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 编辑

黎巴嫩共和国

黎巴嫩共和国(阿拉伯语:الجمهورية اللبنانية;英语:Republic of Lebanon),简称黎巴嫩。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东部和北部与叙利亚接壤,南部与以色列(边界未划定)为邻,西濒地中海,习惯上称为中东国家,首都贝鲁特全国分8个,国土面积10452平方公里,人口约607万(2020),绝大多数为阿拉伯人。

公元前2000年为腓尼基的一部分。以后相继受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和罗统治。7~16世纪初并入阿拉伯帝国。1517年被奥斯曼帝国占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沦为法国委任统治地。1940年6,法向纳粹德国投降后,黎被德、意轴心国控制。1941年6月英军在自由法国部队协助下占领黎巴嫩。同年11月自由法国部队宣布结束对黎的委任统治。1943年11月22日黎宣布独立,成立黎巴嫩共和国。1946年12月英、法军全部撤离黎巴嫩。1975年4月,内战爆发。1990年,黎内战结束。

黎巴嫩是大阿拉伯自由贸易区(GAFTA)成员国,服务业较为发达,属于中偏上收入国家。黎巴嫩国内生产总值180亿美元(2021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576美元(2021年),经济增长率-25%(2020年)。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黎巴嫩共和国

外文名:TheRepublicofLebanon

简称:黎巴嫩

所属洲:亚洲

首都:贝鲁特

主要城市:的黎波里,巴勒贝克,泰尔,赛达等

国庆日:1943年(癸未年)11月22日

国歌:《黎巴嫩共和国国歌》

国家代码:LBN

官方语言:阿拉伯语

货币:黎巴嫩镑

时区:UTC+2

政治体制:议会制共和制

国家领袖歇尔·奥恩(总统)

人口数量:约607万(2020年)

人口密度:667.2人/平方公里(2020年)

主要民族:阿拉伯人

主要宗教伊斯兰教(逊尼派、什叶派)、基督教(马龙派)

国土面积:10452km²

水域率:1.6%

GDP总计:180亿美元(2021年)

人均GDP:4576美元(2021年)

国际话区号:961

国际域名缩写:.lb

路通行:靠右驾驶

最大城市:贝鲁特

最大行政区:贝卡省

气候:地中海气候

国树:雪松

国际电话码:961

同北京时差:夏时:-5;冬令时:-6

主要学府:黎巴嫩大学、贝鲁特阿拉伯大学等

历史沿革

编辑

古代历史

黎巴嫩旧译利巴嫩,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地区,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腓尼基人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现在黎巴嫩小店里经常可以看到出土的腓尼基小人的仿制品。腓尼基人是第一个环非洲航行的民族,发明了腓尼基文字。黎巴嫩过去盛产香柏,这些参天巨树都是邻近国家的重要建筑材料。这些有关黎巴嫩的零散记录,都可以在旧约经里看得到。

公元前64年,古罗马占领了黎巴嫩,并修建了举世闻名的巴尔贝克神庙,该神庙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最大的罗马古建筑之一。

由于黎巴嫩扼守亚非欧战略要道,所以不少民族都曾经占领过黎巴嫩。相继受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罗马统治;七至十六世纪初成为阿拉伯帝国一部分。1517年被奥斯曼帝国占领。

黎巴嫩独立

黎巴嫩人民多次举行起,反对土耳其苏丹和当地封建主的双重压迫。17世纪初,黎巴嫩埃米尔法赫鲁丁二世势力逐渐壮大,新建了一支军队并实行会改革,建立起事实上独立的大黎巴嫩。但土耳其大军压境,法赫鲁丁二世投降并被处死。

18世纪末,黎巴嫩埃米尔贝希尔·谢哈布二世继承法赫鲁丁二世的未竟事业,利用农民起义铲除了几个强大的封建家族,将统治权集中到自己手中。1831年,他与反抗土耳其统治的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结盟,把土耳其人逐出了黎巴嫩。1840年,埃及军队从黎巴嫩撤退后,英、法两国为争夺黎巴嫩的市场,不断挑起基督教马龙派与伊斯兰教德鲁兹派之间的斗争。土耳其乘机于1842年重占黎巴嫩,并将黎巴嫩分为两个省,北部由亲法的马龙派封建主管辖,南部则归亲英的德鲁兹派封建主统治。

1860年,黎巴嫩发生基督教马龙派教徒与穆斯林德鲁兹派之间的激烈冲突,法国出兵干涉。此后黎巴嫩成为得到国际承认和保证的自治区,由土耳其政府任命并经法、英、俄等国同意的一个信基督教的行政长官统治。

1920年,成为法国委任统治地。

1926年5月,黎巴嫩宣告成为共和国,颁布了宪法,但仍保留法国的委任统治权。

1941年6月,英军在自由法国部队协助下占领黎巴嫩。同年11月,自由法国部队宣布结束对黎的委任统治。

1943年11月22日,黎巴嫩摆脱法国委任统治正式宣布独立,成立黎巴嫩共和国。1946年12月英、法军全部撤离黎巴嫩。

因黎巴嫩总统加米耶·夏蒙宣布接受艾森豪威尔主义,1958年5月,黎巴嫩爆发了反对夏蒙政权的武装起义。7月15日,美国军队以维护黎巴嫩独立和保护美国侨民安全为借口,在黎巴嫩登陆,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10月26日,美军被迫撤出。

1969年,黎巴嫩军队与巴勒斯坦游击队发生军事冲突,后来双方就巴解组织在黎巴嫩的基地及活动范围等作了具体规定。

内战及内战之后

黎巴嫩内战纪念碑黎巴嫩内战纪念碑

1943年,黎巴嫩独立前夕,各教派曾就国家权力的分配达成协议:总统和军队总司令由基督教马龙派人士担任,议长和总理分别由伊斯兰教什叶派和逊尼派人士担任,议员和部长的席位按各教派的人口比例分配。后来由于人口结构变化,居民中信奉伊斯兰教的增多,穆斯林要求增加自己的权力,并为此展开了斗争。巴勒斯坦武装力量转移到黎巴嫩后,得到黎巴嫩全国运动的支持,但却遭到了黎巴嫩阵线的反对。

