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县 编辑

隶属湖南省永州市的县级城市

县,隶属湖南永州市,位于潇水中游,东邻宁远县,南界江永县和江华瑶族自治县,西接广西全州县、灌阳县,北连双牌县,素有“襟带两广、屏蔽三湘之称。是南通往广东、广西、海南及西南地区的交通要塞,是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承接基地。南北长77千,东西宽62.6千米,土地面积2447.8平方千米。县政府驻地濂溪道办事处。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111日零时,道县常住人口为621275人。

道县被评为中华诗词之乡、中国龙舟之乡,道县入选湖南省旅游源重点县,清塘镇纳入湖南省特色旅游小镇名录。是湘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区、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厚朴生产基地县、全国生猪生产调出大县、全国能繁母牛养殖示范县、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和中国脐之乡。道县获批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

2020年,道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46664万元,比上年增长4.2%。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道县

外文名:DaoCounty

别名:道州、营浦、营道

行政区类别:县级

所属地区:中国湖南省永州市

地理位置:中国中南部,潇水中游

面积:2447.8km²

下辖地区:辖7街道、11镇、1乡、3瑶族乡

政府驻地:濂溪街道办事处

话区号:0746

邮政编码:4253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火车站:道州站

车牌代码:湘M

地区生产总值:2246664万元(2020年)

方言:西南官话、湘南土话

行政代码:431124

人口:621275人(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历史沿革

编辑

 道县 道县

行政区划

编辑

截至2022年,道县辖7个街道、12个镇、3个瑶族乡、2个林场,1个农场。分别是:濂溪街道、西洲街道、上关街道、东街道、营江街道、富塘街道和万家庄街道;梅花镇、寿雁镇、仙子脚镇、清塘镇、祥霖铺镇、四桥镇、蚣坝镇、白马渡镇、柑子园镇、白芒铺镇、桥头镇;乐福堂镇;审章塘瑶族乡、横岭瑶族乡、洪塘营瑶族乡;月岩林场、桥头林场、大坪铺农场。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道县位于湖南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1°17′-111°56′、北纬25°09′-25°50′。东邻宁远县,南界江永县和江华瑶族自治县,西接广西全州县、灌阳县,北连双牌县。土地面积2447.8平方千米

道县

地貌

潇水河潇水河

道县属南岭地区,四周山环绕,中部岗丘起伏,平川交错。东南有九嶷山,南有铜山岭,西有都庞岭,北有紫金山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150多个,且多与邻近山脉连成整体,最高峰韭菜岭,海拔2009米。整个地势从四周向中间倾斜,呈盆状结构。山地占总面积的44.7%,丘陵占11.4%,岗地占24.6%,平原占14.9%。

土壤

土壤共有9个土类,水稻土占道县土地面积的12.1%,壤占47.7%,壤占9.3%,黄棕壤占4.9%,黑色石灰土占7.8%,紫色土占3.3%。此外还有山地草甸土、潮土、红色石灰土。

河流

潇水河潇水河

潇水:潇水全长354公里,流域面积12099.09平方公里,河流坡降0.76‰。道县境内流长64.7公里,流域面积2441.75平方公里,河流坡降0.48‰。流域平均宽度56米,最大宽98米。形状系数0.26,不对称系数0.25。水量50.51亿立方米。潇水道县站出口断面多年流量每秒112立方米,属长年河。境内流经审章塘、蚣坝、祥霖铺、上关、万家庄、道江镇、东门、白马渡5乡4镇,由南到北贯穿全县。道县县城以下河段,四季可通航。以水清深得名。

道县道县

道县境内有高植物186科612属1265种以上,其中苔藓植物有12科17属19种以上,蕨类植物25科33属47种以上,种子植物149科595属1199种以上。杜英科杜英属占全省杜英总数的50%。国家重点保护的稀有植物有资源冷杉、伯乐树、长柄双花木、福建柏、白豆杉、秤锤树、银树、黄枝油杉、青檀、白辛树、长苞铁杉、南方铁杉、任木、银鹊树、紫茎和红豆树16种,其中福建柏有纯林约500亩,散生于常绿阔叶林间的有6000余亩,分布面积与纯林面积均为国内之冠。

