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马奖 编辑

1981年设立奖项

,是由中国作家协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少数民族文学的国家级文学奖。参赛作品囊括少数民族作家文或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的长篇小说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集、散文集、报告文学、理评论集、翻译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骏马奖

创办时间:1981年

主办单位:中国作家协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评奖经费:由中国作协、国家民委共同承担

基本信息

编辑

奖项名称: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骏马奖

创办时间:1981

主办单位:中国作家协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简介

编辑

骏马奖颁奖典礼骏马奖颁奖典礼

骏马奖是由中国作协和国家民委共同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自1981创立至今,已连续评选7届,对推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和鼓励优秀民族作家作品产生良好效果。 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骏马奖,是由中国作家协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少数民族文学的国家级文学奖。这一奖项的设立,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体现了中华各民族的大团,体现了各民族文学交流互补,共同繁荣的盛世气象,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祖国的统一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七届获奖作品是从来自全国28个、自治区和直辖市的31个民族、263位作家的266部作品中脱颖而出的,它们被评委会认为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中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代作。评委会副主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介绍说,从这些获奖作品、作家可以看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特别是获奖的55部作品中有22部是用少数民族语言直接创作的,不仅展示出各民族语言文化的极大魅力,更说明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不同民族之间文化发展上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指导思想

编辑

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的评选工作,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马列主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维护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鼓励和倡导关注现实生活、体现时代精神,反映少数民族新的精神风貌的好作品。坚持导向性、权威性、公正性,扶植人口较少民族文学出新人新作。评选出思想性、艺术性、民族多样性都完美统一的优秀作品。

评奖项目

编辑

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设有以下奖项:长篇小说;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评论、理论集;翻译;新人新作。

评奖范围

编辑

1、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每三年评选一次,凡在评选年度内在国家地、州以上出版(港、澳、台出版社暂不列入)出版的少数民族作者汉文或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的长篇小说、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评论集、儿童文学集及报纸刊物发表的单篇作品均可参加评选(单篇作品,为新人新作所设,每届评奖年度内初次发表作品的作方有格入选)。单篇作品以报刊发表时间为准,作品集以版权页上的出版时间为准。

2、凡在评选年度内用汉文翻译发表的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不限民族成份),都可作为翻译奖入选参评,此奖只评译者不评作品。

3、10万人口以下民族(以国家1990年人口普查公布的统计数字为准)的少数民族作者,可以单篇作品(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的小说、诗歌、散文、评论)参评。

评选标准

编辑

1、所选作品应有利于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有利于倡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有利于倡导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有利于倡导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对于体现时代精神和历史发展趋势,反映现实生活,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催人奋进、给人鼓舞的优秀作品,应重点关注。同时兼顾题材和主题内容多样化。

2、重视作品的艺术品位。鼓励在继承中国优秀文学传统和借鉴外国优秀文化基础上的探索和创新,尤其鼓励那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同时兼顾艺术风格、流派。

3、注重作品的民族特色和多样性。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是中国各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中共同创造丰富的整体文化。所选作品,应在继承各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反映各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方面具有较强的特色,特别关注那些反映各民族在改革开放后的新生活、新变化的作品。

4、民族文学翻译奖人选,应在翻译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中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数量、质量均有突出成果。

评选机构

编辑

1、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由中国作协、国家民委联合发文到少数民族聚居的省、区,由这些省、区作协(文联)推荐人选及聘文学界有影响的作家、理论家、评论家和文学组织工作者出任评委会委员,每一届评委会成员的组成应有更新。更新名额不少于评委总数的1/2。评委会组成人选报中国作协和国家民委党组批准,评委会主任、副主任由中国作协和国家民委有关领导担任,组成评委会。

2、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由创联部民族文学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工作。

评奖程序

编辑

1、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作品的征集工作由民族文学处负责。经评委会批准后,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单列市的作协、民委、全国各有关出版单位和大型文艺杂志社发出作品征集通知,请他们在规定期限内向评奖办公室报送符合评选要求的参评作品。

