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小说 编辑

195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

基本信息

编辑

书名:神话小说

别名:《中国神话传说》

出版: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1950

书籍信息

编辑

中国第一部民族古代神话专著,1950年商务印书馆初版,后多次增补修订,已印行11次。有俄、日译本。1984年经扩充修订,易名《中国神话传说》。全书凡7篇:导篇、开辟篇、炎篇、尧舜篇、羿禹篇、夏殷篇、周秦篇等。袁珂先生(1916.7.12—2001.7.14),本名袁时,笔名丙生、标、袁展等,生于四川新繁县。生前为四川社会科学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神话学会主席、国际知名学者当代中国神话学大师。袁珂先生著述颇丰。1950年,第一部神话专著《中国古代神话》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由此奠定了袁珂先生的学术声望。之后,袁珂先生先后撰写了《中国古代神话》、《中国神话选》、《中国传说故事》、《山海经校注》、《中国神话传说典》、《中国民族神话词典》,《神异篇》、《巴蜀神话》(合著)等20多部著作以及800余万字的论文。袁珂先生的大多数著作在香港、台湾均多次翻印,在国外有俄、日、英、法、意、西班牙捷克韩国世界语等多种译本。其作品被中国、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入选学校课本。

山海经山海经

中国古代神话十分丰富,但因散见于历代经史子集、笔记、类书等古籍中,零碎而庞杂,历史化、藻饰化严重。袁珂对浩瀚的古文料考辨真伪,订正讹误,加以排比综合,把中国汉民族片断的古神话资料熔铸成一个有系统的整体,提供了一部具有汉民族古神话特色与风格的文学作品。沈雁冰先生曾说过:“中国神话不但一向没有集成专书,并且散见于古书的,亦复非常零碎,所以我们若想整理出一部中国神话来,是极难的。二三十年来,颇有学在中国神话的研究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从荒地上开辟了一些约略可行的路径,但是却一直没有人来做整理中国古代神话成为专书的这项工作。本书著者把童话、神话、传说……这类人民的口头文艺创作缀集起来,写成了这部有系统的完整的神话集,相信能让你大饱眼福。

神话又是民族性的反映,各国的神话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出了各国民族的特性。中国的神话,自然也在好些地方反映出了中华民族的特性。从我国保留下来的古代神话的片段如像“夸父逐日”、“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所记述的事迹看,我们的民族,毋庸自愧地说,诚然是一个博大坚忍、自强不息、富于希望的民族,神话里祖先们伟大的立人立己的精神,实在是值得作为后代子孙的我们很好地去学习,去发扬的。研究神话,就能了解民族性的根源,这对于我们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当然也还是有帮助的。

中国神话学专家袁珂先生撰写的一部全面叙述中国古代神话体系的专著。全书从世界是怎样开始的,黄帝和蚩尤的战争,帝俊、帝喾和舜,羿和嫦娥的故事,鲧和禹治理洪水,远国异人,夏以后的传说等几个方面对支离破碎中国神话作了最全面、完整、通俗的讲述。这次出版选配了近一百五十幅与内容有关的图画,全部为古图古画,使本书具有了收藏价值。书后附有袁珂之子袁思成撰写的怀念父亲文章“缅怀父亲袁珂”,回忆了袁珂先生的生平和治学情况

借助神话的现形式或以神话为题材内容的小说,它起源于远古时代原始先民的口头创作,当时出现大量的“用想象或借助想象力以征服自然、支配自然,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的远古神话,实际上这就是人类创的神话小说。

封神榜

编辑

《封神演义》《封神演义》

《封神榜》又名《封神演》,历史名著,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是一部中国神魔小说,作者明朝的陈仲琳(或许仲琳),也有一说为明代道士陆西星(《封神演义》中有十馀处引用教经典《黄庭经》)。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是一部古代魔幻幻想神话故事,根据评话《武王伐纣》,再参考古籍和民间传说创作而成。

