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律诗 编辑

中国传统诗歌体裁

五言,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五律,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其雏型是沈约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全篇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间两联须作对仗。代作品李白的《送友人》、杜甫的《望》、王维的《山居秋暝》等。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五言律诗

别名:五律

文字数:40字

起源代:南北朝

流行年代:唐代

代表作:《送友人》《春望》《山居秋暝》

体裁沿革

编辑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律诗的一种。五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就是五言律诗,属于近体诗范畴。

五言律诗从五言古诗中继承了每句五个音节、全篇两句一组、总句数为偶数的基本特征,同时增加了对偶和平仄的规则;而这些规则是从骈体文中借鉴过来的;骈体文则是由楚辞而产生的;因此,说到底五律是五古和骈体文嫁接的产物。

齐梁体的格律诗构成了对式律 (指全诗各联之间均不粘的格律形式)、粘式律(指全诗各联之间均粘的格律形式)和粘对混合律(指全诗各联之间既有粘又有不粘的格律形式)三种类型,但以对式律为主,距离完善的近体诗尚有很大距离。其中从梁代中后期到陈代,阴铿、正见、庾信徐陵等人的一些作品,已经十分接近唐人律诗。隋代,杨素、卢思、薛道衡等人,结合南朝靡丽彩和北地清新刚健之气,创作出一些清健秀拔的诗歌,为过渡期诗歌的发展指出向上一路。

唐初以来,在诗歌律化进程中出现的半古半律的诗体现象至初唐四杰而有所改观,其五言律诗的对式律作品锐减,同时尚有部分近体诗未能谐协音律,留有较多的过渡阶段痕迹。而之后文章四友(杜审言李峤崔融、苏味道)以及沈佺期、宋之问等,对于四杰在诗体方面将唐初以来的混沌状态加以分离与规范的初建之功与实践成果,显示出进一步巩固与推进的态势。可以说到初唐末期五律对式律作品已经绝迹,从而彻底告别了永明体的对式结构;粘对混合律作品亦呈锐减之势,而粘式律作品却大幅度地增加,并居于主导地位,这说明初唐诗人已经找到了声律追求上的目标,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确定了五律的粘对规则。特别是沈佺期、宋之问等诗人,总结了南朝以来新体诗的成就,把相对成熟的形式固定下来,最后完成了“回忌声病,维句准篇的任务,在创作中使五律正式定型。《全唐诗》收宋之问诗三卷近二百首,沈佺期诗三卷一百五十余首,绝大部分是律诗。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说:“五言律体,兆自梁陈。唐初四子,靡缛相矜,时或拙涩,未堪正始。神龙以还,卓然成调。”

五言律诗定型于初唐,而最终成熟于盛唐。盛唐最能代表五律成就的是杜甫的作品。胡应麟《诗薮》说:“唯工部诸作,气象巍峨,规模巨远,当其神来境诣,错综幻化,不可端倪。千古以还,一人而已。”评价之达到极点。《全唐诗》收杜甫诗十九卷一千三百余首,其中近体诗占多数,近体诗中律诗又占多数。其中五律名篇有《春望》《夜》《春夜喜》《登岳阳楼》《旅夜书怀》《江汉》《江上》等百余首。

白五律成就也非常高。李白之精熟于五律,是韵味天成的。胡应麟《诗薮》说:“太白风华逸宕,特过诸人。而后之学者,才匪天仙,多流率易。”这充分肯定了李白五律的成就。李白的五律像他以道家为主的思想基础一样,是非常飘逸自然的,如《送友人》《夜泊牛渚怀古》《渡荆送别》《秋登宣城谢朓北楼》等,没有修饰雕琢的痕迹,平仄和对仗,都是浑然天成的。没有融会贯通的学识和才华,是很难写得好的。

李杜之外,王维的五律最好。《全唐诗》收王维诗四卷三百八十余首,其中最主要的是五律。王维的思想基础主要是佛家,他的诗歌也充满了佛家“禅”的意境。其五律名篇有《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归辋川作》《秋夜独坐》《江汉临眺》等几十首。

盛唐五律佳作浩淼,如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舟中晓望》、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等,都很著名