1975年4月,黎巴嫩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派爆发了一场持续了15年的内战,严重破坏了黎巴嫩的经济,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估计,有15万人遇难,20万人受伤,约90万人(占战前人口的五分之一)流离失所。

1990年,各方签署塔伊夫协议(Taif Agreement)结束内战,两大派系重新分配政治权力,但黎巴嫩的很多地方已经成为一片废墟

叙利亚自1976年10月起在黎巴嫩驻军,并扶植国内的真主党游击队;而以色列亦控制过南黎巴嫩一段时期作报复,开辟了安全区,1985~2000年实行武装占领。

在内战期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利用黎巴嫩对以色列发动袭击。以色列国防军分别于1978年和1982年两度入侵并占领黎巴嫩。第二次入侵时,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遭到驱逐。2000年之前以色列一直控制着黎巴嫩南部。由于真主党不断发动袭击,而且舆认为如果以军撤出黎巴嫩,暴力事件将减少并消解,以色列总理埃胡德·巴拉克(Ehud Barak)决定撤军。联合国认为以色列部队撤出蓝色分界线符合联合国安理会第425号决议,但边境地区舍巴农场(Shebaa)的所属权仍有争议。真主党宣称它不会停止军事行动直到这一地区获得解放。

2005年4月26日,叙利亚遵照联合国决议,自黎巴嫩撤军,结束29年的直接干预。

雪松革命

2005年2月14日,黎巴嫩前总理拉菲克·哈里里(Rafik Hariri)在贝鲁特圣乔治湾附近的一起汽车爆炸袭击中遇刺身亡。

刺杀事件激起了一系列游行示威。2005年3月14日,多达100万人示威游行,要求结束叙利亚对黎巴嫩的占领。媒体称之为雪松革命,示威要求叙利亚从黎巴嫩撤军,并成立一个国际委员会来调查刺杀事件。由于叙利亚在黎巴嫩开展广泛的军事和情报行动,而且哈里里与大马士革就叙利亚支持修订宪法以延长埃米尔·拉胡德总统的任期一事颇有嫌隙,亲西方的“3月14日联盟领导人指控叙利亚是这起刺杀事件的幕后主使。其他人(即亲阿拉伯的“3月8日联盟”、真主党和叙利亚官员)则宣称这起刺杀事件可能是以色列的摩萨德(Mossad)所为,意在破坏黎巴嫩的稳定。

联合国安理会于4月7日一致通过了1595号决议,呼吁对哈里里刺杀事件进行调查。初步调查结果“梅利斯(Mehlis)报告”于10月20日正式公布,报告称叙利亚和黎巴嫩政府官均参与了这次刺杀事件。最终在国际压力下,叙利亚被迫从黎巴嫩撤出1.5万人的军队,结束对黎巴嫩长达三十年的占领。4月26日,所有叙利亚正规军都已经撤离。哈里里刺杀事件之后,发生了一系列针对众多亲西方黎巴嫩政要的刺杀事件。

2006年以黎冲突

2006年7月12日,为了转移以军的注意力,真主党向以色列边境城镇发射了火箭弹,然后对在以色列边境巡逻的两辆悍马装甲车发射了反坦克导弹。两辆悍马中共有7名以色列士兵,2人受伤,3人死亡,另外2人被绑架到黎巴嫩。在以军以失败告终的一次营救行动中,另有5名士兵死亡。在黎巴嫩,空袭造成其民用基础设施严重受损(包括贝鲁特机场)。此后,以军地面部队又进入了真主党控制的地区。在至少962次袭击中,以军在黎巴嫩南部投放了460万枚集束炸弹,其中大部分是在战争结束前的最后3天中投放的,当时以军知道和解即将达成。在以色列,真主党向以色列北部发射了3970枚火箭弹,大部分都是向城区发射的。长达一个月的冲突给以色列和黎巴嫩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以色列有近160人丧生,黎巴嫩有1000多人丧生。8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发布了1701号决议,要求真主党和以色列停火,冲突正式结束。被绑架的戈德瓦瑟(Goldwasser)和雷格夫(Regev)被关押了2年,期间没有任何关于他们消息。直到2008年7月16日,真主党归还了他们的遗体以换取活着的真主党战俘。

巴里德河冲突

巴里德河(阿拉伯语为نهر البارد,意为寒冷的河流)是黎巴嫩北部的一个巴勒斯坦难民营。大约3万名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及其后代住在营地及周边地区。1949年12月,十字会联盟建立了这个营地,收留贝卡河谷和的黎波里郊区饱受严冬之苦的巴勒斯坦难民。根据1969年《开罗协议》,黎巴嫩军队不得进入任何巴勒斯坦营地。

2007年5月19日,周六深夜,黎巴嫩安全部队包围了一座建筑物,据称被控当天早些时候劫持银行的法塔赫武装分子藏身其中。2007年5月20日周日上午,黎巴嫩安全部队对该建筑物发起进攻,双方开始了长达一天的交火。出于报复,法塔赫伊斯兰组织成员袭击了巴里德河营地的一个军队检查站,杀死了数名熟睡中的士兵。黎巴嫩部队则立即对营地进行了轰炸。

巴里德河营地成为了黎巴嫩军队与法塔赫交战的中心。营地一方面被团团包围,一方面又遭到严重轰炸。据联合国难民救济及工程局估计,双方的战斗摧毁了营地中85%的住所使人们无法居住,还对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至少有169名士兵、287名游击队员和47名平民丧生,多达4万名营地居民被迫逃离,许多人向南逃到10公里外早已人满为患的巴达维营地。

2008年内乱

2007年10月,拉胡德总统任期结束,反对派示如果不能达成分权协议,就拒绝为继任者投票,这使得黎巴嫩在一段时间内没有总统。由于政府宣布真主党的通信网络为非法,2008年5月9日,真主党和阿勒(Amal)部队占领了贝鲁特西部,发动了自1975—1990年内战以来最糟糕的内乱。

