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子 编辑

东晋陶渊明诗作

命子》是晋宋之际文学陶渊明作。此诗通过历述陶氏先祖功德、祖辈荣家风来激励儿子,达了诗人希望儿子努力成才,同时也训示儿子将来要成为一个有作为、有抱负的人。全诗层次分明,言辞恳切,感情厚重,表现出诗人对儿子的希冀之切。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命子

作者:陶渊明

创作代:东晋

作品出处:《陶渊明集

作品体裁:四言诗

别名:训子

作品原文

编辑

命子

悠悠我祖,爰自陶唐1。邈焉虞宾2,历世重光3。御龙勤夏,豕韦翼商4穆穆司徒5,厥族以昌。

纷纷战国6,漠漠衰周7。凤隐于林,幽人在丘8。逸虬绕云9,奔鲸骇流10。天集有11,眷予愍侯12

於赫愍侯13,运当攀龙14。抚剑风15,显兹武功16。书誓河山17,启土开封18。亹亹丞相19,允迪前踪20

浑浑长源21,蔚蔚洪柯22。群川载导23,众条载罗24。时有语默25,运因隆寙26。在我中晋27,业融长沙28

桓桓长沙29,伊勋伊德30天子畴我31,专征南国32。功遂辞归33,临宠不忒34。孰谓斯心35,而近可得36

肃矣我祖37,慎终如始38。直方二台39和千里40。於皇仁考41,淡焉虚止42。寄迹风云43,冥兹愠喜44

嗟余寡陋45,瞻望弗及46。顾惭华鬓47,负影只立48。三千之罪49,无後为急50。我诚念哉,呱闻尔泣51

卜云嘉日52,占亦良时。名汝曰俨53,字汝求思。温朝夕54,念兹在兹55。尚想56,庶其企而57

厉夜生子58,遽而求火59。凡百有心60,奚特于我61!既见其生,实其可62。人亦有言,斯情无假63

日居64,渐免子孩65。福不虚至,祸亦易来66。夙兴夜寐67,愿尔斯才68。尔之不才,亦已焉哉69

注释译文

编辑

句注释

1.爰(yuán):乃。陶唐:指帝尧。尧初居于陶丘(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后迁居于唐(今河北省唐县),因称陶唐氏。

2.虞(yú)宾:指尧的后代。相传尧禅位给舜,尧的后代为宾于虞,因称虞宾。

3.重光:谓家族的光荣相传不绝。

4.“御龙二句:传说陶唐氏的后代,在夏朝时为御龙氏,在商朝时为豸韦氏。勤,服务,效劳。翼,辅佐。

5.穆穆:仪表美好,容止端庄恭。司徒:指周时陶叔。《左传.定公四年》记周灭商以后,周公把殷余民七族分给周武王的弟弟康叔,陶氏为七族之一,陶叔为司徒。

6.纷纷:骚乱的样子。

7.漠漠:寂寞的样子。衰周:周朝的衰落时期,指东周末年。

8.幽人:隐士。这两句是说,在战国和周朝未年,陶氏人才像凤凰隐蔽在山林一样,隐居山丘而不仕。

9.逸虬(qiú)绕云:奔腾的虬龙环绕着乌云。虬,传说中无角的龙。

10.奔鲸骇流:惊奔的鲸掀起巨浪激流。

11.天集:上天成全。有汉:即汉朝。有:名词词头。

12.眷(juàn):顾念,关心。愍(mǐn)侯:汉祖时右司愍侯陶舍。

13.於(wū)赫:赞叹词。

14.运:时运。攀龙:指追随帝王建功立业。旧时以龙喻天子。

15.抚剑:持剑。风迈:乘风迈进,形容英勇威武。

16.显兹武功:显扬了如此的武功。陶舍曾追随汉高祖刘邦击燕代,建立了武功。

17.书誓河山:指封爵盛典。《汉书》记汉高祖与功臣盟誓曰:“使河如带,泰山如砺,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18.启土开封:陶舍封地在开封(今属河南),称开封侯。启土,指分封土地。

