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编辑

杭州师范大学的下属学院

杭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坐落于美丽的会城市杭州,位于余杭区仓前海曙路58号,毗邻杭州西溪湿地,靠近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系杭州师范大学最早成立的学院之一,历史悠久,以弘扬人文精神,培养文史兼融的专业人才为目标。

人文学院成立于20013,由中文系、历史系与杭州教育学院中文科、历史科组建而成,系杭州师范大学最早成立的学院之一。现有教职员工120余名,其中专任教师100余名,博士研究生比例达94.2%,级职称比例达73%,海外经历6个月以上人员比例达35%,拥有国家和省级人才20余人。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外文名:HumanitiesCollegeofHangzhouNormalUniversity

硕士点:9

地址:杭州市余杭仓前街道海曙路58号

院系:中文系、历史系

专业数:5

重点学科:2

现任院长:洪治纲

历史沿革

编辑

人文学院成立于2001年3月,由中文系、历史系与杭州教育学院中文科、历史科组建而成,系杭州师范大学最早成立的学院之一。

办学条件

编辑

力量

现有教职员工120余名,其中专任教师100余名,博士研究生比例达94.2%,高级职称比例达73%,海外经历6个月以上人员比例达35%,拥有国家和省级人才20余人。 专任教师中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2人,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浙江省151人才二层次以上人才1人,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0人,杭州市杰出人才1人,杭州市131重点资助人才1人,杭州市131人才一层次2人,二层次5人

院系概况

学院秉承“博学笃行,止于至善之理念,恪守“人文学堂,艺术校园”之特色,设有中文系、历史系、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研究中心三个主要教学科研部,开设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非师范)、汉语国际教育、历史学(师范)、历史学(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本硕衔接试验班)5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在读本科生1500余人。2016年,汉语言文学、历史学专业入选浙江省“十三五”优势专业,2019年至2021年汉语言文学、历史学两个专业先后完成二级师范专业认证并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学科建设

人文学院现有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2个一级硕士学位点,汉语国际教育1个专业硕士学位点。下设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艺学(含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等9个二级学术型硕士点,在读研究生近300人。2016年,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分别入列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学科建设A类和B类。

学术研究

编辑

科研平台

学院现有浙江省民国浙江史研究中心、文艺批评研究院2个浙江省哲学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西学术研究中心、杭州城市国际化研究中心2个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语言资源保护与应用研究中心1个杭州市重点培育研究基地。

建设成果

近五年,学院取得了丰硕的教学科研等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5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重大项目5项,国家社科重点项目9项;获得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4项。科研项目经费合计3600余万元。出版各类著作100余部,发论文700余篇,其中权威期刊文50余篇。科研成果获得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4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教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教育部首批新文科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协同合作育人项目1项,浙江省师范创新工程项目1项,浙江省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3项,省级一流课程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0门,入选浙江省新形态教材4部。2019年,学院入选浙江省高校首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2022年,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招生工作

编辑

本科招生

学院秉承“博学笃行,止于至善”之理念,恪守“人文学堂,艺术校园”之特色,设有中文系、历史系、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研究中心三个主要教学科研部门,开设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非师范)、汉语国际教育、历史学(师范)、人文教育(师范)等5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在读本科生1000余人。

汉语言文学专业(含师范与非师范 2个专业方向,本科,四年制)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语文教育师资、教育管理工作者和高级文职人员。

  • 课程设置:现代汉语中国现代文学写作、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国文学批评史、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中国古代文献学、语文学科教学论等专业必修课,另开设有秘书学、美学、比较文学、唐宋研究、训诂学、传播学、戏剧实践等专业选修课。

  • 就业去向:学校、教育管理部门、党政机关、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可报考该校汉语言文字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等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非师范,本科,四年制)

  •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汉语功底、宽厚的中国文化根基、较强的中英文口语书面语表达能力的对外汉语师资,并能从事对外宣传及管理工作。

  • 课程设置:英语精读、英语口语、英语写作、翻译、外国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文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国文化概论、国外汉学研究等必修课及三十多门选修课。

  • 就业去向:教育部门、文化宣传部门、新闻出版部门、党政机关、三资企业、各类大型企业、外事、外贸、旅游、文化部门,也可报考相关专业研究生。

历史学(师范,本科,四年制)

  •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历史教育师资、教育研究人员及教育管理工作者。

  • 课程设置: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中国当代史、世界当代史、中国经济史、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化史、中国历史文选、史学概论、学科教学论、史学理论和方法等专业必修课。另开设国际关系史、中外关系史、人类社会生活史、中国科技史、世界文化史、世界军事史、浙江地方史、历史地理、美国史、英国史、法国史、日本史等专业选修课。

  • 就业方向:学校、教育管理部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生毕业后可报考该校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课程与教学论(历史学)等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人文教育(师范,本科,四年制)

  • 培养目标:本专业为适应新课程标准实施后中学文科综合课教学的需要而设,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基础教育综合课师资、教育研究人员及教育管理工作者。

  • 课程设置:人文教育概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当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世界当代史、政治学概论、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人文地理、社会学基础、伦理学等专业必修课。另开设中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中国思想史、中国风俗史、中国科技史、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民俗学、美学基础、经济地理、城市史、人口与资源、生态与环境、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制度史、当代中国政治、社会工作等专业选修课。

