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编辑

中国北京市境内公办高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Beihang University)简称“北航,位于首都北京市,中央直管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息化部直属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强基计划试点高校,为国际宇航联合会、中欧精英大学联盟、中国-西班牙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全国高军工院校课程思政联盟、W3C组织成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于1952,时名北京航空学院,由当时的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并组建,1959年学校被国家指定为全国重点高校,1988年4改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A类名单。

截至2022年9月,学校分为学院路校区、沙河校区,总占地共3000多亩,总建筑面积170余万平方;学校下有35个二级学院;有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82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4627人,其中专任教师2921人,两院院士31人,有全日制在校生37000余人,其中本科生与研究生比例为1:1,在校攻读学位的外国留学生1200余人。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外文名:BeihangUniversity(BUAA)

简称:北航

创办时间:1952年10月25日

办学性质:公办大学

学校类别:理工类

学校特色:211工程(1997年入选)985工程(2001年入选)双一流(2017年、2022年入选)珠峰计划(2011年入选)中欧精英大学联盟展开学校特色:211工程(1997年入选)985工程(2001年入选)双一流(2017年、2022年入选)珠峰计划(2011年入选)中欧精英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111计划研究生院全国重点大学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强基计划试点高校收起

历史沿革

编辑

建校初期

学院路校区学院路校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于1952年,是由当时清华大学等八所院校的航空院系合并而成的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科技大学。参与组建北京航空学院的八所院校的航空院系指的是:清华大学、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西北工学院(今西北工业大学)、厦门大学、华北大学工学院(今北京理工大学)、西南工业专科学校(今重庆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的航空院系。

1952年10月25日,在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和四川大学、北京工业学院航空系合并的基础上,成立了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科技大学——北京航空学院。

学院路校区学院路校区

1956~1957年,根据中国12年科学规划的要求,北航在中国国内率先设立导弹类、管理类以及理科与工科相结合的空气动力学等专业。增设了导弹设计、液体火箭发动机、空气动力学、无线设备、航空工程经济、仪工艺等专业,成立了当时中国国内航空高等院校惟一的航空工程经济系。这样就开始有了不同于苏联模式而根据中国航空工业实际需要自行设置的新专业,并成立了空气动力学、飞机结构力学及喷气发动机原理3个研究室。

1958年,北航开展勤工俭学,提倡并实践教学与科研、设计、生产的四结合,开展了航空型号研制工作。全校师生在100天内,完成了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的“北京一号”轻型旅客机的研制,同年9月24日试飞成功,并进行了京沪间2500公里的航线试飞;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北京二号”,于同年9月22日在东北白城子靶场发射试验成功;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北京五号”,即在安2型飞机上安装了自行研制的无人驾驶控制系统,将该机改装成无人驾驶飞机,于同年9月25日试飞成功,为中国无人驾驶飞机的发展开了先河。

1958年,新设立解算装置、火箭地面机械与发射装置专业。1959年又设立航空非金属材料、腐蚀与表面保护、无线电导航、雷达遥控遥测、航空原子能发动机设计等新专业,建立了火箭发动机、导弹控制系统等研究室,连同前已建立的空气动力学、飞机结构力学、喷气发动机原理及陀螺仪研究室,形成了进一步开展科研工作的中心。

1959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在高等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北航成为全国第一批16所重点高校之一。

1960年,增设航空核动力、航空工艺和工程物理系,1961年又设立飞行器自动控制系。至此,北航已设立了10个系35个专业。

改革发展

1977年,恢复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

1978年,又恢复研究生招生。

1978年,北航按6大类21个专业组织本科生招生,它们是:飞行器设计类,含飞机设计、有翼导弹设计、飞行器高空设备3个专业;航空工程数学力学类,含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力学、航空结构力学与强度2个专业;航空发动机设计类,含航空发动机设计、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2个专业;航空材料及机械制造工程类,含航空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航空非金属材料及成形工艺、金属腐蚀与防护、航空焊接、飞行器制造工程5个专业;航空自动控制类,含航空陀螺仪表与惯性导航、航空仪表与传感器、航空液压气压附件、航空电机电器、飞行器自动控制5个专业;航空电子及计算技术类,含遥控遥测、电子计算机、雷达与导航、微波技术4个专业。

1978年7月,成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11月恢复制造工程系的建制。

1981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8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北京航空学院改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89年,学校成为国家八五期间全国14所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

1997年,学校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2001年,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首批获准试办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2006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批筹建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成为学校航空航天特色和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标志。

