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德安 编辑

中国福建籍艺术家

吕德安,1960出生福建人,画家,著有《南方以北》,《顽石》,现居住于美国和福建两地。2020年,获首届“大益文学双年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吕德安

职业:画家

主要成就:2020年,获首届“大益文学双年奖”

出生地:福建

作品:《南方以北》,《顽石》

性别:男

人物简介

编辑

中国诗歌网站生活”如果按实至名归的标准选站长,吕德安大概会当选。这位诗人过着惹人羡慕的生活,在中美乡间自由穿梭。他诗中的生活主题,和他生活中温和而谦卑的性格一样,赢得极好的口碑。吕德安有云:“我们写作总是随着生活而变化。”他是最“生活”的一位诗人。只有道,没有圈子;只有人,没有江湖;只有诗,没有诗坛———这可能是诗人吕德安的最好写照。他在自己的桃花源里生活了十几年,躲开无数是非和战,多少有几分仙气。

试图用六首诗来介绍一位如此重要的诗人,太冒险了。这六首诗跨度11年,吕德安从一个青年学生中年旅美画家,从为爱情抽筋到被生活扒皮,“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作品简介

编辑

《芦苇小曲》

最早期的《芦苇小曲》用了反复、淳朴的吟唱,浓浓的民谣风,“用太阳使她低头”却是典型的西式语法。强烈冲突的形式的融合,正是那一代的状态与渴望。后来的吕德安降低了抒情。“一个好得人生疑的晴天”,是时代和人生的最佳定。“我看见那群鸽子/在他们走后又飞回几次”,同时看见的还有首鼠两端、疲惫不堪的自己。

吕德安诗中的生活,入木三分而近乎“木”:“压住一只飞蛾/将它从地上抹去/像抹掉一颜色”的成长秘密,“从闪闪发的臀部,转变成/仅仅用来搬运干草的暗淡的牲口”的历程,还有“阳光孤独,像被啃过的骨头”的人生的“狗感”。

《回忆》

《回忆》中模糊而强大的女人形象是一个异类,回过头去看《芦苇小曲》,异性的美感在诗中早已天翻地覆。也许这样读诗的“内容”是荒谬的。记住吕德安这句话:“音调是诗人对事物最基本的态度表示,也是一首诗的方向。”在诗歌格律大为消退的今日,“语言的形式”依然是一个诗人基本的本能———吕德安式的优实则与韩东的“诗到语言为止”一脉相通。

相关作品

编辑

父亲和我 (6823)

天鹅 (3185)

狐狸中的狐狸 (2555)

群山之中 (2479)

死亡组诗 白天将更加短促 (2469)

曼凯托·二十九 (2384)

吉他曲 (2374)

蟋蟀之王 (2287)

时光 (2123)

陶弟的土地 (2101)

沉默 (2076)

泥瓦匠印象 (1856)

曼哈顿 (1850)

人物经历

编辑

《诗坛英雄座次排行榜》

1998年,一份《诗坛英雄座次排行榜》在诗歌界引起轩然大波。有位号称“百晓生”的神秘人物,凭借自己对诗坛人脉掌故之熟稔,戏仿水浒英雄榜,评点当时中国108位或声名远播或隐于朝野的诗人,为他们排列座次。在那份“排行榜”上,福建籍诗人吕德安位列第十八,号为“金枪手徐宁”,判是“练得一手行云流水掌拖泥带水拳,虎生风,好连连。故列为军骠骑将四席。”

其后,时隔三四年,百晓生翻阅过吕德安新诗集《顽石》,又在一些公开场合宣称“灿然、多多、吕德安是当下中国最好的诗人。”但比起与之并列、活跃在诗坛、媒体圈的前两,吕德安显得默默无闻,甚至连很多新晋“诗人”都对他知之不详。

早期经历

编辑

二十岁,吕德安开始写诗。当时除了读点古体诗外,他只知道一个外国诗人,叫普希金。他说,第一次看普希金的诗,觉得“简直跟白话一模一样。诗歌竟然可以这样写!”那是1980年,如果放在整个时代大背景中考量,可以说,吕德安 “参与”的是一项几乎席卷全民的文化行为。然而,身处远离文化中心的东南小鼓浪屿,他声称对当时外面声势浩大的诗歌运动“浑然不觉”,而且“非常孤独”。

