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 编辑

1933年至1945年的德国政权

纳粹德国(1933—1945年),是由纳粹党执政的德国,又称“德意志第三帝国官方国名一是1933年至1943年使用的“德意志国”;二是1943年到1945年的大德意志国,首都柏林

纳粹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之一,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分别在1938年与1939年被德国占领。1939年91日,纳粹德国闪击波兰,并与苏联共同瓜分波兰,随后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其占领区内的犹太人不断受到迫害。1940年9月27日,德国、意大利日本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结成了侵略性军事同盟。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德军一度兵临莫斯科。1944年,盟军诺曼底登陆后,战争的天平已倒向另一方。1945年初,盟军自西向东,苏军自东向西,不断推进。4月,苏联工农军攻入柏林,30日德国元首阿夫·希特勒自杀。按元首遗嘱,由海军元帅卡尔·邓尼茨出任德国总统。5月8日,德国宣布投降。23日,邓尼茨政府解散,纳粹德国宣告灭亡。

至1940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占领了大半个欧洲,包括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丹麦、波兰、挪威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德意志国(1933-1943)、纳粹德国、德意志第三帝国、大德意志国(1943-1945)

外文名:德语:DeutschesReich(1933-1943)、GroßdeutschesReich(1943-1945)英语:NaziGermany、GermanReich

简称:德国、德意志

所属洲:欧洲

首都:柏林

主要城市:维也纳法兰克福慕尼黑

国庆日:11月9日

国歌:《德意志一切

国家代码:GER

官方语言:德语

货币:帝国

时区:UTC+1

政治体制:法西斯共和

国家领袖:保罗·冯·兴登堡、阿道夫·希特勒、卡尔·邓尼茨

人口数量:7880万(1938年)

人口密度:129.3人/平方公里

主要民族:德意志人

主要宗教:新教、天主教

国土面积:698368km²(1941年)

水域率:2.416%(本土)

GDP总计:561亿美元(1940年)

国际话区号:0049

道路通行:靠右行驶

立法机构:帝国议会

武装力量:德国国防军、党卫队

意识形态:纳粹主

国号

编辑

纳粹德国纳粹德国

1940年4月9日,德国对挪威、丹麦宣战,发动挪威战役。丹麦在不到24小时之内便宣布投降;而挪威在国王哈康七世的带领下坚决抵抗德国,但终因寡不敌众,最终在6月10日,德国完全占领挪威,国王哈康七世流亡英国。德国由此获得了足够的从瑞典运输铁矿石线路的保障。

1940年5月,法国战役爆发。德军集结141个师和3000多架飞机和3000多辆坦克在一个月内完成了法国战役,到6月25日战役结束,完全占领荷兰、比利时和法国。

1941年-1942年欧陆形势图1941年-1942年欧陆形势图

1942年6月28日—1942年9月13日—1943年2月19日,投入了10个集团军(A集团军:第1装甲集团军、第17集团军、第11集团军、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和B集团军:第2集团军、匈牙利第2集团军、罗马尼亚第2集团军、意大利第8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第6集团军)和131万德军和轴心国盟友军队的蓝色行动开始阶段,起初在沃罗涅日战役中成功,但是接着由A集团军担任的在高加索战役中没能获得预想中的成绩,并在拥有4个步兵军(有27万人的组建规模和500辆坦克;平均每个步兵军6.75万人,一共12个师,平均每个师2.25万人)组建规模的德军第6集团军于1942年9月13日之后进入斯大林格勒的展开全市范围内的战斗中未能迅速完全消灭苏联红军第62集团军和第64集团军而一再拖延并而失败,是为东方战线的战争转折点。

