如奇峰突起,秀出天外,词采华茂,超前哲的高度评价。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闲情赋

作品别名:闲情赋并序

作者:陶渊明

创作代:东晋

作品出处:《陶渊明集

文学体裁辞赋

作品原文

编辑

闲情赋(并序)

初,张衡作《定情赋》1蔡邕作《静情赋》2,检逸辞而宗澹泊3,始则荡以思虑4,而终归闲正5。将以抑流宕之邪心6,谅有助于讽谏7。缀文之士8,奕代继作9,并因触类10。广其辞11。余园闾多暇12,复染翰为之13。虽文妙不足14。庶不谬作者之意乎15

夫何瑰逸之姿,独旷世以秀群16;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17。佩鸣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18;淡柔情于俗内,负志于高云19。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20。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21!褰朱帏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22。送纤指之余好,攘皓袖之缤纷23。瞬美目以流眄,含言而不分24曲调将半,景落西轩25。悲商叩林,白云依山26。仰睇天路,促鸣弦27。神仪妩媚,举止详妍28

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29自往以结誓,惧冒礼之为諐30,待凤以致辞,恐他人之我先31。意惶惑而靡宁,魂须臾而九迁32。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33;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34。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35;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36。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37;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以枯煎38。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39;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40。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41;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42。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43;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44。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45。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46;悲扶桑之舒,奄灭景而藏明47。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48;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49。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50;悲乐极以哀来,终推我而辍音51

考所愿而必违,徒契契以苦心52。拥劳情而罔诉,步容与于南林53。栖木兰之遗露,翳青松之余阴54。傥行行之有觌,交欣惧于中襟55。竟寂寞而无见,独悁想以空寻56。敛轻裾以复路,瞻夕阳而流叹57。步徙倚以忘趣,色惨惨而矜颜58叶燮燮以去条,气凄凄而就寒59。日负影以偕没,媚景于云端60。鸟凄声以孤归,兽索偶而不还61。悼当年之晚暮,恨兹岁之欲殚62。思宵梦以从之,神飘颻而不安63。若凭舟之失棹,譬缘崖而无攀64。于时毕昴盈轩,北风凄凄65。恫恫不寐,众念徘徊66。起摄带以伺晨,繁霜粲于素阶67。鸡敛翅而未鸣,笛流远以清哀68。始妙密以闲和,终寥亮而藏摧69。意夫人之在兹,托行云以送怀70。行云逝而无语,时奄冉而就过71。徒勤思以自悲,终阻山而带河72。迎清风以祛累,寄弱志于归波73。尤《蔓草》之为会,诵《邵南》之余歌74。坦万虑以存诚,憩遥情于八遐75

注释译文

编辑

词句注释

1.衡:字平子。东文学家科学家。所作《定情赋》残文见于《艺文类聚》卷十八。

2.蔡邕(yōng):字伯喈。东汉文学家、书法家。所作《静情赋》已失传。

3.检:检束,收敛。逸辞:热情奔放的言辞。这里指放荡之语。宗:本,以……为宗。澹泊:恬淡寡欲。

4.荡:放纵。思虑:指构思、想象。

5.闲正:犹“闲雅”,从容大方。

6.抑:遏止,压制。流宕(dàng):放荡。

7.谅:料想。讽谏:委婉劝谏。

8.缀(zhuì)文:作文。缀,连缀。

9.奕(yì)代:累世,屡代。继作:何孟注:“赋情始楚宋玉,汉司马相如、平子、伯喈继之为《定》、《静》之辞。而魏则陈琳璃作《止欲赋》,王粲作《闲邪赋》,应玩作《正情赋》,曹植作《静思赋》,晋张华作《永怀赋》,此靖节所谓‘奕世继作,并因触类,广其辞义’者也。”(《陶靖节集》卷五)

10.触类:触及同类事情而有感动。

11.广其辞义:在文辞和内容上都加以扩展和发挥。

12.园闾:指田舍。闾,里巷的大

13.染翰:用毛笔蘸墨。为之:写这篇赋。

14.文妙:文彩,才华。

15.庶:庶凡,即大概、希望之意。谬:违背。

16.夫:发语词,无意义。瓌(guī)逸:仙姿出众的样子。瑰:奇伟、珍。逸:超。令:美好,美妙。旷世:世所未有。秀群:超群出众。

17.表:外表,外貌。倾城:一城之人皆为之倾倒。形容女子容貌极美。《汉书·孝武李夫人传》:“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期:希望,追求。有德于传闻:将美好的品德传扬。