2、在截止日期内收到的推荐作品,聘请若干评论家、作家和编辑家组成审读小组,对推荐作品在广泛阅读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筛选,提出适当数量的作品,作为提供给评委会审读备选篇目。经由三名以上评委的附议,亦可在审读小组推荐的篇目以外,增添备选篇目。在评选过程中,可适当召开读者座谈会,听取读者的意见。

3、评委会在认真阅读全部备选篇目的基础上,经充分的协商与讨论,最后用记名投票方式或不记名投票方式产生获奖作品。投票方式由评委会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择定。作品获得不少于评委总数的三分之二的票数,方可当选。为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本奖项每届评奖的获奖作品,以不超过20篇(部)为宜。

4、评奖揭晓后,评选结果由中国作协和国家民委共同发布消息并召开颁奖大会。获奖作者,颁发证书、奖牌和奖金。对出版发表获奖作品的出版社、杂志社及责任编辑颁发奖状(证书)。

评奖纪律

编辑

1、为确保评奖的权威性与公正性,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要坚持评奖标准,逐步实行评委名单公开、投票过程公开以及评委评语公开制度。每一评委或评委会集体要对获奖作品分别作出简短的评价,评奖揭晓时公之于众。

2、杜绝行贿受贿等违法乱纪行为和人情请托等不正之风。评委会委员、审读小组成员以及评奖办公室成员,一律不得收受参评者的礼物,不得出席参评者的宴请,不得进行任何有可能影响评选结果的不正当交易。一旦发现此种行为,有关评委或评奖工作人员的资格将被取消,有关参评者的参评资格也将予以取消。

3、实行回避制度。评委会成员和参与评奖工作的工作人员若有作品参评,或与参评作家作品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如系作品的责任编辑、参评作者的亲属等),有可能对作品作出不公正的判断,应主动回避,或作者退出评委会,或作品退出备选篇目。

评奖经费

编辑

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的经费,由中国作协、国家民委共同承担。

创办历程

编辑

沙叶欣的剧本《陈毅市长》沙叶欣的剧本《陈毅市长》

第一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评奖活动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评奖活动中涌现了大量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如张承志的短篇小说《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中篇小说《阿勒克足球》;孙建的中篇小说《甜甜的刺莓》、短篇小说《留在记忆里的故事》;乌热尔图的短篇小说《瞧啊,那片绿叶》;玛拉沁夫影文学《祖国啊!母亲》;沙叶欣的剧本陈毅市长》等。其中有些作家在以后的各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评奖活动中仍多次获奖,成为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中流砥柱。第一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评奖活动引起了很大反响。1982年4,中国作协召开书记处会议,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正式定为每3年举办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每5年举办一届。尹汉胤说,自1981年创立至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评奖已经连续评选了8届,从第一届至今从未间断过。

1984年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评奖之时,中国作协党组便将此奖的筹备组织工作交由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负责,具体工作由民族文学处实施。国家民委同时决定此奖由文化宣传司负责,文艺处具体组织实施。每届评奖由双方负责此项工作的主要领导出任评奖委员会主任。1994年,第五届评奖时,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乌兰夫题写的“骏马奖”三字,被正式作为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的名称。在这一届评奖过程中,通过各民族作家的共同努力,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评奖实现了55个少数民族都有作家获奖的历史性大团圆。人欣慰的是,一些人口较少的民族,如阿昌族、佤族、普族、塔塔尔族、珞巴族等,也涌现出了自己的获奖作家和诗人

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从第一届到第五届,经历了一个从蹒跚起步到发展健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少数民族的文学创作也逐渐走向繁荣。在回顾骏马奖发展历程时,尹汉胤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它们是同步的。少数民族文学在这个过程中,有了飞跃性的发展。这30年里,改革开放带给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应该说是突飞猛进的,一些省区的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甚至超了其经济的发展。”