几百年来,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读者,并以其篇幅巨大、幻想之奇特而闻名于世。其内容依托“周兴商灭”的历史背景,用武王伐纣为时空线索,从女娲降香开书,到姜子牙封三百六十五位正神结束。

搜神记

编辑

原本已散,今本系后人缀辑增益而成,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个。所记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一部分属于民间传说。其中《干将莫邪》、《寄》、《韩凭夫妇》、《吴王小女》、《董永》等,暴露统治阶级的残酷,歌颂反抗者的斗争,常为后人称引。

故事大多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设想奇幻,极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后有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10卷和宋代章炳文的《搜神秘览》上下卷,都是《搜神记》的仿制品。《搜神记》对后世影响深远,如唐代传奇故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神话戏《天仙配》及后世的许多小说、戏曲,都和它有着密切的联系。

《搜神记》内容十分丰富,有神仙术士的幻,有精灵物怪的神异,有妖祥卜梦的感应,有佛道信仰的因果报应,还有人神、人鬼的交通恋爱,等等。其中保留了相当一部分西汉传下来的历史神话传说和魏晋时期的民间故事,优美动人,深受人们喜爱。神话,如卷十四的"盘瓠神话",是关于古时蛮族始祖起源的猜测;"神话"是有关蚕丝生产的神话。历史传说,如卷十一"干将莫邪"讲述的复仇故事;卷十六紫传说,讲吴王小女的生死爱情。民间故事,如卷十一"东海孝妇",讲孝妇周青蒙冤的故事;韩慿夫妇的传说则歌颂了贞不渝的爱情;卷一仙女下嫁董永的故事也是如此。这些故事是《搜神记》的精华所在,历代长传而不衰。

镜花缘

编辑

镜花缘》清代百回长篇小说,是一部与《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同辉璀璨、带有浓厚神话色彩、浪漫幻想迷离的中国古典唱片神话小说。作者清代著名小说家李汝珍以其神幻诙谐的创作手法数经据典,奇妙地勾画出一幅绚丽斑烂的天轮彩图。

作者借想象中的"君子国",表现他的社会理想。"君子国"是个"好让不争"的"礼乐之邦"。城上写着"惟善为宝"四个大字。"国主向有严谕,臣民如将珠宝进献,除将本物烧毁,并问典刑"。这里的宰相,"谦和蔼",平易近人,"脱尽仕途习气",使人感到可亲可。这里的人民互谦互让,"士庶人等,无论富贫贱,举止言谈,莫不恭而有礼","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卖主力争少要钱,售出上等货;买主力争付高价,取次等货,彼此相让不下。小说以此来否定专横跋扈、贪赃枉法的封建官场和尔虞我诈、苞苴盛行的现实社会。

清代李汝珍著。小说写唐女皇武则天百花寒冬开放,众花神因此遭到天谴,被谪到凡间,化作一百个女子。花神领袖百花仙子托生为唐敖之女。唐敖因科举落第,心情抑郁,随妻弟林之洋泛海出游,历观海外诸国奇人异事后入小蓬莱求仙。小说凭借高度的艺术想象力,根据我国古代神话资料《山海经》中的记载,描写了君子国、大人国、两面国、黑齿国、白民国、淑士国、无肠国、毛民国、翼民国等地的奇闻异事,风土人情,令人忍俊不禁,目不暇接,读来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的海外神话世界。

西游记

编辑

内容简介

神话小说《西游记》神话小说《西游记》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优秀的神话小说,也是一部群众创作和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作品。小说以整整七回的“大闹天宫”故事开始,把孙悟空的形象提到全书首要的地位。第八至十二回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徵斩龙,唐僧出世等故事,交待取经的缘起。从十三回到全书结束,讲述仙界一只由仙石生出的猴子拜倒菩提门下,命名孙悟空,苦练成一身法术,却因醉酒闯下大祸,被压于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观音向孙悟空道出自救的方法:他须随唐三藏到西方取经,作其徒弟,修成正果之日便得救。孙悟空遂紧随唐三藏上路,途中屡遇妖魔鬼怪,二人与猪八戒、沙僧等合力对付,展开一段艰辛的取西经之旅。

