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武汉 编辑

方方创作散文随笔集

阅读》是中国当代作家方方创作散文随笔集,首次出版于20051

阅读武汉》对武汉独特的地理区位、生活文化、精神文化都作了深入而生动的描写,充分现了地域因素对这座城市文化多方面的深刻影响。正是武汉独特的地理区位铸造了这座城市独有的文化精神,涵养了武汉人的鲜明性格。《阅读武汉》对武汉文化作了多方面的真实反映,这部散文既是汉味文化浸泡中生成的典型汉味文学,也是反映武汉文化神韵的一面子。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阅读武汉

作者:方方

创作年代:当代

文学体裁:散文随笔集

首版时间:2005年1月

字数:150千字

内容简介

编辑

《阅读武汉》是作家方方对她所在的武汉的历史、地理、人物、文化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展现出一个城市丰富的历史风貌,而且勾画出武汉市民的日常生活,从而表现出一个城市独特的气质,收录了《在武汉过夏天》《戏与戏迷》《六渡桥的铜人像》《学说武汉话》《武汉人的餐桌》《汉口消失的游戏》近三十篇文章

作品目录

编辑

武汉这个地方

有趣的武汉人

武汉的零零碎碎

我就住在武汉

武汉这个地方

在武汉过夏天

玩水

风景

楼与传说

戏与戏迷

水的故事

一个人和一座城市

书香武汉

六渡桥的铜人像

关于桥

头和底下

城里的山水

武汉人说话

学说武汉话

在街上看武汉人

武汉人的性格

我认识的几个武汉人

武汉人过早

武汉人的餐桌

一碗热干面

汉派服装的扣子

在武汉购物

名牌与特产

没有耐性

在汉口和武昌跳来跳去

少年往事

汉口消失的游戏

行去流水的武汉

作品鉴赏

编辑

武汉的地理文化勾绘

《阅读武汉》首先向人们展示了个性鲜明的武汉区位文化面貌。作以《武汉这个地方》开篇,如大远景镜头,将武汉的全貌摄入其中,从地理区位、地形状貌入手对武汉进行了勾绘。作者写:“武汉这个地方一直被人们称为‘江城’。它之所以有着如此的称呼,自然是因为它坐落在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之滨的缘故。其实将武汉称为‘城’也是不错的。它是‘千湖之湖北省的首府,环绕着它的湖泊至少也有一百。作者在书中还多次从地理环境的角度说明武汉全市被长江和汉江分割成三块,成为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她在《城里的山水》一篇中对武汉的这种独特的地理格局又作了进一步的描写:“如果武汉的湖泊和山都远离市区,那也就算不了什么了。关键却是:武汉的湖泊和山都在城区里面,是镶嵌和散立在城市的高楼中间。”通过作者的反复描画,在读者头脑中,武汉地理形貌清晰如画:两条大江穿过武汉三镇,三镇又被百湖点缀,城在江湖之中,江湖在城市之中。作者笔下的武汉俨然是一座独具“中国特色”的“威尼斯”水城。

正因为武汉独特的地理区位和地形状貌,武汉自然地产生了它的水文化、气候文化。武汉虽然有山,但武汉的山实际上不过是一些低缓的小丘而已。沿江立市,傍湖建城才是武汉之本相,“江城”、“湖城”之称才是真正符合武汉的实际的。方方对武汉水文化的叙写主要表现在该书的《玩水》《水的故事》《高头和底下》诸篇中。在这些文章中,作者联系武汉的城市发展史,生动地叙写了与水相关的城市地理沿革、独特的方位指称等等。

武汉的生活文化描写

武汉独特的地理区位、地理形貌,使生活在武汉这方热土上的人们,形成了与这种地理区位、地形特点相应的特色鲜明的生活文化。方方在《阅读武汉》中对武汉人的生活文化作了广泛而生动的描绘。作品中的《玩水》《当街的风景》《戏与戏迷》《武汉人过早》《武汉人的餐桌》等等,把武汉人特别的玩、特别的宿、特别的吃等等写得情趣盎然。

由于武汉城市遭水分割,被水环绕,因水点缀,所以武汉人的“玩”里边就有了一个特别的“玩水”,所谓“玩水”就是指游泳。游泳在南方的城市中都是常事,但是像武汉“玩水”那样的规模巨大,男踊跃少咸与,甚至成为节日,中国肯定只有武汉一城了。作者在《玩水》中写道:“‘玩水’者,自是与水同玩,它显示着武汉人与水尤其天然、尤其亲密的关系;水是朋友,水是伙伴,水是玩具。”武汉的“玩水”已经成为武汉城市文化重要而独特的内容。作者写道:“及至近年,横渡长江在武汉几成一个传统的大型文化活动项目,一如一个‘渡江节’。通盘的安排与筹备都有政府相当一级的官员出面指导。每到那一天,武汉市区里冷冷清清,而长江两岸边万头攒动,彩旗满是,直升飞机在头顶上飞得嗡嗡地响,视节目要整整直播一天,大小报纸全是渡江的新闻以及花絮。”由此可见,武汉人的“玩水”确实是玩出了特色,玩出了档次,玩出了文化。