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

第一至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颁奖活动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六届颁奖大会首次移师云南昆明,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扩大骏马奖的影响范围,同时也是考虑到云南少数民族众多、云南少数民族作家在历次评奖中获奖最多、创作实力较强。颁奖晚会首次采用电视晚会的形式,气氛欢快热烈,将媒体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为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评奖活动开创了新的形式,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骏马奖,这对于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来说有着特殊意义。

2004年在中宣部“对中国作协《关于申报全国性文学评奖项目的报告》的批复”中,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被定为国家级文学奖。逐渐地,随着评奖机制的不断完善,骏马奖终于成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最重要的文学大奖。

在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颁奖晚会上,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指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一支多民族、多语种、多类的少数民族作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了自己民族的获奖作家,许多民族还形成了本民族的作家群。时任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评奖委员会主任委员的吉狄马加在第八届骏马奖颁奖晚会前说:“本次获奖作品民族特色浓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其中关注现实、反映中国新时期以来社会现实生活及‘三农’题材的作品占有较大比重。与前几届获奖作品相比,整体水平有所提高。” 由此可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已经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

在骏马奖体制逐渐健全之后,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内容、题材以及作家们个人的文学造诣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和创新。首先,少数民族作家紧扣时代脉搏,书写出反映时代迁和社会现实的作品,把探索的目深入到各民族悠久的历史,从民族历史文化纵深中发掘创作的资源,作品的广度和深度大大加强。其次,作家们的创作方式多样化,创作思想多元化。改革开放促成了少数民族文学自身观念的转型,促使作家们扩大了文学表现的自由度,文学思想观念越来越充满着开放性和包容性特征,作品的风格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比如,李陀、扎西达娃、张承志等作家,大胆借鉴和吸收现代外国小说如意识流象征魔幻现实主义等创作手法,并与中国传统的小说技法融合并加以革新,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作方式,表现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内容。再次,少数民族作家的民族性追求日益自觉,并不断地在文学中表现出各民族独特的民族性内涵和特色。那些具有强烈民族文化意识的作家,除了借鉴其他民族的文学养分外,更注意潜心从本民族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学中汲取艺术养分,在博采众长中加以融会贯通,创造出蕴含着独特民族性内涵的作品。此外,在对民族风情的审美追求中,少数民族作家已经深刻意识到不能停留在展示民族的奇异性层面,而是应该在民俗风情的描绘中发掘一种人生境遇,传达作家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和思考;要深入挖掘蕴藏在社会生活中的民族文化传统精神,对生活有新的发现,予人物与故事以更深厚的文化内涵。这样的一种民族自觉意识和追求,为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由边缘走向主流以至走向全国和世界提供了可能。

除此之外,历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都会推出一些优秀的新人,这些作家通过骏马奖为广大读者所熟知。例如,来自四川的藏族作家阿来,他曾在第四届骏马奖上凭借中短篇小说集《旧年的血迹》获奖,自此走入人们的视线。随后他又在第六届骏马奖中,以长篇小说《尘埃落定》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通过改编自这部小说的同名电视剧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少数民族作家。来自北京的回族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穆斯林葬礼》获得第三届骏马奖,其长篇小说《补天裂》又获得了第六届骏马奖,且这部小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50周年全国十部优秀长篇小说奖、第七届全国 “五个一工程奖”的优秀图书和优秀电视剧两个奖项。类似的作家还有很多,有些人的作品兼获了其他奖项,如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

第十届(2008-2011)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获奖名单

(以作品名称或译者姓名首字拼音为序)

2012年08月16日

长篇小说

《阿思根将军》(蒙古文)

金声(蒙古族)

香》

金仁顺(朝鲜族)

《康巴》

达真(藏族)

《泥太阳》

潘灵(布依族)

《诸王传》(维吾尔文)

亚生江·沙地克(维吾尔族)

中短篇小说

《丹砂》

肖勤(仡佬族)

《换水》

进祥(回族)

寂寞旋风》(藏文)

扎巴(藏族)

《骏马之驹》(哈萨克文)

乌拉孜汗·阿合买提(哈萨克族)

《摩围寨》

何炬学(苗族)

散  文

父亲故乡》(蒙古文)