写作背景

写作时代为明朝中期,当时社会经济虽繁荣,但政治日渐败坏,百姓生活困苦。作者对此不合理的现象,透过故事提出批评。共一百回,六十余万字。分回标目,每一回目以整齐对偶展现。故事叙述唐三藏与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经过八十一次磨难,到西天取经的过程。

聊斋志异

编辑

从题材内容来看,《聊斋志异》中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第一类,是反映社会黑暗,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罪行的作品,如《促织》、《玉》、《梦》、《梅女》、《续黄粱》、《窦氏》等;

第二类,是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和争取自由幸福而斗争的作品,如《婴宁》、《青凤》、《阿绣》、《连城》、《青娥》、《鸦头》、《瑞云》、《浮生萦云》等;

第三类,是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种种弊端的作品,如《叶生》、《于去恶》、《考弊司》、《贾雉》、《司文郎》、《王子安》、《三生》等;

第四类,是歌颂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精神的作品,如《商三官》、《席方平》、《向杲》等;

第五类,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教育人要诚实、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知过能改等等,带有道德训诫意义的作品,如《种梨》、《画皮》、《劳山道士》、《瞳人语》、《狼》三则等。

郭沫若评价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老舍评价说:“鬼狐有性格,骂成文章。”

鲁迅曾经说过,《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细按原意,当是指用传奇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志怪式的题材或内容,也就是接受了它之前的这种文言小说的优点,所以鲁迅把它列入了“拟晋唐小说”,正确地指出了它的渊源。

济公传

编辑

内容简介

济公传济公传

《济公传》主要讲述济公济困扶危,惩治强梁,与为富不仁者作对的故事。叙济公原名李修缘,系“罗汉转世”,二十七岁出家灵隐寺。他不戒酒肉,佯狂似颠,故称济颠,曾治愈宰相秦熹之子病,为秦子之替修。该书目多由济公降世、十度说起,至三探娘舅、九僧擒韩殿、西天朝佛缴法旨止。其中有淫贼华云龙盗走相府珠冠,济公三擒华云龙;金山寺八魔炼济颠,太乙真人、长眉罗汉助济公降魔;小西天盗贼狄之昭杀人移祸,狄小霞、谭宗旺错配夫妻,济公点化狄小霞共破小西天;五云阵斗法等主要回目。

不同时期的《济公传》

该书目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塑造了一个普救世人的济公形象,在书坛久演不衰。泰然之后有陈胜、张沛然、伊胜麟、玉胜川等说演《济公传》。陈胜芳技艺最精,人送绰号“一声雷”;伊胜麟“书道儿”成,一时无人匹敌。清末民初擅说此书的有双厚坪及其师弟海文泉和世殿成、李致清等。双厚坪擅长当场抓哏,诙谐百出,令满堂听者大笑不止;世殴成以蔫“包袱儿”著称;李致清以摹拟济公形象见长,人称“济公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双厚坪的弟子杨云清说《济公传》,口风老道,包袱儿独特,尤以“官人办案”、“济公斗蟋蟀”两段书最为拿手,又因有为官经历,说到忤作验尸等情节,细致入微、近情近理,使听众宛如眼见。他长于说书中的武段子,不喜从“十度”开书,多从“威震丹阳刀劈三寇”说起。民国十八年(1929),说《济公传》的艺人开始分派,其情节于“八魔炼济颠”后,有说“小西天薰香会”的,有不说的。说者,则从“柳端误入开水锅”起岔,进入短打一类故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有刘继业及其弟子段兴云说《济公传》颇享盛名。刘继业曾得秘本,能说前后套《济公传》,他长于渲染济公法力,语言幽默风趣,形象滑稽,使“包袱儿”余味无穷,人称“喷饭哏”;段兴云有其师之风,善于摹拟人物形象,边说边学,抬手动脚令人发笑,他曾在台播讲《济公传》,很受欢迎。同期,有马华鑫在天桥说《济公传》,也小有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