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你的鞭子 编辑

独幕剧《放下你的鞭子》

放下你的鞭子》是由《义勇军进行曲作者改编而成的独幕剧。1931,由集体创作、剧作家庭执笔写成抗战头剧。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放下你的鞭子

改编人:田汉

性质:抗战街头剧

创作人:陈鲤庭

创作情况

编辑

◆陈鲤庭简介

陈鲤庭(1910~2013),1910年1020日出生在上海,2013年8月27日上午9时35分,陈鲤庭先生因病于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终年104岁。中国导演艺术家。上海人。1930年毕业大夏大学师范系。曾用名陈思白,笔名麒麟、C.C.T等。

1931年创作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1934年在上海任《晨报》影坛专栏特约撰稿人翻译介绍了苏联V.I.普多夫金等人的电影理论。1936年以后一直从事话剧工作,积极参加抗日演剧活动。1940~1 943年编著了中国第一本较系统的电影理论著作《电影轨范》。在此期间在重庆导演了话剧《原》,享誉中国。1947年,编剧并导演了第一部影片《遥远的爱》。此后又先后导演了《幸福狂想曲》、《丽人行》等,形成了细腻清丽的艺术风格。1950年以后,导演了《人民的巨掌》和《劳动花开》等影片。

1930年上海大夏大学高等师范系毕业。在学期间参加“大夏剧,导演了根据爱尔兰作家格雷高利夫人的剧本《月亮上升》翻译、改编的舞台剧《三江好》。

1931年在南汇大团镇小学任教期间,创作短剧《放下你的鞭子》,后经改编,广为流传。

1932年在上海新亚中学任教期间,加入中国左翼戏剧联盟,组织并主持“骆驼演剧队”,从事进步的学校剧运和工人剧运。曾在上海《晨报》、《民报撰写戏剧、电影评论文章,并翻译介绍苏联的电影理论,如普多夫金的《电影演员论》、伊埃也托夫的《苏联电影艺术史》等。

1934年初,陈鲤庭任《民报》副刊“影坛”的特约撰稿人,为当时新兴的左翼戏剧、电影呐喊,并作了必要的理论准备。1935年发的《评〈娜拉〉的演出》一文,及时而又深刻地总结了当时左翼戏剧领导艺术上的成就。1936—1937年,他参加剧联领导的业余剧人协会和业余实验剧团,先后担任理事会理事兼秘书及演出部副主任,协调来自各方的进步剧人,推动了中国进步话剧运动在艺术上的成长。抗战爆发以后,任上海救亡演剧队第四队队长。1938年任旅川业余剧人协会理事兼导演,导演了《夜杯》、《魔窟》、《钦差大臣》。1939年去宜川,担任第二战区“文抗话剧队”队长,导演了《魔窟》、《凤凰城》,至“晋西事”前夕,匆匆离开。1940年冬回重庆,先后任中国电影制片厂和中央电影摄影场编导,编著了中国电影第一部理论著作《电影规范》。1941年参加中华剧艺社为理事,并导演了《钦差大臣》、《结婚进行曲》、《岁寒图》、《复活》、《大戏团》等剧。特别是1942年,他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艺术上的严谨不苟作风导演的郭沫若名作《屈原》,成为抗战期间大后方舞台艺术的高峰。

抗战胜利后,陈鲤庭主要从事电影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除继续电影工作外,1953年为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重排话剧《屈原》,1959年为上影剧团、上海戏剧学院导演了《大雷》。

陈鲤庭在戏剧和电影的理论研究上,是有建树的探索开拓者之一。他的导演艺术于40年代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既大刀阔斧又精雕细琢,既善于导演夸喜剧,又善于导演严谨的正剧。

陈鲤庭是历次全国文代会代表,历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委员。

陈鲤庭的剧作

编辑

1931年夏,陈鲤庭在南汇县大团镇小学任教,目睹逃荒灾民的悲惨景象,利用暑假,创作短剧《放下你的鞭子》,抨击贪官污吏、地主豪绅、帝国主义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同年10月10日,南汇县举行游艺会,上海左翼剧联派出谢韵心(章泯)、阿梁(梁耀南)等人,在南镇十字街口搭棚,首场演出《放下你的鞭子》。九一八事变后,随着形势变化,在演出实践中,左翼剧联主要领导成员赵铭彝等以及陈鲤庭将剧本突出修改为揭露日本帝国的暴行和东北人民亡国之痛。抗战中先后在北平、上海、汉口成都、重庆、昆明福州、华北和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以及香港、新加坡美国等地演出。朱铭仙、王为一、崔嵬、金山、赵丹、王莹、张瑞、章曼萍都扮演过香姐和汉。

