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路灯 编辑

清代李海观著长篇白话小说

歧路灯》是清代海观(李绿园)编著的长篇白话小说,成书于清乾隆后期。

《歧路灯》以祥符世家谭府为中心,讲述了世家子弟谭绍闻在父亲去世后,经受不住匪人的诱惑,逐渐堕落,一步步地走上歧路,以致家业败落,后又浪子回头,重兴家业的故事。故事内容假托明朝嘉靖间为历史背景,实际反映的是清代初年康熙、雍正和乾隆年间中原地区处于会中下层的普通百姓生活。该小说是以浪子回头为主线,用现实主义的笔法,通过记载一人之浮沉、一家之盛衰来反映18世纪的中国社会不同阶层民众的生活风貌。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歧路灯

作者:李海观

创作年代:清代

文学体裁长篇小说

字数:693000

内容简介

编辑

《歧路灯》的故事是假托明代发生在河南开封府祥符县(今开封市)的一个“极有根底的人家。父亲谭孝移乃四代书香之后,早年入庠食饩,选拔贡生;不幸却生下了一个不肖的纨绔子弟,也即该书的主人公谭绍闻。他不听父训,交结匪类,不务正业,竟把父亲活活气死。后又在母亲的溺爱之下,勾结一些浮浪之辈,整日吃喝玩乐,斗鸡走,出入花柳之地,沉迷赌博之场,最终弄到倾家荡产,连祖上的百十株大杨树也卖了,真是一败涂地。后来在家人、亲友及仆的大力规劝下,“又亏他良心未尽”,于是毅然悔过自新,走上一条读书上进之路,后来竟和儿子谭篑初一起赴考,得“中副车”,并且因有军功,还“面君得恩旨”,授了一个岩县。全书在谭篑初洞房花烛,金榜题名——中了进士、点了翰林潮中结束。