动物

濂溪街道濂溪街道

2013年,道县全年完成地方生产总值127.1亿元,与2012年相比增长10%;完成全会固定资产投资107.3亿元,增长35.5%;实现财政总收入7.5亿元,增长21%;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9亿元。

2020年,道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46664万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0958万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613907万元,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1161799万元,增长3.4%。按常住人口计算,预计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7055元,比上年增长4.2%。

第一产业

道县一中道县一中

2011年,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89%,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83%。2011年末全县共有职业中学4所,在校学生9191人;普通中学39所,在校学生32734人;普通小学265所,在校学生66511人;幼儿园(班)107所,在园(班)人数36546人。教职员工7376人,其中专职教师6489人。

2013年,投入资金1.1亿元,启动和完成170个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建设项目;县城学位建设明显改善,新增小学学位2000个,教育发展逐步均衡。

科技

2011年,道县获得国家专利授权28件。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合格县。科茂林化、奥盟电器、美莱珀科技等3家企业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实现全县高新技术企业零的突破。

2013年,申专利160件、授权43件,通过市级以上科技成果鉴定4项。

文化

2011年末全县共有名胜风景文物保护单位58个,有各类艺术演团体266个,艺术演出4.9万场次,艺术表演场馆1个,文化站26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藏书52.816万册。新建文化站16个、农家书屋295家。全县电视发射台1座,卫星电视接收站台53个,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1.9%,有线电视用户7.56万户,新增广播“村村通”90个村。

2013年,乡镇文化站覆盖到乡,农家书屋覆盖到村;鬼崽岭遗址等三处文物晋升为国保单位;免费送戏下乡、免费放映电影6800场,成功举办第四届周敦颐国际理学文化节。

卫生

道县人民医院道县人民医院

2011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不含诊所)33个,其中:医院6所、卫生院23所,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检验机构各1个;拥有床位总数1377,比2010年增加87张;卫生技术人员150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37人,注册护士539人。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10所。

2013年,道县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疾病防控、妇幼保健和食品监管工作得到加强,完成5所乡镇卫生院扩改建工程。

社会保障

2013年,道县新增城镇就业706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700人。“五大社会保险”参保65万人次,征缴基金2.63亿元,支付各项社保资金3.68亿元。累计保障城乡低保户、农村五保分散供养户58.6万人次,发放基本保障金9018万元。新农合全年补偿77.9万人次、1.74亿元,住院平均补偿率达63.4%,排全市第一;新农保受人达9万人。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944套,竣工1436套;实施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1937套。新建农村饮水工程10处,受惠群众6.42万人。

交通

编辑

公路

美丽的道贺高速公路美丽的道贺高速公路

道县位于湘、粤、桂三省结合部,素有“襟带两广,屏蔽三湘”之称,地处东盟经济圈、泛珠三角经济圈、中部经济圈、泛北部湾“四大经济圈”的交汇叠加之地,被称为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

东距郴州170公里,与京广线,京珠高速公路相接;西距桂林180公里,与湘桂线,衡昆高速公路相接;北上长沙、武,南下深圳、珠海,西出南宁、海口。G207国道贯穿南北,境内洛湛铁路、道贺高速公路、厦蓉高速公路湖南宁道段已全面通车。

铁路

红军墙红军墙

红军墙在道县县城西州公园内,原在县委招待所前,近临濂溪河,旧制为文庙照墙,墙高10米,面阔45米。红军墙含有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双重价值,在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中不可多见。1979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家峒

