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拣儿童多处行 编辑

冰心创作的散文

只拣儿童多处行》(Just pick up children for)是一篇发于《北京晚报》的散文发表时间为196256日,后收入散文集拾穗小札》,作者冰心(谢婉莹)。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只拣儿童多处行

外文名:Justpickupchildrenfor

:冰心(谢婉莹)

创作年代:公元1981年

内容简介

编辑

只拣儿童多处行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只拣儿童多处行

这情景实在有趣!我想起两句:“儿童不解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反过来说也可以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我们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哪知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孩子、男孩子,戴着领巾的,把外衣脱下搭在肩上、拿在手里的,东一堆,西一簇,叽叽呱呱地,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也有些孩子,大概是跑累了,背倚着树根坐在小山坡上,聚精会神地看小人书。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在波浪上荡漾,一面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沿着湖边的白石栏杆向澜堂走,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知春亭和园门口大概是他们集合的地方,太阳已经偏西,是他们归去的时候了。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春光,竟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灿烂!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

我们在花下大声赞叹,引得一群刚要出门的孩子又围聚过来了,他们抬头看看花,又看看我们。我拉住一个额前披着短发的女孩子。笑问:“你说这海棠花好看不好看?”她忸怩地笑着说:“好看。“我又笑问:“怎么好法?”当她说不出来低头玩着纽扣的时候,一个在她后面的男孩子笑着说:“就是开得旺嘛!”于是,他们就像过了一关似的,笑着推着跑出门外去了。

对,就是开得旺!只要管理得好,给它适时地浇水施肥,花儿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就会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使出浑身解数。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

朋友,春天在哪里?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作者简介

编辑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 。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诗人 深受人民仰。

1900年10月5日出生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她父亲谢葆璋参加了甲午战争,抗击过日本侵略军,后在台创办海军学校并出任校长。

1900年10月5日,谢婉莹出生于福州三坊七巷谢家大宅(今鼓楼区杨桥东路17号),该宅院也是林觉民故居,是冰心祖父谢銮恩从林觉民家属那购得。

1901年,随家移居上海。5岁随家迁居山东烟台。7岁,开始在家塾里附学。8岁开始偷偷地写小说

冰心出生后7个月,便随全家迁至上海。

4岁时迁往山东烟台,此后很长时间便生活在烟台的大海边。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开阔了她的心胸;而父亲的爱国之心和强国之志也深深影响着她幼小的心灵。曾经在一个夏天的昏,冰心随父亲在海边散步,在沙滩,面对海面夕阳下的满天红霞,冰心要父亲谈谈烟台的海,这时,父亲告诉小女儿:中国北方海岸好看的港湾多的是,比如威海卫、大连、青,都是很美的,但都被外国人占领了,“都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只有烟台是我们的!”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幼小冰心的心灵。 在烟台,冰心开始读书,家塾启蒙学习期间,已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7岁即读过《三国》、《水浒传。与此同时,还读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说部丛书”,其中就有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的《块肉余生述》等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在读《块肉余生述》时,当可怜的大卫,从虐待他的店主出走,去投奔他的姨婆,旅途中饥饿交迫的时候,冰心一边流泪,一边着手里母亲给她当点心的小面包,一块一块地往嘴里塞,以证明并体会自己是幸福的!

1912年,冰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学习。

1913年,随父迁居北京,住在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其父谢葆璋前来北京出任民国政府海军部军学司长。

1914年,就读于北京教会学校贝满女中美国公理会创办)。

1915年,参加了贝满女中学生的爱国活动。

1918年入读协和女子大学理科,开始向往成为医生,后受“五四”影响,转文学系学习,曾被选为学生会文书,投身学生运动,此期间著有小说《斯人独憔悴》、诗集繁星·春水》,短篇小说《超人》。

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被选为学生会的文书,并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会的宣传股,开展罢课、罢市等宣传活动。

8月25日,北京《晨报》发表了女学生谢婉莹投稿的《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这是她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

9月18日——22日,北京《晨报》连载了她的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第一次以“冰心”为笔名。

10月7日——12日《晨报》连载第二个短篇小说斯人独憔悴》。后被改编为三幕话剧公演。

1920年,发表了她最早的诗作:《影响》、《天籁》、《秋》,署名婉莹。

1921年参加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宗旨,出版了小说集《超人》等。

1922年她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繁星》。由164首小诗组成,出版于北京的《晨报》。冰心一生“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在《繁星》里,她不断唱出了爱的赞歌。她最热衷于赞颂的,是母爱。除了挚爱自己的双亲外,冰心也很珍重手足之情。她爱自己的三个弟弟。她在后来写作的一篇散文《寄小读者》,《通讯十三》里,还把三个弟弟比喻成三颗明亮的星星。冰心赞颂母爱,赞颂人类之爱,赞颂童心,同时她也赞颂大自然,尤其是赞颂她在童年时代就很熟悉的大海。歌颂大自然,歌颂童心,歌颂母爱,成为冰心终生创作的永恒主题

1923年由燕京大学(由协和女子大学等教会学校合并而成),燕大期间,冰心在一个牧师家里受洗归主。毕业后,到美国波士顿的威尔斯利学院(宋美龄也毕业于该校)攻读英国文学,专事文学研究。曾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小读者》,是中国早期的儿童文学作品

1926年获硕士学位后回国后,冰心相继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任教。

1929年至1933年写有《分》、《南归》、《冬儿姑娘》等。还翻译黎巴嫩诗人凯罗·纪伯伦的《先知》。1933年末写就《我们太太的客厅》,内容被疑影射林徽因,成为文坛公案

抗战期间,在重庆用“男士”笔名写了《关于女人》。

抗战胜利后到日本,1949年—1951年曾在东京大学中国文学系执教,讲授中国新文学史

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 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文化大革命后冰心受冲击,被抄家并进了“牛棚”,烈日下接受造反派批斗。1970年初,年届70的冰心下放到湖北咸宁五七干校接受劳动改造,至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前,冰心与吴文藻才回到北京,接受党和政府交给的有关翻译任务。这时她与吴文藻、费孝通等合作翻译《世界史纲》《世界史》等著作。

1994年9月因心脏功能衰弱需入住北京医院;虽住院却仍一直关心会:1998年水灾时她知道后捐出二千元,后来知道灾情严重,再捐出一万元稿酬到灾区;冰心至1999年2月13日病情突然恶化,心跳加速血压偏低并有发烧,翌日下午女儿吴冰带同总理朱镕基亲自到医院探望,至同年2月28日晚上九点于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