2008年5月21日,在阿拉伯联盟的调解下,经过5天的谈判,黎巴嫩主要各方在卡塔尔签订了《多哈协议》,结束了战斗。根据协议,双方都同意选举前部队领袖米歇尔·苏莱曼(Michel Suleiman)为总统,并建立全国统一政府,反对党拥有否决权,结束了长达18个月的政治僵局。协议标志着反对党的胜利,他们在组阁、真主党通讯网络以及机场安全主管方面赢得了对方让步,增加了其政治筹码。

2009年6月7日,黎巴嫩举行第十四届议会选举,萨阿德·哈里里被任命为总理并于11月9日组成新一届内阁。

2018年6月26日,亚洲基础设施投银行(亚投行)理事会在此间举行的年会上宣布,已批准黎巴嫩作为意向成员加入。

2020年8月10日晚7点30分左右,黎巴嫩总理哈桑·迪亚卜发表电视讲话宣布黎巴嫩本届政府辞职。此前贝鲁特(Beirut)港口发生强烈爆炸,引发了对该国领导层的轩然大波

2021年6月11日,黎巴嫩看守政府总理迪亚卜签署特别法令,将8月4日定为全国哀悼日。

组建新政

据黎巴嫩当地电视台Al-Jadeed TV报道,2021年9月10日下午,纳吉布·米卡提被任命组建新政府后的第45天,黎巴嫩新政府组建完成。在议长贝里的见证下,总统奥恩和候任总理米卡提签署了新政府的组建法令。

地理环境

编辑

区域位置

黎巴嫩地图黎巴嫩地图

黎巴嫩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北部和东部毗邻叙利亚,南部与以色列接壤。国土面积为10452平方公里,形态狭长,海岸线长220公里。

地形地貌

黎巴嫩全境按地形可分为沿海平原、沿海平原东侧的黎巴嫩山地、黎巴嫩山东侧的贝卡谷地和东部的安提黎巴嫩山。黎巴嫩山纵贯全境,库尔内特·萨乌达山海拔3083米,为黎最高峰。河流众多,向西注入地中海。

气候特征

黎巴嫩行政区划黎巴嫩行政区划

国家象征

编辑

国名

黎巴嫩共和国

国旗

黎巴嫩国旗为长方形,长宽之比为3:2。旗面上下为红色中间为白色。白色部分中央是一棵雪松,它在《圣经》中被称为植物之王。红色象征自我牺牲,白色象征和平,雪松代表挺拔强劲的力量、纯洁和永生。

国徽

黎巴嫩国徽黎巴嫩国徽

黎巴嫩国徽呈盾形。盾面上为斜置的国旗图案,周围有白色绶带,底部的白色饰带上分别用阿拉伯文和法文写着“黎巴嫩共和国”。

国歌

《黎巴嫩共和国国歌》

大意:我们祖国、为荣誉迈步向前,我们的勇气和文采为当世称羡,我们的高山和深谷把英才哺育,我们献身于祖国,把事业树建。我们为祖国、为荣誉迈步向前,为祖国奔向前。

国树

雪松

人口民族

编辑

黎巴嫩黎巴嫩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截至2020年末,黎巴嫩全国人口数量为6825442。其中约一半人口集中在贝鲁特和黎巴嫩山两省,另一半分布在其他6省。由于民族特性和多年内战,黎巴嫩还是世界上鲜有的国外黎巴嫩裔人口多于国内人口的国家,世界各地的黎巴嫩裔人约1500万人,主要分布在美洲、欧洲、非洲及海湾国家。

黎巴嫩人口中,阿拉伯人占95%,亚美尼亚人占4%,其他民族占1%。在黎华人极少。

政治

编辑

政体

黎是议会民主共和国。议会实行一院制,现有128个议席,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议员各占一半。黎党派林立,但力量分散,目前无一党占绝对优势。2019年10月,因黎巴嫩政府宣布将对手机社交软件进行免费通话的用户征税,黎民众发起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总理萨阿德·哈里里(Saad Hariri)辞职。2020年1月,黎新政府组成,哈桑·迪亚布(Hassan Diab)任总理。8月4日,黎首都贝鲁特港口区发生重大爆炸事件,造成190人死亡,6500多人受伤。抗议民众要求政府下台。10日,总理迪亚布宣布政府集体辞职。11月22日,奥恩总统授命黎前总理哈里里组阁,但因各方分歧严重,组阁未果。2021年7月,奥恩总统授命前总理米卡提组阁。2021年9月10日,米卡提成功组建新政府。2022年5月15日,黎举行新一届议会选举。6月23日,总统奥恩授权看守政府总理米卡提组阁。

政府

本届政府于2021年9月10日成立,2022年5月21日议会大选结束后政府转为看守状态。

宪法

1926年5月23日颁布,后经8次修改。1990年9月修改时增加了前言。宪法规定黎巴嫩是一个独立、统一和主权完整的国家,是议会民主共和国,具有阿拉伯属性,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任何有悖各教派共处原则的权力均属非法。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任期6年,不得连选连任。1995年10月19日,议会修改宪法第49条,规定“现任总统在(目前)特殊情况下延任3年,延任只准一次”。修改宪法必须由总统提议后、经政府向议会提出,或10名以上议员提出动议,并获议会三分之二多数通过。

议会

为一院制。主要职能是制定法律、修改宪法、选举总统、批准总理和阁员人选及审议国家财政预算和对外条约及协定。议席按教派间协商后的比例分配,议员由普选产生,任期四年。1992年7月,黎议会通过选举法修正案,议席增至128个,由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平分。黎本届议会于2022年5月15日选举产生。议长纳比·贝里(Nabih Barri)于1992年11月当选,连任至今。

政党

黎主要政党有:

未来阵线”(Future Movement):伊斯兰教逊尼派政党。由黎前总理拉菲克·哈里里创建。2005年2月哈遇刺后,其子萨阿德·哈里里接任“未来阵线”领袖。2010年7月,“未来阵线”正式组建政党,萨阿德·哈里里当选主席,其弟艾哈迈德·哈里里当选总书记

黎巴嫩长枪党(The Lebanese Kataeb Party):基督教马龙派政党。1936年11月成立,创始人为皮埃尔·杰马耶勒。2008年2月,阿明·杰马耶勒(Amin Gemayel)当选长枪党主席。

