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太阳 编辑

刘白羽创作长篇小说

第二个太阳》是刘白羽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诉了一支解放军部队从攻占武到进军湖南的行军中 , 师部梁政委 、 陈师长率队追击敌人 , 遇河水暴涨, 敌军猛烈火力阻击,还有拥挤和混乱的渡口 、 敌机的轰炸 , 第六连与第七连为 “先过河 发生争执;其间穿插本地籍“解放战士” “南好” 的家乡自豪、 与东北籍战士因不习惯南方气候之间的矛盾冲突, 以及他们在战斗中精神升华的重建友谊;当曾经为军掌船工, 现在又为解放军掌船并壮烈牺牲 ;一位只剩一支手却在这里坚持战斗的姓的老红军, 前来通报敌情 、 介绍游击队艰苦奋斗情况并作向导 , 同时得知, 部队的兵团司当年就在这里战斗过;最后 , 俘获一名敌军少将

小说《第二个太阳》1994年获1986年至1993年度“炎黄杯”人民文学,1991年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2019年923日,该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第二个太阳

作者:刘白羽

创作年代:20世纪

文学体裁长篇小说

首版字数:约20万9千字

首版时间:1987年

主要人物:秦震、陈文洪、秦白洁、梁曙

内容简介

编辑

小说讲诉了中国兵团副司令秦震在南下的列车上接到周恩来主席报,要他打听地下工作者白洁的下落,这使他内心激动,白洁是他的儿,是师长陈文洪的恋人。秦震立即与陈文洪和师政委梁曙光研究,决心粉碎白崇禧的“华中局部反攻计划”,解救白洁和群众。这时白崇禧正从广州飞抵武汉,布置炸毁火车头和许多要害部位。梁曙光的弟弟梁天柱和几位铁路工人,冒着危险把火车头开走。解放军也多处突破天险,正面向武汉进攻。梁天柱开了一辆机车把解放军送进武汉。陈文洪立即率部向监狱进发,结果白洁已被敌人提前绑架走了,狱中的难友诉说着她的英勇斗争事迹。接着他们又寻找梁曙光留在武汉的妈妈,一时也没有结果,听到邻居称颂着这位坚持斗争的梁妈妈。

战争在向南延伸,南方的炎天酷暑,蚊虫水蛭和大山洪,都给北方的战士带来很大困难。进军中梁曙光得到妈妈的线索,他带领部队突入湖荡,打垮湖匪解救了母亲。大军又由鄂西向湘西挺进,在武陵山脉的峻岭中与敌军遭遇,激战后北方的战士伤亡很大,敌人却狡猾逃跑了。在敌关押人的地方,见墙上有“白洁不死”四字,陈文洪求让他再指挥作战,终于取得重大胜利,俘虏敌少将司令,但白洁却在冲出牢房时牺牲。当这消息传给秦震时,他正在北京参加开国大典新中国像太阳在东方升起,白洁在阳光里微

作品目录

编辑

序曲

第十二章 永生之

第一章暴 风雨中的急报

第十三章 湖上风云

第二章 深沉的大地

第十四章 启示

第三章 情深如海

第十五章 火种

第四章 心潮澎湃

第十六章 惊雷骇电

第五章追索

第十七章 音讯杳然

第六章 两处茫茫皆不见

第十八章 曙光在望

第七章 天穹的回响

第十九章 英雄奏鸣曲

第八章 声送走多少欢乐,多少哀愁

第二十章 微笑的太阳

第九 章汉江月

尾声

第十章 山洪暴发

附录: 病中答问

第十一章 夜露

创作背景

编辑

时代背景

在新时期,随着政治环境的淡化,文学开始远离意识形态,战争题材从一个既定的度下降到一个平面,还原到和其它题材等量齐观的“文学题材”自身,作家们更加关注生命个体本身,对政权的歌颂的主题不再像“十七年”那样受到推崇。但是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的刘白羽,他体验到了建立新中国的艰辛,作不能忘怀为战争牺牲的战友,所以他对新中国有着“神情感”、想用文学家身份,来歌颂新中国的建立。

