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夜话 编辑

1979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燕山夜话》是1961南邨创作杂文集。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燕山夜话

作者:马南邨

创作年代:1961年

作品出处:《北京晚报

文学体裁:杂文集

内容简介

编辑

这些杂文敢于正视现实,大胆评论时政,尖锐讽刺各种不正之风,人所不敢道,言人所不敢言;并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古今中外,旁征博引语言亲切,富有文采。其中像《说大话的故事》、《三种诸葛亮》、《一个鸡蛋的家当》、《爱护劳动力的学说》、《从三到万》篇均寓意深刻,发人深,起到帮助读者开扩眼界,增长知识,提识别事物能力的作用。“文革之初,《燕山夜话》被打成大毒草,作受迫害含冤死去。1966年5,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运动中遭到批判。1979年,邓拓得到平反昭雪,本书才重见天日。作者马南邨(本名邓拓,马南邨乃其笔名),自1961年起在《北京晚报》的《燕山夜话》专栏陆续发杂文,后汇为五集出版

创作背景

编辑

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造成的饥饿的仍然如影随形地在中华大地上四处逡巡。大跃进带来的负面影响着人们生活方方面面,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国民经济的失调,中央制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号召恢复事实求是的工作作风,鼓励大家开展调查研究。当时的北京晚报副总编的顾行回忆道:当时报纸也不好办,工业下马,农业欠收,许多事情不好报道。

1961年1月上旬,中共北京市委开了一次常委会。正是为纠正某些“左”倾失误,帮助群众正确对待困难和安排好生活而举行的。当时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的邓拓,在会上就宣传工作谈了意见。晚报的同志在学习和讨论市委会精神的时候,希望邓拓能在晚报上开辟一个专栏,定期写些杂文。开始他并没有答应。三个月的软磨硬泡后,邓拓终于答应下来。那是三月的一天,顾行他们到邓拓的家里;“他从桌上拿起两已写好的纸片递给我们,一张写的是《燕山夜话》,另一张写的是‘马南邨(本来的村字)’。他说:栏目我想就叫《燕山夜话》。燕山,是北京的一条重要山脉;夜话,是夜晚谈的意思

作品目录

编辑

不单是为了纪念

一集

两点说明

生命的三分之一

不怕天

欢迎”杂家“

三不知为三知

北京劳动群众最早的游行

贾岛的创作态度

三分七分读

杨大眼的耳读法

不要秘诀的秘诀

少少许胜多多许

从三到万

大胆练习写字

“一无所有”的“艺术” ·

“初生之犊不怕

珍爱幼小的心灵

说志气

交友待客之道

评《三十三镇神头图》

爱护劳动力的学说

宇宙航行的最古传说

粮食能长在树上吗?

植物中的钢铁

烂柯山故事新解

起死回生

堵塞不如开导

一个鸡蛋的家当

两座庙的兴废

了的金币

现代的思想

“批判”正解

二集

卷前寄语

最早发现美洲

“扶桑”小考”

由慧深的国籍说起

广阳学派

何尝杀妻

你知道“弹棋”吗?

谈“养生学”

姜够本

种晚菘的季节

甘薯的来历

养牛好处多

航海与造

《平龙认》

华封三祝

中国古代的妇

非礼勿

事事关心

“胡说八道”的命题

创作新

艺术的魅力

形而上学的没落

八股余孽

不要空喊读书

多学少评

“颜苦之卓”

不求甚解

不吃羊肉吃菜羹

一把小钥匙

新的“三上文章

三集

作者的话

人穷志不穷

“放下即实地”

“推事”种种

涵养

金和宝剑的骗局

文天祥

选诗和选文

错在“目不识丁”吗?

自固不暇

北京的古海港

南陈和北崔

宛平大小

米氏三园

昆仑山人

保护文物

古代的漫画

书画同源的一例

替《宝游记》更正

水上菜园

金龟子身上有黄金

青山不改

一品

雪花六出

守岁饮屠苏

皇”的生日

中医“上火”之说

三七、山漆和田漆

“无声音乐”及其他

你赞成用笔名吗?