“黎巴嫩力量”(Lebanese Forces):基督教派右翼政党,原系长枪党的武装力量,由长枪党创始人皮埃尔·杰马耶勒次子巴希尔·杰马耶勒1976年创建。现任领导人为执行委员会主席萨米尔·贾加(Samir Jaga)。

自由国民党(The National Liberal Party):基督教马龙派政党。1958年9月成立,现任主席杜里·夏蒙(Dory Chamoun)。

真主党(The Party of God或Hezbullah):黎穆斯林什叶派政党。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期间成立,与伊朗关系密切。该党拥有民兵约5000人,集中在黎南部地区。1992年2月18日,谢赫·阿巴斯·穆萨维总书记被炸身亡,哈桑·纳斯鲁拉(Hassan Nasrallah)当选总书记。2005年,真主党成员首次担任政府部长。2009年议会选举中该党获得12席。11月,该党宣布放弃建立伊朗式伊斯兰政权,突出该党的黎巴嫩和阿拉伯属性,强调该党将逐步转为“防卫力量”和建设国家的支柱。2013年7月,欧盟通过决议,将真主党军事分支列为恐怖组织。

自由国民阵线(free Patriotic Movement):1992年由黎前军政府总理米歇尔·奥恩(Michel Aoun)将军组建。2005年成为议会内最大的基督教党团。2006年4月正式改组为政党。现任领导人为前外交和侨民事务部长纪伯伦·巴西勒。

“阿迈勒”运动(Amal Movement):伊斯兰教什叶派政党。1974年成立,前身为“被剥夺者运动”,为伊斯兰教什叶派主要组织。主席纳比·贝里(Nabih Barri)(现议长)。

社会进步党(The Progressive Socialist Party):1949年5月成立,为伊斯兰教德鲁兹派政党。1980年该党加入社会党国际。主席瓦立德·琼布拉特(Walid Joumblatt)。

黎巴嫩共产党(The Lebanese Communist Party):1924年成立,是中东地区创建较早的共产党之一。1948年被宣布为非法,1970年取得合法地位。总书记哈利德·哈达德(Khalid Haddad)。 现任黎巴嫩共产党总书记格里布

司法

法院分为初审法院、上诉法院、最高法院、行政法院和治安法院。此外还有处理婚丧、遗产继承等问题的宗教法庭

政要

米歇尔·奥恩:总统。1935年2月出生于贝鲁特,基督教马龙派。曾在贝鲁特基督兄弟学校、圣心学校、黎军事学校等接受教育,在法国炮兵学校等军事学校受训。1984年6月担任黎军司令并晋升中将。1988年就任黎临时军政府总理兼国防部长。1991年流亡法国,于1996年在法组建自由国民阵线。2005年奥恩返黎,当年当选为议员,其领导的自由国民阵线成为黎议会最大的基督教党团。2015年卸任自由国民阵线主席一职。2016年10月31日,黎举行议会选举,奥恩当选黎总统并随即就职。已婚,有3个子

纳比·贝里:议长。1938年出生于塞拉利昂,伊斯兰教什叶派、阿迈勒运动主席。毕业于黎巴嫩大学法律系,后在法国进修。1963年任黎全国大学生联合会主席,并担任过世界爱国学生联合会执委会委员。后担任黎伊斯兰什叶派最高委员会委员,1980年当选为阿迈勒运动主席。1984年4月30日,担任水、电、司法、南方、重建事务国务部长。1989年11月,担任水、电资源、住房、合作部长。1990年12月至1992年5月,担任国务部长。1992年10月21日当选为议长,1996年10月、2000年10月、2005年6月、2009年6月、2018年5月、2022年5月六次连任。有9个子女。

经济

编辑

综述

黎实行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私营经济占主导地位。黎内战前曾享有中近东金融、贸易、交通和旅游中心的盛名,但16年内战加之以色列入侵,造成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约1650亿美元。1991年中东和平进程启动后,黎预期经济利好,大兴土木,后由于地区形势持续动荡,其经济复苏计划受挫,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九十年代后期,黎经济形势渐入困境,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债务攀升。2006年长达月余的黎以冲突造成黎大量基础设施被毁,直接经济损失达32亿美元,间接损失超过70亿美元,使黎经济发展陷入停顿,债务负担加重,战后重建任务艰巨。冲突结束后,黎已获得逾100亿美元援助承诺。

2008年底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由于黎国内金融体系与国际经济联系较弱,且黎中央银行灵活运用外汇和金储备应对得当,黎平稳渡过危机,经济逆势增长。

主要经济数字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180亿美元(2021年)。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576美元(2021年)。

经济增长率:-25%(2020年)。

货币名称:黎巴嫩镑。

汇率:1美元=1505黎镑(2022年)。

外债:950亿美元(2020年)。

外汇和黄金储备:352亿美元(2021年)。

通货膨胀率:162%(2022年)。

(资料来源:黎巴嫩财政部、央行、统计局网站

破产状态

2022年4月4日,据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等媒体报道,黎巴嫩副总理萨阿德·沙米宣布,黎巴嫩央行及政府已经处于破产状态。萨阿德表示,这次破产造成的损失将由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黎巴嫩央行共同承担,各方对于承担损失的责任分配都没有异议。

自2019年以来,黎巴嫩多次出现严重经济危机,货币一度贬值超过90%。2020年8月,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发生大爆炸,港口附近装有大量储备粮食的仓库也被引爆,粮食短缺的问题也直接破坏了全国经济形势,导致黎巴嫩出现大规模失业等严重经济问题。

工业

渔民在贝鲁特海边打渔渔民在贝鲁特海边打渔

黎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以加工业为主。主要行业有非金属制造、金属制造、家具、服装、木材加工、纺织等。从业人数约20万,占黎劳动力的7%,是仅次于商业和非金融服务业的第三大产业。

农业

农业欠发达。全国可耕地面积24.8万公顷,其中灌溉面积10.4万公顷。牧场36万公顷,林地面积79万公顷。贝卡谷地为黎主要农业区,可耕地面积占黎全国的52%。农产品以水果和蔬菜为主。黎粮食生产落后,主要靠进口,作物有大麦、小麦、米、马铃薯等。经济作物有草、甜菜、橄榄等。近年来,黎葡萄种植业发展很快,年产萄酒600万~700万瓶,出口额约1200万美元。