作品目录

编辑

第一回 念先泽千里伸孝思 虑后裔一掌寓慈情

第二回 谭孝移文靖祠访友 娄潜斋碧草轩授徒

第三回 王宇盛馔延客 宋隆吉鲜衣拜师

第四回 谭二姓联姻好 周陈两学

第五回 慎选举悉心品士 包文移巧渔金

第六回 娄潜斋正劝友 谭介轩要言叮妻

第七回 读画轩守候翻子史 衡堂膺荐试经书

第八回 王经纪糊涂荐师长 侯教读偷惰纵学徒

第九回 柏永龄明君臣大义 谭孝移动父子至情

第十回 谭弼朝天瞻主 娄潜斋借地慰良朋

第十一回 盲医生乱投药剂 王妗奶劝巫婆

第十二回 谭孝移病榻嘱儿 孔耘轩正论匡婿

第十三回 薛婆巧言鬻婢 王中心挂画眉

第十四回 碧草轩父执谠论 崇有斋小友巽言

第十五回 盛希侨过市遇好友 王隆吉夜饮订盟期

第十六回 地藏庵公子占兄位 内省斋书生试赌盆

第十七回 盛希侨酒闹童年友 谭绍闻醉哄孀妇娘

第十八回 王隆吉细筹悦富友 夏逢若猛上厕新盟

第十九回 绍闻诡计谋狎婢 王中危言杜匪朋

第二十回 孔耘轩暗沉腹中泪 盛希侨明听耳旁风

第二十一回 夏逢若酒后腾邪说 茅拔茹席间炫艳童

第二十二回 王中片言遭虐斥 绍闻一诺受梨园

第二十三回 阎楷思父归故里 绍闻愚母比顽童

第二十四回 谭氏轩戏箱优器 家祠妓女博徒

第二十五回 王中夜半哭灵柩 绍闻楼上吓慈帏

第二十六回 对仆人誓志永改过 诱盟友暗计再分肥

第二十七回 盛希侨豪纵清赌债 王春宇历练进劝言

第二十八回 谭绍闻锦绣娶妇 孔慧娘栗枣哺儿

第二十九回 皮匠炫色攫利 王氏舍金护儿

第三十回 谭绍闻护脸揭息债 茅拔茹赖箱讼公庭

第三十一回 茅拔茹借端强口 荆县尊按罪施刑

第三十二回 慧娘忧夫成郁症 王中爱主作逐人

第三十三回 谭绍闻滥交匪类 张绳祖计诱赌场

第三十四回 管贻安作骄呈丑态 谭绍闻吞饵得胜筹

第三十五回 谭绍闻赢钞夸母 孔慧娘款酌匡夫

第三十六回 王中片言箴少主 夏鼎一诺赚同盟

第三十七回 盛希侨骄态疏盟友 谭绍闻正言拒匪人

第三十八回 孔耘轩城南访教读 养民席间露腐酸

第三十九回 程嵩淑擎酒评知己 惠养民抱子纳妻言

第四十回 惠养民私积外胞兄 滑儿巧言诓亲姊

第四十一回 韩节妇全操殉母 惠圣人亏心负兄

第四十二回 兔儿丝告乏得银惠 没星秤现身说赌因

第四十三回 范尼姑爱贿受暗托 张公孙哄酒圈赌场

第四十四回 鼎兴店书生遭困苦 度厄寺高僧指迷途

第四十五回 忠仆访信河阳驿 赌奴撒泼萧墙

第四十六回 张绳祖交官通贿嘱 假李逵受刑供赌情

第四十七回 程县尊法堂训诲 孔慧娘病榻叮咛

第四十八回 谭绍闻还债留尾欠 夏逢若说媒许亲相

第四十九回 巫翠姐庙中被物色 王春字楼下说姻缘

第五十回 碧草轩公子解纷 醉仙馆新郎召辱

第五十一回 人匪场幼商殒命 央乡宦赌棍画谋

第五十二回 谭绍闻人梦遭严谴 董县主受贿徇私情

第五十三回 王中毒骂夏逢若 翠姐怒激谭绍闻

第五十四回 管贻安骂人遭辱 谭绍闻买物遇赃

第五十五回 忠仆王象荩匍匐谢字 报亡友程嵩淑慷慨延师

第五十六回 小户女搀舌阻忠仆 大刁头吊诡沮正人

第五十七回 刁棍屡设囵网 书愚自投醉猩盆

第五十八回 兵丁赢钱肆假怒 姚役高座惹真羞

第五十九回 索赌债夏鼎巧关切 救缢死德喜见幽灵

第六十回 王隆吉探亲筹赌债 夏逢若集匪遭暗羞

第六十一回 谭绍闻仓猝谋葬父 胡星居肆诞劝迁坟

第六十二回 程嵩淑博辩止迁葬 盛希侨助丧送梨园

第六十三回 谭明经灵柩入土 娄翁良言匡人

第六十四回 开赌场打钻获厚利 奸爨妇逼命赴绞桩

第六十五回 夏逢若床底漏嗽 边明府当堂施刑

第六十六回 虎镇邦放泼催赌债 谭绍闻发急当群房

第六十七回 杜氏妾撒泼南北院 正心夫调护弟兄情

第六十八回 碧草轩谭绍闻押券 退思亭盛希侨说冤

第六十九回 厅檐下兵丁气短 杯酒问门客畅谈

