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内战 编辑

1936年至1939年西班牙的内战

西班牙内战(西班牙语:Guerra Civil Española,1936年717日——19394月1日),是在西班牙第二共和国发生的一场内战,由共和国总统曼努埃尔·阿扎尼亚的共和政府军与西班牙人民阵线左翼联盟对抗以法西斯弗朗西斯科·佛朗哥为中心的西班牙国民军和长枪党右翼集团;反法西斯的人民阵线和共和政府有苏联墨西哥国际纵队的援助,而佛朗哥的国民军则有纳粹德国意大利王国和葡萄牙的支持,因为西班牙意识形态的冲突和轴心国集团与共产主义的战争,使西班牙内战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前奏。

西班牙内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西班牙种种的会矛盾,左右翼分子互相攻击、政府改革的失败、旧势力军人宗教人士的不满,长期下来使得对立走向武装斗争,最后在右翼军人的策划下引发了内战。另外,这场战争首次出现飞机对坦克的轰炸和第一次对不设防城市的大规模轰炸,国际间对此战争也十分注目,小说家欧内斯特·海明威、英国社会评论家、记者乔治·奥威尔、战地摄影记罗伯特·卡帕等人均对西班牙内战做了详细的报和研究。西班牙内战也以交战双方虐杀战俘闻名,士兵外的平民也常因为宗教信仰之不同而互相杀害。

1939年4月,西班牙国民军获得胜利,西班牙第二共和国解体,所有右翼组织合并,由弗朗西斯科·佛朗哥施行独裁统治,进入佛朗哥统治时期,波旁王朝复辟(惟王位悬空),佛朗哥担任摄政直至去世。

基本信息

编辑

名称:西班牙内战

发生时间:1936年7月17日至1939年4月1日

地点:伊比利亚半、西属摩洛哥等地

参战方:西班牙共和军;西班牙国民军

结果:国民军获胜,第二共和国解体,佛朗哥政权建立

参战方兵力:共和军450,000人国民军600,000人

伤亡情况:估计共500,000人死亡

主要指挥官:弗朗西斯科·拉尔戈·卡瓦列罗、德特里·格里戈利耶维奇·巴甫洛夫荷西·桑胡霍、埃米利奥·莫拉、弗朗西斯科·佛朗哥

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奏

战争背景

编辑

共和国动荡

20世纪初,西班牙是一个经济上贫穷、政治上落后的半封建农业国家 西班牙政治体制仍偏向封建专制形式,政府官员、军事将领多为天主教级僧侣或是族地主等上层人物。农村盛行半封建的大庄园制度,大地主掌管国内绝大多数土地和源,下层阶级人民生活困苦。 米格尔·普里莫·德·里韦拉在国王阿方索十三世的同意下,于1923年9月13日发动政,建立了长达7年独裁政权,强力镇压国内纷乱,但到了1931年的西班牙爆发了革命,德·里韦拉政权被推翻,阿方索十三世则流亡海外、尼塞托·阿尔卡拉-萨莫拉成立西班牙第二共和国。

但西班牙第二共和国同样处于动荡不安的情势,先后成立了至少28个政府,最早的政府是萨莫拉领导的左翼社会主义联盟,实施了一系列的民主土地改革,并且实施裁军,关闭军校;但这些改革并不十分奏效,地主与保皇军官仍然占西班牙国会与政府军里的多数;土地改革亦然,当多数土地收为国有或是高价买进地主土地后,贫农则只分到少部分王室土地;天主教人士也与共和政府对立,互相攻击、宪法规定政教分离,但政府却利用第二共和国成立之势组织反天主教的政府,强力干涉天主教会 禁止宗教团体的传教、限制财产的权利和投资、取缔耶稣会, 甚至放任反天主教激烈人士攻击修道院和教徒,天主教会因此也对信徒散播反共和政府的思想;工人阶级的福利制度也未强力执行,资本家多不履行8小时工作制等规定;自治区的要求也只有加泰罗尼亚允以成立。