《当街的风景》更像一幅武汉生活文化的画图。充满了地域性与往昔的时代性。在武汉的前现代时期,武汉夏季的酷热迫使人们只能采用在大街上搭竹床熬过闷热夏夜的方式。当时的武汉市居民住的房舍都较为低矮,高楼很少。低矮的房舍和照明的不足使室内显得更加昏暗而闷热,加上蚊虫又多,房子里着实不能安睡。当时大街上汽车很少,相对空阔。如果有风,消夏比房舍内要好得多。大路上一架接一架摆放的竹床形成的“长床阵”延伸得老远。男女老少或坐或躺地呆在竹床上,家长里短,随意交谈,自由自在,尽显天性。“于是许多的都市传奇、许多的英雄故事、许多的民间笑话、都在这马路街头诞生和演,也都在这夏夜的露天下一代代地繁衍和流传。应该说武汉最富魅力的夜晚也正是斯时斯刻。”方方笔下的这幅昔日武汉消暑图,确实描画得生动准确,简朴天然,古韵十足。对于今天虽然已经是逝去不再的风景,但是,那种质朴纯洁的人际关系,那种相亲和谐的街坊情谊,却着实是人回味的。这正如作者写的那样,对于现代化人们应该满心喜欢,“但是有时心里也难免会有一些惆怅。因为我们不再能看见充满着古典意味、充满着世俗情调的武汉夏天的夜晚了。”在《汉口消失的游戏》中作者也感叹到:“和现在的小孩子相比,我们的数理化水准比他们差多了,具有现代化智能化的玩具一样也没有。可是那么多的游戏时间,却使我们老了之后有无数快乐的回忆。而他们老了之后呢?天天坐在桌前伏案读书以及无日夜地一个人坐在电脑前打电游和上网也会在回忆中快乐吗?”作者的这种感怀之中,确实有诸多对于过去传统中那种纯朴人情,那种真诚交流和那种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的深深眷恋。

武汉的精神文化刻画

《阅读武汉》深入剖析了武汉独特的自然地理区位和历史文化积淀对于武汉人的性格和武汉城市精神的深刻影响。武汉人在武汉城市文化精神的影响下,究竟形成了什么样的集体性格呢?根据方方在作品中的描述,大致可以概括为:武汉人趋时而不争先,大度而不善纳新,有智慧却少独创,有才识而不重修养,好而缺乏舍身的勇气,好强而不能硬气到底。当然这里对武汉人性格的优点与不足的描绘只是相对而言的,但就类属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依据的。那么武汉人为什么会养成这些性格呢?这与武汉的区位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积淀都是分不开的。人们虽然并不完全同意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的地理环境决定,却不能不承认澳大利亚地理学家泰勒·G的有限影响论。地理环境与一个地方人们性格气质的养成确实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在《武汉人的性格》中写道:“武汉人精明,但却不像上海人那么能算计,那么自私;武汉人聪慧,但却没有广东人那样深藏不露的沉着和灵活多变的花样;武汉人仗义,同燕赵之士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侠义有所不同,往往为自己又留着点余地;武汉人直又直得有限,难免不带点小弯弯;武汉人天真,见朋友什么事都连兜带底地说出来,但最要紧的事也总还能压在喉咙管里;……武汉人做起事说起话来,容易给人很厉害很强硬的感觉,而实际上武汉人大多数都颇厚道。”作者在这里很客观公正而系统地分析了武汉人的优点和不足。方方在这部作品中也真实地描写了武汉令人羡慕的读书风气,高迷人的鹤楼文化,辉煌的长江大桥,武汉人与水奋斗的时代壮举,武汉人待人内心热忱而重义的优秀品格,等等。“武汉人的性格代表着这座城市的性格。而城市的性格是由它的文化背景和生存环境雕塑而成。”读者能从这本《阅读武汉》中获得对武汉人的性格、武汉城市文化特质多方位、多角度的认识。

武汉的独特文化表述

文化散文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兴盛的文学现象,尤其是自余秋的《文化苦旅》出版以来,文化散文的创作与阅读在全国都形成了很大的影响。有人把这类散文称之为学者散文。如余秋雨季羡林杨绛、林非等作家的散文确实具有较浓的学问气、书卷气,有着比较深邃的思想内涵,而且主题总显得有些严肃而庄重。方方的这部书写武汉城市文化的散文,却让人读得轻松,好像在听一个率真直爽的武汉人闲聊。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也明显地昭示着这部作品所具有的与武汉城市文化相一致的“汉味”,也鲜明地表现出与学者散文迥异的另类文化表述风格。