故事梗概

编辑

该剧讲述了“九一八”以后,从中国东北沦陷区逃出来的一对父在抗战期间流离失所、以卖唱为生的故事。一日,女儿香姐正要提嗓,却因饥饿难熬,晕倒在地,老父即举起鞭子打她,观众中一名青年工人十分愤怒,大声高呼:“放下你的鞭子!”,夺下了老父的皮鞭,并加以指责。老父和香姐诉说了日本侵华、家乡沦陷等辛酸,全场感动,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激起观众的抗日救国情绪

剧本运用街头卖艺形式演出,演员与观众打成一片,借以揭露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残暴统治下的悲惨遭遇,使观众认识到必须团结抗日才有生路。在抗日战争初期曾广泛演出,鼓舞了人民的抗日斗志。

亲历者述

编辑

《放下你的鞭子》,是我国著名的话剧,是抗战十四年里演遍中华大地的爱国戏。如今,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年的时候,人们眷念着她。这出戏的场面给人的感受太强烈了,真个是激魂荡魄!

我是1937年、抗战前,在北平读书时,因着民族解放先锋队区队长邓力群的通知,我和我们全校分队的队员,前去参加“香山旅游”活动,首次看到这个动人心魄的革命广场剧的。

那时候,北京的天风多风大,香山的天空却只有白云和蓝天。一群群救亡青年、民先队员的热情和昂扬的氛围,笼罩着香山苍翠的松柏。来自全北平市大、中学校的男女青年,聚集在山间密林。年轻人嘛!兴奋、奔放!在春的浓绿掩映下,和着春风,奏鸣大时代的救亡交响乐!

山脚下,一个绿荫覆盖着的场地上,传来声声锣鸣:哐、哐、哐!惊奇的人群,循声来到这里。只见一位老人,嘴上满是胡子,头上戴着秃毡帽,手上拿着铜锣,边敲打着、边引导着人们围成一个大圆场。他口里琅琅说着那时代卖艺人常要说的开场套话:“老少爷们!有钱的,帮个钱场子,没钱的,帮个人场子”。哐、哐、哐!……

把人群逐渐安定好,静下来以后。老人拿一把胡琴,拉起小曲儿来。他呼唤一个年纪轻、体形俏、面貌俊的姑娘:“来!你伺候老少爷们一个小曲儿,唱上一段!”他拉起琴曲,似泣如诉,幽幽咽咽。姑娘应声唱

“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的军队,有好几十万。敬让出了沈阳城!”……

忽然,姑娘剧烈咳嗽起来,上气不接下气,唱不下去了。老人抱拳向四面观众哀求道:“这姑娘是我亲生女儿!我们是在东北沦陷后,逃亡到关内来的。没饭吃呀!她是饿的……”

群众一阵凄楚、一阵叹息,纷纷掏出些铜元往场心掷去,表示同情和支援。老人在作揖打躬,连连道谢之后,接着又操琴,又要小姑娘唱下去。几声琴音,几句叙唱,依然是姑娘因饥饿过甚,不能成声。

老人一再呵斥,他怒了,拿起长长皮鞭将女儿狠狠抽打。女儿柔弱不支,躺倒在地。……

忽听一声断喝:“住手!放下你的鞭子!”只见观众中,有二三个爱国青年,由于正义的热血全身涌动,愤慨地站起来,冲向场内,冲向老人,护住姑娘。全场惊呆!

姑娘边哭边诉,边护住老父,她说:“我们东北叫鬼子占领之后,可叫凄惨哪!无法生活,只有流浪、逃亡,无处安身,没有饭吃,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

一时间,全场青年情绪鼎沸,像开了锅,激荡不已。不由得高呼起来:“我们不当亡国奴!”“打回老家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口号声、高吼声,震动群山,回荡高空。有如向苍天大地长吼!

我们根本不知道这是一出戏,始终以为是刚刚发生的一幕真人实事。无不心潮澎湃,义愤填膺!后来,才发觉这乃是一出广场话剧,一出旧瓶子装新酒的卖艺新剧。那扮演卖唱歌女的是市内一个中等学校的学生,才十九岁,名叫张瑞芳。她漂亮,唱得凄婉动人(后来成为全国知名的大演员)。那扮作父亲的老人,是大戏剧家崔嵬(前些年不幸逝去。是老党员,大明星,大导演。)。

这两位大艺术家,在七·七事变抗战爆发后,根据党的安排,先后参加抗日宣传团队,去了南方

再后来,渐渐知道:《放下你的鞭子》,是抗战前,由集体创作、大剧作家陈鲤庭执笔写成。

这部广场街头剧,愤怒控诉了日本军国主义罪行。我初受《放下你的鞭子》的强烈感染和冲击,是50多年前,当时我正青春年华。我忘不了它的撼人心魄的力量。全剧流荡着爱国主义激情。

抗战期间,周恩来、郭沫若所组建的十个抗敌演剧队,在全国各地纷纷上演。以此呼唤着中华国魂,从民族苦难深渊中、从民族被侵略的耻辱中,挺立起来!

她是中国话剧史上,一株艳丽的奇葩!

(作者:何启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