旅游业

黎巴嫩提尔市市集黎巴嫩提尔市市集

黎巴嫩属阿拉伯国家,但伊斯兰不是国教。 黎巴嫩社会整体文化素质较高,黎巴嫩国内各教派长期混居,各种文化已相互并存,人际关系中崇尚宽容、仁慈、平等博爱,很注重礼仪和文明。

与黎方开展经贸活动交流时要注意尊重对方的宗教信仰和习惯。对于穆斯林,清真食品(Halal 食品)以牛、羊、鸡肉、、谷物、蔬菜为主,不喝含酒精的饮料。每年伊斯兰教历9月为穆斯林的斋月,从日出到日落期间禁食任何食物及喝水,作息时间与平时有很大不同,当地不少餐厅斋月期间营业时间会延长至午夜甚至更晚。

对于非穆斯林,斋月期间的生活不受影响,黎巴嫩非穆斯林餐厅很多,都供应含酒精的饮料,有的也有猪肉菜品。就餐前要注意了解各个餐厅有关餐饮的规定。外国女性在黎巴嫩不需要裹头巾或蒙面,穿着方面也没有特殊要求。黎巴嫩人穿衣较讲究,正式场合男士穿西装,女士盛装打扮。通常,女士会同男士一起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男士可与女士握手寒暄,男士之间、女士之间可握手或贴面礼,熟悉的朋友之间行贴面礼。

遇到戴头巾或身着阿拉伯传统服装者时,同性之间可主动打招呼并握手,异性之间可打招呼但不可握手,男性常以一手放于胸前向女性表示打招呼。未经同意,不能对穆斯林女性随便拍照或摄像。如遇男女要分隔开的社交场合,务必遵守规矩

进入清真寺时,请遵从管理人员对着装等的要求。在不清楚对方宗教信仰时,要注意言行举止,以免触及对方忌讳。

军事

编辑

军制

黎巴嫩军队黎巴嫩军队

政府军由陆、海、空三军组成。总统为军队最高统帅。内战中军队分裂。1984年组成“六人军事委员会”,与总司令共同掌握领导和指挥军队的最高权力。实行义务兵役制与志愿兵役制相结合的兵役体制。义务制服役期限为18个月,志愿制至少签3年合同。

军力

黎巴嫩军队约有6万人,分陆军、空军、海军3个军种。

除正规军外,黎巴嫩还有一些军事化部队,分别隶属于内务部、公共与国家安全总局,其中以内务部内部安全部队最为强大,约1600人,主要用于防护重要军事目标、国家目标,维护内部秩序,展开各种特种行动。民防部队也是一支军事化部队,主要由民防中心、中央直属事故救援局部队和分队、消防安全和急救分队(在每个大型居民点都有部署)和预警局组成,人员编成超过了2.3万人,全部是文职人员,其中志愿消防队员约有1.6万人。

黎巴嫩还计划组建边防近卫军部队,保障南部边界的安全,由于缺乏资金,这一计划暂时无法得到实现。黎巴嫩和以色列的边界主要由真主党游击队、黎巴嫩陆军和内务部混成部队控制,混成部队约1000多人,总部位于马扎营市。黎巴嫩和叙利亚边界边防检查站、黎巴嫩机场、海港的安检工作主要由公共安全局部队负责。

政府军总兵力约5.6万人,其中陆军约5.4万人、空军约800人、海军约1100人,主要由法国和美国负责提供武器和训练。另有内部治安军约1.7万人。总统为军队最高统帅。实行义务兵役制与志愿兵役制相结合的兵役体制。义务制服役期限为18个月,志愿制至少签3年合同。1978年3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后,联合国向黎派驻多国维和部队,并执行任务至今,以监督以色列从黎巴嫩境内撤军,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并协助黎政府有效管辖以色列撤出的南部地区。

军备

装备坦克272辆、装甲运输车1400辆、火炮328、反坦克炮218门,还有反坦克导弹400枚及各型高炮113门。空军1700人,编成1个战斗机中队、3个直升机中队和1个教练救援机中队。装备战斗机2架和直升机4架。海军约2000人,装备7艘巡逻快艇和2艘登陆艇。内部治安军8000人,装备有50辆装甲车、6艘巡逻艇。总司令米什阿勒·苏莱曼中将。

2006年10月,1.5万名黎政府军40年来首次部署到黎以边境,恢复对该地区的控制。

交通

编辑

水运

黎巴嫩共有12个港口,其中贝鲁特港、的黎波里港和赛达港是主要港口。贝鲁特港是黎货物进出口及转运的最主要港口,承担了本国货物进出口总量的八成以上,是黎巴嫩对外贸易的重要口。贝鲁特港区面积120万平方米,水域面积100万平方米,拥有大小码头总长5655米.

空运

贝鲁特夜景贝鲁特夜景

黎巴嫩国家电视台,成立于1978年。属黎巴嫩电视公司所有,政府占一半资本,公司董事长和董事会成员均由政府任命。每天有两套节目,用阿、法和英语播放新闻节目,教育、卫生、文化娱乐等节目则以阿语为主。黎巴嫩广播公司电视台(LBC)成立于1985年,该台系私营电视台,有两套节目,其中一套称为“C33”,以法语节目为主,除播放本国编制的新闻节目外,还转播法国“TV5”电视台的法语新闻节目。未来电视台,创办于1992年,由已故前总理哈里里创建,是黎巴嫩目前第二大电视台。灯塔电视台,由黎巴嫩真主党开办,创办于1991年,是该党的宣传喉舌,节目的政治性和宗教性很强。

黎巴嫩国家通讯社是唯一官方通讯社,成立于1962年,属新闻部领导。每日发阿、英、法3种文字的新闻稿,只报道官方的黎巴嫩国内消息。中央通讯社为私人通讯社,创立于1982年9月。每日用阿文报道黎巴嫩国内政治、经济、商业等方面消息。“中东报导”是私营通讯社,1977年创办。除周末外,每日发黎巴嫩国内、外消息英文通讯稿。周末有综述和新闻分析内容的专刊。在开罗和华盛顿设有分社。