纳·乌力吉巴图(蒙古族)

《我的乡村

明(布朗族)

《我的心在高原

叶多多(回族)

西藏古风》(藏文)

平措扎西(藏族)

《乡村里的路》

翔(东乡族)

报告文学

《非洲小城的中国医生

钟日胜(壮族)

《粮民——中国农村会消失吗?》

爱新觉罗·蔚然(满族)

《四海之内皆兄弟:朝鲜族教育家林民镐》(朝鲜文)

雄(朝鲜族)

《我生命中难忘的画像》(维吾尔文)

哈孜·艾买提(维吾尔族)

《西藏的孩子》

萨·罗布次仁(藏族)

诗  歌

《时间之花》

曹有云(藏族)

《我的滇西》

明(傈僳族)

《我的灵魂写在脸上》

王雪莹(满族)

《响箭》(维吾尔文)

瓦依提江·吾斯曼(维吾尔族)

《鹰魂》(彝文)

木帕古体(彝族)

翻  译

查刻勤(蒙古族)

蒙古文译汉文

沈胜哲(朝鲜族)

朝鲜文译汉文

苏德新(汉族)

维吾尔文译汉文

伍·甘珠尔扎布(蒙古族)

汉文译蒙古文

第九届获奖作品

编辑

长篇小说

《雪豆》 仡佬族  王华(女) 中国电影出版社

《银狐》 蒙古族  郭雪波 漓江出版社

楼兰之子》(维吾尔文)维吾尔族 帕尔哈提·伊力牙斯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日》(壮文)壮族  蒙飞、新荣 广西民族出版社

《罗札定》(景颇文)  景颇族  玛波(女) 云南民族出版社

中、短篇小说集

《L形转弯》 满族 于晓威作家出版社

《挂在月光中的铜汤瓶》   东乡族  了一容作家出版社

黑马归去》  哈萨克族  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女)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山峰云朵》(藏文) 藏族  次仁央吉(女)  西藏人民出版社

《蜿蜒的小河》(藏文) 藏族   南色 青海民族出版社

诗集

《黄爱平诗选》 瑶族 黄爱平作家出版社

《斯日古楞诗选》 蒙古族 斯日古楞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巴国俪歌》 苗族 杨秀武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雪灼》羌族雷子(女) 中国文献出版社

《人丛中渴望人情》(朝鲜文) 朝鲜族 金学松 延边人民出版社

《雪域抒怀》(藏文) 藏族 伍金多吉 西藏人民出版社

《其曼古丽诗选》(维吾尔文) 维吾尔族 其曼古丽·阿吾提(女)民族出版社

散文集

《松桃舞步》 苗族 完班代摆 中国文史出版社

从容起舞》 满族格 致(女) 时代文艺出版社

玉树临风》 土族 祁建青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宝的故事》(哈萨克文)哈萨克族阿瓦力汗·哈力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愚昧的人们》(维吾尔文)维吾尔族 拜格买提·玉苏甫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报告文学集

《深山信使王顺友》 彝族 倮伍拉且 中国工人出版社

《远古部落的访问》佤族袁智中(女) 云南民族出版社

创业史诗》(蒙古文) 蒙古族 布仁巴尔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理论、评论集

《高原女性的精神咏叹》 彝族 黄玲(女) 云南人民出版社

《在他者的视域中》回族马绍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日据时期朝鲜族移民文学》(朝鲜文) 朝鲜族 春植 民族出版社

《论哈萨克文学》(哈萨克文)哈萨克族 浩斯力汗·哈米江 新疆人民出版社

《新时期蒙古族文学批评》(蒙古文 蒙古族 仁钦尔吉 民族出版社

人口较少民族特别奖

《山中那一个家园》(散文集) 毛南族孟学祥中国文联出版社

《星光下的乌拉金》(散文集) 裕固族 铁穆尔 甘肃文化出版社

《以我命名》(诗集) 德昂族 艾傈木诺(女)云南民族出版社

月亮刀魂》(散文集) 阿昌族 孙宝廷 云南人民出版社

《家乡的泸沽》(诗集) 普米族 曹翔作家出版社

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奖

特·官布扎布 蒙古族 蒙古文译汉文

觉乃·云才让 藏族 藏文译汉文

伊明·阿布拉 维吾尔族 维吾尔文译汉文

张宏超汉族 维吾尔文译汉文

第八届获奖作品

编辑

长篇小说

《天高地厚》   满 族 关仁山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紫 》   阿昌族  罗 汉  云南人民出版社

