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 编辑

宗教经典

经》是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共同经典,出于希伯来文kethubhim,意为“文章,后衍意为“经”;希腊文作graphai,拉丁文作Scripturoe,译作“经”。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圣经

篇幅:66章

简介

编辑

圣经圣经

基督教的《圣经》又名《新旧约全书》,由《旧约》《新约》组成。《旧约》一共有三十九卷,以古希伯来文(含亚兰文)写成,由犹太教教士依据犹太教的教编纂而成,囊括了犹太及邻近民族从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的人文历史料。《新约》一共27卷。《旧约全书》即犹太教的圣经,是基督教承自犹太教的,但《旧约全书》和《希伯来圣经》有所差异,书目的顺序也不同。

作品目录

编辑

旧约全书

希腊文(拉丁字母转写)

拉丁文

英文

英文缩写

中文天主教译)

中文(新教译)

Genesis

Liber Genesis

Genesis

Gn

创世纪

创世记

Exodos

Exodus

Exodus

Ex

出谷纪

出埃及记

Levitikon

Liber Leviticus

Leviticus

Lv

肋未纪

利未记

Arithmoi

Liber Numeri

Numbers

Nb / Nm

户籍纪

民数记

Deuteronomion

Liber

Deuteronomii

Deuteronomy

Dt

申命纪

申命记

Iesous

Liber Iosue

Joshua

Jos

若苏厄书

约书亚记

Kritai

Liber Iudicum

Juges

Jg / Jgs

民长纪

士师记

Routh

Liber Ruth

Ruth

Rt / Ru

卢德传

路得记

Basileion A

Liber

I Samuelis

Samuel I

1 Sm

撒慕耳纪上

撒母耳记上

Basileion B

Liber

II Samuelis

Samuel II

2 Sm

撒慕耳纪下

撒母耳记下

Basileion C

Liber

I Regnum

Kings I

1 Kg

列王纪上

列王记上

Basileion D

Liber

II Regnum

Kings II

2 Kg

列王纪下

列王记下

Paraleipomenon A

Liber

I Paralipomenon

Chronicles I

1 Ch

纪上

历代志上

Paraleipomenon B

Liber

II Paralipomenon

Chronicles II

2 Ch

编年纪下

历代志下

Esdras A

Liber Esdrae

Ezra

Ezr

厄斯拉德上

以斯拉记

Esdras B

Liber Nehemiae

Nehemiah

Ne

厄斯拉德下

尼希

Tobit

Liber Thobis

Tobit

Tb

多俾亚传

托比传

(新教无此经卷)

Ioudith

Liber Iudith

Judith

Jdt

友弟德传

犹滴传

(新教无此经卷)

Esther

LIber Ester

Esther

Est

艾斯德尔传

以斯帖记

Makkabaion A

Liber I

Makkabaeorum

Maccabees I

1 Mc

玛加伯上

加比上

(新教无此经卷)

Makkabaion B

LIber I

MakkabaeorumI

Maccabees II

2 Mc

玛加伯下

马加比下

(新教无此经卷)

Iob

LIber Iob

Job

Jb

约伯传

约伯记

Psalmoi

Libe

Psalmorum

Psalms

Ps

圣咏集

Paroimiai

Liber

Proverbiorum

Proverbs

Prv

箴言

箴言

Ekklesiastes

Liber

Ecclesiastes

Qoheleth

Qo

传道书

Canticum Canticorum

Song-of-Songs

Son

雅歌

Sophia

Salomonos

Liber Sapientiae

Wisdom

Ws / Wis

智慧篇

罗门智训

(新教无此经卷)

Sophia Sirax

Ecclesiasticus

Ecclesiasticus

Sir

德训篇

便西拉智训

(新教无此经卷)

Esaias

LIber Isaiae

Isaiah

Is / Ies

依撒意亚先知

以赛亚书

Ieremias

Liber Ieremiae

Jeremiah

Jr / Jes

耶肋米亚先知书

耶利米

Threnoi

Lamentationes

Lamentations

Lm

耶肋米亚哀歌

耶利米哀歌

Barouch

Liber Baruch

Baruch

Bar

巴路克先知书

巴录书

(新教无此经卷)