18.佩:佩戴。鸣玉:古人佩戴在身上的玉饰,行走时相击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故谓之“鸣玉”。齐:并列,量(与前文“佩”互文)。

19.淡:轻视,看不起。俗内:世俗之内。负:怀抱,具有。雅志:高雅脱俗之志。

20.晨曦:早晨阳光。易夕:容易迟暮。长勤:长期愁苦,充满忧劳。《楚辞·远游》:“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21.同一:同样,相同。尽:生命终止。百年:指一生。殷:多。

22.褰(qiān):揭起,拉开。朱帷:色的幔帐。泛:这里是弹奏的意思。清瑟:清越的瑟声。瑟,拨弦乐器、形似古琴、通常有二十五弦。

23.送:舒放。纤指:柔细的手指。余好:美妙不尽。指瑟声袅袅不绝。攘(ráng):将。曹植《美女篇》:“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缤纷:指衣袖飘动的样子,美态纷呈。

24.瞬(shùn):目光转动。流眄(miǎn):转动眼睛;斜视的样子。含言笑而不分:似笑非笑,难以分辨清。意谓总是面带微笑。宋玉《神女赋》:“含然若其不分兮。”

25.景:日光。张载《七哀》:“朱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沈。”轩:

26.悲商:悲凉的秋风之声。商,为五音之一。古人以徵、角、商、羽配四季。《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其音商。”叩林:吹动林木。

27.睇(dì):斜视,流盼。天路:天空。《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注:“植常为瑟调歌辞曰:‘自谓终天路,忽焉下沈渊。”《晋书·束晰传》:“徒蟠于坎井,眄天路而不游。”府促:低头急弹。

28.神仪:神情仪态。妩媚:姿态美好可爱。详妍:安详美妙。

29.激:激发,指弹奏。接膝:促膝,挨近而坐。交言:交谈。

30.结誓:订立相爱的誓约。冒礼:冒犯礼法。諐(qiān):同“愆”,过错。

31.致辞:说媒。我先:先于我。传说帝喾高辛氏用凤凰为媒,传送礼物,娶得简狄。屈原离骚》:“凤凰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

32.惶惑:疑惧。《汉书·王嘉传》:“路讙(喧)哗,群臣惶惑。”靡(mǐ)宁:不宁,不安。须臾:片刻,顷刻之间。九迁:屡变。九,表示多。

33.华首:美丽的头面。余芳:散发出的芳香。

34.罗襟:罗衣,丝绸制的衣服。宵离:是说夜间脱掉罗衣。未央:未尽,指秋夜长。

35.裳(cháng):下身的衣服,即裙。《诗经·邶风·绿衣》:“绿衣裳。”毛传:“上曰衣,下曰裳。”带:裙带。窈(yiǎo)窕(tiǎo):美好的样子。纤身:苗条的身材。这里指细腰。

36.嗟:感叹。温凉:冷暖。异气:不同的气节、气候。脱故:脱去旧衣。服新:换上新衣。服,穿。

37.泽:膏泽,指发膏。玄鬓:黑发。颓肩:削的双肩。古代女子双肩以削为美。曹植《洛神赋》:“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38.屡沐:经常洗发。枯煎:枯干。

39.黛(dài):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以画眉。闲扬:安闲地扬起。

40.尚鲜:讲究鲜艳。取毁:被毁。指被遮掩或抹掉。华妆:华艳的梳妆。

41.莞(guān):植物名,俗名水葱、席子草。亦指芜草编的席。《诗经·小雅·斯干》:“下芜上簟,乃安斯寝。”弱:柔弱。三秋:秋季。秋季三个月,故称。

42.文茵(yīn):原指车里的皮坐垫。《诗经·秦风·小》:“文茵畅毅。”这里是指有花纹的皮褥。代御:代用,取代。御:用。经年:经过一年。见求:被需求,即被用。

43.履(lǚ):鞋。附:依附。素足:白脚。周旋:转动,移动。

44.行止:行走与停息。有节:有一定的节度限制。委弃:抛弃,弃置。

45.不同:不同在,不在一起,即分开。

46.玉容:如玉的容颜。形容貌美。陆机《拟古诗》:“玉容能顾,倾城在一弹。”《古诗十九首》之十二:“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楹(yíng):厅堂前部的柱子。这里指放灯烛之处。

