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 编辑

鲁迅创作小说集

彷徨》是近代文学鲁迅创作小说集,于19268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后编入《鲁迅全集》。

《彷徨》中共收了《祝福》、《在酒楼上》、《伤逝11篇小说。作品达了作彻底的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精神,是中国革命思想的子。作品主要包括农民知识分子两类题材。前者以《祝福》和《示众》为代表;后者以《在酒楼上》和《孤独者》为代表。

整部小说集贯穿着对生活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该小说集在深广的历史图景中,对人物命运的叙述渗透感情。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彷徨

作者:鲁迅

创作年代:1924年—1925年

文学体裁:小说集

字数:113000

首版时间:1926年8月

内容简介

编辑

《祝福》:祥林嫂是一个受尽封建礼教压榨的穷苦农家妇。丈夫死后,狠心的婆婆要将她出卖。她被逼出逃,到鲁镇鲁四爷家做佣工,受尽鄙视、虐待。很快她又被婆婆家抢走,并且拿走了她在鲁四老爷家打工的所有工钱,然后卖到贺家成亲。贺老六是个纯朴厚的农民,很快又有了儿子阿毛,祥林嫂终于过上了安稳日子。然而命运多舛,贺老六因伤寒病复发而死,不久,阿毛又被吃掉。经受双重打击的祥林嫂,丧魂落魄,犹如行尸走肉,于是,走投无路的她只能去再次投奔到鲁四老爷家。可是人们还说她改嫁“有罪”,要她捐槛“赎罪”,不然到了“阴间”还要受苦。她千辛万苦积钱捐了门槛后,依然摆脱不了人们的歧视。最后,她沿乞讨,在鲁镇一年一度的“祝福”的鞭炮声中,惨死在街头。但是,人们非但没有可怜她,还都骂她是一个谬种。

《在酒楼上》写曾经激进的青年吕纬甫,最终回到子曰云的教授之中。

幸福家庭》讲述一个处在窘迫环境中的青年作家为了糊口而创作了一个“幸福的家庭”,他写作的过程不断被妻子与小贩的斤斤计较、讨价还价、金钱匮乏、床底下的劈柴、五五二十五的算计、低矮狭窄局促的房间、妻子的斥骂、孩子的啼哭等等打断。

《肥皂》讲述四铭在大街上看到两个女乞丐,对其中一个年轻的女乞丐产生了不可告人的望,怀着这种欲望他给自己的妻子买了一块肥皂,妻子识破了他内心深处的龌龊,但是也接受了那块肥皂。

《长明灯》讲述了疯子想要吹熄庙里的长明灯,引起了全屯人的恐慌,最后他被关押的故事

《示众》截取了大街上一个犯人被示众的场景,期间出现了各色人围观。

老夫子》的“高老夫子”原名高干亭,被牌友们戏称为“老杆”,因为发表了一篇关于整理国史的所谓“脍炙人口”的名文,便自以为学贯中西了,“因仰慕俄国文豪高尔基之名,而更名为“高尔础”,其实他是一个只会打牌,听书,跟女人的无赖,他为了去良女校看女学生,便应聘去教书,而因为胸无点墨而当众出丑便辞去职务,大骂新式教育

装帧艺术家陶元庆为《彷徨》设计的封面装帧艺术家陶元庆为《彷徨》设计的封面

《彷徨》中的象征手法大概可以分为三类:①设置具有象征性的人物;②构思具有象征内涵的事件情节;③渲染充满象征意味的背景与氛围。比如《长明灯》中的“疯子”是敢于破坏旧势力的民主战士的象征符号。这些人物的原始意已经消失,成为某种理念的代替物。

象征是把观念转化为形象,然后为作品的思想意义服务。鲁迅的小说总是给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一定的象征意义。如《祝福》对摆设祭神供品的描写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祥林嫂是一个一嫁再嫁的寡妇,供品就不能沾她的手。“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这一段描写暗示了祥林嫂连做奴隶的权力都没有,显示了封建主义神权对她的压迫。《孤独者》结尾写: “耳朵中有什么挣扎着,久之,久之,终于挣扎出来了,隐约像是长嗥,像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的悲哀。”这狼的叫声实际就是魏连殳孤独、绝望、痛苦的灵魂寄托物。

作品影响

编辑

1999年6月,《彷徨》被《亚洲周刊》评选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12。

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作品评价

编辑

日本现代中国文学研究家、翻译家竹内好:这25篇小说含有各种倾向。可以看出他通过小说进行了各种尝试。无成功也好失败(失败的较多)也罢,每篇作品都从各自不同的距离和方向与作者发生关系。一般来讲,这是很少有的情况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王景山:旧势力强大,不能停止战斗,而“新文苑寂寞,“旧战场”平安,一卒荷戟,布不成阵,这怎能不使鲁迅产生一种沉重的孤独的感觉呢?一头是战斗的需要重任在肩,时不我待,一头是孤寂的心情,难以排解。《彷徨》十一篇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这种现实,也准确地折射了鲁迅当时的这种心态。沿着这一线索去理解《彷徨》,也许是比较符合鲁迅原意的吧!

出版信息

编辑

《彷徨》1926年8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印行初版,列为鲁迅所编“乌合丛书”之一。书名页背后印有“陶元庆作书面”六字。同年再版时,改由北新上海分局负责,鲁迅对改版并不满意,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这回《彷徨》在上海再版,颜色都不对了,这在他(指封面设计者陶元庆)看来,就如别人将我们文章改得不通一样。”

《彷徨》在鲁迅生前由北新书局印至第十五版,但第四版未见,且三、五版印数相连,所以该版可能实际并未印行。所收十一篇作品的手稿现都已不存。

作者简介

编辑

鲁迅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出生于一个破落的封建家庭,从小勤奋好学,7岁开始读书,12岁就读于私塾“三味书屋”,后因家庭的一次故,饱尝了世人的冷漠和蔑视。1902年东渡日本学医,当他目睹国人的愚昧和麻木不仁时,毅然决定弃医从文,用文笔来唤国人的灵魂。回国后,先后在北京、杭州的几所大学任教。1918年,第一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从此开始了辉煌的创作生涯五四运动前后,鲁迅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到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沿,并先后创作了《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