Iezekiel

Prophetia

Ezechielis

Ezekiel

Ez

厄则克尔先知书

以西结书

Danie

Prophetia

Danielis

Daniel

Dan

达尼尔先知书

但以理书

Hosee

Prophetia Osee

Hosea

Hos

欧瑟亚先知书

何西阿书

Ioel

Prophetia Ioel

Joel

Joel

岳厄先知书

约珥书

Amos

Prophetia Amos

Amos

Am

亚毛斯先知书

阿摩司书

Abdias

Prophetia

Abdiae

Obadiah

Ob

亚北底亚先知书

俄巴底亚书

Ionas

Prophetia Ionae

Jonah

Jon

约纳先知书

约拿书

Michaias

Prophetia

Michaea

MIchah

Mi

米该亚先知书

弥迦书

Naoum

Prophetia

Nahum

Nahum

Na

纳鸿先知书

那鸿书

Ambakoum

Prophetia

Habacuc

Habakkuk

Hab

哈巴谷先知书

哈巴谷书

Sophonias

Prophetia

Sophoniae

Zepaniah

Zep

索福尼亚先知书

西番雅书

Haggaios

Prophetia

Aggaei

Haggai

Hg

哈盖先知书

哈该书

Zacharias

Prophetia

Zachariae

Zechariah

Zec

匝加利亚先知书

撒加利亚书

Malachias

Prophetia

Malachiae

Malachi

Mal

玛拉基先知书

玛拉基书

新约全书

希腊文(拉丁字母转写)

拉丁文

英文

英文缩写

中文(天主教译)

中文(新教译)

Kata Matthaion

Ev. S. Matthaeum

Matthew

Mt

圣玛窦福音

马太福音

Kata markon

Ev. S. Marcum

Mark

Mk

圣马尔谷福音

马可福音

Kata Loukan

Ev. S. Lucam

Luke

Lk

圣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

Kata Ioannen

Ev. S. Ioannem

John

Jn

圣若望福音

约翰福音

Praxeis

Apostolon

Actus

Apostolorum

Acts

Ac

宗徒大事录

使徒行传

Pros Romaious

Ep. ad Romanos

Romans

Rom

圣保禄宗徒致罗马人书

罗马书

Pros

Korinthious A

Ep. I ad

Corinthios

Corinthians I

1 Co

圣保禄宗徒致格林多人前书

哥林多前书

Pros

Korinthious B

Ep. II ad

Corinthios

Corinthians II

2 Co

圣保禄宗徒致格林多人后书

哥林多后书

Pros Galatas

Ep. ad Galatas

Galatians

Gal

圣保禄宗徒致迦拉达人书

加拉太书

Pros Ephesious

Ep. ad Ephesios

Ephesians

Eph

圣保禄宗徒致厄弗所人书

以弗所书

Pros

Philippesius

Ep. ad

Philippenses

Philippians

Phil

圣保禄宗徒致斐理伯人书

腓立比书

Pros Kolossaeis

Ep. ad

Colossenses

Colossians

Col

圣保禄宗徒致哥罗森人书

歌罗西书

Pros

Thessalonikeis A

Ep. I ad

Thessalonicenses

Thessalonians I

1 Thes

圣保禄宗徒致得撒洛尼人前书

帖撒罗尼迦前书

Pros

Tessalonikeis B

Ep. II ad

Thessalonicenses

Thessalonians II

2 Thes

圣保禄宗徒致得撒洛尼人后书

帖撒罗尼迦后书

Pros Timotheon A

Ep. I ad

Timotheum

Thimothy I

1 Tm

圣保禄宗徒致弟茂得人前书

提摩太前书

Pros Timotheon B

Ep. II ad

Timotheum

Thimothy II

2 Tm

圣保禄宗徒致弟茂得人后书

提摩太后书

Pros Titon

Ep. ad Titum

Titus

Ti

圣保禄宗徒致弟铎人书

提多书

Pros Philemona

Ep. ad

Philemonem

Philemon

Phlm

圣保禄宗徒致费肋孟人书

腓利

Pros Hebraious

Ep. ad Hebraeos

Hebrews

Heb

致希伯来人书

希伯来书

Iakobou Epistole

Ep. Iacobi

James

Jm

雅各伯书

雅各书

Petrou Espitole A

Ep. I Petri

Peter I

1 Pt

伯多禄前书

彼得前书

Petrou Espitole B

Ep. II Petri

Peter II

2 Pt

伯多禄后书

彼得后书

Ioannou

Espitole A

Ep. I Ioannis

John I

1 Jn

若望一书

约翰一书

Ioannou

Espitole B

Ep. II Ioannis

John II

2 Jn

若望二书

约翰二书

Ioannou

Espitole C

Ep. III Ioannis

John III

3 Jn

若望三书

约翰三书

Iouda Espitole

Ep. Iudae

Jude

Jude

犹达书

犹大书

Apokalypsis

Ioannou

Apocalypsis

Ioannis

Revelation /

Apocalypse

Rv

若望默示录

启示录

世界上共有一千八百多种语言的圣经译本,几乎所有民族的语言,甚至地区方言都已包罗。其中二百八十多种是全本的新旧约,五百九十多种只有新约部分,九百二十多种是单行本或选辑本。