第七十回 夏逢若时衰遇厉鬼 盛希侨情真感讼师

第七十一回 济宁州财心亲师范 补过处正言训门徒

第七十二回 曹卖鬼枉设迷魂局 谭绍闻幸脱埋人坑

第七十三回 炫干妹狡计索赙 谒父执冷语冰人

第七十四回 王春宇乘怒发侃论 张绳祖邀客沮片言

第七十五回 谭绍闻倒运烧丹灶 夏逢若秘商铸钱炉

第七十六回 冰梅婉转谏家主 象荩愤激殴匪人

第七十七回 巧门客代筹庆贺名目 老学究自叙学问根源

第七十八回 锦屏风办理文靖祠 庆贺礼排满萧墙街

第七十九回 淡如菊席问遭晦气 巫翠姐帘内彻

第八十回 讼师婉言劝绍闻 奴仆背主投济宁

第八十一回 夏鼎画策鬻坟树 王氏抱悔哭墓碑

第八十二回 王象荩主仆谊重 巫翠姐夫妇情乖

第八十三回 王主母慈心怜仆女 程父执侃言谕后生

第八十四回 谭绍闻筹偿生息债 盛希侨威慑滚算商

第八十五回 巫翠姐忤言冲姑 王象荩侃论劝主

第八十六回 谭绍衣寓书发鄞县 盛希侨快论阻荆州

第八十七回 谭绍闻父子并试 巫翠姐婆媳重团

第八十八回 谭绍衣升任开归 梅克仁伤心碧草轩

第八十九回 谭观察叔侄真谊 张秀才兄弟至情

第九十回 谭绍衣命题含孝思 程嵩淑观书申正论

第九十一回 两文武南县拿邪教 五生童道署领花

第九十二回 王象荩报主献忠谋 卢学台为国正文体

第九十三回 季刺史午夜筹荒政 谭观察斜阳读墓碑

第九十四回 赴公筵督学论官箴 会族弟监司述家法

九十五回 盛希侨开楼发藏板 谭绍闻入闱中副车

第九十六回 阎楷谋房开书肆 王中掘地得窖金

第九十七回 重书贾苏霖臣赠字 表义仆张类村递呈

第九十八回 王象荩医子得奇方 盛希侨爱弟托良友

第九十九回 王隆吉怡亲庆双寿 夏逢若犯科遣极边

第一百回 盛希瑗触忿邯郸县 娄厚存探古赵州桥

第一百一回 书经房冤鬼拾卷 国子监胞兄送金

第一百二回 王象荩赴京望少主 谭绍衣召见授兵权

第一百三回 谭念修筹兵火架 王都堂破敌普陀山

第一百四回 谭绍闻面君得恩旨 盛希瑗饯友赠良言

第一百五回 谭念修爱母偎病榻 王象荩择婿得东床

第一百六回 一品官九重受命 两姓好千里来会

第一百七回 薛全淑洞房花烛 谭篑初金榜题名附录

创作背景

编辑

李绿园在乾隆十三年(1748)约四十二岁时开始写《歧路灯》,近十年时间写完主要部分,因出仕和周游海内而辍笔二十年,直至近七十岁才开始续写完成《歧路灯》,前后历时约三十年之久。

很显然,这是写一个浪子回头的故事,所谓“歧路灯”,它的意思自然是说谭绍闻乃是封建社会士族人家的不肖弟子,在邪道歧路上改邪归正的一盏指路明灯,是这类人的榜样。它的用意是十分明显的。该书最后一回结尾有一段话说:“谭绍闻父子,虽未得高爵厚禄,而俱受皇恩,亦可少慰平生,更可以慰谭孝移于九泉之下。孔慧娘亦可瞑目矣。倘仍前浮浪,不改前非,一部书何所归结?”也就是说,如果不写到这个浪子的最后回头,这部书是无法“归结”的。这也清楚地表明了作写作此书的最终目的。

人物介绍

编辑

【谭孝移】名忠弼,字孝移,号介轩,作品中多以字称,开封府祥符县人。出身于缙绅世家,十八岁入祥符座,二十一岁补廪,三十一岁拔为贡生。为人端方耿直,博学醇正,忠君主孝,言行循礼,结交者均为有学识的正人君子。他助金修缮文庙,深受众人称许,得祥符县学赠“品卓行方”牌匾,并因此为地方保举,进京候选。他在京守候年余,时值乱世,他不愿屈膝于内臣监军,又怕受“廷杖”之责,不想出仕为官,只求保住人品家业,遂上疏告病,请准终养,嘉靖皇帝赐他正六品衔荣归。他原有胸胃疼之疾,自京回家后,发现家中为儿子谭绍闻请的塾师,居然以《西厢记》《金瓶梅》的章法,讲授八股制艺,内心忧愤,因此旧病复发,又医治不当,遂撒手而去。临死前留下八字遗言:“亲近正人,用心读书”,告诚儿子,“保住这八个字,就不至覆家败门。”谭孝移是作者心目中的恪守名教的正人君子形象。