2007年,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学校。

2010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0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1年,学校成为国家“珠峰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院校之一。

2012年,学校入选首批“2011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首批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

2013年12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荣获北京高校“十佳美丽校园”称号。

2016年12月,被北京市教委认定为首批北京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17年1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9月,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学校成为首批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

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同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宁波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研究生院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国际交流中心二块牌子) 。12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2019年1月,北航与空军军医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7月,首批入选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9月,成为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创始成员、理事单位。

2020年1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同月,学校入选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强基计划”)。 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

2021年3月22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入园仪式举行。

2021年5月16日,学校成为“全国高等军工院校课程思政联盟”首批会员单位之一。

2021年5月,获批教育部首批未来技术学院。

2022年2月,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2022年6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迎来建校70周年纪念日之际,该校正式发布两款70周年校庆标识和校庆首部宣传片《时空再相逢》,还上线了70周年校庆专题网站

2022年北航进一步升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继续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普通类统考招生专业包括5个“拔尖”、1个“未来”、2个“特色”、4个“大类”,新增了“飞行器动力工程”等若干重磅专业。

图为北航70周年校庆主标识 图为北航70周年校庆主标识

北航70周年校庆辅助标识 北航70周年校庆辅助标识

沙河校区 沙河校区

办学条件

编辑

力量

截至2022年9月,学校教职工总数4627人,其中专任教师2921人。专任教师中,78.5%具有高级职称,85.58%具有博士学位。各类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教师379人(543人次),其中院士31人,领军人才127人(234人次)、青年人才221人(278人次),国家级创新团队45个。 引进诺贝尔奖获得2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包含专职、双聘):高镇同、未、江雷、怀进鹏、李天、房建成、范瑞祥、丁赤飚、李陟

中国工程院院士(包含专职、双聘):刘大响、李椿萱、群鹏、陈懋章、王浚、冯培德、姚骏恩、李伯、杜善彦仲、戚发轫、徐彬、赵沁平、张广军、张军、王华明 、苏东林()、宫声凯、向锦武、朱坤、吴剑旗、邢丽英

所谓“尚德”,是指崇尚德为先,弘扬品行为首,将道德和品行作为立人之本、育人之基。所谓“务实”,是指的讲究实际,不求浮华,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注重解决实际问题。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而良好的道德品行既是成人成才的基础,又是传道授业的要求。追求品德高尚、人格完善,始终是全体师生共同的愿望和要求。务实既是一种态度,又是一种作风。

所谓“求真”,是指追求科学真理,领悟人生真谛,探索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高等学校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殿堂,教学与科研活动本身就是师生共同追求真理、探求真知、孵育真情,培养真才的过程。所谓“拓新”,是指解放思想、勇于开拓、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没有开拓的精神、创新的意识,就不可能进步,也不可能发展。一个人如此,一所高校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

  • 校训

    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校训树校训树

    “德才兼备”即品学兼优,要求全校师生员工既要品行端正,为人正直,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又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学问,努力成为讲道德、守法纪、有文化、能创新的高素质人才。

    “知行合一”要求全校师生员工既要追求真理、善于学习,又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创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同时,也要笃行诚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 校风

    艰苦朴素、勤奋好学、全面发展、勇于创新

    “艰苦朴素”表现为艰苦创业,脚踏实地,朴实无华,扎扎实实,行胜于言;“勤奋好学”表现为勤奋努力,刻苦钻研,热爱科学,孜孜不倦,追求真理;“全面发展”表现为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知行合一,突出素质,认真做人、做事、做学问;“勇于创新”表现为勇于探索、不断攀登、敢为人先、百折不挠、止于至善。

    校风主题浮雕《我们的传统》 校风主题浮雕《我们传统

  • 校歌

    仰望星空

    温家宝、刘晖曲)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庄严而洁;那凛然的正义,让我充满热爱、感到畏。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自由宁静;那博大的胸怀,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壮丽而辉;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雷!

