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 编辑

南京旧称

江宁,是南京的旧称之一,寓意为“江外无事,宁静于此江南安宁”。南京如今的简称”宁“便是取自于以前的名称”江宁“,曾经的行政建制包括“江宁县”“江宁郡”“江宁府”等,如今的南京设有江宁区(注:江宁区不等于江宁)。“江苏”的得名便取自于“江宁”与“苏州”之首字。

西晋太康元(280年)析建邺县西南置临江县,二年改江宁县。

至德二年(757年),于江宁县置江宁郡。

五代十国时期,江宁为南唐国都,是中国南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下辖上元县、江宁县、溧水县、溧阳县、句容县、广德县、当涂县、芜县、繁昌县、六合县、铜陵县、青阳县等县。

宋朝时期,江宁为江南东路的首府,是中国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下辖上元县、江宁县、句容县、溧水县、溧阳县等县。

清朝时期,江宁是统辖江南(今江苏、安徽、上海)、江西省两(三)省的两江总督署驻地,两(三)省首府,是清代中国的军事重镇,两江经济中心,财政物的重要供应地。下辖上元县(今南京主城东部)、江宁县(今南京主城西部)、溧水县、句容县、溧阳县、江浦县、六合县、淳县,治所位于江宁县和上元县。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江宁

外文名:Kongning,Jiangning

别名:金陵、南都

行政区类别:国都、首府

所属地区:中国东南

下辖地区:上元、江宁、溧水、句容、溧阳、江浦、六合、高淳

政府驻地:江宁县、上元县

著名景点:明孝陵、大报恩寺、南京夫子庙、秦淮河、燕子矶、灵谷寺

方言:南京话、吴语

发展历史

编辑

清·江宁府辖区清·江宁府辖区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析建邺县西南置临江县,二年改江宁县,治所在今南京市江宁区江宁。此为“江宁”名称的由来。

唐至德二年(757年),于江宁县置江宁郡。乾元元年(758),改江宁郡为升州。

五代十国之一的南唐(937年—975年)在金陵建都,改金陵为江宁,是为“江宁府”。昇州(江宁府)治江宁,辖有江宁县、上元县、溧水县、溧阳县、句容县、广德县、当涂县、芜湖县、繁昌县、六合县、铜陵县、青阳县。南唐改昇州为江宁府,建西都。溧阳原属宣州,保大十四年(956年)改属润州,李煜时期属江宁;广德,杨吴时期属宣州,昇元元年(937年)改属昇州,保大八年(950年)设广德制置院;当涂,杨吴时期属宣州,南唐改入昇州,失淮南后,立新和州于当涂,周世宗去世后,南唐国主为鼓士气,改名雄远军;六合,原属扬州,改属江宁。南唐初,将青阳县改属江宁府。保大九年(951年),置铜陵县。交泰元年(958年),改属江宁府。

宋朝时,此地置升州,北宋时江宁府为江南东路的首府。下辖上元县、江宁县、句容县、溧水县、溧阳县等县。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改称建康府作为宋朝行都,称“东都”,绍兴元年(1131年)改为留都。南宋时建康府仍为江南东路首府。

元朝时,江宁府改为集庆路。明朝时,又改称为应天府,为明朝初期的首都,辖区大致相当于今日江苏省的南京市及句容市、溧阳市。明朝政府迁都北京后,应天府为南直隶首府。

清朝改称江宁府,初期为江南省省会、江宁是统辖江南省、江西省两行省的两江总督驻地,统辖江南省、江西省两省军民政务。康熙六年(1667年),将江南省划分为江苏(含今上海市)、安徽二省,“江苏”乃是取江宁、苏州二府首字而得名,和江苏巡抚驻地姑苏同为江苏省省会,安徽布政使长期驻扎之地。同时,又在江宁又设立江宁布政使,管辖江宁府和江苏省长江以北的扬州府、淮安府徐州府、海州直隶州、通州直隶州和海厅。城东明故宫旧址驻扎有八旗军队,设江宁将军管辖,统领江南地区。

清代江宁在经济、文化、军政方面具有相当的重要性。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举考场江南贡院规模居全国各省贡院之冠,创中国古代科举考场之最,全国有半数以上官员出自江南贡院。清廷在此设立规模庞大的江宁织造,生产供应皇家需求的丝织品。

清朝时期江宁府下辖上元县(今南京主城东部)、江宁县(今南京主城西部)、溧水县(溧水区)、句容县(句容市)、江浦县(浦口区)、六合县(六合区)、高淳县(高淳区)、溧阳县(今溧阳市),治所位于江宁县和上元县。

经济

编辑

清·江宁城区清·江宁城区

江南地区经济发达,是中国最主要的产粮地区,也是对外贸易的基地。清朝政府的财政收入、粮食和各种物资,主要靠这个地区供应,而两江总督所在地的江宁府,则是这一地区的经济枢纽。

江宁的粮食生产以水稻,小麦为主。江宁南乡培育出新的水稻品种,其中以金牛洞观音釉最著名。由于改良品种,改进耕作技术,粮食产量有较大的增长。另外,姚坊门的姚枣,栖霞山的木瓜,牛首山的银杏,灵谷寺的樱桃,孝陵卫的西瓜,玄武湖的菱藕,以及中药材钟山参,茅山苍术,亦很有名。