据统计,目前黎巴嫩全国有140多家广播电台,其中大部分是私营娱乐性电台。其中,黎巴嫩广播电台为国家广播电台,属新闻部领导。其前身是“东方电台”,始建于1938年。1962年开始增用阿、法、英、西和葡语对外广播。内战爆发后,由于经济困难,该台被迫停止对外广播。“祖国之声”电台为黎巴嫩伊斯兰教逊尼派慈善基金会于1984年创办。每天广播20个小时,除英语新闻节目外,主要用阿语广播。“人民之声”电台由黎巴嫩共产党于1987年创办,每天广播18小时,每隔半小时有一次新闻节目。在开罗、巴黎伦敦莫斯科派有常驻记者

医疗

黎巴嫩卫生部是政府主管医疗服务部门的最高机构。黎巴嫩卫生医疗服务系统以私营医院、诊所、药房为主体(90%),国家医疗单位为补充。截至2011年,黎巴嫩共有医院164所,其中公立医院28家,私立医院135家,军队医院1家。完全自费就医的患者占10%,其他患者或是全额或部分由政府医保合同付费,或是由医疗保险机构和慈善机构代为支付相关费用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1年黎巴嫩全国医疗卫生总支出占GDP的7.4%,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医疗健康支出1003美元。2006—2013年间,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32人、护理和助产人员28人、牙医15人,药师16人;2006—2012年间,平均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35

截至2018年,黎巴嫩共有医院161所,床位约13516张,注册医生约5000人,医护人员共约2万人。

电力

黎巴嫩黎巴嫩

黎巴嫩电力由国家电力公司(EDL)垄断,旗下拥有7座火电厂,理论总装机容量204万千瓦,3座小型水电站,理论总装机容量22万千瓦。目前,黎巴嫩实际发电功率约150万千瓦,高峰期实际需求功率250万千瓦以上,缺口超过100万千瓦。社会用电短缺,大部分单位和家庭都自备了小型燃油发电机。中资企业需自备发电机。黎巴嫩电网同邻国叙利亚相联,曾经购买埃及电力,从叙利亚及约旦输送到国内。2010年,黎巴嫩发布了电力改革白皮书,并在几年间陆续发布了多个新建电厂、变电站、原有电厂大修改造等招标项目,但受制于黎巴嫩政治、安全形势,招标项目进展较为缓。2013年初,黎巴嫩租用土耳其发电以缓解电力紧张。但叙利亚难民的大量涌入,加大了黎巴嫩用电需求,电力紧张问题更为凸显。据黎巴嫩电力部统计,2015年底发电量为12520百万度,2016年底发电量为131.30亿度。2017年底发电量为125.62亿度,2019年底发电量为147亿度,2020年底发电量为123亿度。黎巴嫩电力公司常年亏损,每年享受黎政府补贴20亿美元左右,是黎政府高额财政赤字的重要源头之一,广受诟病。因此,改革电力部门成为黎政府提交给世界银行的改革计划中的首要任务。

通讯

据国际电信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黎巴嫩每百位居民中有18.04位固定电话用户,这一比率列全球210个国家(地区)第99位。黎巴嫩每百位居民中有70.5位互联网用户, 这一比率列全球208个国家(地区)第49位。2020年,黎巴嫩拥有428万名手机用户。2011年,黎巴嫩正式启动了3G业务,2013年2月,华为公司携手黎巴嫩移动供应商Touch公司在黎巴嫩进行了4G关键技术全球首次路演。2013年,黎巴嫩启动了4G网络建设,黎巴嫩移动运营商于2013年在贝鲁特部分地区开通了4G网络,2014年黎巴嫩加大了4G网络建设力度,扩大了网络覆盖范围。2014年6月,黎巴嫩下调了电信资费,但下调后的资费标准仍相对较高。2017年,黎巴嫩启动纤到户项目招标工作,固网现代化工程起步。2018年及2019年,黎巴嫩电信部继续同华为、诺基亚等公司合作推进光纤到户项目。2018年10月,黎政府与华为及TOUCH签署了5G技术立项协议;2019年10月,华为在哈里里机场设置5G示范站。

外交

编辑

外交政策

黎奉行中立不结盟政策,主张建立公正、合理、平等、均衡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对外强调其阿拉伯国家属性,调整与叙利亚关系,积极发展同埃及、沙特等阿拉伯大国的关系,重视同美国和法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

外交关系

黎巴嫩与98个国家建有外交关系,其中61个国家在黎巴嫩设有使馆。

黎中关系

中、黎1971年11月9日建交,双边关系发展平稳。

中国对黎主要出口商品是机电类产品、纺织品、电子设备、汽车类、家具等,我国从黎进口商品主要是废金属等产品。21世纪初,我国多次向黎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2020年中黎双边贸易总额为9.8亿美元,同比下降42.7%,其中中方出口额9.5亿美元,同比下降43.7%,进口额0.3亿美元,同比增长22.2%。

2005年12月,中黎签署《两国政府旅游合作协定》,黎成为中国公民组团旅游目的地国。2008年11月,双方签署《中国旅游团队赴黎巴嫩旅游实施方案的谅解备忘录》。2010年5月1日,中国公民赴黎巴嫩旅游业务正式实施。

黎美关系

黎、美于1943年建交。黎巴嫩重视发展同美国的关系,力求美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支持和援助。美支持黎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支持《塔伊夫协议》;敦促叙利亚军队撤出黎境内;要求黎政府解除真主党武装。1997年美解除了长达12年之久的对美公民赴黎禁令。美在“9·11”事件后宣布黎真主党为恐怖组织,并向黎政府提出了冻结该组织武装行动、资金,双方进行情报合作等一系列要求,并暗示可能对真主党动武。黎政府则坚持认为应将民族抵抗运动与恐怖主义区别对待,部分拒绝美的要求。此外美在安理会审议联黎部队任期问题时支持削减联黎部队人数、变更其职能,亦使黎感到不满。2005年2月黎前总理哈里里遇害后,美国加大对黎问题的干预力度,迫使叙从黎撤军,支持黎反叙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对黎影响力增强。4月、10月、12月,美联合法、英推动安理会通过有关哈里里遇害国际独立调查的1595、1636、1644号决议。2006年,美在黎以冲突期间偏袒以方,在黎形象受损。冲突结束后,美承诺向黎提供2.3亿美元援助,其中4000万美元为军事援助。