《苦 》(朝鲜文)   朝鲜族  朴善   辽宁民族出版社

《光辉的路程》(柯尔克孜文)  柯尔克孜族 沙坎`玉买尔    新疆人民出版社

《火 魂》(彝 文) 彝 族  贾瓦盘加   四川民族出版社

中、短篇小说集

《你脸上有把刀》    达斡尔族 萨 娜(女)    大众文艺出版社

《五月飞蛾》    土家族 叶 梅(女)    中国文联出版社

《伏 天》    回 族 石舒清     中国文联出版社

《碎麦草》    布依族 杨打铁(女)    贵州人民出版社

《秀 发》(维吾尔文) 维吾尔族    克尤木·阿布都 喀什维吾尔文出版社

卡德尔·夏里

诗集

《圆 融》          朝鲜族 南永前       辽宁民族出版社

《心灵牧歌》        佤 族 聂 勒       云南美术出版社

童年的诗》(蒙古文)    蒙古族 莫·哈斯苏都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南逝的云》(藏 文)     藏 族 尖·梅朵      青海民族出版社

《顶陶罐的姑娘》(维吾尔文)   维吾尔族 博格达·阿不都拉   新疆人民出版社

散文集

《巴·那顺乌日图散文集》   蒙古族   巴·那顺乌日图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桂海苍茫》        壮 族     冯 艺       广西人民出版社

《另一面历史人物另类传记》   蒙古族   张宏杰      百花文艺出版社

《母 爱》(朝鲜文)     朝鲜族     李善姬(女)   延边教育出版社

《那是什么》(维吾尔文)   维吾尔族   托合塔什·拜克里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报告文学

飞天骄子——杨利伟》   满 族 周建新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尹湛纳希》         蒙古族 萨仁图娅(女)   辽宁民族出版社

天行健》           回 族 马泰泉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中国大缉毒》         彝 族 杨佳富        珠海出版社

《发现里耶》        土家族张心平         湖南文艺出版社

理论、评论集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论》   回 族 李鸿然           云南教育出版社