清代江宁手工业很发达。特别是丝织业,自康熙到嘉庆(1662年~1820年)的近一百六十年间,达到了鼎盛的阶段。乾隆年间,江宁府有官营织机六百多,在织造局内从事丝织业生产的熟练技术工人近两干名。清政府在江宁设有织造署,派织造官管理丝织业。《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曾祖,祖父、伯父和父亲曾先后担任江宁织造官达五十九年。江宁除官织之外,更多的是民间丝织业。南京城南聚宝门及江宁县的秣陵关、陶吴镇、横溪桥、城东的孝陵卫等地,都是丝织业工人集中的地方。据记载,“乾嘉间,机以三万余计。”当时的江宁拥有织机三万多台,男工人五万多,依靠丝织业为生的居民约二十万人。丝织业的花色品种比明代增多,以云锦和元缎最有名。仅元缎一项的年产值就达白银一千二百万两以上。江宁的丝织业,在清代前期产生的资本因素,到了乾隆及已经有了某些增长。清代后期,江宁的丝织业较前衰落,同治年间尚有织机万台。清末,因外国商品输入的冲击,丝织品产量才大大下降。

清代末年,江宁开办了一些近代工业。 1865年(同治四年)创办的金陵制造局,是南京第一座近代工厂,这个厂已能生产来福炮,后膛炮,过山炮,开花炮,连珠炮,前膛抬炮及炸弹、实心弹,铅于自来火子弹等各式枪炮子弹。1910年开办了“金陵灯官厂”(下关电厂前身)及“南洋印刷官厂”等。民办工业有“胜昌机器厂”,“同泰永机器翻砂厂’,“泰记和茂工厂”等。 江宁城除了秦淮河一带商业区外,又出现了热闹的下关商业区。1899年,南京下关开始成为商埠,外国商可以从长江到下关,下关成了外港。1903年开始动工兴建“宁沪铁路”,1908年通车直抵下关江边, 1907年~1911年,又筑成津浦铁路。因而,从江宁城不仅可以通过水路,还可以通过陆路,将粮食和重要物资运往都城,这样,进一步加强了江宁府经济中心的地位。

文化

编辑

清代江宁地区的文化事业十分发达。清代二百六十多年间,江宁文人荟集,著作宏富。著名的《楼梦》作曹雪芹从小生活在江宁,后随家迁住北京,晚年时,又曾来江宁游览,他对江宁的情况很熟悉。文学巨著《红楼梦》就是以江宁为历史背景写成的。孔尚任游历过明故宫、明孝陵、秦淮河、栖霞山等胜迹,访问故,搜集了许多史料,创作名著桃花扇》,在人物和背景的描写上,形象生动,影响颇大。长期寄居秦淮河畔的吴梓所作的《儒林外史》,充分暴露和讽刺了代封建思想的儒生和科举制的丑恶形象和罪恶,并反映了个性解放要求的倾向,是一部具有反封建意的文学著作。著名的戏曲有张坚的《燕堂》四种和渔的《笠翁十种曲》。侨寓江宁的兰溪人李渔是清代一位专业作家,他看到以往的戏曲,多写悲剧,他提倡写喜剧,文辞浅易,以幽默风趣见长。他还是戏曲批评家,著有《闲情偶寄》一书,为戏的名著,同时对戏曲创作提出了一种现实主义方法论。寓居过江宁山、朝天宫等处的顾炎武,是一位爱国的学者,他改姓名为蒋山庸,隐居著作,对经义、考据、音韵都深有研究。他著的《日知录》、《音学五书》、《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书》均为名作。他关于南京的著作有《蒋山庸残稿》(孤本,藏大阪府国立闽书馆),《蒋山庸选》,《孝陵图》,《建康古今记》等,均有重要价值。流寓江宁的岗人杜村,文学造诣颇深,著有《文集》、《变雅堂诗集》等,文风雄浑豪健,别具风格。清代江宁编纂和研究地方志之风兴盛,康熙、乾隆、嘉庆、道、同治、光绪等代,都编纂《江宁府志》或属县县志。甘熙的《白下琐言》,陈作霖的《金陵物产风土志》、《金陵通纪》、《金陵通传》,傅官的《金陵历史建置表》,缪荃荪的《秦淮广记》等,为我们研究南京地方史志留下了许多宝的资料。

在书画艺术方面,名家辈出。清初,江宁画家、高岑、吴宏、叶欣、樊圻、邹铺、胡惜、谢荪,他们同在江宁从事绘画创作活动,多以山水画见长,以金陵景色为题材,被称为“金陵八家”。“八家”之首的龚贤,除作画外,又善书法和写诗。所作山冰,沉郁苍莽,自谓“吾画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所作画诀,言近旨远,在山水画理论方面,见解卓绝,对初学者尤有裨益。上元县人高岑,自称“石城高岑”,热爱家乡山水名胜,所作《金陵四十景图》被收刻在康熙《江宁府志》中。牛首山堂头石溪,山水得元人胜概,多写金陵自然景色,意境奇特,设色淡雅,有云烟缭绕之妙。在自然科学,江宁亦有不少成就。例如江宁历算家梅瑴成,精于历算,著有《算法统宗》和《梅氏丛书》。谈泰得梅氏之传,亦精于历算,著有算术书三十余种。太平天国实行的“天历”,取阳历、阴历之长,对指导农业生产起着很好的作用。江宁著名的医学家有况烈文、徐岣、伍宏杰、司马钧等。他们都精于医理,各有专长。

江宁讲学教育之风兴盛。有钟山、尊经、凤池、惜阴等书院。清末又建有江南水师学堂江南陆师学堂、三江师范学堂,农工商矿实业学校等,还有外国传教士办的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等。又有江南官书局、江南图书馆(后改南京图书馆),对推动江南文化事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荣誉

编辑

2022年,入选江苏省2022年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