德军第6集团军在1942年9月13日后进入斯大林格勒城区展开全市范围内的战斗,最终被苏联红军在天王星行动(1942年11月19日—11月22日)的反攻给包围和在土星行动的反攻中给打败了其余的外围的德军和轴心国盟友军的9个集团军,并且成功的在1943年12月12日—2月19日的土星行动中的收复了在蓝色行动初期被德军的10个集团军占领的南部领土。是役超过30万极富作战经验和有战斗力的德军阵亡,之后德军再也无力发动全线大规模的进攻,并使轴心国获胜的可能性完全消失。之后苏联红军取得了战争的战略主动权,开始不断的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和收复了失地,在1943年—1944年两年间发动了无数次大型进攻战役消灭了大约100万德军,并迫使德军不断的向西败退。

1943年2月8日—2月16日,苏联红军在土星行动中收复了哈尔科夫,在1943年2月9日—2月19日收复顿河畔罗斯托夫。这导致了当时德军面临着全面大溃败和被包围的危险。

于是埃里希·冯·曼斯坦因在1943年2月19日—3月15日的顿涅茨克战役中成功收复了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顿涅茨克等地区,阻止了苏联红军的进攻。使得德军有了一次宝机会

1943年7月5日—7月15日,库尔斯克战役爆发。由于苏军事先得知了德军要在此地展开进攻并加强了该地的防御线和增强足够的3个方面军(中央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草原方面军)的一共191万兵力准备,因而未能成功实现战前预期的计划。

在随后的1943年7月16日之后的库图佐夫行动和鲁缅采夫行动中,德军被五个方面军(中央方面军、西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草原方面军)的一共262万苏军反攻中被击退,由此完全丧失了战争的战略主动权。

1944年6月6日,英美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德军不得不抽调兵力应对西线的压力。

帝国灭亡

二战之后的德国被各国瓜分占领区二战之后的德国被各国瓜分占领区

30日深夜,德军通过广播求临时停火,要求与苏军进行谈判。5月1日凌晨3时55分,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克莱勃斯将军打着白旗钻出帝国办公厅的地下掩蔽部,前往苏近卫第8集团军的前线指挥所谈判,克莱勃斯对崔可夫说:“我想告诉您一件绝对机密的事,您是我通报此事的第一位外国人,希特勒已于昨天自杀了”。克莱勃斯接着要求苏军先停战,然后等到德国组成新的政府后再进行谈判。崔可夫立即用电话将情况向朱可夫做了报告。十几分后,斯大林从莫斯科发来了最高指:“德军只能无条件投降,不进行任何谈判,不同克莱勃斯谈,也不同任何其他法西斯分子谈”。9时45分,朱可夫根据斯大林的指示精神,代苏军向柏林德军发出最后通牒:德军必须彻底投降,否则苏军将在10时40分对德军实施最后强攻。崔可夫让克莱勃斯把这份通牒带回给戈培尔等人,戈培尔见到通牒后,知道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了,便令妻子用氰化钾胶囊毒死自己的六个孩子,傍晚戈培尔夫妇在总理府的花园内自杀身亡。

二战之后的欧洲国家行政划分二战之后的欧洲国家行政划分

德军柏林城防司令官魏德林上将前往崔可夫的前沿指挥所,签署了投降令。至中午时分,柏林剩余守军约15万人全部投降。至此,苏德战争最后一次决战——柏林会战结束。此役苏军共歼灭德军10万人,俘虏48余万人,摧毁和缴获坦克和自行火炮1.2万余辆,摧毁和缴获飞机6000余架,摧毁和缴获各种火炮2.3万。而苏军也付出了30万人伤亡的代价。

1945年5月9日,受希特勒继承人邓尼茨的委托,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凯特尔元帅、什图姆普弗上将、弗雷德堡海军上将在柏林军事工程学院的食堂大厅内,向苏联及其盟国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从此第三帝国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曾经飘扬的代表纳粹主义与战争荣耀的“卐”字旗也不复存在了。

行政区划

编辑

德国国会德国国会

利用国会纵火案,“在选举之前就把政治上的左派排除掉。”“通过一个新的紧急法令,即‘总统关于保护人民和国家法令’,实际上暂时取消了所有的基本权利。”在国会获得微弱多数,得以上台。