1932年8月,荷西·桑胡霍将军企图发动政变,但失败被捕。阶级互斗与30年代的大萧条使国内社会动荡不定,法西斯主与共产主义在西班牙迅速蔓延,国内充斥着各种不同意识形态的政治力量、左右翼互相冲突,联合其他主义者扩大自己的势力;其中,法西斯主义的长枪党和西班牙共产党手段最为激烈,他们在国内的暴力事件极多,也激化了内战的阵营对立,导致冲突规模逐次升级。

各派的斗争

1935年10月,西班牙左翼集团由西班牙共产党(PCE)、马克思主义工人党(POUM)、工人联盟(UGT)、巴斯克人、加泰罗尼亚人和无政府主义者等组成人民阵线。人民阵线选举前的政治主有:赦免被右翼政府捕下狱的政治犯、提供工农的基本薪资和限制工作时间、恢复宪法和自治区的设立、公安机关与军队民主化、取缔法西斯和保皇人士、降低税收与地租等,广受工农阶级与小资产阶级民众的支持,并在1936年的选举中获得胜利,取回执政权。但在内战中,左翼集团内部的巨大分化显现出来。西班牙共产党追求一党官僚制,西班牙社会党追求社会共和制,西班牙工人党追求工会专制。在人民阵线执政时,对于长枪党与军官的企图,由于法制没有采取有效的镇压,仅能将有明显意图的军官转调至他处,包括日后国民军领袖的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当时的总参谋长,调至加那利群岛)、曼乌勒·戈代德和埃米利奥·莫拉。

内战的各派阵营控制地区内战的各派阵营控制地区

荷西·桑胡霍创立一个名为西班牙军事联盟的组织,计划以武力推翻共和政府,施行右翼独裁统治,恢复国内秩序。支持者分为三派,代富农利益的保守军人,代表中产阶级利益的自由派,和代表小农和手工业者利益的长枪党。此组织的现役军官不多,退役军官却不少,而桑胡霍本人当时还住在葡萄牙,而在国内替其指挥的是埃米利奥·莫拉现役陆军准将。1936年2月,桑胡霍、荷西·里维拉与长枪党干部与西班牙驻德军官胡安·贝格贝尔上校见面,该人将他们引见给纳粹德国军事情报首长卡纳里斯上将,获得德方的支持,并取得上千挺德制机枪。长枪党是由米戈尔·普里·德里维拉侯爵的长子何塞·安东尼奥·普里莫·德里维拉于1933年所创立的右翼组织,类似意大利王国和纳粹德国的法西斯政党,长枪党主张全体主义、民族主义和武装叛变,并与其他右翼势力前往德意两国,获得支持并取得大量武器。

同时,保皇派也反对共和国的改革。保皇党领导人安东尼奥·戈雷契亚,他在1937年曾要宣称借着军事政变或内战使共和国垮台,还前往意大利王国获得墨索里尼的支持。正统派的领导者是法尔·更特,他们也准备以武力推翻共和政府,并在那瓦尔山区训练民兵。

战争原因

编辑

佛朗哥将军佛朗哥将军

1933年,西班牙再次举行选举,右翼的激进共和党胜出,由亚历杭德罗·勒鲁斯为首相,夺回政权。勒鲁斯取消前任政府的各项改革,包括终止土地改革、归还教会财产、废除宪法和自治区、释放许多右翼与保皇份子。右翼政府对反对者施以武装镇压。在1936年2月的选举中,总数925万的选票中,左翼联盟获得475万票险胜,再次夺回政权;于国会获得267个席次,而右翼联盟则获得132席。由曼努埃尔·阿扎尼亚担任总统,卡萨洛斯·吉罗卡担任总理执政,左翼政府再次变更右翼的种种政策,这引发许多民族主义、法西斯主义、保皇人士等势力的不满,企图推翻共和政府。佛朗哥的朋友华金·阿拉拉斯曾形容阿扎尼亚是“色西班牙中人厌恶的一只毛虫,西班牙军官特别不喜欢阿扎尼亚,尤其是他在1931年作为战争部长期间,削减许多军费和关闭军校。