古代译本

编辑

希腊文译本:从公元3世纪俄利根(Origen)编纂的六经合编(Hexapla)可知,古代至少有七种希伯来圣经的希腊文译本,分别是《七十子译本》、亚居拉译本、狄奥多田修正本、辛马库译本、第五译本、第六译本和第七译本。由于原稿早已散佚,现在只能从古代教父的一些著作和叙利亚文译本的六经合编中了解前四种译本的一些情况。其中《七十子希腊文译本》(Septuagint,简写为LXX),或称《七十子译本》,是最早的《旧约》译本。

亚兰文译本:公元前586年犹大国灭亡,以色列人沦为巴比伦人的囚虏。此后他们长时期生活在异乡,逐渐习惯了流行于巴比伦和波斯帝国的亚兰语,而对自己的希伯来母语日益生疏,以致在他们返国初期,以斯拉和利未人给百姓念律法书时,需要一面念一面用亚兰语解释,方能使之明了经文的含义。从公元前2世纪起,这种经口头解释的圣经被书写下来,成为亚兰文释译本圣经,统称“他而根”(Targum)。

古叙利亚文译本:古叙利亚文是亚兰文的一种方言,耶稣时代使用于今天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巴勒斯坦北部及土耳其东部一带。公元2世纪,旧约被翻译成古叙利亚文。这种译本至今仍被叙利亚、伊朗印度的一些基督教教派使用。现知古叙利亚文译本有以下四种:别西大译本(Peshitta)、非罗森诺译本(Philoxenus)、六经合编译本、叙利亚文巴勒斯坦译本。

拉丁文译本:据考证,公元2至3世纪就有了古拉丁文译本,数量不下38种,都是从《七十子希腊文译本》转译而来。最重要的拉丁文译本是随后译成的《拉丁文通俗译本》,又称《武加大译本》(Vulgate,原文为“通俗”、“普通”)。

新约译本:到公元3世纪中叶,新约已经有了拉丁文、叙利亚文和科普特文译本。它们都是从希腊文直接翻译过来。拉丁文新约的主要译本是耶柔米(Jerome)于公元382年译成的《拉丁文通俗译本》(或称《武加大译本》)。叙利亚文的主要译本是《别西大译本》,大约在公元4世纪末叶成书。科普特文《新约》译本有四种方言抄本留存至今。其他《新约》译本还有:以拉丁文译本为基础译成的普罗旺斯文(Provencal)和波西米亚文(Bohemian)译本;以叙利亚文译本为基础的亚美尼亚文译本、埃塞俄比亚文译本、波斯文和索格底文(Sogdian)译本;兼有叙利亚文和科普特文渊源的阿拉伯文译本和努比亚文(Nubian)残篇;公元4世纪依据希腊文原文(亦参照拉丁文译本)译成的哥特文译本,以及公元10世纪从希腊文译出的斯拉夫文(SlAVonic)译本。