方方这部武汉城市文化散文,之所以能够形成它独特的文化表述和独特的文化色调,与方方的人生经历是有密切关系的。方方1955年出生,她的中小学时代基本上是在“文革”时期度过的,那是一个不要读书,也基本上无书可读的时代。所以她在《在武汉过夏天》中说:“一场‘文化大革命’虽然夺去了我们学习的大好时,但却给了我们相对轻松和自在的童年——没有老师管教,没有父母约束,没有作业,没有考试,没有彼此间为成绩的竞争。”正因为这样,方方这一代人从做学问的角度来说,功底并不十分深厚,较少人达到很高的境界。但是方方从小就是一个讲故事的好手,文学细胞、形象思维非常发达,她又是一个敏于感受生活的作家,这样的个人修养,使她的文化散文必然形成与学者们的文化散文不同的面貌与风格。作者在她的城市文化散文中有其突出特点是城市生活文化的原生态叙事,客观公允的分析评说,精当感人的真挚抒情

《阅读武汉》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原生态的生活叙事,这种写作风格和作者的新写实小说创作相一致。如果说她小说的原生态叙事有一种自然主义的色彩,那么散文最讲究的就是客观真实。这一特点在散文中已非不足,正是优点。散文是真实,散文的生命力就愈加旺盛。《阅读武汉》让读者看到的是一个不加粉饰、原汁原味、真实客观的武汉。方方在她的笔下既写出了武汉人爱学习,爱读书,且爱读好书,读书的品味令外地人惊叹;武汉人讲义气,待人厚道、诚;武汉人不记前嫌,不排外,兼收并蓄,胸怀阔大;武汉人聪明而不狡滑,精明而不小气,耿直而不鲁莽,勇敢却不盲动等等优点。同时,也写出了武汉人说话生硬,性急而没有耐心,卫生意识淡薄,思想倾向保守,自满而缺少强烈的进取精神等等弱点。

《阅读武汉》艺术表现的又一特色,是作者的叙述描写、议论抒情都充满了武汉味的直爽率真、情辞恳切。方方作为一个武汉人,对武汉确实是一往情深。她说武汉的亮点时,充满着自豪与喜悦。如《书香武汉》中作者在听到各地出版的人们评价武汉人买书“购高档高质量书的人尤多,没有哪一座城市有这么高的读书水平”的评价后,喜滋滋地抒写道:“作为武汉人,我们听了这种话委实高兴。生活在武汉深知相当多的武汉人的确爱读书,而且爱读好书。虽然武汉是一座弥漫着浓郁商业俗气的都市,但当我们真正潜心地注意它时,真的也能闻到流荡和散发在其间的雅致的书香气息。”尽管方方对于武汉城市文化的描写与叙说从来就是直言直语,不加粉饰,写了武汉文化中不少的弱点,也许这正是爱之深而责之切的表现。当她一旦稍久离开武汉,她就情不自禁地魂牵梦绕。她在《行云流水的武汉》中这样写道:“如果我有乡愁,这个乡愁的萦绕之地除了武汉,再无别处。对于我来说,它已经是一个镶嵌在我生命中的城市,它与我童年的欢乐,少年的惆怅,青年的热情,丝丝相扣;与我的梦想,我的热情,我的追求,以及我的婚姻和爱,血肉相联。我只有一脚踏在武汉的土地上,才有一种十分切实的安全感觉。”“古云:相看两不厌,唯有亭山。武汉就是我的敬亭山。”作者这里的议论抒情并非高妙宏深,但这些平常的话语中却满溢真情。

作品评价

编辑

方方的散文集《当代名家散文随笔系列——雅兴》《阅读武汉》《到庐山看老别墅》《汉口的沧桑往事》《我在德累斯顿》等,注重历史感和哲思性,力求在历史散文中找寻史与文的统一。(湖北大学教授梁艳萍评)

出版信息

编辑

2005年1月,《阅读武汉》由南方日报出版社首次出版。

名称

出版时间

出版社

ISBN

《阅读武汉》

2005年1月

南方日报出版社

7-80652-173-9

作者简介

编辑

方方,本名汪,1955年5月生于江苏南京市,祖籍江西九江彭泽县中国当代作家,曾任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八、九届全委会委员。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乌泥湖年谱》《水在时间之下》《武昌城》《软埋》等,中篇小说《风景》《桃花灿烂》《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奔跑的火光》《有爱无爱都铭心刻骨》《水随天去》《树树皆秋色》《出门寻死》《中北路空无一人》《天来到昙华林》《万箭穿心》《琴断口》《刀锋上的蚂蚁》《涂自强的个人悲伤》等。

方方 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