荷西·安东尼奥的侄子奎斯(Marquis)被政府突击卫队(一种专对付城市暴力事件的警察)的荷西·卡司第杀害后,长枪党党员为报仇将其杀害,之后突击卫队成员又以伪造的逮捕令,绑架了右翼领袖、财政部长卡尔沃·索特罗,之后加以杀害,弃尸于一处墓地。议员遇刺、警方绑架杀害的事件,在右翼和中间派人士里都引起强烈反应和谴责,国民将领以此定下暴动计划,成了西班牙内战爆发的导火线

战争经过

编辑

发动叛乱

1936年9月在西班牙内战中哥多华前线1936年9月在西班牙内战中哥多华前线

1936年7月17日,驻摩洛哥和加那利群岛的西班牙殖民军在佛朗哥、埃米利奥·莫拉等将领策动下发动叛乱。叛乱迅速蔓延到本土加的斯、塞维利亚、萨拉戈萨、布尔戈斯等大中城市。陆军和空军的大部分部队(约12万人)以及摩洛哥人组成的"外籍军团"参加了叛乱。

叛军趁政府犹豫之际,迅速占领西属摩洛哥、加那利群岛、巴利阿里群岛以及西班牙本土北部和西南各,7月30日在布尔戈斯成立"国防执政委员会",企图南北夹击马德里,进而夺取全国政权。

叛乱发生后,西班牙各阶层人民响应人民阵线的号召,拿起武器保卫共和国,两天内共有30万人报名参加民兵组织——人民警卫队。马德里、巴塞罗那、巴伦西亚、卡塔赫纳、马拉加、毕尔巴鄂等大中城市的叛乱很快被平息。叛军仅控制南方的安达卢西亚和北方的加利西亚、纳瓦拉、旧卡斯蒂利亚等经济落后省份。共和军则控制了所有的工业和政治中心、主要港口、交通干线和重要农业区。

最初进攻

1936年8月,叛军在德、意干涉军支援下从萄牙边境向马德里方向发动进攻,先后攻占巴达霍斯、卡塞雷斯、塔拉韦拉、托莱多等城镇,将南、北两块控制区联成一片。9月,叛军和干涉军在北部攻占伊伦和塞瓦斯蒂安,切断共和国北部与法国的联系。

西班牙内战地图西班牙内战地图

9月28日,叛军占领马德里西南托莱多地区,随后成四路从西面、西南面和南面进逼马德里。11月6日,叛军进抵马德里城郊,共和国政府迁往巴伦西亚,并组建兵力达30万人的正规军。西班牙人民在国际纵队配合下,展开马德里保卫战。共和军和民兵在马德里以西构筑三道防线英勇抗击敌军。新组建的共和军和共产国际组织的国际纵队两个旅则赶赴前线,在J.米亚哈将军指挥下加强防御。

同日,叛军2万人在德、意干涉军的坦克和飞机支援下,从西南方向发起猛攻,其左翼经“田园之家”公园实施主要突击,强渡曼萨纳雷斯河,一周内占领大学城3/4的地区。共和军兵力增加到7个旅(含1个坦克群),给敌以迎头痛击。25日,叛军停止进攻。为缩小包围圈,叛军于1936年12月13日出动1.7万人在马德里西北接近地实施突击,经1个月激战切断马德里通往埃尔埃斯科里亚尔的公路。西班牙共产党站在保卫共和国的最前列,马德里90%的共产党员走上前线,许多国际纵队战士在战斗中英勇献身。

1937年2月6日,叛军在意大利干涉军支援下,在马德里东南的哈拉马河谷发起进攻,企图切断马德里至巴伦西亚公路,完成对马德里的合围。18至27日,共和军实施反击,粉碎叛军从东南方向合围首都的企图。3月8日,意大利干涉军从东北方向对瓜达拉哈拉实施突击,企图配合叛军夺取马德里。共和军调整部署,投入3个师的兵力顽强防御,至22日终于粉碎意大利干涉军的进攻。

