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不断的乡愁 编辑

2008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琼瑶作品集《剪不断的乡愁》是2008长江文艺出版出版的图书,1988年1015日写于台北可园,从别后,盼相逢,几回魂梦皆相同;滚滚长江东流水,卷我乡愁几万重!山寂寂,水蒙蒙,断续寒砧断续风;今宵坐拥长江水,犹恐长江在梦中。

基本信息

编辑

书名:剪不断的乡愁

作者:琼瑶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年08月

页数:261页

定价:32元

开本:32开

装帧:平装

ISBN:7535437389

版本:第1版

内容简介

编辑

1996年版封面1996年版封面

琼瑶原名陈喆,祖籍湖南衡阳。取名为喆,是因出身书香世家父母,结识相恋于北京两吉中。“七七后,年轻的父母离开哺育自己的古帝都,避难迁居四川成都。1938年,琼瑶在这里呱呱坠地。1942年,因祖父思儿心切,一家回到屋,在兰芝堂度过两年幸福。1944年,战火烧到衡阳,为躲避战乱,一家人与祖父“生离死别”,历尽艰辛逃难到重庆。母亲在泸南中学讲授国文时,琼瑶就跟在身边旁听,6岁开始诵读古典诗词。1947年,父亲应聘同济大学,全家来到上海。琼瑶进弄堂小学插班读书,由于语言不通,备感孤独无助。在失落和寂寞中,她把兴趣转向阅读写作。9岁时,根据自身经历,写出第一篇小说《可怜的小青》。父亲投寄给《大公报》后,很快在儿童版刊登出来,给她带来极大的快乐。从此,她痴迷写作,每天下学回家,就涂涂写写,乐此不疲。1949年,时局动荡,人心惶惶,父亲携全家来到宝,执教台湾师范大学

第二年,琼瑶升入台北女中。战乱中的东迁西从,使她除了国文,其他功课一塌糊涂,为此遭到父母冷眼“放逐”。缺少关爱的琼瑶,只能对稿纸倾诉郁闷忧愁。16岁时,第一次以成年人口吻创作小说《云影》,发在文艺刊物《晨光》。但她的文学,并没有得到学校家长的肯定,只有中国老师给予赞赏和鼓励。于是饥渴着温暖的她,热烈地爱上这位来自大陆的儒潇洒的老师。可是“四面八方涌来无数的责备,无数的轻蔑,无数的诋毁”,终于扼杀了这场“惊心动魄”的师生恋情高中毕业后,两次高考落榜,23岁时她嫁给了一个同样热爱文学的大学生。为挣钱养家糊口,她只得一手抱着幼子,一手赶写小说。作品陆续在刊物上发表了,丈夫却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经常夜不归宿,沉迷赌博。失望的琼瑶,更加疯狂地埋头写作,在美丽的梦幻中逃避痛苦。

1963年,琼瑶第一部长篇小说外》,大获成功。这部记录其轰轰烈烈初恋自传体小说,一版再版,被抢购一空。出版社佳音频传,家中却是责骂不断。翌年,与丈夫婚姻破裂离异后,她在《皇冠》、《联副》两大刊物同时连载小说,一口气出版了《濛濛》、《六个梦》、《幸运草》、《几度夕阳》4部作品,顿时名声大噪,终于成为职业作家。而作为她的“出版人”、“经纪人”、“保护神”的平鑫涛,始终扶持她,使其创作源源不断,发行之处,所向披靡。1979年,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琼瑶寻找到幸福的港湾。

目录

编辑

第一章 乡愁

第二章 出发前──香港

第三章 北京机场与杨洁

第四章 北京的“小梧桐”

第五章 我们能“夜访长城”吗?

第六章 奇人宝胜

第七章 会亲

第八章 圆明园与动物园

第九章 北京的四合院·北京的卢

第十章 别了!北京!

第十一章 在火车

第十二章归元寺与鹤楼

第十三章欧阳常林与隆中号

第十四章 隆中号上的第一天

第十五章荆州古城与三峡

第十六章 小山峡和ENG小组

第十七章万县与石宝寨

第十八章 再见!长江!