创作历程

写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作者一生的愿望。 小说由于作品题材太大了,所以很难写好。怎样艺术现它,而不是仅仅写出创造十月一日的历史过程——这是作者写《第二个太阳》的一大难题。丁玲同志曾建议作者长篇小说,还是写20万字到30万字为好。丁玲给作者很大启发,所以作者在构思的时候决定把1927年到1949年的革命史浓缩在短短的几个月之中。《第二个太阳》,由于酝酿了多年,所以只用了80多天,就完成了初稿。

人物介绍

编辑

秦震

解放军某兵团副司令,出生于革命之家——父母均为老同盟会会员;他自己则早年进黄埔军校,投身于革命。他胆,满怀爱国热情——在读书时,他多少次为丧权辱国之耻而悲痛绝,为精忠报国之志而愤然拍案。心胸开阔、豁达坦荡——当通往武汉的最后一座桥梁被敌人炸毁、陈文洪诚惶诚恐地等待他的批评时,他不仅没批评,反而说:“炸掉一座小桥,何足挂齿!谨慎但又机智果断——每次战前制定计划时总是谨小慎微、周密布置,机警地掌握战争的动向,机敏地捕捉敌人的举动,接到前线战报后,“根据他的思考立即口授了一份急电,当机立断,即刻发出”。在作战中,他往往事必躬亲。关爱士兵——在南下武汉作战时,他一面命令后勤一定要跟上,一面又担心许多北方战士不适应南方的气候,并半夜查看;当看到战士们露宿头时,他既喜又忧,既为战士们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所感动,为他们坚持不扰民、苦中作战的作风感到欣慰,又为他们遭遇这种困苦而担心难过。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博学多才——在车厢上,他与第一次穿上军衣的年青人倾心交流,谈谈理想谈对革命的憧憬,以乐观的思想和合理的要求引导他们正确对待革命,对待人生,对待理想。谦逊、淡薄名利——在革命时所想的并不是将来会“功行赏,封官受禄”。

陈文洪

解放军某兵团师长,有“闯将”之称。他“面目英俊,平时沉默寡言,战时又猛又狠……对人、对事、对一切,都有一股火辣辣的劲头儿。临危不乱,当机立断,身手敏捷,如见到白洁被洪水卷走,便奋不顾身地将其救起。能直面错误并勇于改正错误,如因受骄傲情绪和急于想救出白洁心理的影响而决策失误,使几乎一个连的士兵白白地丢掉了生命后,他心甘情愿地接受了严厉的批评和处罚,并在随后的战斗中抓获敌军少将司令,从而以实际行动改正了错误。为人低调,如把白洁从水中救出后就悄悄走开,白洁写信感谢他并希望认识他时,他也只是淡淡一笑,把信放到一边。钟情并用情专一,如与白洁相恋之后,白洁因为他所不知的工作需要而与之相别,并“一去音容两茫茫”,但他对她的情感始终如一,得知白洁身陷敌手后,他急于相救,甚至为此而犯错误。鲁莽、急躁,如通向武汉的最后一座桥被敌人炸毁后,他“一脚踏在钢筋水泥扭得七零八乱的断崖上,满面通红,怒气冲冲”,得知敌人妄图炸毁武汉的计划后便打算强攻,而没有考虑到如果这样做,很可能会出现敌人炸毁工业设施、屠杀人民之类的严重后果;因急于解救白洁而在跳坪战斗中不冷静,错误用兵以至于使部队遭受损失。