其间,叛军于2月6至27日在马德里东南远接近地发动哈拉马河战役,企图切断马德里通往东南地区的交通线;共和军英勇反击,粉碎叛军的企图。为牵制共和军的兵力,叛军在南部科尔多瓦、格拉纳达、直布罗陀一线实施进攻,占领蒙托罗、马拉加后转入防御。

北方战役

叛军在马德里遭到失败后,从1937年6月起把进攻重点转向北部,企图攻占比斯开湾沿岸的重要工业区巴斯克和阿斯图里亚斯。为此,叛乱方面集中15万兵力(含意大利干涉军10万人)对巴斯克首府毕尔巴鄂发起进攻,遭6万共和军坚决抵抗。

6月20日,叛军凭借兵力优势攻占毕尔巴鄂,随后向桑坦德和希洪发展进攻。为减轻北部战线受到的压力,同年7月和9月,共和军在中部战线马德里西北的布鲁内特和东部战线萨拉戈萨以东发动两次进攻战役,但未能制止敌军对北部战线的攻势。8月26日,桑坦德失守。10月22日,共和军在阿斯图里亚斯的最后一个根据地希洪陷落。北方工业区的沦陷,使共和国遭到沉重打击。

10月28日,共和国政府从巴伦西亚迁至巴塞罗那。

形势严峻

进行战斗的西班牙共和国军

进行战斗的西班牙共和国军

1937年12月5日,共和军为粉碎叛军再次进攻马德里的企图,在东部战线对叛军主要根据地特鲁埃尔发起进攻,一度解放该城,但共和军未能按计划发展进攻,在孤立无援情况下苦战两个月,终因寡不敌众而遭受惨重损失,于1938年2月15日放弃特鲁埃尔。特鲁埃尔战役使共和军伤亡2.5万人,损失飞机超过100架。叛军和干涉军乘机将作战重点转向东部战线。3月,佛朗哥在埃布罗河河谷投入5个军的兵力以及几乎全部飞机、坦克,在德、意干涉军配合下向阿拉贡发起进攻,而共和军在东部战线仅有11个师。9日,法西斯军队突破共和军防线,至4月15日先后占领莱里达、特仑普和比纳罗斯等地,将共和军控制区分割成两部分,切断加泰罗尼亚与中部和东南部地区的联系。接着,叛军和干涉军分兵出击,南攻巴伦西亚,北进巴塞罗那。

为扭转战局,减轻巴伦西亚受到的压力,共和军于7至11月在埃布罗河地区投入7个师10多万兵力发动内战以来规模最大的进攻战役,即埃布罗河战役。经3个多月鏖战歼敌8万余人,击落击伤敌机200余架,但由于人力物力得不到及时补充而被迫转入防御,未达预期战役目的。这次战役具有决定性的性质,共和军损失6万有生力量,致使战局空前恶化。在此期间的9月21日,共和国应国联要求,解散国际纵队,试图换取英法对德意的压力,使其撤回干涉军,未果。少数国际纵队成员留下继续作战,政府后来使其成为公民

12月23日,叛军和干涉军出动20多个师共40万人的兵力发动彻底决定战争胜负的加泰罗尼亚战役。

巴塞罗那市民欢迎佛朗哥的部队巴塞罗那市民欢迎佛朗哥的部队

1939年1月26日,加泰罗尼亚首府巴塞罗那失陷。2月8日,共和军控制的最后一个据点菲格拉斯失陷,25万共和军过法国边境后被解除武装。次日,叛军和干涉军进抵法西边境,切断西班牙第二共和国与其他国家的陆上联系。2月11日,加泰罗尼亚全境被占领。

国际介入

支持共和军的国际纵队支持共和军的国际纵队

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大批非西班牙公民的外国人参与了战斗和军事顾问职位。

佛朗哥领导的国民军得到德、意政府大量的财政与军事援助;共和派也得到苏联的援助,各国的共产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组成了闻名世界的国际纵队,但却受到英法两国施行武器禁运政策的阻碍,然而武器禁运的管理并不是很有效,尤其是法国被指责以大型货轮运输共和派的军备(指控往往来自意大利,而意大利本身积极地援助国民军一派)。