第十九章 由“大足”到“成都”

第二十章 成都“逛”与杨洁“归队”

第二十一章青城山与滑竿

第二十二章 狈爬“乐山”惊心游“峨嵋”

第二十三章 寻根与

第二十四章 勋姨

第二十五章 初抵昆明,行程皆变

第二十六章 迷人的“昆明”

第二十七章 人惊叹的“石林”

第二十八章阿庐古洞与石莲花

第二十九章 人回北京去,客自故乡

第三十章 出发去大理

第三十一章 风情万种的“大理”

第三十二章 最后两天的“乡愁”

第三十三章 告别故国,期待来年

后记

序言

编辑

写在2004年

琼瑶全集”出版前

今年年初,长江文艺出版社,送来一个企划案,希望能够再次出版我的“全集”。对于这个企划,我当时并没有很大的兴趣。因为,若干年来,我的书已经在内地出版得乱七八糟了。自从1989年起,我也曾两度授权给内地的出版社,出版我的“全集”。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出版品纷纷到期。内地的出版情形,一直是我的“痛”。几乎每本我的著作,都有盗版。除了盗版之外,还有许多冒牌的“伪书”。尽管我有合法授权,违法的书籍却照样出版。于是,在书店中,可以看到我的真书、伪书、盗版书……各种版本,大大小小,五花八,形形色色。其中,让我“最痛”的是那些伪书,看到它们公然用“琼瑶”的名字出版,内容却荒诞不堪,真使我哭无泪,投诉无门。

因而,长江文艺出版社提出“全集”计划时,我不禁怀疑的问:

“盗版书早已充斥在市面,正版书还有人买吗?”

对方很肯定的告诉我:

“这就是我们要出全集的原因,总要有一家出版社,把你的全部作品,作完整的、有系统的出版,让正版和盗版优劣立现。而且,有了正式的全集,冒牌书也就无所遁形了。”

长江文艺出版社说服了我,所以,我再次授权给他们,出版这套全集。在出版前夕,我对长江文艺出版社,是充满了期盼的。期盼这套书能够印刷精美,设计精良。能够真正遏止住盗版、伪书的歪风。当然,在市场并不缺乏的情形下,长江文艺出版社还有决心要出版这么庞大的一套书,我也对他们的热忱和勇气,充满了意。

写这篇短文前,我翻开一本旧著,看看原来的“自序”,这一看,不禁心头一惊。怎么?上次那篇“自序”,居然是1989年写的。距离现在,已经有15年了。

时间到底是什么东西,会这样不知不觉的流逝?忙忙碌碌中,我又送走了许多个朝朝暮暮。日月迁逝,去秋来。我眼看园中的树木,叶子由绿变黄,又由黄而绿,周而复始。但是,我的头发白了,却无法变黑。时间对人类是很吝啬的。人生,能有多少个15年呢?这15年,我到底做了些什么?检点书名,发现我又写了好多书,从当初的43部,到如今的64部。其中的“还珠格格系列”,长达250万字,可说是我最近的代表作。“梅花烙”、“烟锁重楼”、“苍天有泪”都是我自己很喜欢的作品。原来,这15年来,我并没有休息。虽然,每出版一本新书,都像考试,我是一个完全缺乏自信心的人,对成绩常常没有把握。但是,不管成绩单的分数是好是坏,读者对我是褒是贬,我一路走来,不曾松懈。

出版“全集”,总会有些顾虑。曾经有媒体访问我说:“你出版这套全集,是不是意味着,以后不会再写作了?”

我想,在许多人心目里,都认为“全集”是“身后事”,只有盖棺定,才知“全集”共有多少部。偏偏我是一个“诸事不忌”的人。我回答

“15年前,我已经出版全集了,那时是43部书,之后,我又写21部。如果上苍对我特别照顾,说不定我还能写21部呢!”

当然,这完全是在说笑话,我也知道,岁月不饶人,写作生涯,并不轻松,劳心劳力又劳神,我的大好时光,早已消磨在一个个的“故事”里。最近,我深受“坐骨神经炎”的折磨,无法再久坐书桌之前,以后再想完成像“还珠格格”那样的作品,是根本不可能了。

但是,在这部“全集”中,我依然希望能有一本新书。是有关我的生活、思想、经历、感觉……的散文集。这本散文集,连书名都有了,腹稿早已打过千千万万次,只欠我去一个字一个字写下来。(你看,写作就是这样,有腹稿,有计划,有书名,都不于存在,必须真正完成了,它才存在。)

出版社问我,是不是要修正改写某些作品?