47.扶桑:传说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这里指太阳。舒光:舒展光辉,放出光芒。奄:忽然。景:同“影”,指烛影。藏明:指烛光被熄灭。

48.凄飙(biāo):凉风。柔握:握于柔手之中。

49.晨零:早晨降落。顾:顾念,想。缅邈:遥远。

50.桐:落叶乔木,本质轻疏,则纹理细密,古时做琴瑟多取此木。

51.辍(chuò):中断,停止。

52.考:考虑,思量。违:违背心愿。契契:愁苦的样子。逯本作“契阔”,诸本皆作“契契”。《诗经·小雅·大东》:“契契寤叹,哀我惮人。”

53.拥:怀抱,充满。劳:忧愁。《诗经·邶风·燕燕》:“实劳我心。”罔诉:无处诉说。罔,无。容与:徘徊的样子。

54.栖:居住,停留。木兰:植物名。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遗露:垂露,残露。翳(yì):障蔽,遮盖。

55.傥(tāng):同“倘”,推测之间,倘若。行行:徘徊的样子。觌(dì):见,相见。交:交互,交织。欣惧:欣喜和惧怕。中襟:内心。

56.悁(yuān):忧愁。《诗经·陈风·泽陂》:“寤寐无为,中心悁悁。”

57.敛:收敛,提起。裾(jū):衣服的前襟。复路:按原路往回走。流叹:叹息不止。

58.徙倚:犹徘徊,流连不去。《楚辞·哀时命》:“然隐悯而不达兮。独徙倚而彷徉。”趣:同“趋”,前行。惨惨:暗淡无光的样子。表示心中忧虑。《诗经·小雅·正月》:“忧心惨惨,念国之为虚。”矜(jīn)颜:脸色寒冷庄重。

59.燮(xiè)燮:落叶声。去条:离开枝条。凄凄:寒凉的样子。《诗经·郑风·风》:“风雨凄凄。”就:接近,靠近。

60.日负影:太阳带着它的光影。偕没:一同隐没、消失。媚景:明媚可爱的光影。

61.凄声:哀伤的鸣叫声。索偶:寻找伴侣。

62.悼:哀伤。当年:正当年,指壮年。晚暮:迟暮。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殚(dān):尽。

63.宵梦:夜梦。之:指美女。飘飖(yáo):飘荡恍惚的样子。

64.凭舟:乘。棹(zhào):划船用具。缘:攀缘。无攀:没有可供抓、登之物向上爬。

65.毕昴(mǎo):两个秋后出现的星宿。这里代指群星。盈:满。轩:窗户。

66.恫(jiōng)恫:犹“耿耿”,形容心中不能宁静。众念徘徊:谓各种念头萦绕心中。

67.摄带:束带,指穿衣。伺晨:等待天亮。素阶:白色的台阶。

68.笛流远:笛声悠扬,传得很远。清哀:清扬哀婉。

69.妙密:美妙而细腻。闲和:闲雅平和。寥亮:同“嘹亮”,形容声音清越高远。向秀《思旧赋序》:“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藏摧:同“摧藏”,极度悲伤。《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未至二三里,摧藏悲哀。”

70.意:料想,猜度之词。夫(fú)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女子。在兹:在此。托行云以送怀:寄托行云以传送思慕的情怀。《楚辞·九章·思美人》:“愿寄言于浮云兮,遇丰隆而不将。”