作品鉴赏

编辑

作品主题

(一)高扬了革命的英雄主义,歌颂了革命英雄的高尚情怀

小说从解放战争中的武汉战争起笔,以战争进程为经线,在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的广阔背景下,描写了秦震、陈文洪、梁曙光、吴廷英等解放军官兵的感人事迹、丰富的内心情感和坚定的革命意志,高扬了革命的英雄主义,同时也歌颂了革命英雄的高尚情怀——革命和解放,本来是集中代表了千千万万人的切身利益、和他们血肉相关的,象作品中多次出现的几个主要人物秦震、陈文洪、梁曙光那样,他们的生活中,不但有着属于军队这一最强调整齐化一、集体力量的部分,也有着各自的生活内容,革命之于他们,并不是抽象理念,而是与他们的女儿和母亲,爱情故乡等等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他们不是没有个人利益,而是将自己的目的与革命利益天然地融合在一起了。 小说结尾写“白洁在太阳光里微笑”所构成的命运交响曲。这里汇集了周恩来副主席对地下工作者白洁的深挚关怀,兵团副司令员秦震与白洁的父女之情,和师长陈文洪与白洁的恋人之爱等,多角度、多层面地交织着战争中革命者强大的精神联系。小说还通过秦震一家三代人的奋斗牺牲,陈文洪兄弟三人的流血奋战,和师政委梁曙光母子的无私献,追溯了革命精神的渊源,牵引出难以遏止的历史沉思,构成了命运交响曲中的华采乐段。小说还行写战争中的灵魂,更难能可的是写灵魂中的战争,从而突出地显现了秦震、陈文洪和梁曙光等威武生动的“军人魂”,改了过去“战史为经,人物为纬”的浮面结构模式,使军事文学真正成为“人学”意义上的文学和人生启示录,这就大大扩大了作品的艺术内涵,提高了作品的思想品位。

(二)形象地说明了中国人民的“胜利是怎样得来的”

不管是秦震,还是陈文洪,都总是处在克制和躁动的撞击之中,不仅仅是白洁的遇难给他们心头笼上抹不去的阴影,还有战斗中发生的一切。胜利,并没有给他们以忘我的陶醉,相反,战场指挥的失误,对于同志的错误处理,对于革命队伍内部出现的不良现象的敏感,却使他们常常陷入自审和悔恨之中。对于他们,战胜自己的过错并不就比战胜敌人容易,而是先自胜然后方能胜人。胜利者在写历史,历史也在写胜利者,有一分轻,就有一分教训,有一分愚昧,就有一分惩罚,创造者们在做出最大的创造之时,也常常招来最大的报复,由自身局限和历史局限招来的报复——不管打开前面的哪一扇门,总是带着血污和眼泪的。历史就是这样“多情而又无情”;作者把书中的一个重要情节白洁的牺牲设计在新中国宣布成立之后,也表达了作者对中国革命的这样一种深刻的思考:革命的道路不是一次性完成的,革命以后还会有曲折、反复和牺牲。董天年与秦震谈话中那“胜利不是结尾而是开头”所包含的‘得天下易而治天下难’的感悟和议论,以及送别秦震时要他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坚持革命道德和革命良心的嘱托,都显示了一个老布尔什维克深邃的政治眼光和忧国忧民的耿耿忠心;秦震到棚户查访,登临汉江大桥缅怀往昔,以致心脏病猝发,病中更回忆了父母的牺牲和自己的出走,觉得胜利的欢呼声仿佛是对牺牲者“天穹的回响”。小说第十八章写他占领了常德,犹如一个长跑运动员,他一方面充满欢乐,一方面又若有所失。仿佛觉得胜利也不过如此,真正有意义的是拼搏本身,拼搏本身才是最壮丽的。作品末尾他在苍茫黄昏的天安门前为纪念碑奠基,仿佛有忧伤悱恻的哀乐声云一样弥漫开来,笼罩在这片广场之上。这些都不只是对胜利的浅层次的欢欣,而是经过漫长岁月的沉淀和思索以后,对胜利的惨重代价的祭奠,它包含的是一种更为复杂和超的感情”,都是作者在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表达对历史的思考。 《第二个太阳》记叙的是一支以秦震为首的兵团部队南下武汉、湖南的进程,时间跨度仅仅几个月。但是作者没有单纯写这支队伍的行军打仗,而是在其间穿插了大革命、中央苏区、长征延安以及东北解放战争等几个人民革命史上的重要时期。这恐怕不仅仅是作者出于节篇幅的一种构思上的考虑,而是体现了作家这样一种对中国革命胜利的认识和评价: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所以能走到今天,实现了从一个旧时代到一个新世纪的大跨越,没有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二十几年的革命战争是不可能的。