2014年3月,美总统奥巴马与黎总理萨拉姆通电话,祝贺黎新政府通过议会信任投票。5月,美国务卿克里与时任黎总统苏莱曼通电话,对苏在任期间的工作表示赞赏。6月,美国务卿克里访问黎。2015年2月,美国向黎提供的2500万美元军事援助运抵黎。4月,美副国务卿布林肯访黎。

2016年4月,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约瑟夫·沃特尔访黎。11月,美国务卿克里电话祝贺奥恩当选黎总统。2017年2月,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沃特尔访黎。4月,美国会议员代表团访黎。6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电贺黎总统奥恩开斋节,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沃特尔访黎。7月,黎总理哈里里访美。10月,黎总统奥恩访美,美国国会财政委员会代表团访黎。1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就黎独立日电贺黎总统奥恩、议长贝里、总理哈里里。12月,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沃特尔访黎。

2018年2月,美国国务卿蒂勒森访黎。4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表声明,向在巴黎召开的援助黎巴嫩的“西德尔会议”与会者和黎人们人民致以问候。6月,黎看守内阁总理哈里里谴责美将驻以色列使馆迁至耶路撒冷。9月,奥恩总统赴美参加联大会议。

黎法关系

黎巴嫩在1943年独立前曾是法国委任统治地,两国有传统的关系。法为谋求在黎的经济和政治优势,大力投入黎重建市场。1996年,双方签订了两项财政协定,法向黎提供10.5亿法郎的赠款、优贷款和商业贷款。法支持黎哈里里政府主导的经济重建与改革计划,2002年法在第二次国际援黎会议上承诺向黎提供5亿美元援助。2005年2月,黎前总理哈里里遇害,希拉克总理夫妇亲自赴黎参加哈葬礼,法主张对事件进行国际调查,并支持黎举行议会大选,改组政府。4月、10月、12月,法与美、英共同推动安理会通过有关哈里里遇害国际独立调查的1595、1636、1644号决议。2006年黎以冲突期间,法推动安理会通过要求黎以停火的1701号决议。冲突后,法派兵2000人参加联黎部队。2007年1月,法召开援助黎巴嫩国际会议,向黎提供5亿欧元低息贷款,共为黎募得逾76亿美元援款。

2014年3月,黎时任总统苏莱曼赴法出席黎“国际支持小组”会议。4月,法议会法黎友好小组访黎。5月,法总统奥朗德与时任黎总统苏莱曼通电话,对苏在任期间的工作表示赞赏。2015年2月,法国总统特使吉鲁访黎。4月,黎马龙派大主教拉伊访法。9月,黎总理萨拉姆在纽约联大期间会见法国总统奥朗德。

2016年4月,法国总统奥朗德访黎。7月,法国外长艾罗访黎。11月,法国总统奥朗德致电祝贺奥恩当选总黎统。2017年3月,法国国防部长勒德里昂访黎。5月,黎总统奥恩与法国新任总统马克龙通电话。9月,黎总统奥恩访法。11月,黎总理哈里里、外长巴西勒分别访法。12月,黎总理哈里里访法。

2018年3月,法国特使、地中海事务代表杜克森访黎。4月,黎总理哈里里访法,出席在巴黎召开的“西德尔会议”。6月,黎马龙派大主教拉伊访法。8月,法参议员代表团访黎。

黎叙关系

黎叙在法国委任统治时期曾是同一个国家。黎独立后,叙未予承认,黎叙仍保持“特殊关系”。1976年5月以来,叙军(最初约2.8万人)一直以“阿拉伯威慑部队”的名义驻扎在黎。1991年5月,黎叙签署“兄弟关系合作与协调条约”和“安全与防务条约”,确定两国将进行最高级和最全面的协调。1996年1月,黎叙签订经济一体化、取消双重税、推进和保证投资、建立联合边界哨所和社会领域合作五项协定。同时,双方决定在与以色列谈判中密切配合,决不单独与以媾和。2004年9月2日,美、法等国推动安理会通过1559号决议,要求叙驻黎部队全部撤离。2005年2月,黎前总理哈里里遇害,美等西方国家和黎反叙派指责叙应对此负责。在空前外部压力下,叙于4月宣布撤回其驻黎全部军队、安全人员和军事装备。7月,黎新政府成立,黎叙关系进入调整期。2006年3月,黎召开全国对话会议,就与叙发展正常国与国关系及划分国界等问题进行讨论。5月,安理会通过1680号决议,要求叙回应黎要求,与黎建立外交关系,划定边界。

2006年4月,黎议长贝里访叙。7月,黎总统拉胡德与叙总统巴沙尔通电话。8月,黎总统拉胡德、总理西尼乌拉分别与叙总统巴沙尔、总理奥特里通电话。同月,叙外长穆阿利姆访黎。9月,叙黎关系最高委员会秘书长胡里访叙。10月,黎前总理卡拉米、胡斯先后访叙。

2011年叙局势动荡以来,外溢效应持续发酵,对黎政局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负面影响。黎国内亲叙和反叙派别多次发生武装冲突并造成人员伤亡,黎境内曾遭到来自叙境内的炮弹和火箭弹袭击。黎政府主张维护叙的主权、独立和统一,反对外部干涉,安理会应谨慎行事,国际社会应为推进叙国内政治进程创造条件。黎政府对叙问题持“不卷入”政策,对阿盟涉叙决议有关对叙实施制裁等内容持保留态度,并与联合国难民署等机构合作,向在黎的叙难民提供人道主义救助。

同阿拉伯国家关系

在黎境内共有约36.7万巴勒斯坦难民,其中26%住在大城市,45%住在得到联合国救济的12个难民营,约7万人生活在没有卫生、教育及社会服务等保障的13个居民点。

2006年,黎继续积极发展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友好关系。黎以冲突期间,阿拉伯国家给予黎政治与财力上的支持。冲突结束以后,沙特、阿盟等亦积极斡旋,调解黎内部矛盾。