71.奄冉:犹在苒。形容时光逐渐推移。就:随即。

72.勤思:苦思。勤,愁苦。《楚辞·七谏·自悲》:“居愁勤其谁告兮!”阻山:为山所阻隔。带河:逯本作“滞河”,诸本皆作“带”。带河:河如长带,挡住去路。

73.祛(qū)累:消除忧累。寄弱志于归波:把杂念会之东流。弱志:懦弱之情,指杂念。归波:归向东海的水流。

74.尤:责怪,埋怨。《蔓草》:指《诗经·郑风》中的《野有蔓草》篇。《诗序》说,此诗写“男女失时,思不期而会焉”,男女偶遇田野而私下相会。在封建会,这种行为被看成是不合礼仪的。《邵南》:指《诗经》中《召南》一组诗,为十五国风之一。《诗大序》说:“《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其中对男女爱情的描写,被认为是符合封建礼教的。余歌:即遗侍。

75.坦万虑:表露复杂多端的情思。存诚:保持真诚之心。憩(qì):休息,停止。遥情:指驰骋放荡的思绪。八遐:犹八荒,八方极远之地。

白话译文

当初张衡写《定情赋》,蔡邕写《静情赋》,他们收敛放荡的文辞而崇尚恬淡澹寡欲,开始还放荡情思,而最后归于雅正。这样来抑制流于歪邪低鄙的不正当心念,想来也有助于讽喻时弊、劝谏君主。作文的才士,一代接一代地继续撰作,并且感触于相同的情思,推广他们的辞义。我在田舍多有空暇,复又吮墨摇笔写了一篇;虽然文字婉妙不足,或许不违背先前作者的意旨吧!

那人的风姿多么艳丽俊逸,旷绝一世而独特超群;显出人人倾倒的艳美,期望情操为人传闻。心志和佩带的玉璧一样纯洁,品行等同幽兰而相互争芬;淡薄世俗的柔情,抱负雅志如白云。悲惜晨光容易迟暮,感慨人生常多辛劳;同样都百年而尽,为何欢少而愁多。揭开红色帷幕端坐室中,抚清瑟而聊取欢欣。纤指划动而清音袅袅不绝,伸腕抚奏白色衣袖灼灼闪耀;美目闪动而秋波流转,含言带笑而不可分辨。曲调弹到将半,夕阳斜落西窗。凉风吹林,白云依山。仰视天边,俯身急弹。仪态妩媚,举止娴雅。

琴音清幽撩拨人,祈愿近前以交谈。想找她以表心,怕背礼而失当。等凤凰以传情,恐他人为我先。心恍惚而不宁,魂霎时而屡荡。愿成为她衣上的领,接粉面之飘香;绵衣而夜脱,忽秋夜之漫长。愿成为她裙上的带,缠苗条之细腰;叹冷暖有变化,有时脱旧而换新。愿成为她润发的油,擦黑发于削肩;悲佳人常洗沐,经清水而枯焦。愿成为她画眉的青黛,随美目而清扬;悲脂粉太浓鲜,又见毁于艳妆。愿成为她凉席中的蒲叶,卧弱身在夏季;悲华海又代用,到明年才被求。愿成为她鞋上一缕丝,挨白脚以往来;悲行走而有限,白扔弃在床前。愿成为她白天的身影,常依身而随后;悲高树多浓荫,叹有时不能随。愿成为晚上点亮的蜡烛,照玉容在柱间;悲旭日放光芒,忽然灭烛不相见。愿成为扇子上的竹片,摇凉风在纤手;悲白露而晨落,回看襟袖太遥远。愿成为树中的梧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而哀来;终又推我一旁而停弹。

细想十愿不能达,白白忧愁以苦心。怀苦情而无处诉,漫步徘徊在南林,休息于木兰芳洁地,小憩于青松之浓阴;或许踯躅道中能相见,欢欣紧张聚腹心。竟然寂寞无一遇,独自愁想而空寻。整束衣襟而返路,凝视夕阳而兴叹;缓步流连不欲行,容色凄惨而苦颜。秋叶飒飒而离枝,天气凄凄而近寒;夕阳带着余晖同消失,明月清光映云端。鸟声凄厉独自归,野兽求伴而不还;哀今年已晚暮,恨此岁而将完。思夜梦能相从,神飘荡而不安;如乘船而无桨,像登山而无所攀。此时群星满窗,北风凄凄,炯炯不眠,思绪萦绕。起床穿衣等天亮,浓霜耀目在石阶。鸡缩翅而未叫,笛声飘来清且哀,起初悠柔而雅畅,最后嘹亮而凄怆。料想那人在这儿,托行云以传递情愫,行云飘去而不语,时光逐渐而消失。空愁思而自悲,到底阻山又隔河;迎清风以扫除忧虑,寄弱情于东流逝波,咎责《蔓草》的男女私会,吟诵《召南》的理想情歌,丢开种种思虑以保持纯静,让幽情寄托在遥远的八方。