艺术手法

(一)构思巧妙

小说构思颇为巧妙,突出的表现一是虽然所描写的仅仅是解放军一个兵团从攻占武汉到进军湖南这一段时间的战斗经过,事件的时间跨度也不过3个月,但没有单纯写这支队伍的行军打仗,而是还涉笔大革命、长征等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所展示的具体环境也没有仅仅限于战场,而是随战事的发展推移,依人物的现实与历史行踪而变换,从武汉到延安、北京,从而在历史和现实的交错描写中展现中国革命几个重要阶段的联接和延续。小说也因此而显得内容丰富、底蕴深厚。二是有关秦震“率梁、陈师攻占武汉、转战湖南追击逃敌的艰苦、苦苦寻觅解救从事地下工作身陷牢狱的爱女白洁的焦躁等情节的设置,都较好地剖析出一位兼具杰出指挥员和普通人子、人父双重性格的复杂而深邃的人物内心世界。三是把烽火征程与情感波澜交织在一起,甚至于以人物的情感活动笼罩和包容情节线索:小说第一章‘暴风雨中的急报’着重讲的是秦震收到急电,要他探听女儿黛娜(即白洁)的下落,并设法营救,这是作品中第一个重要细节,小说的结尾,不是以大的历史事件为压轴,仍然是以个人情感的延伸,秦震和妻子对白洁牺牲的沉痛哀悼为终结。秦震对于女儿的思念和回忆,既是他个人的感情世界的一个支点,也是全书的一个支点。

(二)双线并行、注重对战争中的人的刻画

小说有两条线索:解放军大军南下与寻找、营救在敌巢里行踪不明的白洁,通过前者,小说反映了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的军事斗争,通过后者,小说展现了战争生活实际存在的另一侧面——人情伦理、信念情操等,如秦震与白洁的父女之情、陈文洪与白洁的恋人之爱、周恩来与白洁的长幼之亲,从而揭示了战争参与者的人情、人性,剖析了这类情感在战争环境中对人的思维行动的影响和制约,甚至导致像陈文洪那样的高级军事指挥人员出现指挥失误,展示了革命者和军人如何经受了这种难以自持的严峻考验,从而使自己的情操得到升华、使理想信念闪现出光辉的“炼狱”历险。除这两条主线外,小说还穿插着梁曙光寻找母亲和渴望与母亲重逢以及秦震、梁曙光、陈文洪等此前的革命活动等“支线”,这些“支线”扭结在主线上,交织发展,从而从比较深广的层面对历史做出了概括。

(三)多方面地描写人物

小说一改军事题材小说常见的注重描写“军事对抗和战役进程”的写法,“把重心转移到人物命运、人情伦理和信念情操等方面”,并且注重多方面地描写人物。

(四)巧设情节

小说巧妙地设置了秦震率陈文洪和梁曙光等攻占武汉转战湖南追击逃敌的艰苦、苦苦寻觅解救因从事地下工作而身陷囹圄的爱女白洁的焦躁等情节,较好地剖析了秦震作为一位杰出指挥员、普通人子和人父双重性格的复杂而深邃的内心世界,进而塑造了一个为了新中国这第二个太阳的诞生而领导人民冲破黑暗的无数军事家的典型代表。