19.斖斖(wěi wěi):勤勉不倦的样子。丞相:指陶舍之子陶青。《汉书·百官公卿表》记:孝景二年八月,御史大夫陶青为丞相,七年六月免。

20.允:诚然,确实。迪:追踪。

21.浑浑:大水流动的样子。

22.蔚蔚:草木茂盛的样子。洪柯:大树。

23.载:开始。

24.罗:罗列,布列。

25.时:指时运。语默:代指出仕与隐逸。《周易·系辞》:“君子之,或出或处,或语或默。”语,显露;默,隐没。

26.隆:高起、兴盛。隆窊(wā):谓地势隆起和洼下,引申为起伏、高下,或盛衰、兴替。窊,低洼。

27.中晋:晋世之中,指东晋。

28.融:光明昭著。长沙:指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陶侃在晋明帝时因功封长沙郡公。

29.桓桓(huán huán):威武的样子。

30.伊:语助词。

31.畴(chóu):使相。《后汉书·祭遵传》:“死则畴其爵邑,世无绝嗣。”李贤注:“畴,等也;言功臣死后子孙袭封,世世与先人等。”

32.专:主掌。南国:南方诸侯之国。陶侃曾镇武昌;都督荆、湘、江等州军事;平定湘州刺史杜弢、广州刺史王机、交州梁硕的叛乱,进号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33.遂:成。辞归:《晋书》本传载,陶侃逝世的前一年,曾上表逊位。

34.临宠不忒(tè):在荣宠面前不迷惑。忒:差错。

35.斯心:指“功遂辞归,临宠不忒”的思想境界

35.近:近世。

37.肃:庄重,严肃。

38.慎终如始:谓谨慎从事,善始善终。

39.直:正直。方:法则。二台:指内台外台。据《汉官仪》:御史台内掌兰台秘书,外督诸州刺史,故以御史台为内台,刺史治所为外台。

40.千里:为郡守所管辖的区域。陶渊明的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

41.於(wū)皇:赞叹词。皇:美,正。仁考:仁慈的先父。考,是对已死的父亲的称谓。

42.淡焉虚止:即恬淡无为的意思。焉、止,皆语助词。

43.寄迹风云:暂时托身于仕途。古人常把做官叫作风云际会。

44.冥兹愠喜:没有欢喜和恼怒的界限。即得官没有欢喜之情,失官亦无恼怒之色。《论语·公冶长》:“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

45.嗟:感叹。寡陋:见闻狭窄,学识浅薄。

46.瞻望弗及:谓不如前辈。

47.华鬓:花白的头发

48.负影只立:只身单影,孤独一人。

49.三千之罪:《尚书》:“五刑之属三千。”意谓犯五刑罪的有三千种之多。

50.无后为急:《孟子·离娄》:“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后,即无子。急,指最重要的。

51.呱(gū):婴儿啼哭声。

52.卜(bǔ):占卜,古人用火的龟甲,视其裂纹作为吉凶的预兆。

53.俨(yǎn):恭敬、庄重。古人的名与字多取相近的意。陶渊明给长子起名与字取义于《礼记·曲礼》:“毋不敬,俨若思。”

54.温恭:温和恭敬。

55.念兹在兹: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夏书》曰:‘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原指念念不忘于某一件事情,这里是诗人希望儿子要念念不忘自己名字的含义。

56.孔伋(jí):字子思,孔子之孙。相传孔伋实地继承了孔子的儒学思想。陶俨字求思,含有向孔伋学习的意思。

57.庶:庶几,表示希望之词。企:企及,赶上。而:语助词。

58.厉:同“疠”,患癞病的人。

59.遽(jù):急,骤然。《庄子·天地篇》:“厉之人夜半生其子,这取火而视之,汲汲然唯恐其似己也。”

