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亮 编辑

革命烈士

齐亮(1922-1949),又名齐燕生,化名陈世荣、仲伟。河北蠡县人。1939在重庆南开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暑期,受党派遣考入昆明西南联大中文系,为联大党支部成员。他以“民主青年同盟和联大学生自治会领导成员的身份,参与领导了联大和整个昆明的学生运动。1945年8,由于身份暴露,调到滇西南元江县工作。1946年6月调回重庆中共办事处,协助委副书记友渔工作,负责青年运动。1947年2月重庆办事处撤退后,受组织派遗到江北县复兴场志达中学组成“重庆北区工委”1949年1月,由于叛徒出卖,齐亮与妻子同时被捕,押往重庆渣洞监狱。11月14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齐亮

别名:又名燕生、韬,化名陈世荣、李仲伟、赵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22年1月

逝世日期:1949年11月14日

毕业院校:西南联大中文系

出生地:河北省蠡县

分类:革命烈士

性别:男

人物生平

编辑

齐亮,原名齐亮,化名齐燕生、陈世荣、李仲伟、赵玉洁,蠡县大曲堤村人。中共地下党员。 1922年出生在河北省蠡县大曲堤村。父亲名齐书堂,出身于地主家庭,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法科。1928年起,在南京司法行政部作职员,后调任司法院秘书、司法行政部人事处第四科科长等职。由于他为人正派,公守法,不会钻营逢迎,因此在仕途上并不得意,长期过着清贫的生活母亲名阎华洁,毕业于北平子学堂,由于找不到工作,只能在家料理家务,对子女十分慈爱。齐亮兄弟姐妹4人,他排行大,他的家庭环境父母的为人对他有良好的影响。他幼年在家乡读书。1929年,全家迁至南京,他进入南京公立五台山小学上学。1935年小学毕业,经过金陵中学暑期补习学校,升入金陵中学初中部学习。齐亮聪明好学,做事认真,对时事很关心。1936年,齐亮参加了在南京举行的吊唁鲁迅逝世的集会,这对他以后的人生路也有很大的影响。但此时他对会和时局的认识还不很深入。1937年“七·七”事后,日寇大举进攻,我国大片国土沦陷。齐亮一家不愿在敌人铁蹄下过亡国奴的生活,除父亲暂留南京外,兄妹们由母亲带着开始逃难。他们背井离乡,长途跋涉,经历了千辛万苦,先到陕西,再到河南,最后来到重庆,与已撤退到重庆的父亲会合。到重庆后,开始住在张家花园16号,后来搬到北碚歇场去住。 先后在重庆求精中学、南开中学中部读书。1939年初,经许一凡(许光祖)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夏考入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1942年底其中共组织关系转到联大。1944年,联大进步学生组织“民主青年同盟”成立,他是该组织中的中共党支部领导成员之一。1944年下半年至1945年毕业离校之前,担任联大的校学生自治会常务理事和昆明学联主席,组织和领导联大学生参加全市的集会、游行等民主活动。1945年8月,受党组织派遣,到滇南元江青龙厂等地开展革命活动。1946年6月,被中共南方局调至重庆,改名齐燕生,参与领导重庆的学生运动。在1947年2月28日的重庆《新华日报》事件中,未能及时撤离,化妆脱险后,化名李仲伟,到重庆江北县志达中学与地下党员王朴等人组成重庆北区工委,任工委书记。1948年4月《挺进报》事件发生后,他接替已经被捕的沙磁区学运特支书记刘国鋕的工作,继续领导重庆大学等校的学生工作,安排有被捕危险的学运骨干撤离。1948年8月转移到成都,后与未婚妻马秀英(1923年出生,四川县人,共产党员) 转移至温江中学教书。1949年1月,在转移到川北去的前一天于成都国货公司前突遇叛徒而被捕,马秀英也被跟踪至家的特务逮捕,二人均被关押于国民党军统重庆渣滓洞看守所。在狱中,他化名赵玉洁,在与敌人作斗争的同时,还组织难友们学习,写下了《怎样作支部书记》的小册子。1949年11月14日,与江竹筠李青林等共产党人一起被特务秘密杀害于重庆歌乐山