我真的不曾这样想过,我的作品,在不同的时期和年代,有不同的思想和笔触,不论它是幼稚的还是错误的,它都是我的一部分。我不想改变它,就让它带着我的幼稚和缺点,用“本来面目”和读们见面吧!只是,在“我的故事”一书中,那篇后记之后,我又添加了后记的后记,补充这15年来的“后续”。

我的作品,一直在叙述一个不变的主题,那就是“爱”字。男女之爱、朋友之爱、手足之爱、父母之爱、国家之爱、民族之爱……写不尽人生的爱。在这些爱的故事中,我难免有重复的对白,或大同小异的情节,这是我的缺点。有些对白,我虽尽力做到流畅,但是由于我的出身,使我的“语言”很“琼瑶”化,(其实,是很“琼瑶家庭”化,在我家里,成语的运用,是普通之至的事。)再加上两岸对白有很大的差异,可能有些内地读者,对我的语言不能适应。这是我无可奈何的事。至于文字,我也有“不够用”的感觉,常常觉得自己写得不好,“才尽于此,力不从心”。但愿读者抱着宽容的态度,来看我的作品。

在这漫长的写作岁月中,我也写视连续剧的剧本,在我心里,剧本的创作和小说的创作是同样重要的。剧本比小说还难写,因为剧本只能用动作和对白来交代剧情,不能大篇幅的作“内心描写”。我的剧本也是我的创作之一,只因为写得比较仓卒,没时间再去校对它,因而不想出版。我在“天上人间”最后一场戏后,写了两句话:

谨将此剧献给全天下

相信人间有爱的朋友

电视剧播出之后,很多媒体访问我,问我为什么要写这样两句话?我回答说:

“你不觉得现在很多人,都失去了爱人和被爱的能力了?在目前社会形态上,许多人心狠手辣,才能得到一席之地。为了生存竞争而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更是人之常情。逐渐的,大家都不相信人间有爱了,甚至会嘲笑那些还相信的人,觉得他们是幼稚的,不成熟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只会作梦说梦话的人。不相信人间有爱的人,如何去爱人和被人爱呢?因此,他们失去好多心灵的飨宴,失去了好多痛楚和狂欢。没有痛过,没有爱过。没有哭过,没有爱过。没有笑过,没有爱过。没有爱过,等于没有活过!”

这是我由衷的看法,好希望,人类永远不会失去爱的能力!那么,生命里才有奇迹,活着才有意

所以,我把这套全集,献给还相信人间有爱的朋友们!

琼瑶

写于2004年6月23日黄昏

后记

编辑

这不是一篇“游记”。是我生命中一段“历程”。

中国历史上,应该为这样大规模的“探亲之旅”,记上一笔。(据说已有四十万人,完成了“探亲”。)这样的旅程,像是一群候的飞行。候鸟一年飞一次,而我们,经过了三十九年,才飞第一次。

我只是一大群候鸟中的一只。我把这趟飞行的经历,细细写下。其中,有我的“接触”,也与我的“感触”。“接触”的不止是河山和大地,也有亲人和友人。“感触”是随“接触”而至,因时因地因人而不同。不论是“接触”和“感触”,都带着我的个人色彩,只代表我,不代表其他任何的候鸟。

我的这趟旅程,整个经过,颇具戏剧化。我尽量实地记载下所有的一切。其中,不免有疏忽的地方,不免有略的地方,也不免有错误的地方。(我对于年代、距离、大小、考证等与数字有关的东西,一向弄不清楚。)但是,书中所提到的人物,都用的是真名。

我回大陆,只有短短的四十天。这四十天中,几乎天天都情绪激荡。我本是个容易感动的人,常常陷在感动的情绪中,无以自拔。我知道其他的探亲者,曾面对种种困难,我侥幸有各方友人照顾,使我此行中,只有感动,没有困难。我要在此处,对所有照顾过我的人致谢!

“探亲之旅”,总有一天,会变成历史上一个“过去式”的名。但是,在我的生命里,这短短四十天,将是我永恒的记忆!

琼瑶

一九八八年十月十九日写于台北可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