  • 就业方向:学校、教育管理部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生毕业后可报考该校中文专业、历史专业以及教育专业等硕士学位研究生。

研究生招生

学院现有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2个一级硕士学位点,下设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等10个二级学术型硕士点,语文学科教学和历史学科教学等2专业硕士点,在读研究生近300人。

中国现当代文学

该方向依托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艺批评研究院”、省级教学团队和省重点学科,整体实力较强,并在文学思潮作家作品评论和文学制度研究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在此基础上,该方向的研究生培养逐渐形成三个方面的主要优势:中国当代作家作品研究与批评;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与流派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方向带头人洪治纲,著名当代文学评论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浙江省第一批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浙江省高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本方向另有教授7人,副教授3人。

中国古代文学

该方向依托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西学术研究中心与杭州市“重中之重”学科,重点强化环太湖区域学、出土文献与上古文学、宋元戏曲与通俗文学等特色研究领域,并逐步形成三个研究生培养方向: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培养研究生对历代作家作品、文学体裁文学流派、文学思潮、各个时期文学的传承关系以及文学与其他历史文化现象的关系等进行深入研究。

方向带头人沈松勤,兼任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高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词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在词学研究领域具有全国影响。本方向另有教授4人,副教授1人。

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该方向依托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艺批评研究院”,立足于探讨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文学基础理论、新媒介文艺理论与批评、中外文论思潮等。近年来,该方向已在五个方面形成自身的研究生培养特色:文艺美学、新媒介文艺学、比较文学、西方文论、中国文学批评史

方向带头人单晓溪(单小曦),全国网络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新媒介文论学会副会长。在媒介文艺学、网络文学理论研究和批评实践上均有建树,具有全国性学术影响。本方向另有教授2人,副教授2人。

中国古典文献学

该方向依托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西学术研究中心”,在研究生培养中,既注重传统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典藏学、古籍整理、典籍文化史等古代传统文献研究领域,又突出宗教文献、古汉语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利用,形成了古代典籍与文化、宗教文献、古代汉语文献等特色研究方向。

方向带头人兴武,兼任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华炎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专业委员会理事。本方向另有教授2人,副教授1人。

汉语言文字学

该方向以传统的古代汉语、古文字和古代典籍文献为研究对象,已形成古今辞书的文字训诂研究、汉语语法与修辞研究、传统小学文献典籍整理等优势研究领域。在此基础上,该方向的研究生培养,着重强化语言与文化的贯通、古代与现代的贯通,逐步拓展古代汉语与文化研究、汉语语法与修辞研究等重点培养领域。

方向带头人周掌胜,中国语言学会会员、浙江敦煌学会、浙江语言学会理事,《汉语大词典》修订版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敦煌学、训诂学、辞书学。本方向另有教授2人,副教授5人。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该方向立足语言学的基础性与应用性,结合现代社会需求,重点强化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兼及语篇分析、教材编写、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探索,同时拓展地域方言所蕴涵的文化价值。在研究生培养中确立了三个主要方向:汉语本体研究与应用研究、汉语方言与文化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其中,汉语方言与文化研究在省内高校中据领先地位。

方向带头人徐,浙江省语言学会副会长、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香港科技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在吴越方言、语言与社会文化、实验语音学、对外汉语教学等方面均有重要成果。本方向另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

中国近现代史

本方向招收中国近现代史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拥有中华民国史、中国近现代经济社会史、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三个培养领域,在多年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特色和优势逐渐呈现,逐渐形成以袁成毅教授领衔的民国浙江史和抗日战争史、丁勇和周东华教授等领衔的近现代交通社会史和医疗社会史、以及薛琴、夏卫东教授等领衔的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为本培养方向的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

本方向带头人袁成毅教授,中国史学会理事、浙江省历史学会副会长、浙江省“151人才”培养人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杭州市“131人才”(第一层次);长期从事民国浙江史、抗日战争史研究,民国政治军事史的研究,在《历史研究》《新华文摘》等发表权威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子项目等多项,曾浙江省哲社二等奖等多项。本方向另有教授5人。

专门史

本培养方向2006年开始招生,拥有中国经济史、区域史、城市史3个招生方向,在多年的差异化发展中,逐渐形成以陶水木教授领衔的江浙财团研究和近代浙商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张卫良教授领衔中西城市史比较研究的研究生培养特色与优势。

该方向带头人陶水木教授,浙江省151人才、近代中国社会史学会副会长、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点负责人、浙江省“历史学”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长期从事江浙财阀、江浙商人与近代慈善事业等研究,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出版《江浙财团研究》《浙江商帮与上海经济近代化研究》《浙商与中国近代工业化》等多部专著,曾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本方向另有教授3人,副教授3人。

中国古代史

本培养方向以宋明思想史、明代经济史和清代政治史与社会史为特色和优势;与此同时,宋明思想史方向涵括原一级学科自设的“国学”二级学科硕士点。中国古代史培养方向十分注重国际学术交流,团队成员先后赴荷兰、美国、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的学术研究重镇访学交流。

该方向带头人范立舟教授,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朱子学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宋史、中国思想史等研究,在《哲学研究》《政治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重要学术文章14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项,近五年出版专著4部。本方向另有副教授6人。

文化传统

编辑

院徽

现任领导

编辑

院长、党委副书记:洪治纲

党委书记、副院长:诸英

副院长:刘正平

副院长:林航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钱珊

党委委员:刘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