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伦 编辑

明中期文学流派“后七子”重要成员

吴国伦(1524225日—1593年7月21日) ,字明卿,号川楼、惟楚山人、南岳山人,族,武昌府兴国州尊坊人(今属湖北阳新县浮屠镇吴智村)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中解元,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中进士明朝嘉靖、万历年间著名文学家,与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七人并称“后七子

基本信息

编辑

本名:吴国伦

字:明卿

号:川楼、惟楚山人、南岳山人

所处时代:明

民族族群:汉

出生地:武昌府兴国(今阳新县浮屠镇)

生日期:1524年2月25日

逝世日期:1593年7月21日

主要作品:《藏甲岩稿》、《陈事略》、《秋世谱》、《吴川楼集》等

主要成就:明中期文学流派“后七子”重要成员

人生经历

编辑

吴国伦诗文吴国伦诗文

度层岭,马鸣知夌轲。

舒千里足,其奈七盘何。

【落梅叹】

忽忽春无力,梅花作雪飞。

能万里外,闻笛不思归。

州杂咏

粤南天欲尽,风气迥难持。

一日更裘葛,三家杂汉

鬼符书辟瘴,蛮鼓奏登陴。

遥夜西归梦,惟应海月知。

【上新河杂咏二首】

花浓白板桥,处处绮罗娇。

树非新曲,遗风似六朝

莫问前朝事,但看江上台。

平明拾翠去,薄暮踏歌回。

【阳江中】

白骨平丘陇,非关地不毛。

百里外,戍堞数峰高。

处处闻蛮鼓,时时揽佩刀。

暮穿乌石径,草树亦腥臊。

【天妃阁眺咏】

复磴初疑幻,山楼迥自飞。

天随双涧落,秋并一鸿归。

石笋攒朱栱,波纹倒翠微。

不知神处,仿佛见云衣。

外界评价

编辑

吴国伦文诗作风格在诗文创作方面,吴国伦主张格调高古,追求发乎情性,文质相兼,意境浑成,气势沉雄,音调婉亮,神韵流动。善于运用“奇警”之笔描写景物和奇风异俗。《赤虺河》诗云:“万里赤虺河,山深毒物多。遥疑驱象马,直欲捣岷峨。筏趁飞流下,樯穿怒石过。劝郎今莫渡,不只为风波。”

吴国伦关心国事,所作《庚戌秋日纪事》3首,选择了三个典型事件,揭露了敌兵压境时明朝军队的腐败和无能。一是当敌方伪装“入贡”大举进犯时,明军仍醉生梦死,致使“郊原入夜号新鬼,却恨军前插羽迟”。二是开战之后,明将竟用方士遣送阴兵破敌。三是两军对阵需要兵器时,司库竟要坐索千金,等兵器到手,敌军早已得意而去。沉痛的诗句流露着诗人对国事的焦虑和深刻的嘲讽。《暮秋感怀》三首并不是对自然秋景的伤怀,而是对民劳国艰的深切担忧。诗中一方面描写了“民劳过□尾,客策下焦头”,“急难征兵远,疮痍转饷频”的惨景。另方面揭露了“戚里纷丝竹,侯家盛绮罗”的豪华,两相对照。诗人发出“时艰民力尽,世赏国恩多”的感喟。他的咏史诗,如《碙洲吊古》对“独余肝胆壮东流”的宋末民族抗元英雄示了景仰之情,同时也包含着对明王朝命运的忧虑。

吴国伦还善于描写各地的奇风异俗。《高州杂咏》以“一日更裘葛,三家杂汉夷,鬼符书辟瘴,蛮鼓奏登陴”来表现当地风俗人情。清代沈德潜品评此诗时说:“风土诗,须此奇警之笔,方写得生动。”(《明诗别裁集》)《阁鸦行》对阁鸦周围的少数民族习俗的描述,尤为逼真。《次奢香驿因咏其事》赞美使西南地区“承平二百载”的奢香夫人,也很有识见。这些诗歌是诗人长期在“言难可解,卉服日以亲”(《饭水西驿》)的滇境生活结果