    北航校歌 北航校歌

  • 校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徽的外部为内外两层的同心圆形,和谐而自然,象征宇宙的无限深远、时空浑一而又参差多态的多层次结构。其核心图案,昂扬向上的双箭头(飞行器)乃是航空航天器的抽象图形,和展开的书卷、椭圆的卫星轨道以及星座闪烁的太空,共同组成了北航认同的一种精神文化,突出了北航的航空航天高新技术特色。

    标志中的1952字样,不仅是北航的建校年代,更从特殊的历史角度突出了北航人肩负的历史使命,那是国家的重托和一个千年民族的殷切希望。

    赵朴初先生题写的中文校名和英文校名形成了鲜明的比照体系:中国书法的文化意蕴,显示了北航对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英文校名则展示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北航走向国际化、现代化的决心。

    标志的基础色调为科技蓝,具有开放、严谨、稳重、进取的内涵,呈现出北航文化中独有的志在蓝天、勇于探索的特质,也是北航人倾注特殊感情的一种色彩。

    文化建设

    学校实施“文化培育工程”和“文化校园建设计划”,成立了文化与艺术传播研究院,打造了包括航空航天博物馆、艺术馆、校史馆、科技创新馆、音乐厅在内的“四馆一厅”文化阵地。感动北航、我爱我师、北航大讲堂、驻校艺术家/作家计划、音乐剧《罗阳》、学生艺术团演出季等经典活动,各种各样的大学生社团组织,塑造了高的校园文化风尚和师生创造性文化生活典范。“十二五”期间,学校先后获全国高校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文化育人特色展示项目1项。

    2018年7月24日,大足联赛超级组全国总决赛在北航与河海大学之间举行,北航队经过90分钟的鏖战,最终在残酷的点球大战中以4:2战胜河海大学,获得了CUFA大足联赛超级组全国总决赛冠军。

  • 学校领导

    编辑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

    姓名

    职务

    分管工作

    赵长禄

    党委书记

    主持党委全面工作,负责机构编制工作,兼任北航党校校长。负责信息学科群建设。

    王云鹏

    校长

    党委副书记

    -

    何新洲

    党委副书记

    纪委书记

    主持纪委全面工作,协助党委负责党风廉政建设、巡视工作,协助负责监察工作。

    分管纪委办公室(监察处)、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联系经济管理学院、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

    陶智

    副校长

    负责信息化建设、科研管理、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科研条件保障、军民融合、学会、学报、期刊工作,兼任航空发动机研究院院长。协助负责航空航天学科群建设。

    分管信息化办公室、科学技术研究院、期刊中心、国家实验室办公室、科协。

    联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无人系统研究院、前沿科学技术创新研究院、中国航空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联合国附属空间科学与技术教育亚太区域中心。

    刘树春

    党委常委

    副校长

    负责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校园规划与基本建设、招标采购监督管理、沙河校区管理、校友会、教育基金会、校工会、教代会工作。

    分管财务处、校园规划建设与资产管理处、校园规划建设与投资领导小组办公室、招标采购管理中心、沙河校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校友联络发展处、校工会/教代会办公室。

    联系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空间与环境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海兰

    副校长

    负责保密、后勤保障服务、人民防空、区管理工作。

    分管保密处、后勤保障处(社区管理服务办公室)/后勤党委、场馆中心。

    联系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海军

    党委常委

    副校长

    负责统战、招生和就业、国际交流与合作、港澳台和留学生事务、中法航空大学筹建、图书资料,协助负责审计工作。负责理科学科群建设。

    分管统战部、审计处、国际交流合作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招生就业处/招生办公室/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北航中法合作办学办公室(杭州)、图书馆

    联系数学科学学院、物理学院、中法工程师学院、国际学院、化学学院、国际通用工程学院/国际交叉科学研究院。

    张广

    党委常委

    副校长

    负责安全稳定、后勤保障服务、人民防空、国内合作、医疗卫生、社区管理、基础教育工作。

    分管安全保卫部(处)、后勤保障处(社区管理服务办公室)/后勤党委、场馆中心、国内合作处、校医院。

    联系北航实验学校、幼儿园、各地校级合作基地

    程波

    党委副书记

    负责机关党建、宣传思想、文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人民武装、共青团、创新创业教育、离退休、法律事务、档案校史、信访、定点扶贫工作。

    分管党政办公室/机关党委、档案与文博馆、法律事务办公室、信访办公室、宣传部/新闻中心、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研究生工作部、离退休党委/离退休工作处、校团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联系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北航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联络驻校选培办。

    吕卫锋

    党委常委

    副校长

    负责教学、学位、语言文字、继续教育、体育、美育、劳动实践、保密、资产经营、智库建设,兼任研究生院院长、高等理工学院院长、北京学院院长。协助负责信息学科群建设。

    分管保密处、教务处、研究生院、北京北航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联系教学指导委员会、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体育部。

    历任领导

    历任领导

    历任书记(按任职时间先后排序)

    历任校长(按任职时间先后排序)