中唐之际的五言律诗,刘长卿韦应物稍好,“大历十才子”等人偶有佳作;到了韩愈柳宗元白居易刘禹锡时期,五律又见中兴。

晚唐李商隐五言律诗的境界直追杜甫,略见余响,成就在中唐诸人之上,名篇有《夜饮》《落花》《裴明府居止》等。李商隐之外,温庭筠许浑戴也有独到之处,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即深受后人推崇。

五言律诗最高成就在盛唐,中唐以后逐渐衰落,五代几乎鲜可提及。宋代近体诗多是七言,五律成就不高,佳作也少,名篇更是罕见,只有梅尧臣的《岸贫》、吕本中的《兵乱后杂诗》、汪藻的《己酉乱后寄常州使君侄》、戴复古的《庚子荐饥》、林景熙的《枯树》等。

元代崇尚唐诗,五言律诗的艺术成就反高于宋代。比较著名的诗人和作品有吴澄的《送富州尹刘秉彝如京》、胡炳文的《拜岳鄂王墓》、陈深的《江上》、庚的《渔隐为周仲明赋》、宋无的《铜陵五松山中》、成原常的《赋林泉民》、傅若金的《金陵晚眺》、泰不华的《送友还家》和陈高的《新岁忆曾子白》等。

明清以下,五言律诗名作就更少了,只有大均的《于肃墓》《云州秋望》、夏完淳的《即事三首》《别云间》、吴伟业的《过吴江有感》、朱彝尊的《哭王处士翃》、赵执信的《火》等数首有些特色。

诗体格律

编辑

对于唐代人来说,五言律诗是从五言古诗中脱胎出来的新诗体,它继承了五古的句有定字和隔句押韵的原则,并且借鉴了骈体文的声律和对偶原则,又有多方面的发展。其格律特征主要表现在:(一)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二)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须对仗;(三)平仄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联内讲对,两联间讲粘;(四)只能押平声韵,并且押韵有固定的位置,即偶数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不可换韵;(五)节奏形式是严格的两个双音步加一个单音步,并且单音步只能出现在句子的中间或者末尾,不能出现在开头,两个相邻的双音步的平仄必须相反。

根据以上规则,五言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每体又分为正格和偏格二种。五言律诗以首句不入为正格,而且以仄起式为常见。

五言律诗与七言律诗一样,四联八句,每一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与七律不同的是,五律首联用对仗的较多,主要原因是五律首句不入韵的较多,七律首句不入韵的较少。但这个原因不是绝对的,在首句入韵的情况下,依然有首联用对仗的例子。

五言律诗有四个基本句型:(一)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式);(二)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式);(三)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式);(四)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式)。这四种句型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五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格律对照

编辑

(一)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

格律对照例诗: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掻更短,浑不胜簪。

(二)仄起首句入韵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

格律对照例诗: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三)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仄仄,仄仄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格律对照例诗: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莲动下渔舟。

随意歇,王孙自可留。

(四)平起首句入韵式

平平仄仄仄仄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格律对照例诗:李商隐《晚晴》

深居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明。

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说明:加方框表示可平可仄;粗体字为韵脚所在)

典范诗作

编辑

作者

诗作

苏味道

正月十五夜

骆宾王

在狱咏蝉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宋之问

《题大庾岭北驿》

沈佺期

《夜宿七盘岭》

孟浩然

《临洞庭赠张丞相》《过故人庄》《岁暮归南山》《与诸子登砚山》《留别王维》

王湾

《次北固山下》

王维

《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终南山》《酬张少府》《观猎

李白

《夜泊牛渚怀古》《渡荆门送别》《送友人》《赠孟浩然》《听蜀僧浚弹琴》《沙丘城下寄杜甫》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赠钱徵君少阳》《谢公亭》

杜甫

《春望》《旅夜书怀》《登岳阳楼》《春宿左》《春日忆李白》

《月夜》《春夜喜雨》《月夜忆舍弟》《天末怀李白》《江亭》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岑参

《寄左省杜拾遗》

钱起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刘长卿

《新年作》《饯别王十一南游》

戴叔伦

除夜宿石头驿》

韦应物

《赋得暮雨送李胄》

卢纶

《送李端》

司空

《贼平后送人北归》

张籍

《没蕃故人》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刘禹

《蜀先主庙》

柳宗元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许浑

《早秋》

马戴

《灞上秋居》

温庭筠

《商山早行》《送人东游》《题卢处士山居

李商隐

《晚晴》《赠柳》《北青萝》《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