王世贞对吴国伦“能求诣实境,务使首尾匀称,宫商谐律,情实相配”(《艺苑卮言》)的评语,颇能说明他诗歌创作艺术特色。无是刻画风景,还是抒发情怀,他的诗都真实朴素,甚少夸饰过当之,读来亲切而有兴味。另外,他的诗歌尚能注意结构、声调,虽无别出蹊径的显著特色,但也能做到情景较为和谐的统一。他的作品虽然繁富,才力却略显不足,故时有重复雷同的现象。胡应麟讥他“用句多同,故十篇而外,不耐多读”(《诗薮》),实切中其弊。宗臣《报于鳞》中说:“吴生无赖,耳目纵横,意常驾仆,仆发短心甚。颇得意于此生。此生矫厉。非仆当之,几负矣。”李攀龙亦批评他:“足下自谓宗、谢所不及,而梁、徐未远过也。明卿、明卿无赖哉!三子者不可谓非海内名家矣!”

人物品格

吴国伦游览圣地吴国伦游览圣地

吴国伦轻财好客,交游广泛。当时许多著名的文化名人都以与他交往为荣。《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就与他关系甚好,特别是著名医学家、《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与吴国伦过从甚密。他的一生游历的地方很多,先后在北京、江西福建、广东、州、河南等地任职,足迹踏遍半个中国,所到之处,他总是不忘踏访当地名胜古迹,且喜欢“彩毫随处纪名山”(吴国伦语)。广东宋皇城遗址、冼夫人庙、肇庆七星岩,江西滕王阁、庐山,贵州奢香驿、赤水河,福建福州开元寺等地都留有他的诗作和题刻。如今这些名篇佳作已成为当地宝贵的文化财富

吴国伦长期漂泊在外,乡情十分浓郁,客居他乡,他常常乡愁顿起。他晚年回到家乡后于州城北外建一小园,取名“北园”,一边种菜,一边讲学著书,生活淡泊,常用菜羹竹脯待客,而声名籍盛。崇拜者从全国各地纷至沓来,“时四方求文之士,如不东走太仓(见王世贞),则西走兴国(会吴国伦)”,一时间兴国州成为全国文化交流中心之一。

吴国伦还是一位著名的抗英雄。明朝中期,东南沿海一带,倭寇猖獗。隆庆初年(1567)吴国伦就任高州知府。吴走马上任后,训练兵士,作好痛击倭寇来犯之准备。经过几年努力,高州城防严密,军民同仇敌忾,被誉为“小函谷关”。隆庆五年(1571年)12月倭寇再次侵犯高州。吴国伦挥兵直捣敌营,倭寇仓皇逃跑。吴国伦率大军追至里麻村,擒获敌首,大获全胜。后来,倭寇围攻化州,吴国伦一面派参将陈豪救援,一面亲提大军绕道敌后,形成夹攻之势,尽擒来犯之敌。为表彰军民抗倭战功,他还建亭立碑,昭示后人,亭名“五里亭”,后成为高州名胜。吴国伦保境安民的政绩军功,被载入高州史册,人民传颂不绝。

家庭成员

编辑

祖父吴澄、字渊之 曾祖母:潘氏

祖 父: 吴、字世宜

父 亲:吴颜、字宗鲁 母 亲:李氏 (商人)

大 哥:吴国佐、字辅可 大 嫂:叶氏 (商人)

二 哥:吴国仕

三 哥:吴国化 仕为楚典仪正

夫 人:陈氏、(早殇) 舒氏、生子三

长 子:吴工良、字倩 长 媳:吕氏

次 子:吴牧良、字鸿倩 次 媳:刘氏

三 子:吴士良、字皋倩 三 媳:徐氏

女 婿:吕兴武(明-礼部尚书-吕调阳之子)

孙 子:吴雍(士良长子)

孙 子:吴廙(士良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