【谭绍闻】小说的主人公。乳名端福儿,出身世宦之家,是谭孝移四十岁时方得的独生子。自幼备受父母珍爱,由于父亲严格要求和悉心教诲,七岁时发蒙读书,到十二岁就会背《五经》,在学院考试经书时名列前茅,被誉为“玉堂人物”。后因其父被保举贤良方正进京,其母王氏请了不务正业的塾师,对其影响很坏。父亲死后,无人管束,学业荒疏,开始在街头市面游荡,又与盛希侨、夏逢若结为兄弟。为其所诱,沉溺于嫖赌,开始走上歧途。虽有父辈朋友的斥责,妻妾的规劝,老仆的苦谏,但经不住夏逢若、张绳祖人多方诱逗哄逼,加之其母见利忘义,溺爱怂恿,县官顾及其父名望,袒护包庇,遂致陷越深,完全堕落。他公然在家开赌场,养妓女。恶霸管贻安强占民女,造成人命案,他竟参与匿奸,甘为帮凶。他还私设熔炉,自行铸钱,干起无法无天的事来。最后把全部家产败,连父亲坟上的一百二十棵杨树,也都砍去抵债。到此地步,经父执苦口婆心一再规劝,才决心改辙更张,脱胎换骨,重新做人。他与夏、张等徒断绝往来,接回被撵的义仆王中,自己发愤读书,并悉心教育儿子。他参加乡试,得中副榜,又入国子监深造。新任浙江左布政使的族兄谭绍良,被派往沿海抗,邀他同行。他为报国恩,并重振家声,毅然前往。他在海疆探查敌情,制做火箭,使明军于普陀大捷,立下战功,因此被嘉靖皇帝召见,授以黄岩知县之职。后因母病,告终养归家。儿子篑初亦从秀才、举人、进士,直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可请“兰繁衍”,家声恢宏。

作品鉴赏

编辑

主题思想

作品虽称是写明嘉靖年间的故事,而实际却真实地记录了18世纪中后期清代的社会生活,所反映的社会内容丰富,并具有一定的积极思想。《歧路灯》通过潭绍闻的堕落,总结了青少年失足的严重教训,说明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这三个方面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具大作用。同时,作品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诸如当时各级政府中普遍盛行的行贿受贿,统治阶级子弟成批地腐化堕落,流氓赌棍和其他几人的行恶肆无忌惮等都充分地表露于作品中,并给予了尖锐的批判和辛辣的讽刺,此外,作品还通过对正直官由如谭绍衣、娄潜斋、季伟等人的热情赞扬,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爱护,通过写海瑞抗倭斗争。又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作品揭示出,像谭绍闻这样的世家子弟堕落,并不是个别现象。当时那些世家子弟们,成才的十无一二,堕落的倒是十有八九。谭绍闻的义兄盛希侨,出身比谭绍闻还高贵祖父做过云南布政使,父亲做过广西向武州的州判,给他弟兄二人留下了四五十万银子的家产。他的父祖在时,担心子孙走下坡路。祖父六十岁大病缠身时,拼着老命写了一副木对联:“绍祖宗一点真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条正路曰读曰耕”,挂在大厅两边,当中是当朝尚书赠的匾“古道照人”。十分滑稽的是,这些东西出现在读者的面前时,那个大厅做了盛希侨的戏台,帮闲夏逢若还说:“这匾与戏台意思相近。”在“慎思亭”,盛希侨又喝酒,又打牌,又玩妓女,结果将家产荡尽。开赌场的张绳祖,在书中出现时已是个地地道道的地痞流氓。但是他原先是个知县的儿子,家产“也够十几辈子吃用的”。只因他爱赌博,输光了家产,便自己开赌场,再去坑害别人。无赖夏逢若,父亲也当过官,也有过钱。只因他好吃懒做,又好嫖妓,花光了钱,毛病却一样也没改,诈骗别人的钱财满足他的生活望。书中所写后来成才的人,只有两个,一是娄潜斋的独生子娄朴,也只是个秀才;另一个是谭绍闻的儿子,是个生下来见书就喜,又过目不忘的人,是作者理想的化身