人物事迹

编辑

宣传抗日 走向革命

1938年,齐亮进求精中学初中五年级学习。几个月的流亡生活对齐亮的教育很大,他耳闻目睹日寇的凶残暴行,亲身感受到人民大众的深重苦难,爱国进步的思想逐渐成熟起来。还在求精中学时,他就开始参加了学生抗日救亡活动。他曾在头演讲,以在逃难中的所见所闻,揭露日寇的暴行和沦陷区人民生活的惨状,讲得真实可信,动人心弦。1938年秋,齐亮考入重庆南开中学高中部。这时南开中学有一大批进步师生,有中共地下党支部。齐亮在南开期间,一面刻苦读书,一方面还积极作一些社会工作。他在学校编壁报,宣传抗日。暑假回家,趁赶场天把宣传抗日的壁报贴在歇马场的大街上,轰动了全场,反动政府的乡丁、保长立即找他父亲进行劝阻,并撕毁了他的壁报,不准再出。他还为学校的工人夜校上国文课,做周围同学的工作,介绍一些进步书籍给他们看,团结他们共同前进。他还经常带进步书刊回家给弟妹们看,给他们讲长征等革命故事,并时常到邻近农民家串门,宣传抗日。学校党组织及时引导他,培养他。齐亮认真地阅读了不少进步书籍和描写“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小说,使他逐渐地懂得了革命的道理,提高了对社会、时局的认识。他认识到共产党是最坚决抗日的,只有共产党才能解除劳苦大众的苦难。他的革命思想逐渐成熟起来,1939年春,齐亮经许一凡(许光祖)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执行“三勤”的模范

1940年,他的母亲因劳累过度而病逝了,他的父亲为了一家5口的生活,不得不整天上班,照顾两个弟弟、一个妹妹的担子就落在了齐亮的肩上。他只好辍学在家,料理家务。这时他又染上疟疾,境况十分困难。但他不仅照顾好了弟妹,而且坚持自学,补完高中三年级的课程。1941年夏天考上了在昆明的西南联大。1941年秋,齐亮来到昆明念西南联大中文系。他早就仰慕这个具有“一二·九”光荣革命传统的学府,但这时正是“皖南事变”后不久,国民党的残酷镇压迫使联大的大多数地下党员撤离了学校。联大中以共产党员和进步学生为核心的最大最活跃的学生社团——“群社”也停止了活动,学生运动处于低潮。学生自治会的领导权也被三青团分子趁机所把持,政治空气非常沉闷,壁报墙上已经没有什么壁报,只剩下零星的纸片在寒风中飘动了。中共中央根据云南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及时改组了云南省工委,派得力干部加强云南的领导,对云南及联大的工作,作了多线布置,并不断从各地派新的同志去昆明及联大工作,从上层、基层,党内、党外几个方面加强力量,执行“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提出“勤学、勤业、勤交友”的“三勤”精神,要求共产党员和进步同学认真读书,多为同学做实事,广泛交友,一点一滴地做工作,取得同学的信赖,逐步把广大同学团结在地下党的周围。这为昆明的学运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昆明学运高潮的重新到来准备了条件。但是,局势的扭转还有待于进步学生们的艰苦斗争,齐亮是比较突出的学生党员中的一个。他一年级住在昆华中学的大一新生宿舍第18寝室,当时他的党的组织关系还没有转到,直到1942年8月,才由组织上将他和他的老友王世棠的组织关系转到西南联大,正式过组织生活。但在这之前,他已经积极地投入了斗争,他很快就和同寝室的同学马千禾(马识途)建立了亲密的战斗友谊。马是“皖南事变”后,由鄂西撤退,接受党的指示考入西南联大的地下党员。他们虽然组织关系都还未转到,但是经过接触、观察、了解,互相已经确信彼此都是同志了。一天,马千禾听到他的爱人已在鄂西被捕牺牲消息后,写了一首悲恸的《悼亡》。同室的同学看了都很悲痛,齐亮默默地看了他一阵,对他说:“你的战友走在前面,让我们踏着她的血迹前进吧,你可以相信,必要的时候,我们也能像她一样,为了铺平一条路,无保留地奉献出我们的鲜血来。”马千禾从心里相信,他真是一个共产党员。而齐亮也用他的一生,实践了他的这一誓言。他们默默地做周围同学的工作,通过一起复习功课,泡馆,聊天,讲社会生活见闻,交换阅读书籍,讨论文诗歌等等方式,传播进步思想,帮助同学进步。同寝室的吴国珩就是在他们的细心帮助下,摆脱了孤独、悲观的情绪,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最终成为一名共产党员、革命烈士。齐亮还经常和同年级、同系的同学扩大交往。他作风朴实,平易近人,很多人都愿意和他接近。他很懂得怎样在群众中扎根,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气候,团结不同的对象。他又有实干精神,热心为群众服务,却又不争着出头露面,没有半点骄傲自大的毛病,使别人感到可亲可。他精明能干,组织能力和办事能力都很强。他学习也很认真,在茶馆里复习功课时,不管周围多么喧闹,他总能专心致志地看书,做作业,因而他的功课也很好,受到同学们的敬佩,也深得教授们的赏识。他喜欢文学,也喜欢诗歌,特别喜爱艾青的诗。无古诗新诗,他都能讲出一些道理来。他的诗和散文都写得不错,富有哲理性。当时中文系系主任罗常培先生就很赏识他的才华,专门找他到家里去,提出不少很吸引入的很有学术价值的研究课题,希望他能跟他从事语言学的研究。但是齐亮心里有更大的目标,他不能光钻到做学问里去而不管革命事业。他自我宽慰的说过,等到革命胜利了,我一定考研究院,好好做学问。可惜在他即将迎来全国革命胜利的时候,却不幸牺牲了。