《昔日诗歌研讨》(哈萨克文)   哈萨克族 居马德里·马曼    新疆人民出版社

《远去的诗魂》             土家族 邓斌 向国平        湖北人民出版社

《负重的文学》             回 族 郎 伟             宁夏人民出版社

《现象与文本》             彝 族 李 骞             云南人民出版社

翻译奖

狄力木拉提·泰米提 维吾尔族 维吾尔文译汉文

第一届获奖名单

编辑

长篇小说集

瀑布 陆地 巨变 乌拉孜罕·阿合买提

幸存的人 益希单增 骑兵之歌 敖德斯尔 斯琴高娃

淮海大战 寒风 格桑梅朵 降边嘉措

战斗的年代 柯尤慕·图乐迪

中篇小说

阿勒克足球 张承志 闺中悲事 金溶植

槟榔盒 农穆等 争执 巩盖·木哈江

侗家人 滕树嵩

短篇小说

希望的绿叶 张长 蛮人小传 李

一个担架兵的经历 李乔 留在记忆里的故事 孙健忠

压在心底的话 郑世峰 节日回到布依寨 罗国凡

瞧啊,那片绿叶 乌热尔图 八月 邵长青

战友 苗林 紫花与叶 关沫南

彩霞 林元春 娘伴 谭覃

夜走红泥岭 李英敏 回民代表 马连义

春雪 伊·布拉固德

绿色的箭囊 伍略 山路崎岖 普飞

花园里的风波 班觉 母爱 莫·阿斯尔

遮荫树 苏晓星 的过错 岳坚

齐毛太 多杰才旦 永远吃香的人 雷德和等

长诗

喀什之夜 吾铁库尔 她的梦幻与现实 库尔班阿里

大黑天神 晓雪 凤凰歌 韦其麟

米拉尕黑 汪玉良 晨星传 金哲

雪山风暴 汪承栋 格拉茨姆 戈阿干

从马尾弦上流下来的歌 戈非 说吧,长白山 金成辉

莲花滩 王世兴 孤胆英雄颂 康朗亮

群星的故乡 阿尔斯兰 献给叶子的歌 敖力玛斯荣

真挚的爱情 穆·萨迪克 西迁之歌 管忠才

一个奇幻的梦 端智嘉

短诗

命运之马 巴·布林贝赫 捧送阳光的人 伊丹才让

爱情篇 铁依甫江 长在屋檐上的瓜秧 颜家文

随感 克里木·霍加 彩石 查干

喳曲的传说 格桑多杰 心的叮咛 艾里坎木·艾合坦木

楠木的呼声 岩峰 太阳的女儿 苏赫巴

歌的家乡 黄钟警 致诗人 高深

棘叶集 饶阶巴桑 我们女英雄的一对眼睛 黄青

心歌 胡昭 北陆抒怀 任晓远

剪禾把 莫义明 在春天的梦乡里 马自祥

泼水节之歌 庄相 台湾一定要回归祖国 陈连生

山乡园丁组歌 莎红 冬季的高原 恰白·次旦平措

向牧马人敬礼 阿曼吐尔·巴依扎克

花的世界 那家伦 百岁人 罗汛河

写在弹坑上 李甜芬 您终于来啦 沙蕾

闪烁的明珠 陈学明 草原珍珠 博·敖斯尔

纪念碑 吾马尔哈孜·艾坦

摔跤手赞 加·巴图那生 苗家董存瑞之歌 潘俊龄

金麦黄熟了 韦革新 怒江架金桥 祝发青

春色满壮乡 包玉堂 祖国哺育了我 乌苏满江

拥抱吧,他是你的父亲 买买提艾利·祖农

啊,泸沽湖 何顺明 月夜 泰来提·纳赛尔

情歌对唱 扎约 帕尔尔的欢乐 木尼·塔比勒迪

独龙桥 阿柏

散文

刻在记忆的石壁上 蔡测海 煎饼花儿 马瑞

血染的借条 马犁 金马驹的嘶鸣 苏尔塔拉图

玉龙春色 杨苏光 初春早晨 杨世光

蹄花 黄福林 老虎坳 杨明

哈大妈的盖碗子 丁一波 年饭 陈毓珍

羌寨椒林 朱大录 妞妞和她的月琴 阿良子者

山新曲 朗确 土壤和花朵 岩香兰

儿童文学

你知道吗? 拉希扎布 “佐罗”的一场争吵 胡 奇

“咕咚”来了 马瑞麟 竹哨 石太瑞

长白少年 柳元武 清溪河的娃娃 周文光

塞夫 云大健 小哥弟闹春 熊正国

报告文学

足迹 孟和博彦 她的心 韦明波

傅连璋传 穆静

电影文学

祖国啊!母亲 玛拉沁夫 甜蜜的事业 周民震

阿丽玛 云照光 车水马龙 赵大年

剧本

陈毅市长 沙叶新 望夫云 杨明、张继

斯几毕几 索次 带枪的新娘 关守中

雪中俏 朴应兆、洪成道

荣誉奖

短篇小说

不称心的姐夫 关庚寅

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 张承志

原你听到这支歌 李陀

空谷兰 张长

努尔曼老汉和猎狗巴力斯 艾克拜尔·米吉提

活佛的故事 玛拉沁夫

美与丑 益希卓玛

中篇小说

甜甜的刺莓 孙健忠

报告文学

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穆青

儿童文学

帮助(诗) 吐尔逊买买提

兔兄弟(剧本) 沙叶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