作品还进一步揭示出世家子弟堕落的原因。首先,封建阶级教育的内容,即仁义礼智信,在当时复杂的环境中,已经失灵。这一点,在谭绍闻堕落的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谭绍闻的父亲谭孝移是个正人君子,也是谭绍闻的表率。但他自己也不能适应当时那个环境。他唯一的办法是守在家里,只交结和自己同一个类型的人。他被推举为“贤良方正”,进京引见时,在路上雇了一个长随,几句话后,就在长随心中印下了一个“迂”字。以后,他就像个傀儡一样,凡事都听长随的。后来,朝廷给他个六品官,他也不敢做。因为如果遇到坏人坏事,他不直言进谏对不起君父,也对不起祖宗,父祖给他取了个字“忠弼”,就是叫他忠心于王室的;如直言进谏,惹怒了君父,杀头他是不怕的,就怕廷杖,因为“士可杀不可侮”,而且惹怒了君父本身也是一种不忠。左思右想,不得主意,原先考了许多年也没考中功名,现在给了一个官,又不敢做,就告病回家了。回家之后,见王氏给谭绍闻请的老师不是正经人,又愁得没了主意。按仆人王忠的意思,干脆辞掉老师。他却想了整整一夜,说:这事行不得,祖上也没做过这样刻薄的事。就这样进亦忧,退亦忧,最后郁闷而死,至死他也未能给孩子换一个好老师。谭孝移是仁义忠信观念的信者、实践者。他的碰壁,说明这一套道德观念在那个社会里,已没有多少实用价值了。

谭绍闻本质上也不是个坏人。在堕落的过程中,他几次想改,有时就像一个落水的人一样,想抓住一个牢固的东西,不让自己下沉,但他没有能抓住什么。有一次,他花了很大的功夫,请来了一个名师智周万,恳切地告诉他,自己想改好,却管不住自己,求他做一份浅显易懂、读来顺口的铭文,自己天天读,以抵御外界的诱惑。果然,夏逢若等来找他,他闭着眼睛念铭文,居然抵抗了一阵子。这伙光棍知道是智周万作的铭文,略施小计,就把智周万赶跑了。对付智周万比对付谭绍闻还简单:一个尚未成亲之人说智周万偷看他媳妇解手,智周万便以为自己近视,回避得不彻底,含羞告病而归。可见,名师也不是无赖的对手。谭绍闻遇到难题时,如戏子讹诈他,一个商人因赌吊死,他为此受牵连,自己没有办法。那些正人君子的前辈和义仆王忠,除了训斥外,也拿不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在这种情况下,谭绍闻明知夏逢若结交不得,但还得去找他。这都说明,儒家仁义忠信那一套,和当时的现实距离太远了。

其次,封建阶级的人生理想,诸如光宗耀祖、青史留名等,对青年也已经失去了吸引力,追求今世的享乐成为最重要的人生目标。这充分说明,以往的封建阶级传统人生理想,已无法抵制社会上因商品经济发展而越来越盛的奢华的风气。

再有,封建社会里,传统的教育方法是“两耳不闻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歧路灯》对此也进行了反思。谭绍闻之所以堕落得那么快,和谭孝移封闭式的教育方法有重要关系。谭绍闻七岁之前,还不曾出过大门。一次,从老家丹徒来的人,见小孩子可爱,想抱出去玩玩,家里大人赶忙阻止。因是远客,不好太驳他的面子,只是在大门的楼门底下站过一站。如王氏所说:“把一个孩子,只想锁在箱子里,有一点缝丝儿,还用纸条糊一糊。”(第三回)儿子十几岁时,谭孝移上朝晋见。临走前,只求王氏一件事,就是把儿子看管起来;把先生请到家里来吃饭,在家里上学;放了学母亲赶紧接管,“离了老师,休叫他离了你”,因为“这城市之地,是了不成的,你不懂得”。(第六回)城市环境复杂,整个社会人情险恶,这都是事实。但是,像这样把孩子看守起来,不叫他经风、见世面,是个长远的办法吗?谭绍闻后来吃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见过世面,没有社会经验。谭绍闻走错的第一步是结识盛希侨,但他的表兄王隆吉认识盛希侨比他还早。表兄比他只大一岁,因是个小商人,见过世面,和什么样的人都打过交道。尽管开始结交这些人也感到新鲜,等新鲜劲儿一过就得很理智,什么人可交,什么人不可交,什么事对自己有利,什么事不利,一下子就看得清清楚楚。后来,王隆吉借故店里忙,退出了这个是非之地。谭绍闻刚和盛希侨等人一块饮酒、看戏时,也感到脸红、心跳,甚至感到内疚。但是他阅历浅,脸皮薄,挣脱不开那些坏人的纠缠。无赖夏逢若,又看准了这一点,把他死死地缠住,再也不容他脱身。赌场老板张绳祖一见谭绍闻也认定他:“是个初出学屋的人,脸皮儿薄,那是罩住的鱼,早取早得,晚取晚得。”(第三十四回)总之,传统的教育方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也失灵了。