修改宪法,向国会提出《授权法》,“把为期四年的立法权授予政府。”《授权法》通过后,希特勒公布法令,“取消各州议会,使各州政府完全服从中央。这样,德国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禁止政党和工会,“剩下的只有‘唯一的政党德国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及其附属团体。并公布法律,这个党被宣传为‘同国家不可分地连在一起’”。

集权,用元首希特勒的话说:“一个人身兼党、国家、行政数职已成为迅速得以实现的民族会主义统治原则。”

纳粹党组织了一个混杂各种职能的“精英组织”——党卫队

纳粹德国崇尚的民族社会主义一般又称纳粹主义。“纳粹”(Nazi)是德语“民族社会主义”(Nationalsozialist)直译的简称,原意是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NationalsozialistischeDeutscheArbeiterpartei,NSDAP,简称纳粹党)的党员与拥护者。今天在欧洲(特别是在德国)则泛指一般极右翼法西斯主义者。如图《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党旗》所示为纳粹德国国旗,二战后被视为血腥、杀戮与恐怖的标志,在大多数场合下(除教育科研、拍摄反纳粹主义的影视作品、抨击批判等用途)被禁用,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与欧洲国家交往时要尽量回避出现该旗帜。

纳粹主义认为德意志民族是优秀民族,把犹太,斯拉夫等民族视为劣等民族(这也就是极端民族主义中的Pan-Germanism);又称犹太人是劣等民族中最危险的。希特勒还许诺纳粹党上台后立即废止凡尔赛和约,重整军备,收复失土,建立一个德意志民族的大德意志帝国即第三帝国(公元962年—1806年的神罗马帝国为第一帝国;1871年—1918年的德意志帝国为第二帝国)。就这点而言是第三帝国的兴盛原因之一,希特勒《我的奋斗》这本书从思想上感染了大多数德国热血青年,使他们踊跃参军,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的确使整个德国团结在了一起,为今后的战争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从另一方面而言,当初德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没有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洗礼,因而政治上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势力从而间接导致了希特勒在推行对外扩政策时的如此顺利。

希特勒说:“民族社会主义既不把个人也不把人类作为其考虑问题、发表意见和作出决定的出发点。它有意识地把民族当作它整个思想的中心。这个民族对它来说是一种由血缘决定的现象,它认为这是上帝授予的人类社会的组成部分。个人是会消亡的,民族是永存的,自由主义世界崇拜个人,必然导致民族的毁灭。相反,民族社会主义则要求保护民族,必要时牺牲个人为代价。必须使每个人逐渐认识到,他的自我同整个民族的存在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影视作品

编辑

名称

国家

年份

意志的胜利

德国

1934年

禁忌的游戏

法国

1952年

伊万的童年

苏联

1962年

音乐之声

美国

1965年

纳粹子亲卫队

瑞士

1973年

纳粹实验室

意大利

1976年

辛德勒的名单

美国

1993年

地下

法国

1995年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情

英国

1997年

美丽人生

意大利

1997年

布达佩斯之恋

德国

1999年

彩色第三帝国

德国

2001

钢琴家

法国

2002年

希特勒:恶魔的崛起

欧美

2003年

沉静如海

法国

2004年

希特勒的男孩

德国

2004年

巴黎

英国

2004年

帝国的毁灭

德国

2004年

隐藏的恋情

法国

2005年

希望与反抗

德国

2006年

黑皮书

荷兰

2006年

刺杀希特勒

德国

2007年

卡廷惨案

波兰

2007年

行动目标希特勒

美国

2008年

读者

美国

2008年

超级女特工

法国

2008年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

美国

2008年

安妮日记

英国

2009年

美国队长

美国

2011年

纳粹恶

俄罗斯

2011年

钢铁苍穹

德国

2012年

弗兰肯斯坦的军队

荷兰

2012年

恶魔之战

美国

2013年

他回来了

德国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