创作背景

编辑

这篇赋作的写作时间,一说是陶渊明年轻时的作品,一说大约完成于作者任职或归隐期间。据袁行霈考证《闲情赋》是陶渊明十九岁时所作,而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年谱》认为作于晋太元十六年(391年)陶渊明二十七岁时。还有一种说法,陶渊明辞州主薄不受后,在家闲居了六七年。闲居的第二年,即晋太元十九年(394年),陶渊明三十岁时,他的妻子去世,续娶翟氏。翟氏是一个良女子,据《南史》本传说:“其妻翟氏,志趣亦同,能安苦节,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大约在诗人丧妻、再娶这一段时间内他写了《闲情赋》。

作品鉴赏

编辑

整体赏析

此赋可以分三段:先写所期望的美人丰姿仪态秀逸高雅和心洁志高,次言冀与其人交言结好,末写好事难成的怅惘忧闷。次段首句“激清音以感余”,挽上美人泛瑟,启下若许幻思;段尾化鸣琴以近之,则遥应首段之末的“俯促鸣弦”;而其末句“推我(琴)辍音”。自然带出第三段开端的“考所愿而必违”,复用美人哀笛与前续成一片。美人和“我”都置于“景落”“夕阳”同一时间,整篇则由己之此时所处而思其人此时之所在,即把两个不同空间连接一起;清琴哀笛缭绕首尾,使之弥合无间。

最引人瞩目的是中间幻构的“十愿”,倾慕其人丰姿高志,流宕其辞,愿变作她的衣领、裙带、发油、眉黛、鞋子,从头想到脚,如痴如迷,真是每况愈下;还要成为她的昼影、夜烛、秋席、夏扇以及经常弹奏的鸣琴。无起坐行卧、黑天白日、春夏秋冬,总之一时都不愿离开她。凡是能和她接触的一切,想象的触须都委曲光顾。宋人姚宽曾指出这些想象出自张衡的《同声歌》,但一经此作“广其辞义”,张作岂止于矮了半截。这些“胡思乱想的自白”,“大胆的”(鲁迅语)到了神魂颠倒的地步。“十愿”交错“十悲”,每次都是乐起悲终,一念息止复又滋生一想,不歇气地起伏不止地平空卷来,赋家恣意酣畅的铺排,得到自由尽情的表现;富有诗人气质的想象力饱和到淋漓尽致的程度。在这里,“十悲”比“十愿”更富有创造力。这不仅是正面之想易生,反面之思难成,而在于后者是前者透过一层的创造,是幻中生幻,思中起思。倘若不能透过一层,“十愿”就显得堆积冗长,乃至腔浮调滑、底气不足而弊病丛生,所以每一“悲”的转动有推波时澜的作用,促使滋生的下一“愿”活力弥满而充斥进取力。亦复如此,情感的波起云涌形成审美感的协调,哀乐相反而相成。天真有趣“须臾而九迁”的“十愿”,正是和顾虑重重的“意惶惑而无宁”的“十悲”,在相灭相生的碰撞中,闪现庄执着、企慕而难以遏止的神火花。作者借着这种相摩相荡的感情驱使,深入到“充满美妙的幻想的文学世界的形象和环境中去,艺术的魔力动人心弦,唤起想象,创造爱情的审美气氛。”(瓦西列夫《情爱论》)