2014年3月,苏莱曼总统赴科威特出席阿盟峰会。黎外长巴西勒赴埃及参加阿盟外长会。同月,埃及外长法赫米访问黎。4月,黎外长巴西勒赴埃及参加阿盟紧急外长会。5月,黎总理萨拉姆、外长巴西勒分别访问沙特。6月,黎议长贝里参加埃及新总统塞西就职典礼;黎总理萨拉姆访问科威特;阿拉伯国家议会联盟主席、科威特议长贾尼姆访黎。2013年以来,沙特先后两次向黎提供30亿美元和10亿美元军事援助,加强黎军队建设。2015年1月,阿盟秘书长阿拉比访黎。3月,黎总理萨拉姆赴埃及出席埃及经济发展大会。6月,黎总理萨拉姆访沙特、埃及。7月,黎总理萨拉姆访问约旦。11月,黎总理萨拉姆赴沙特出席第四届阿拉伯—拉美峰会。同月,巴勒斯坦外长马利基访黎。

2016年2月,沙特内阁会议确认停止对黎军援。3月,海合会、阿盟先后将黎真主党列为恐怖组织。4月,黎议长贝里赴埃及出席阿拉伯议会联盟第23次大会。8月,埃及外长舒克里访黎。2017年2月,沙特海湾事务大臣萨米尔·萨卜访黎期间,宣布沙特取消对黎巴嫩的旅行警告。2017年1月,黎总统奥恩访问沙特,阿盟秘书长盖特、约旦副总理兼外交大臣乔达、伊拉克外长贾法里分别访黎。同月,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访黎,黎总统奥恩先后访问埃及、约旦。3月,黎总统奥恩访问埃及。5月,黎总理哈里里访问卡塔尔。6月,科威特议长加尼姆访黎。8月,黎总理哈里里访问科威特。11月,黎总理哈里里访问埃及、沙特。12月,黎外长巴西勒访问埃及。

2018年1月,黎总统奥恩访问科威特。2月,奥恩总统访问伊拉克,外长巴西勒访问科威特。3月,黎总理哈里里访问沙特,哈还致电祝贺埃及总统塞西连任。6月,黎议长贝里电贺阿巴斯再次当选巴解执委会主席。8月,看守内阁总理哈里里致电约旦国王。9月,伊拉克副总统阿拉维访黎。

2022年4月26日,沙特阿拉伯和法国承诺向黎巴嫩提供首笔价值32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1亿元)的资金,启动一系列人道主义项目,以帮助黎巴嫩缓解其严重的金融危机。

同以色列的关系

黎巴嫩南部与以色列北部接壤。1978年3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南部打击巴解武装。1982年6月,以色列大规模入侵黎巴嫩。1985年,以色列以保卫北部加利利地区为由在黎巴嫩南部建立了850平方公里的安全区,驻扎了千余人的部队,并扶植由3000名亲以黎巴嫩基督徒组成了南黎军。2010年4月至7月,黎巴嫩国内安全部门破获多个以色列在黎巴嫩谍报网,逮捕近百人,并将3人判处死刑。8月,黎巴嫩以色列军队在边境地区爆发自2006年军事冲突以来最大规模交火,造成1死4伤。黎巴嫩与以色列海上边界未划定,双方在海上经济权益问题上存在分歧。黎方多次要求联合国帮助双方划定海上边界。2011年7月,以方划定其地中海专属经济区以及黎巴嫩海上边界,黎巴嫩表示反对以方在海上划界问题上作出任何单方面决定。

2014年8月巴以冲突爆发以来,黎以边境地区不时发生零星交火。2015年1月底,黎巴嫩真主党和以色列在边境地区发生冲突,互有伤亡。黎以边境局势总体平静。

2018年12月,以色列在黎以边境以国土范围内开展“北部屏障”行动,旨在排查和摧毁黎真主党在黎以边境地区挖掘的隧道。

2021年5月4日,黎巴嫩和以色列恢复中断近半年的关于划分两国海上边界问题的间接谈判。以色列和黎巴嫩未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均坚持一片大约860平方公里的地中海海域属于本国专属经济区。近年勘探发现该争议海域蕴藏丰富天然气资源。

当地时间2022年10月11日,以色列和黎巴嫩两国领导人公开表示,以黎双方已经就海上划界问题达成一项“历史性协议”,涉及了解决地中海主要油气田长达数年的海上边界争端问题,以黎双方均对协议表示满意。

与海湾国家的关系

2022年1月22日,黎巴嫩总理纳吉布·米卡提会见到访的科威特外交大臣艾哈迈德·萨巴赫时表示,黎巴嫩希望恢复与海湾国家的牢固关系。

旅游

编辑

沿海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全境按地形可分为沿海平原;沿海平原东侧的黎巴嫩山地;黎巴嫩山东侧的贝卡谷地和东部的安提黎巴嫩山。黎巴嫩山纵贯全境,库尔内特·萨乌达山海拔3083米,为黎最高峰。河流众多,向西注入地中海。利塔尼河为全国最长河流。主要旅游点有腓尼基时代兴建的毕卜鲁斯城、古罗马时代兴建的巴尔贝克城和十字军时代兴建的赛达城堡。此外,北部的雪山有很多滑雪场,吸引了大量游客。巴勒贝克神庙是黎巴嫩著名古迹,位于黎巴嫩贝卡谷地外山麓,贝鲁特东北80多公里,海拔约1160米。“巴勒贝克”意为“太阳之域”。

风景名胜

马萨达城堡。马萨达是犹太人的圣地,联合国世界遗产之一。位于犹地亚沙漠与死海谷底交界处的一座岩石山顶,北距EnGedi约25公里。其东侧悬崖高约450米,从山顶直下死海之滨;西侧悬崖高约100米。山顶平整,呈便菱形,南北长约600米,东西宽约300米,周围城墙长约1400米。通向马萨达的自然道路都极为险峻,最主要的是东侧的“行路”(Snake Path)。

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安贾尔世界遗产:安贾尔

安贾尔,巴勒贝克,比布鲁斯,提尔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