60.凡百:概括之辞。《诗经·小·无正》:“凡百君子,各敬尔身。”凡百是“凡百君子”的简语。心:指对儿子的希冀之心。

61.奚:古疑问词,何。特:独。

62.可:合宜,好。

63.斯:此,这。

64.日居月诸:语出《诗经·邶风·日月》:“日居月诸,照临下土。”意思是说时光一天天地过去。居、诸,皆语助词。

65.孩:幼儿。

66.“福不”二句:这是诗人告诫儿子应小心谨慎地处世,懂得幸福不会凭空而来,灾祸却容易招来。

67.夙(sù)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奋不懈。

68.愿尔斯才:希望你成才。

69.亦已:也就罢了。焉哉:感叹词。

白话译文

我家祖先甚遥远,帝尧之世称陶唐。其后为臣宾于虞,历世不绝显荣光。御龙效力于夏世,豕韦亦曾辅佐商。周世陶叔甚端庄,我祖由此得盛昌。

乱世纷纷属战国,衰颓冷落彼东周。凤凰隐没在林中,隐士幽居在山丘。虬龙奔腾绕乌云,鲸鱼奔窜掀激流。上天成全立汉代,顾念我祖封愍侯。

赫赫愍侯声威扬,命中注定辅帝王。英勇威武仗剑行,屡立战功在疆场。汉帝盟誓泽子孙,我祖受封甚荣光。陶青勤勉任丞相,先人功业得弘扬。

涛涛大河源头长,茂盛大树干粗壮。群川支流共来源,众枝虽繁依树长。时运有显有隐没,起伏盛衰岂有常?在我东晋鼎盛日,长沙郡公业辉煌。

威武英姿长沙公,功勋卓著道德崇。天子赐爵永世袭,分掌军权司南征。功成不居愿辞归,心明无须恃荣宠。说如此高尚心,近世能得再遭逢?

我祖严肃且稳重。谨慎善始亦善终。正直严明树楷模,恩惠遍郡似风。可赞先父仁慈心,恬淡无为不求名。暂时托身于仕途,不喜不怒得失同。

叹我寡闻学识浅,仰望前辈难企及。自顾华发心惭愧,孤身一人负影立。刑罚罪过有三千,身后无儿数第一。我心为此甚忧虑,欣然听你叭叭啼。

我子降生我占卜,皆曰吉日兼良时。为你取名叫做俨,为你取字叫求思。温和恭敬朝夕处,名字含义须牢记。孔子孙名孔伋,愿你效法能企及。

癫病患夜生子,急取灯火瞧仔细。凡百君子皆有心,并非唯独我自己。既见我儿喜降生,实愿将来有出息。人们经常这样讲,此情真诚无假意。

日月如梭去匆匆,我儿渐渐会成长。幸福不会凭空至,灾祸容易身边降。早起晚睡须勤奋。愿你未来成栋梁。如你竟然不成才,休矣休矣我心枉。

创作背景

编辑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学界有多种说法。王瑶编注《陶渊明集》认为此诗当为初得长子陶俨时所作,暂系为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当时陶渊明二十九岁;邓安生编《陶渊明年谱》认为此诗必作于长子俨三岁以前,暂系《命子》诗当作于太元二十一年(396)前后;龚斌《陶渊明集校笺》指出,“此诗作于得长子俨后,渊明年约二十六七岁”;郭维森、包景诚译注《陶渊明集全译》指出,此诗约作于晋安帝义熙二年(406),此时陶渊明四十二岁,其长子陶俨已经十四岁,诗人在陶俨即将步入“成童”时期,写了这首诗,勉励他继承祖辈家风,努力成才。

作品鉴赏

编辑

整体赏析

《命子》诗共十章,前六章历述陶氏先祖功德,以激励儿子继承祖辈光荣的家风;后四章旨在表达对儿子的殷切希望和谆谆诫勉,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其中第七章为过渡段。全诗言辞恳切,感情厚重,表现出诗人对儿子的希冀之切。诗人歌颂祖上用舍行藏都合乎道,颇为求实;又歌颂宗族的传统品德,并且期望儿子不辱没祖辈光荣风范:这些都具有积极意义。