    杨待甫

    武光

    程九柯

    王大昌

    周天行

    李世

    武光

    王振乾

    臧伯平

    陈达明

    王恒

    沈元

    李世安

    曹传钧

    王振乾

    沈士团

    陈达明

    李未

    朱开轩

    怀进鹏

    胡孝宣

    徐惠彬

    -

    朱万金

    -

    楼士礼

    -

    -

    胡凌云

    -

    张军

    -

    曹淑敏

    -

    杰出校友

    编辑
    军界

    姓名

    职务

    杨国梁

    上将,第2炮兵司员、党委副书记、书记,上将

    王良旺

    中将,空军副司令,中将

    杨东明

    中将,空军副司令,中将

    尚宏

    中将,战略支援部队副司令员兼航天系统部司令员

    邓小刚

    少将,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甘晓华

    少将,空军装备研究院总工程师

    沈力平

    少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

    赵煦

    少将,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第二试验站总工程师

    简仕龙

    少将,总装备部某基地,司令员

    党、政、科、教界:

    姓名

    职务

    戚发轫

    空间技术专家,神舟号飞设计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永志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唐立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高镇同

    中国著名结构疲劳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大响

    现任中航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导,兼任总装备部科技委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闫楚良

    中国科学院院士,飞机寿命与结构可靠性专家,北京飞机强度研究所所长。国家国防科工局科技委委员,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重大安全项目专家组专家,空军航空技术装备可靠性专家组专家

    罗阳

    歼15舰载机工程总指挥,原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金壮龙

    现任中共二十届中央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

    贺军科

    现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十二届全国青联主席

    张庆伟

    第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中央委员,现任湖南省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

    怀进鹏

    现任中共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秘书组组长,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袁家军

    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

    姜志刚

    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兼区党委党校校长,银川市委原书记

    程连元

    现任云南省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

    曹建国

    现任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谭瑞松

    现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吴燕生

    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陆晓春

    曾任中国航天科技国际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党委书记,现任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党委书记

    程福波

    现任广东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

    李跃

    现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张军

    现任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建

    现任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陈坚

    现任州省政协副主席

    吴忠琼

    江西省委副书记、赣州市委书记

    孟庆海

    现任中国科协专职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金兴明

    现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

    雷毅

    北京数码大方(CAXA)董事长兼总裁

    东梅

    现任北京东润菊香书屋有限公司董事长

    于军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

    贺祖明

    中国探月工程运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长三甲、长三乙、长三丙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

    魏传锋

    天宫一号总体主任设计师

    白明生

    神七飞船副总设计师、空间实验系统副总设计师

    施金苗

    神舟飞船副总设计师和副总指挥、“长征2号J”/长征四号火箭总指挥、“风云”卫星总指挥

    岑拯

    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二号”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总指挥

    王德臣

    远程运载火箭/长征二号/长征三号甲/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总设计师、著名火箭技术专家

    刘兴洲

    航天动力事业的奠基者之一、著名冲压发动机专家、国家“863计划”航天领域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立同

    航空航天材料专家、航空航天高温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研究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曾广商

    中国航天推力矢量伺服控制技术主要开创者之一、飞行控制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包为民

    某保密型号临近空间飞行器的总设计师、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福田

    航天一院多个导弹型号系列总设计师、导弹总体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剑旗

    米波雷达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永志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沈力平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王忠贵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郑敏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荆木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统总设计师、长征二号F火箭总设计师

    张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统副总设计师

    汤兰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兼副总指挥

    孙金镖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

    赵军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总设计师

    于志坚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测控通信系统总设计师

    孙宝升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测控通信系统总设计师

    朱民才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测控通信系统总设计师

    席政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测控通信系统副总指挥

    简仕龙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测控通信系统副总指挥

    张启平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航天专家

    邸乃庸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航天专家

    李东

    “长征五号”总设计师

    张晓敏

    希望-1号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

    魏强

    鑫诺5号卫星、巴基斯坦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尼日利亚卫星副总设计师

    李杨

    俄罗斯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中星1A卫星副总设计师

    王世波

    中星2A卫星、某型号卫星副总设计师

    范子强

    天链一号02卫星副总设计师、某型号卫星副总设计师

    张新贵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型号总工程师

    余培军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型号总工程师

    郭宝柱

    原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麻永平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主任

    周建亮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总工程师

    吴燕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副总经理

    承文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副总经理

    李明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某型号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

    吴光辉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商飞公司首席科学家、C919大型客机总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