中世纪后期译本

编辑

中世纪后期,又有一批新的圣经译本相继问世,译多是对天主教会不满的下层教士。12世纪末,法国商人瓦勒度把圣经译成普云士文(一种法国南部方言)。14世纪下半叶,英国早期宗教改革的先锋人物之一威克里夫首次将全部圣经从拉丁文译成英文。到了15世纪,德文意大利文捷克文、荷兰文、西班牙文的《新约》和圣经全书先后与读者见面。这些新译本的出现,促进了宗教改革的产生。当时新教领袖的一条重要战线就是翻译和出版圣经。因各种新版圣经动摇了拉丁文《武加大译本》的独尊地位,翻译者们有的遭到追捕,有的被判死刑,有的被迫逃往国外,有的则转入地下工作。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为圣经翻译的“黑暗时期”。德国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德严否认教会解释圣经的绝对权威,主教徒通过阅读圣经原文与上帝直接建立联系。为满足普通民众读经的需要,他以清新明快的文字将圣经译成德文,1522年译出《新约》,1532年译出全部圣经。这部圣经成为德国近代语言文字的最佳范本。宗教改革时期圣经英译的最初成果是《丁道尔译本》(1525或1526)。丁道尔译经时遭到英国天主教会的迫害,为逃避追捕而流亡德国,冒着生命危险译出《新约》和《旧约》中的“五经”和《约拿书》,随后被天主教会抓获,送上火刑柱。之后,英国又出现《科威戴尔译本》《马太译本》《大型圣经》《日内瓦圣经》《主教圣经》重要译本。但随着宗教改革的深入,圣经翻译有时也得到英王的支持。《马太译本》是第一本获得英王钦准出版的圣经,《科威戴尔译本》也得到官方的允诺。更重要的是英王詹姆斯一世允准翻译《钦定译本》(又称《詹姆斯王译本》),于1611年出版。出版后反映强烈,长达350年之久盛誉不衰,有学者称它是历世以来空前完美的、最优雅、最受人喜爱的、唯一纯正的英文译本。一般认为,英文钦定本和马丁·路德的德文译本体现了宗教改革时期圣经翻译的最成就。随后二三百年,冰文、瑞士文、丹麦文、芬兰文、葡萄牙文、挪威文、俄罗斯文等欧洲语言的译本也陆续产生。在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还出现了印地文、孟加拉文、日文、中文、尼日利亚文等圣经译本。

近现代译本

编辑

重要的英文译本:《美国标准译本》(1901),这是美国圣经公会出版发行的第一本圣经。《修订标准译本》(1952),在《美国标准译本》的基础上修订而成。《耶路撒冷圣经》(1966),在吸收早期译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希伯来文和希腊文直接译成英文,因学术性较强而深受天主教和基督教徒的欢迎。《新英文圣经》(1961—1970),由英国新教徒完全采用流行的当代英语译成,出版后曾一度引起争议,但其巨大成就逐渐被世人所公认。《当代圣经》(1971),有泰勒参照《美国标准译本》,在咨询希腊文、希伯来文专家的基础上意译而成。为求准确,他还参考了诸多受人欢迎的版本,使这个译本轰动一时。此外还有《增订本圣经》(1945)、《当代福音圣经》(1966)、《新美国圣经》(1970)、《今日英文译本》(1976)、《福音圣经》(1976)等。

中文翻译

编辑

圣经中文译本(包括全译本和节译本)的数量难以确考。一般认为,有据可查者便达近百种。其中不仅有汉语文言文、白话文译本,还有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译本。最早的《圣经》中译本可追溯到7世纪的“景教本”,由景教传教士阿罗本(Alopen)等人根据其叙利亚文《圣经》所译,现已失传,部分译文散见于敦煌文献中。元代天主教传教士孟高维诺(J. de Monte Corvino)用蒙文译出《新约》和《圣咏集》,但译本也已失传。明末清初天主教传教士亦曾将《圣经》的部分卷章或经文汉译,散见于利玛窦(Matter Ricci)的《琦人十规》、艾玛诺(Emmaunel Diaz)的《圣经直解》和《天主圣教十诫直诠》,以及艾儒略的《天主降生言行纪略》之中。此外巴设于18世纪初译有部分《新约》,其译稿存于英国不列颠博物馆,而贺清泰于18世纪末也曾译出《圣经》大部。这些译文被称为“明清本”,后人译经时曾加以参考借鉴。