末段文字也很精致。“傥行行之有觌”二句设想偶然和那人路遇时骤生的欢欣和紧张,逼真写出奢想痴望的心理,和首段的“含言笑而不分”都是极为传神的佳句。以下不断转换景物,画面续接,用夕阳、落叶、秋风写黄昏,复用明月、孤鸟、独兽、群星、夜风、繁霜、哀笛、白云写夜晚。使夹杂其间的“流叹”“色惨矜颜”“神飘飖”,以及“悼”“恨”“思”和“恫惘不寐,众念徘徊”的竟夜相思的种种心理,在带有浓厚情绪的凄寂景物的烘托中,更显得细致入微。

此赋通篇清新淡雅,给典重富丽辞赋传统带入一股活力,开了六朝赋的先声。对于此赋主旨,明、清论者多以为是“眷怀故主”,或者“思同调之人不得”(明人张自烈转述语),今人多持“爱情说”。此赋情思热烈流宕,似非晚年之作。作者五十六岁才碰上刘裕篡晋的年头,因而还谈不上怀不怀“故主”。何况政权是姓司马还是姓刘,在他晚年也谈不上有多关心。然而要说是纯情之作,但他在其他作品里没说过一句情话,就是那篇情不自禁的《归去来兮辞》也没有让妻子露脸。至于有些读者说要用“讽谏”作幌子而表现被视为“非法”的爱情,即以情而论,自宋玉始,继之司马相如、张衡、蔡邕、陈琳、阮瑀、王粲、应玚、曹植、张华,谁也没有以“非法”目之。像陶渊明把讨饭都写进诗里的人,是不会因写爱情而扭捏地扯起“幌子”。他固然爱讲些别人不屑于说的真话,但有时也弄些“小聪明”:辞彭泽令的原因之一,是因妹丧,而《归去来兮辞》却没一点奔丧的意思,看来一说到不做官,虽然有许多真率的话,而总有一些忌讳。联系他身历乱身,五官三休的仕宦经历,此赋所言的一次又一次追求的失败,和他屡官屡休的政治理想的幻灭,很有吻合之处。赋尾二句和他作于休官后之“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情致颇近。

名家点评

南朝·萧统:白璧微瑕,唯在《闲情》一赋。(《陶渊明集序》)

宋·姚宽:陶渊明《闲情赋》,必有所自,乃出张衡《同声歌》,云:“邂逅承际会,偶得充后房。情好新交接,颺慄若探汤。愿思为莞席,在下蔽匡床。愿为罗衾帱,在上卫风霜。”(《西溪丛话》)

清·陈沆:从来拟《骚》之作,见于《楚辞集注》者,无非灵均之重诒,独渊明此赋,比兴虽同,而无一语之似,真得拟古之神。(《诗比兴笺》卷二)

近代·鲁迅:被论客赞赏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先生,在后人的心目中,实在飘逸得太久了,但在全集里,他却有时很摩登,“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竟想摇身一变,化为“啊呀呀,我的爱人呀”的鞋子,虽然后来自说因为“止于礼义”,未能进攻到底,但那胡思乱想的自白,究竟是大胆的。”(《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

近代·瞿蜕园:当然这篇赋有摹仿《洛神赋》的痕迹,但也只限于字句之间,在结构上并不雷同。尤其是当中的十愿,表现了极大的创造能力。从整篇的布局说来,突然而起,戛然而止,起讫都很自然,摆脱了前此赋体的规范。可以看出辞赋已经从瑰丽而变到清新,正与陶诗在诗的领域中所起的作用是互相配合的。(《汉魏六朝赋选》)

现代·钱锺书:流宕之词,穷态极妍,澹泊之宗,形绌气短,诤谏不敌摇惑;以此检逸归正,如朽索之驭六马,弥年疾疢而销以一丸也。(《管锥编》第四册)

作者简介

编辑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晋宋之际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东晋名臣陶侃曾孙。少贫病,有高尚之志,博学善属文。晋孝武帝太元末,曾任江州祭酒,因不堪吏职,自免归。晋安帝隆安中,任荆州刺史桓玄属吏,以母丧归。及桓玄篡位,入刘裕(即宋武帝)幕府,任镇军参军,转江州刺史刘敬宣参军。又任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弃官回乡,退居田园,无复仕进之意。宋文帝时卒,友人私谥曰靖节先生。事迹见《晋书》《宋书》《南史》等本传。其人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其诗风质朴、平淡,语言精练而出之以自然,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后人编为《陶渊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