《命子》诗描述了诗人的人生价值取向。第一,《命子》诗表达了诗人振兴家族的强烈愿望。这是其出仕以建功立业的内驱力。诗人中《饮酒二十首》其十六说:“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表明他自小深受儒家积极用世思想的影响。《命子》诗表达的主要思想,就是希望陶氏家族能够“历世重光”。这是他的义务与责任,也是他此后几度出仕的强大动力。这与《孟子·离娄章句上》所强调的“天下之本在国,国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的家国情怀也是相通的。在诗中,诗人津津乐道于先世功德,重彩浓墨地赞颂曾祖陶侃的勋业,对祖父和父亲的功业亦进行了叙述。诗人对先世的功业引以为荣,但他对于家族的急剧衰落有着深深忧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尽快地延续陶氏家族的荣耀,所以,这种忧患意识使诗人建功立业的宏愿在心中激荡起来。与此同时,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观念的强化,家族教育也兴盛起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诗人把对儿子的教育问题提到了振兴门第的高度来认识。他深感到自己的愿望可能难以实现,“嗟余寡陋,瞻望弗及”,因此,他在诗中希望儿子能承担起振兴家族的重任,殷切地期望儿子长大以后早日成才,做到如《诗经·商颂·那》篇所说的“温恭朝夕,执事有恪”,学习孔伋,继承孔子盛德精神,以发扬光大家族的伟业与荣耀,完成自己的夙愿。第二,《命子》诗中提岀了出仕的前提条件和为官理念。诗人既有“大济苍生”的理想,又有效法陶氏先贤、振兴家族的强烈愿望,然而,他动必缘义,他的出仕是有原则性的。一是诗中确立了出仕的前提条件,即在政治清明的好时代才出仕。若会昏暗则晦迹霞避尘世。在《命子》诗中,陶渊明于第四章中用《周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语意,归纳出祖先仕隐情境。诗人研究了陶氏祖先出处、显隐的规律,认为皆与时势相关。他认为,乱离之世则失去出仕的条件,故在第二章说,“纷纷战国,漠漠衰周”,战国、衰周时期,“凤隐于林,幽人在丘”,社会昏暗,乌烟瘴气,只能隐居不仕。诗人所津津乐道的陶氏先贤建功立业的时代大多是政治清明之时、国运昌隆之世,如陶唐、汉高祖时代。在第三章中,诗人以豪迈之笔描写了陶舍追随刘邦建功立业,而其子陶青能继承父志,官至丞相。父子二人之所以能光宗耀祖,使家族昌盛起来,皆因为生在汉高祖盛世。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政治腐败,吏治混乱,难以施展抱负,虽然振兴家族、建功立业愿望强烈,也只能作罢。二是确立了以德为本、施惠于民的为官理念。这是此诗价值取向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诗中,诗人饱含深情地回顾了陶氏先世功德,第五章里追述其曾祖陶侃的勋劳,第六章叙述其祖父功业。这里,诗人赞颂祖先“伊勋伊德”“惠和千里”的美德和勋业,说明他所认定的出仕价值追求是以德为本,施惠于民。这种为官之道,重在“德”“惠”的价值观,与儒家学说的“仁”紧密相连,蕴含了对于自己出仕的人格要求。第三,《命子》诗中展示了知天安命、委运任化的超然胸襟。这首先表现在肯定其父陶敏虚静恬淡的胸襟上。第六章云:“於皇仁考,淡焉虚止。寄迹风云,冥兹愠喜。”《语·公冶长篇第五》云:“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人于此称赞其父襟怀超然,或仕或隐,皆能虚静恬淡,不以为意,得之不喜,失之无怨。这种超然品性对陶渊明一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其次表现在他对儿子教育的问题上。诗人用四章的篇幅专门谈儿子教育事,这说明他对于后代寄予了厚望,希望通过自己“夙兴夜寐”的勤奋教育,使孩子长大成材。但在教子问题上他又不刻意为之,展现出委之天运的襟怀:“尔之不才,亦已焉哉。”诗人这种旷达心胸,在其后来撰写的《责子》诗中也同样展现了出来。

这首诗中所提出的人生价值取向,对于其此后仕途规划影响深远。事实证明,导致陶渊明仕途进退或仕或隐的成因,基本与此诗所规划的价值取向相符。

《命子》诗列数陶门辉煌家史,自豪地歌颂自家祖先功德,激励儿子好好读书,勤劳成才,以孔伋为榜样,成一代学问家、思想家。诗人一方面性情恬淡,虚心飘逸,远离权利中心,在山村耕种为生;但另ー方面却心有不甘,希望有所作为。列数祖宗功德作为,说明他还是很在意官场功名,自己无法实现的理想,寄希望于后代。这首诗也表现出诗人为自己的无所作为而发的淡淡的哀叹和悲凉。因为自己出息不大,所以也不强求儿子。

名家点评

清代温汝能《陶诗汇评》卷一:“此诗自首章追溯唐、虞、夏、商,盖原陶姓氏族之所自来也。次章‘眷予湣侯’,言陶舍从汉破代封侯,因乱而获武功也。三章‘亹亹丞相’,谓陶青为丞相,能迪前踪也。四章言‘运当隆窳’,谓陶青以后未有显者,迫至中晋而业融长沙也。五章言长沙公勋德,并及其心期之高远也。六章叙祖若父,风规已见。七章以下方说生子、命子之意。然观其嗟自寡陋,自惭影只,谆谆诫勉,其切望诸子深矣。乃子俱不才,委之天运,究何尝有所牵滞于其意哉!”

作者简介

编辑

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辞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晋书》《宋书》均谓其为系陶侃曾孙。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写及对人生短暂的焦虑和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人生观念,有较多哲理成分。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有《陶渊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