国际纵队国际纵队

欧洲列强在当时的秘密行动被国际间认为是引爆另一场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对于西班牙内战,国联呼吁其他国家保持中立,并试图抵制各势力的武器流入西班牙,但成效极低。

美国认为苏联参与了1931年的西班牙推翻皇室,因此对新上任的共和政府予以敌视。当内战爆发后,国务卿科德尔·赫尔下令禁止对西班牙政府的一切武器运售,秉持中立政策,共和政府也因此向苏联取得军备。但美国民间企业却提供许多交战双方的支援,德士古公司(Texaco)提供国民军350万吨汽油的运售并提供无限期贷款、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共提供国民军12,000辆卡车、杜邦公司则贩卖许多弹药给佛朗哥。民间左翼与反法西斯人士也募集金钱援助共和政府。

战争结果

编辑

在布尔戈斯,佛朗哥宣誓成为国家最高元首在布尔戈斯,佛朗哥宣誓成为国家最高元首

1939年3月3日,共和国海军基地卡塔赫纳爆发叛乱。3月5至6日,中部战线司令塞吉斯蒙多·卡萨多上校在马德里发动军事政变,宣布接管政权,搜捕和屠杀共产党人及民主人士,并向叛军敞开进入马德里的大门。28日,叛军和干涉军进入马德里和巴伦西亚,战争结束。最后一批共和军在1939年4月1日投降。

佛朗哥随后建立了独裁政权。西班牙内战后遭处决的人数达15,000至35,000人,此外还有监禁、强迫劳动等措施。在美国的支持下,佛朗哥担任西班牙摄政王直到1975年去世。

战争影响

编辑

西班牙内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民主进步力量同法西斯势力的一次大较量,其结果是人民阵线领导的共和国政府被颠覆,佛朗哥在德、意法西斯庇护下建立法西斯专政,并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德、意两个法西斯国家在战争中相互勾结,并在战后正式结成同盟,使欧洲政治关系和战略格局发生有利于德、意的重大变化

佛朗哥检阅部队佛朗哥检阅部队

西班牙共和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德、意武装干涉和英、法的"不干涉"政策,使双方力量对比明显不利于共和国一方;人民阵线内部各党派政出多门,步调不一,始终没有建立一支统一的军队,从而削弱了战斗力;人民阵线政府虽然坚持抗战并进行一些民主改革,但没有在广泛发动群众的基础上开展人民战争;战争指导上采取防御战略,未能对敌人实施坚决的进攻;没有建立起适应战争需要的军事经济;对混进政府和军队的敌对分子以及投降派的破坏活动,未给予坚决打击。此战为即将到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提供了试验场。

战争表明,各军、兵种的密切配合和协同作战,大量集中使用空军和掌握制空权,集群坦克在炮兵和航空兵支援下实施突击,对夺取战役战斗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作品

编辑

文学著作

欧内斯特·海明威《丧而鸣》(《战地钟声》);

乔治·奥威尔《向加泰罗尼亚致》;

绘画作品

  • 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是毕加索的代表作。1937年4月26日,德国法西斯的飞机对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进行狂轰滥炸。毕加索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义愤填膺,放弃了原本创作,转而用六周时间就将此画完成。此画不是用写实的手法进行报道,而是采取象征性的手法有力地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的暴行。

    《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

  • 内战的预感

    作于1936年的《内战的预感》是达利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之作。整个画面是荒诞又恐怖的,画中的主体是人体经拆散后重新组合起来的形象,形似人的内脏的物体堆满了整个地面。整幅画的中央被丑陋的手和腿框成一个伊比利亚半岛,似乎暗示四分五裂的西班牙。两只扭曲可怕的手,一只在地上,象征被压迫的人民;另一只向上握住乳房的手,象征掀起战争的祸首 ,也就是西班牙长枪党、保皇党、西班牙民族主义者等右翼分子

    《内战的预感》 《内战的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