千家峒是瑶族先民繁衍生息、安居乐业的聚居地之一,只有一个石洞入内。峒的四周有高山、森林、怪石、瀑布;峒内宽广,土质肥沃,有一条大河贯穿峒中。

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前身为1982年建立的相邻两处省级自然保护区合并再成,2000年被升格为国家级。保护区地处南岭山地中部,都庞岭山脉东侧,道州、江永境内,总面积200.664km2,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自然条件优,保存着比较完整的南岭辶地森林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区系成分复杂,保护价值高,共有维管束植物214科861属1949种,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31种,福建相群落、天苍铁杉群落等有大面积分布。共有脊椎动物70科146属202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25种,省重点保护动物76种。保护区在森林生态、动植物遗传、珍稀动植物就地保护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本区还是湘江的水源涵养地,是生态农业的重要依托。此外,保护区保存完好的森林景观、自然景观和文景观资源及便利的对外交通和联系条件,不失为开展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的理想场所。

鬼崽岭石俑

鬼崽岭位于道县田广洞村。沿着村道小路,远远就能看到一座突兀耸立的山峰,山峰中部的崖上是一片松树林。据介绍,石像群便藏于这片松树林里。当地人把神奇石像称为“鬼崽崽”,鬼崽岭因此得名。已被发现的石像中,有一类为将军像,一类为军官像,还有一类为普通士兵像。这些石像无大小高矮,都是用整块岩石雕成,形态各异,有的慈眉善目,貌若原始女神;有的竖眉鼓眼,神态勇猛,酷似佛教金刚造型;有的双手插腰间,有的两腿散开成弧形;有的蹲着,有的直立着。石像的造型多样,大小不同,而其制作年代更是一个谜。

地方特产

编辑

道州灰鹅

道州灰鹅道州灰鹅

道州灰鹅原产道州,零陵地区的江永、宁远、零陵、双牌、江华等县已大量发展。它以草食为主,喜欢生活在溪边、河边。每天大约吃1-3斤鲜草,产蛋时每天加喂1-2两谷类精饲料即可,3-5个月内可长至7-8斤,至十来斤,是一种容易饲养、产量较高的家禽。

道州灰鹅全身是宝。鹅肉可食,其掌可制用高级补品。鹅毛可制各种羽毛制品,如衣、被、羽毛球、羽毛扇等。

道州红瓜子

道州红瓜子道州红瓜子

道州红瓜子,籽粒饱满,颜色鲜红,味道香美。用这种红瓜子招待客人,大为增色,是喜庆节日备用的佳品。逢年过节或红白喜事,接待宾,当地群众用红瓜子以表盛情,也是亲友互相馈赠的佳品。据清代《道州志》记载,道州栽培红瓜子已有两百多年历史。

道州脐橙

道州脐橙道州脐橙

道县气候温和,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享有"天然温室"之美誉,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是湖南省柑桔生产的最适宜地带,种植柑桔已有1300多年历史,唐代就有"金桔出营道,为天下冠"之说。上个世纪70年代被列为国家100个、湖南省12个柑桔生产基地县之一。

道州扎肉

道州扎肉是道县传统风味菜,继承了道县民间近千年的地方传统特色工艺,结合现代科学配方精工制作,选料考究精良,口味独特纯正,具有色鲜,味香,质脆等特征,浓郁着地方特色和乡土风味。

道州腊肉

道州腊肉是湖南省道县的一道特色菜肴,当地也叫腊菜抑或榨肉、扎肉,相传至少有两千年的历史。此菜加工方法并不很复杂,只要在科至以后到立之前这的段时,选用七成瘦,三成肥的新鲜猪肉,切成三斤左右重一块,用食盐清挂于火灶房,用炭火或柴火熏烤,待沥油呈金黄色后即可贮存在干燥处。熏后的腊肉能长时间防腐,无论蒸吃、炖吃或熟炒,均香醇可口,饶有风味。本地的上等吃法,当推冬笋炒腊肉。

著名人物

编辑

何仲举、周敦颐、吴必达、何有兰、蒋丙、何天衡、何凌汉、何绍基、何绍业、何绍祺、何绍京、

何绍彩、何维朴、何维棣、周希洪、何宝珍、何积祜、何积熛、何善垣、何善堉、何华中、胡瑞

荣誉称号

编辑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决定命名道县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县城。

2020年11月21日,获评湖南省第二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

2021年,入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