(五)抒情色彩浓重

小说文笔饱含情感,如“长江白哗哗的,在阳光下闪出耀眼的亮光。它刚刚穿过三峡,奔腾呼啸,喷涌而出,那钢铁一样灰蓝色的江流,以惊人的速度在飞旋,在狂泻,这是多么神情激荡、气势浩瀚的江流啊!中国的母亲的江流。可是,此时此刻,母亲的情感是多么错综复杂,思绪万千呀!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它流过多少乳汁,又流过多少血泪?她好像来不及改换心境,她一刻钟以前在上游还冲击着人间的苦难、熬煎、饥馑、死亡,而现在陡然一眼看到辽阔的楚天楚地,换了人间。她似乎在喘息,想平静一下,甚至想泰然微笑,但不能够,上游苦难的激流又推涌而来,于是,她来不及向远方来的亲人打个招呼,就浪涛旋卷,波光闪烁,飘流而下了,像在焦灼地颤悸,又像在欢乐地颤悸。”它抒写了作者对祖国母亲的热爱、对大自然的赞美、对历史的思考、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情感内蕴丰富;又如,“战士的心就是这样豁亮,浓雾遮不住,冷雨浇不灭,江风吹不透,夜深人静,一盏明灯,战士的心就是这样豁亮。”“是枪林弹雨,他敢冲敢拼,是血光火影,他能打能杀,可是,这大自然的暴虐,他跟谁去搏去斗!”“难道这脉脉含情,回环弥漫的雾,就是对我的回答吗?是的,为了这个天空,这个大地,这个民族崛起,长江流了几百年几千年的血泪啊!你听,江涛在呜咽,你听,江涛在呐喊,你听,江涛在呻吟,”这些像诗的语言,情感澎湃。情节大起大落,“势能”大,如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建立、梁曙光母亲的找到等情节充满喜“情”,吴廷英的被冤判以及献身、白洁的情况若隐若现以及牺牲充满“悲”情,悲喜交加,骤起骤落,情感蕴蓄和释放充分,从而使得小说充满了强烈的抒情性

(六)注重描写景物

小说注重描写景物,或以景渲情,或以景创造氛围,或以景衬托人物的喜怒哀乐。“雨湿的清晨空气那样新鲜,整个天空和大地都笼罩着一片蔚蓝色,这颜色使人想到朝露盈盈的牵牛花,好像这种花撒遍原野。微风像柔软的丝绸在四处飞散,吹上脸颊,透入脖颈,流遍全身,多么清宜人的清晨呀!”——这段文字描写了雨后早晨的清爽与清新,营构了一种祥和与安静的氛围,一方面与后文描写战争的残酷做出鲜明的对比,一方面又委婉含蓄地揭示了秦震对安宁、平和生活由衷的喜爱,并由此突显了主人公强烈希望战争胜利结束而勇往直前、犁庭扫穴的英勇气概。总之,这部作品的描写景物可以说是收到了一箭多雕的功效。

(七)叙述方式多种多样

小说运用顺叙叙述解放军南下武汉作战和寻找、解救白洁等,运用倒叙插叙叙述秦震的身世、陈文洪与白洁的爱情等情节,从而,使得小说摆脱了单一叙述方式所带有的枯燥无味,又避免了“天行空”的倾向

(八)语言形象生动

小说如诗一样注意“炼”字,语言形象生动,除了以上列举的那些外,还有很多,如“曙光,就是针掉在大海里也要捞起来!”“猛然间像有一万堵陡峭的山崖向他身上压倒下来,他一松手,电话耳机跌落下去,给电话线吊着,在空中转了几转。”

作品评价

编辑

《第二个太阳》是一部典型的旧有“五老峰”(即老题材、老故事、老人物、老观念、老方法)模式小说。

——成都大学中文教授邓经武

《第二个太阳》的成功为军事文学的创作提供新的经验和启示。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范咏戈

作者简介

编辑

刘白羽,1916年生,北京人。1936年毕业北平民国大学中文系。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国务院文化部副部长、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人民文学杂志主编。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风风雨雨太平洋》,散文集《红玛瑙集》《借叶集》,短篇小说集《草原上》《兰河上》《太阳》《幸福》等。《第二个太阳》,1987年11月人民文学出版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