喜欢自然和质朴

编辑

吕德安的所有朋友都知道,他喜欢自然,迷恋质朴的生活。有时候,他会带着一种近乎沉静的表情摆弄一个木工活,一干就是几个昼夜。1994年,吕德安带着他在美国积攒的一笔钱回国,以一千块一亩地的价格,在福州北面一座山上买下一块地。用石头砌了个两层小楼,屋后有一条小溪。后来一帮“行吟诗人”白天插葱似的站在溪里洗澡,晚上用手照着,一捞就是一口袋虾。

一开始,人们风传吕德安过上“别墅生活”。实际上,山上的生活很苦。盖房子时,成吨成吨的石料运到山谷中,都必须自己卸。长达几年里,小石楼里不通电。直到现在,有客人上山,吕德安都要把人带到房子的壁炉前,解释说:“起壁炉不是小资享受,是因为气瘴气太大了。”

在那座山上,溪对面,还住着一位画家。有一天,乘他不在,画家叫人把溪中大石上一棵树砍了,理由是“挡住朝南的视线”。一棵树的“人为死亡”让吕德安勃然大怒,他一度扬言要卖掉房子搬走,还差点中断和那位画家几十年的友情。后来,为了解气,他写了一首控诉邻居“暴行”的诗,“要它流传到国际上去”。

吕德安创作了许多和自然题材相关的诗,开创了自己的风格,“中国弗罗斯特”的尊称在诗坛上不胫而走。他说,他不是梭罗或弗罗斯特,但山上有他真正热爱的生活。

纽约,因为我迟起,才梦见诗歌几句”

美国生活

编辑

吕德安吕德安

1991年,吕德安以陪读身份跟随前妻到美国。按理,十数年后,他会像大部分海归诗人一样,以“旅美诗人”的身份被媒体大书特书。但他所描述的“美国”与现实大相径庭。

吕德安说,“我刚到美国,在密里苏州一个小镇,叫曼凯托。雪下得很厚,有一种从没经历过的冷,我觉得那就是我一直向往的北方。我刚到那里,就开始写诗,写了三个,直到我不得不去谋生,我就去纽约了。”

他从事的职业,是凭借他科班出身的画画功底,在时代广场和中央公园为人画像。一画像标价五元到十元不。一个月收入一千多美金。

直到今日,他掌握的英语单词仅限于画画时能使用的那几个。在美国,他极少和中国诗人交往。他说:“我不会交,没办法当驻校诗人,我喜欢用我的手艺维生。”

2004年10月,有中国“诗坛霸主”之称的于坚哈佛大学东亚系邀请,前往美国做诗歌朗诵。于坚邀吕德安去参加。于坚朗诵当日,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西默斯?希尼在同一座大楼做演说。朗诵终了,一群人就簇拥着“于坚那颗光头朝西默斯?希尼的演说厅里去了”,吕德安远远尾随在后,临到他,看门人把手一挡,说“里面没位子了”。

吕德安只好在门口站着,想“其实也无所谓,就算我进去,也听不懂他说什么。”

后来于坚出来了,满脸容,说他跟希尼握过手了。于坚说,当时他非常尊严,是代表中国诗人跟希尼握手的。他喊了一句:“向你致!”

接着,于坚好像意识到什么,问道:“同一天,在同一幢楼里,我在楼上,希尼在楼下。一个在朗诵诗歌,一个在演讲,你觉得这意味着什么?”

吕德安静静地走了一会,才条斯里地回答:“这意味着:你在楼上,他在楼下,我在门外面。”

奖项荣誉

编辑

2020年,首届“大益文学双年奖”获奖作品,最佳诗歌奖:《在埃及》 作者吕德安,发表于大益文学第二辑《城》

2021年10月23日,“2021南方文学盛典”在广东顺德北滘文化中心音乐厅揭晓并颁奖:吕德安以诗集《傍晚降:吕德安四十年诗选》成为“2020年度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