“讨”运动

1942年1月昆明爆发了“讨孔”运动。日本帝国主义1941年12月8日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发动了太平洋战争。接着派兵占领香港和南洋许多地方,重庆政府派飞机接运在香港的国民党要员和著名人士,但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院长孔祥熙的家属却霸占了飞机,把老妈子、厨子以及大批箱笼甚至洋狗都带上了飞机,而包括联大教授陈寅恪学者郭沫若等许多著名文化人却困在香港,处境十分危险。重庆《大公报》揭露,出这一消息,昆明《朝报》加以转载,立刻在联大校园里引起极大反响,群情激愤。1942年1月5日,学生相继贴出了许多壁报,号召“重燃‘五四烈火”,声讨孔祥熙。1月6日下午,西南联大、云南大学中法大学和一些中学学生上街游行,不少市民也自动参加进来。齐亮与马干禾都参加了游行,并和吴国珩连夜编出一张以《四十年代》为名的壁报,他们二人还作为昆中18号寝室的代参加会议,商议运动如何发展。这次事件轰动了大后方,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严重注意,特务头子康泽两次到昆明追查此事,派来更多特务,加强反动统治。但因为当时的云南省主席龙云不同意特务在他统治下的云南随便抓人,学校领导和一些正直的教授也不愿意特务进校随便抓人,才没有发生什么事故。中共云南省工委及时调整了布署,避免了损失。齐亮等地下党员和进步同学也及时总结了经验教训,继续深入持久、扎扎实实地作群众工作,认真执行“三勤”方针,使学运逐渐向高潮发展。1942年秋,齐亮与马千禾等一起搬进联大新校舍第26号宿舍。齐亮身体不很好,由于长期营养不良,患有低血糖病,但他仍然不知疲倦地为大家工作,深为同学所信赖,很自然地被同学选为级会和系会代表。他也参加一些政治色彩不那么浓的社团活动。在以中文系系会名组织演出的话剧《风雪夜归人》以及山海云剧社演出《家》等活动中,他都承担了费力而不出名的工作。他与爱好文艺的同学组织“微波社”,出版《微波壁报》。他又与袁成源、吴国珩等组织“冬青文艺社”,出版《冬青壁报》。他们的文笔新颖,内容进步,很受同学们的欢迎,打破了校园内沉寂的局面。他对罗长友(罗永光)组织的“悠悠体育会”,对李储文负责的学生服务处,辛志超负责的军人服务部等都积极参加和支持。他们还组织同学郊游、野营、旅行,联系了不少群众。他曾多次参加滇南劳军,到圭山彝族区宣传,他常是并不出头露面而做实际工作最多的幕后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