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杂俎 编辑

唐代笔记小说集

酉阳杂俎》唐代段成式创作的笔记小说集。

作品有前卷20卷,续集10卷。这本书的性质,据作者自序,“固役不耻,抑志怪小说之书也。所记有仙佛鬼怪、人事以至动物、植物、酒食、寺庙等,分类编录,一部分内容属志怪传奇类,另一些记载各地与异域珍异之物,与晋华《博物志》相类。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酉阳杂俎

作者:段成式

创作代:唐代

文学体裁:笔记小说集

卷数:30

相似作品:《博物志》

内容简介

编辑

《酉阳杂俎》 有前卷20卷,续卷10卷共6篇,篇目包括:志、礼异、天咫、格、壶史、贝编、境异、喜兆、祸兆、物革、诡习、怪术、艺绝、器奇、乐、酒食、医、黥、雷、梦、事感、盗侠、物异、广知、语、冥迹、尸穸、诺皋记、广动植、贬误、寺塔记等,内容涉及仙、佛、鬼、怪、、妖、人、动、植、酒、食、梦、盗墓、预言、凶兆、雷、丧葬、刺青、珍宝、政治、宫廷秘闻、八卦谈资、科技、民风、医药、矿产、生物、超自然现象、壁画、天文、地理,可谓包罗万象。在记叙志怪故事的同时,《酉阳杂俎》还为后人保存了唐朝大量的珍历史资料、遗闻逸事和民间风情。有《津逮秘书》﹑《学津讨原》﹑《湖北先正遗书》﹑《四部丛刊》影印明刊本等﹐均为30卷。

其所记述,或采缉旧闻,或出自己撰,“多诡怪不经之谈,荒渺无稽之物,而遗文秘籍,亦往往错出其中,故者虽病其浮夸,而不能不相征引”(《四库全书总目》)。其中不少篇目颇为隐僻诡异,如记道术的叫《壶史》,钞佛书的叫《贝编》,述丧葬的叫《尸穸》,志怪异的叫《诺皋记》等等。续集中有《寺塔记》2卷,详述长安诸佛寺的建筑、壁画等情况,保存了许多珍贵史料,每为后代编长安史志者所取资。

《酉阳杂俎》,酉阳,今沅陵县二酉山﹐秦时伏胜避秦时乱,藏书千卷至此,至今仍有遗迹。梁元帝为湘东王时,镇荆州,好聚书,有“访酉阳之逸典”语。《新唐书·段成式传》称段成式“博学强记,多奇篇秘籍”,因而以家藏秘籍与酉阳逸典相比。其书内容又广泛驳杂,故以《酉阳杂俎》为名。

作者简介

编辑

《酉阳杂俎》(注音:yǒu yáng zá zǔ)撰者段成式(803~863)。段成式(803-863),字柯古。晚唐邹平人,唐代著名志怪小说家,约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卒于懿宗咸通四年(公元863年),其父段文昌,曾任宰相,封邹平郡公,工,有文名。在诗坛上,他与李商隐温庭筠齐名。段成式信佛读经,饮酒赋诗唱和,以解其忧,诗中多流露出超脱世俗的消极情绪

作品分析

编辑

如写渊的精奇悍勇:“隋末,尝以十二人破草寇号无端儿数万。又龙战,尽一房箭,中八十人。”这是正史所不存的。又如,写骆宾王的《讨武曌檄》传到武则天手中:“则天览及‘蛾眉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微而已。至‘一抔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惊呼曰:‘宰相何得失如此人’。”堪称神来之笔。还有像李白力士脱靴,王勃文章蒙在被里打腹稿等故事,更是脍炙人口,流传很广。

中国小说史的角度看,《酉阳杂俎》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志怪小说鲁迅曾予以高度评价,认为这部书与唐代的传奇小说“并驱争先”。到了明末清初,淄川人蒲松龄写下了著名的志怪小说集《聊斋志异》,把这种文体推向了高峰。应该说,《酉阳杂俎》是一部上承六朝,下启宋、明以及清初志怪小说的重要著作,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清代纪昀等编写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其书多诡怪不经之谈,荒渺无稽之物。而遗文秘籍,亦往往错出其中。故论者虽病其浮夸,而不能不相征引,自唐以来,推为小说之翘楚。”

《酉阳杂俎·天咫》中有一段情节生动曲折、颇有文学色彩,酷似《聊斋志异》中的故事:

永贞年,东市百姓王布,知书,藏襁千万,商旅多宾之。有年十四五,艳丽聪悟。鼻两息肉如皂荚子,其根如麻线,长寸许,触之痛心髓。其父破钱数百万,治之不差忍。一日,有梵僧乞食,因问布:“知君女有异疾,可一见,吾能止之。”布被问大喜,即见其女。僧乃取药,色正白,吹其鼻中,少顷,摘去之,出少水,都无所苦。布赏之白金。梵僧曰:“吾修道之人,不受厚施。唯乞此息肉。”遂珍重而去,行疾如飞。布亦意其也。计僧去五六坊,复有一少年,美如冠玉,骑白,遂扣门曰:“适有胡僧到无?”布遽延入,具述胡僧事。其人吁嗟不悦的:“马小踠足竟后此僧!”布惊异,诘其故?曰:“上帝失药神二人,近知藏于君女鼻中,我天人也,帝命来取,不意此僧先取之。吾当获遣矣!”布方作礼,举首而失。

这样一个荒诞不经的故事,写得简练、有趣,结构完整,情节生动,形象鲜明,比起其他著名的唐人传奇小说来也毫不逊色。正是《酉阳杂俎》奠定了段成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使他成为有唐一代的著名作家。段成式的儿子段安节,在父亲的文学艺术熏陶下,成了山东历史上不可多得的音乐家。

在《新唐书》卷89《段志玄传》后,有段安节的小传云:“安节,乾宁中,为国子司业,善音律,能自度曲云。”他的音乐作品已失传,但他编撰的《乐府杂录》又名《琵琶录》留传于后,在我国音乐、戏曲、舞蹈发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唐代的音乐舞蹈在融合国内各民族乐舞特点和吸收外来乐舞有益成分的基础上,创造了风格多样、优美和谐的中国民族乐舞。段安节的《乐府杂录》记录了唐玄宗开元以后关于乐部、俳优、歌舞、乐器、乐曲等方面的主要资料,尤其珍贵的是,他不为俗见所囿,为会地位低下的歌唱家、琵琶家、演奏家立传,因而提高了《乐府杂录》在唐代文化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