1807年,基督教新教第一位来华的传教士马礼逊(R.Morrison)从英国到达广州,因在广州无法公开传教而移居澳门,在那里译经。《新约》于1813年译成,次年在广州出版。随后又在来华传教士米怜(William Milne)的协助下,于1819年译成《旧约》。圣经全书定名为《神天圣书》,1823年在马六甲出版。与此同时,英国浸礼会传教士马士曼(Joshua Marshman)和出生于澳门的亚美尼亚人拉沙(JoannesLassar)也译出一部汉文圣经,成为“马士曼&拉沙译本”,1822年在印度印行。这两个译本行销不广,但因是最早的中文圣经而地位显著,并为日后的圣经汉译奠定了基础。不久,西方来华的传教士日渐增多,他们各有不同的国籍背景,对译经的要求也各不相同。1830年前后,一个由麦都思(W.H.Medhurst)、郭实腊(K.F.A.Gutzlaff)、裨治文(E.C. Bridgman)和马礼逊之子小马礼逊(J.R.Morrison)组成的四人小组决定重译圣经。《新约》由麦都思担任主译,1835年完成,1837年取名《新遗诏书》在巴塔维亚出版。《旧约》大多出自郭实腊之手,1840年以《旧遗诏书》为名出版。此译本的主要贡献在文体和专门用语方面,其文体与术语为日后的译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该书曾流传于太平天国军中,太平天国文告引用的经文大多录自其中。19世纪中期又有若干译本问世,如“代译本”(The Delegates’ Version,1852)、“裨治文译本”(1862)、“胡德译本”(1866)和“高德译本”(1868),它们都用文言翻译。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海禁开放,对外接触频繁,加之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传统观念逐渐动摇,一批有识之士意识到开启民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于是,在文字方面,一种比较通俗易懂的“浅文理”(半文言)语言逐渐取代文言文而流传于民间;同时,白话文也日渐盛行。在此背景下,一些有见识的传教士感到,只有用“浅文理”乃至白话文译经,圣经才能在中国普及。“浅文理”译经最初成果,是新教传教士杨格非(John Griffith)翻译的《新约》(1885年首版,1889年修订版)。继而又有包约翰(John S.Burdon)、白汉理(H.Blogde)合译的《新约全书》(1889)和施约瑟(S.T.Schereschewsky)翻译的《新旧约全书》(1902)。白话文译本有以下数种:“麦都思&施敦力译本”(1857)、“北京语《新约》译本”(1866)、“施约瑟《旧约》译本”(1875)、“杨格非《新约》译本”(1889)。在此前后,国内各地还出现一批方言译本,有的译了圣经全书,有的只译出部分经卷。译出圣经全书的有10种:“蒙古语译本”(1880)、“客家语译本”(1886)、“福州语译本”(1891)、“广州语译本”(1894)、“宁波语译本”(1901)、“厦门语译本”(1902)、“上海语译本”(1908)、“苏州语译本”(1908)、“兴化语译本”(1912)、“台州语译本”(1914)。此外还有少数民族语言的“部落译本”。

中国近代圣经翻译的最高成就当推“五四”前夕出版的“国语和合译本”。1890年,英美各地来华传教士的代表在上海召开大会,决定集体翻译一部能为各教派通用的汉文译本,并成立3个委员会,分别从事文理(文言文)、浅文理和国语和合译本的翻译。国语本译委会次年正式开始工作,至1904年译出《新约》,1907年出版,《旧约》于1919年印行面世。1919年2,“国语和合译本”《新旧约全书》出版发行,很快传遍南北各,销量远胜于其它版本,逐渐成为中国教会唯一采用的圣经译本。此译本为中国教会开拓了白话文译经的新纪元,并对“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的出现也是西方传教士翻译中文圣经的结束。

此后,中国圣经学者便开始了独立的译经工作。20世纪30至70年代,相继有“王宣忱译本”、“朱宝译本”、“肖铁笛译本”、“吕振中译本”等华人译本问世。由于圣经考古学的进展,人们对以往译本的某些经文产生了新的理解;同时,现代汉语的发展也要求更新旧译本的语言,这就呼唤着新的译本不断问世。1979年,适逢“国语和合译本”出版60周年之际,香港同时推出3个新译本:“现代中文译本”、“当代圣经”和“圣经新译本”。其中“现代中文译本”影响最大。该书由许牧世主持翻译,1971年动笔,1975年译出《新约》,1979年译出《旧约》。翻译工作始终在美国圣经公会总部的“圣经大楼”里进行。期间参考了多种语言的圣经译本,包括自马礼逊以来的几乎所有中文译本。正文中有不少脚注,书末还附有专用名词注释表、圣经年代表和若干地图。瑞士画家包乐棠(A. Vellotton)为全书绘制多幅线条活泼的精美插图,使之大增异彩。1980年,为满足信徒和其他读者的需求,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在上海影印出版“国语和合译本”的《新旧约全书》,1982年又与中国基督教协会联合重版。1989年,上述译本又以简体汉字横排再版。天主教于特兰托公会议审定圣经正典后,1566年有人把一些历史上无争议的、为整个教会接受的经卷,称为正典,或“第一书目”经书;而把一些在内容、年代、文字和作者等方面有过争议,最后才被列入正典的经卷,称为“次经”,或“第二书目”经书。天主教也称作次经,但却认为次经与正经都是圣经正典,只在审定时间上有先后之别。而新教只承认正经各卷为正典,并认为《新约》各卷都是正典经卷而无次经;又认为只有正典经卷是《圣经》,次经只作为古典文献而受到重,不承认是《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