作品还将市民文化给人的精神教育和封建教育作了对比。谭绍闻的发妻孔慧娘出身于礼之家,接受的是三从四德的教育。婆婆糊涂,丈夫不务正业,但遵循“妇以夫为天”的古训,她连劝也不敢认真地劝,后忧郁而亡。后娶的巫翠姐是商人的女儿,最爱看戏,她的道德观全是从戏上来的。

总之,封建伦理观念的衰败,传统教育方法的失灵,社会的混乱,世情的险恶,使得大批世家子弟堕落,而这些世家子弟的堕落,又使得世道更加险恶。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歧路灯》揭示出了封建阶级后书无人,从而也揭示出封建社会的必然没落。

艺术特色

作品结构不枝不蔓,布局、谋篇组织得严密紧凑。作品中出场的人物200个左右,其中不少人物写得诩栩如生,颇具特点。语言方面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简练、形象、风趣,但作品也有不足之处,它缺乏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具体刻画。且对事物的叙述盛过对人物的描写,造成塑造人物方面,观象重于形象,形象缺乏思想。从而使作品缺乏应有的思想深度。

《歧路灯》的艺术价值,前后不平衡。小说前十三回主要写谭孝移教子,说教气息很浓。对谭孝移及其他正人君子形象的刻画,也不鲜明。作者塑造这一类人物,极力理想化,小心翼翼,生怕不高大,结果成为正确观点的化身,文学价值不高。这是这部作品不能吸引人的原因。第十四回往后,直到第八十五回,写谭绍闻的堕落,写那些三教九流,才见特色。看来作者熟悉这些东西,写时又很少顾忌,所以就写得深刻、生动,人物形象也比较鲜明。如,同样是糊涂、不知劝诫谭绍闻上进的人,王氏与巫翠姐不同。王氏是护短、溺爱不明。听说一个姓窦的青年因还不起赌账自杀,牵涉到她儿子,说:“这窦家小短命羔儿,输不起钱就休要赌,为什么吊死了,图赖人。”一听说谭绍闻要吃官司,赶快跪下求人帮忙,“要亲戚做啥哩,我就是这一个孩子,千万休叫他受累”。(第五十一回)巫翠姐是市民习气,好热闹。谭绍闻在家设赌,她看着热闹、好玩。把妓女送到她那里,她不仅不嗔怪,反动了“犹怜”之心,天天和这几个妓女打牌。再如,同是堕落的世家子弟,盛希侨、谭绍闻、管贻安也有所不同。谭绍闻幼稚、软弱,他的堕落,主要是由于外面恶势力的引诱拉拢;盛希侨身上有股匪气,也有义气、豪气,他的堕落,是因为自己的恣情任性,挥霍无度;管贻安身上有野蛮气,也有乡气,他的败亡,既有自己的恶行,也因为环境的险恶。同是坑害人,夏逢若害人又满口义气话,张绳祖则比较赤裸裸地害人。总之,这些人物都刻画得很有特色。

作品评价

编辑

现代文学家朱自清:若让我估量本书的总价值,我以为只逊于《红楼梦》一筹,与《儒林外史》是可以并驾齐驱的。(一九二八年十一二十二日毕,《一般》第六卷第四号。)

版本信息

编辑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抄本,藏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河南省图书馆、郑州市图书馆、开封市图书馆;1924年洛阳清义堂石印本,藏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927年北京朴社排印本,藏国家图书馆;1937年上海明善书局本,藏厦门大学图书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中州书画社排印清抄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清抄本。

作者简介

编辑

季海观(1707—1790),字孔堂﹐号绿园﹐亦号碧圃老人,汝州宝丰(今属河南)人。乾隆元年(1736)恩科举人,三十七年(1772)官贵州印江县知县。著有《拾裙录》《绿园文集》《绿园诗抄》《家训谆言》《歧路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