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坤 编辑

明代官员

嘉靖人士,(今江苏淮安淮安区河下竹巷梅家巷),嘉靖二十年进士一甲第一名,钦赐状元及第。后遭奸臣诬陷,拷死于狱中。

基本信息

编辑

本名:沈坤

字:柏生

号:十洲

所处时代:明

出生地:南直隶淮安府大河卫人

生日期:1507

逝世日期:1560年

主要成就:抗

简介

编辑

(1507年-1560年),字柏生,号十洲,明朝状元。

沈坤生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南直隶淮安府大河卫人(今江苏淮安市淮安区河下竹巷街梅家巷),祖籍苏州昆山(今江苏苏州昆山),祖辈均为军籍,父亲沈炜经商。嘉靖十年(1531年),中举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中进士一甲第一名状元及第。嘉靖年间,任翰林院修撰。嘉靖三十三年五,升为右坊右谕德,改南京国子监祭酒。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母丧家居时,适倭寇犯淮,沈坤招练乡勇两千人,抗倭有功,民间称“武状元。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淮安太守范槚和给事中胡应嘉诬陷他“私自团练乡勇,图谋背叛朝廷”,嘉靖帝将沈坤逮捕下狱,死于狱中。吴承恩曾为沈坤的父母撰写墓志铭

抗倭事迹

编辑

明朝嘉靖年间,是倭寇最猖獗的时代。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包括我们淮安地方在内,人民经常遭受到倭寇的烧杀抢掠,加上历代水旱频仍,灾难十分深重。在多年的抗倭斗争中,涌现出不少抗倭名将和民族英雄,人们所熟知的戚继、谭纶、俞大猷就是其中的杰出代。淮安状元沈坤是戚继光同时代人,也是一名抗倭英雄。沈坤与戚继光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戚继光自己训练了一支民兵,作战极为勇敢,称之为“戚家军”,沈坤也散家赀募集乡勇,亲自训练成一支千人的乡兵,时人称之为“状元兵”;戚继光在抗倭胜利以后,遭到排挤打击,以致被罢官,沈坤于抗倭胜利以后,被人诬陷,瘐死诏狱。戚继光、余大猷人的事迹,被载入史册,后来又有专书介绍,因而历来为人们熟知,而沈坤的事迹,因碍种种原因,未能载入正史,逐渐湮没。

沈坤生得很聪明,接受能力很强,经史子乐、诸子百家无所不读,在当时的青少年中学业显得很突出。他的父亲似乎从他身上看到了一线曙光,因而十分爱他,希望他在读书上有所成就,将来做个大官,改他这个不象军人又不象商人的庭。他把他全部精力放在培养沈坤上。他到江南做生意,有了赢利,就全部用来购爻图书、古玩等“不急之物”,一趟一趟带回家,这给沈坤读书带来极为有利的条件。

又过了十年,到了嘉靖二十年辛丑

沈坤的乡兵大营设在新城,在新城、河下没立路障,派人日夜巡逻。建了不少岗楼,楼下可以藏兵,顶上可以陈望、报警,名之为“御倭屯瞭所”。其中有一座在嘴,一座在竹巷他家旁边。白天,他在新城内练兵,夜晚他独居城外,巡视敌情。他经常教导他的部下,为了保卫大明江山,保卫自己家乡,要加紧训练,英勇杀敌,即使牺牲也是十分光荣的。在他的训练和教育下,乡兵纪律严明,行禁止,雷厉风行,英勇善战,打了许多大胜仗。

嘉靖三十八年四月,倭寇由吴淞流窜南通山,北犯山阳逻(今苏嘴镇境内),直至郡城东之樱桃园(在今城东乡境内),惨杀军民无算。内有一酋。身长九尺,头大如瓮,手挥双刀,骁勇异常,官兵大河卫萧指挥,苏千户与之作战,皆败死阵前。后来状元兵增援上来,终于打退倭寇。其中有一支倭寇向淮安城西逃走,沈坤率状元兵紧追不放,一直追到金牛墩,终于将这股倭寇消灭。倭寇退据庙湾,复又问淮安窜犯,淮安全城官兵、百姓都非常恐慌,所有城门都日夜关闭。当时遂的人马有五万七千余人,分成十七个大营,李遂的儿子李材也在军营中,另募兵勇三千,加上沈坤的状元兵,兵力是很强大的。只是这些人庸碌无能,临阵着慌,所以不容易打胜仗。沈坤提出一个建议,倭寇由东面来犯,必从姚家荡<今顺河乡境内>经过,我们可以在那里打一个伏击战,定能一举全歼倭寇,李遂很赞成这个意见,立即与沈坤研究作战计划,分兵悄悄地埋仗于姚家荡的各个隘口,形成一个很大的口袋阵。四月十九,倭寇果进入姚家荡仗击圈,从寅时战到申、酉时,斩杀倭寇四百七十八人。倭寇退到姚庄,我军纵火焚庄,又杀贼二百七十余人。倭寇又逃往陈庄,复追赶斩杀七十四人,余倭退守庙湾而去。海副使刘景韶督兵追击,水陆兵四百环攻庙湾,通政使唐顺之参加督战。李遂又留下胡宗宪召募的山东兵二千五百人参战,几方面的人马合围作战,终于在五月廿四日夜全歼余倭,北方倭寇从此平定下来了。

抗倭胜利以后,沈坤将姚家荡战场的倭寇尸体弄到一起,挖了一个个深坑进行集中埋葬,上面筑起墩,名之为“埋倭山”,也有人称之为“埋倭墩”,遗址仍在今顺河、复兴一带。埋倭山显示中国人民是不好欺侮的,凡是侵略我国的人都是没有好下场的。

生平

编辑

明嘉靖二十年辛丑(1541年)中进士一甲第一名,钦赐状元及第。嘉靖年间,奸佞当道,沈坤为人耿直,不愿折腰事权,致使不被重用,长期任翰林院修撰。后改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嘉靖三十六年,沈坤因母亡回家守孝。当时,淮安地处海之滨,又是漕运咽喉,常遭倭寇骚扰。沈坤挺身而出,变卖家产,召募乡兵千余人,亲自操练,百姓称为"状元兵"。同治《山阳县志》卷二十一记载:(嘉靖三十六年初),“倭数千人自日照流劫至淮安,时邑人沈坤方家居,散赀募乡兵千余屯城外。倭纵火焚烧,官兵且却。坤率兵力战,身犯矢石,射中其酋,倭始退。”《江南通志》在这条记载后还说:乡兵乘胜追击,“城上望之,呼曰‘状元兵!’未几,倭以二十二从泗而下,焚掠尤惨。坤极力会战。”《重修宝应县志·摭记》记载:世宗嘉靖三十六年“五月一日巳刻,倭从高邮宝应宿移舟淮郡,遇沈状元家兵,冲突复回……至十七日挖北盐坝乘水放舟而去。”在姚家荡一战中,被戳死的倭寇有800多人,就地掩埋,形成一大土堆,名曰:"埋倭墩"。嘉靖帝任命沈坤为北京国子监祭酒。尚未及赴京上任,嘉靖帝听信谗言,将沈坤逮捕下狱,被拷死于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