四集

编余题记

共通的

主观和虚心

三种诸葛

王道和霸道

智谋是可靠的吗?

握手与作揖

不要滥用号码

口吃、一只眼及其他

徐光启学习

围田的教训

地下水和地上水

大豆是个宝

多养

咏蜂和养蜂

趣闻

发现“火井”以后

茄子能成大树吗?

讲点书法

选帖和临池

从红模字写起

创作要不要灵感

这是不是好现象

变和不变

有书赶快读

“半部论语

读书也要讲“姿势”

观点和材料

文章长短不拘

编一套“特技”丛书吧

知识是可吃的吗?

五集

奉告读者

谁最早研究科学理论

学问不可穿凿

自学与家传

行行出

一块瓦片

讲一点教授

“科班”的教育

“烤”字考

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张飞的书画谈起

能比英雄吗?

谈谈养狗

养猫捕鼠

楮树的用途

白开水最好喝

长发的奇迹

为什么会吵嘴

生活和幽默

他讽刺了你吗?

马后炮

“三十六计”

说大话的故事

两则外国寓言

古迹要鉴别

三才辩护

林白水之死

昭君无怨

燕山碧血

陈绛和王耿的案件

鸽子就叫做鸽子

出版信息

编辑

版本一

书名:燕山夜话作者:马南邨

出版:北京出版社

版次:1979年4月新1版

开本:32 开

字数:330 千字

页数:548 页

书号:10071●244

定价:1.30 元

版本二

书名:燕山夜话

燕山夜话燕山夜话

作者:邓拓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版次:2010年11月第1版

开本:32 开

字数:383 千字

页数:573 页

ISBN:978-7-5302-1048-2

定价:36 元

作者简介

编辑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邓云特,福建福州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

他从小酷爱文学艺术,18岁参加了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宣传部副部长、《晋察冀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新华社晋察冀分社社长等职。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候补书记等职,并主编理论刊物前线》。1961年3月,开始以马南邨(cūn)为笔名在北京晚报副刊《五色土》开设《燕山夜话》专栏,共发稿153篇,受到读者喜欢。他的杂文爱憎分明、切中时弊而又短小精悍、妙趣横生、富有寓意,一时全国许多报刊、杂志争相仿效,开设了类似的杂文专栏,为当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苑增添了生气。他与吴晗廖沫沙合写杂文《三家村札记》。1966年4月16日,《北京日报刊登关于《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的批判材料,“三家村”被打成“反共集团”,成为文化大革命的最早牺牲品。5月18日,邓拓含冤自尽,成了“四人帮”1966年起大兴文字狱的第一个牺牲者。邓拓另有《中国救荒史》、《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等论著。他的杂文重史识、史论,抓住现实,旁征博引,含蓄委婉,可谓俗共赏。

他的一生是英勇的:当年风雨读书声,血火文章意不平。 生济人应碌碌,心为革命自明明。 艰辛化作他山石,赴蹈从知壮士情。 岁月有穷愿无尽,四时检点听鸡鸣。 这是一首题赠友人,也是自己用来抒怀明志的诗。 在反动派疯狂屠杀工农和共产党人的白色恐怖最严重的时刻,他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我们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他放弃了学业和专业,奔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场。在极端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他一手握笔,一手拿枪,出生入死,呕心沥血,十年如一日,和他的战友们一道,创造了人类新闻史上的奇迹。他襟坏坦白,光明磊落,面对风云变幻的种种复杂情况,勇于讲真话,讲真理,始终保持着一个共产党人的坚持真理、坚持原则的革命精神。

他的一生是悲壮的:他毕生从事马克思列宁主毛泽东思想的宣传,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主编出版了中国革命出版史上的第一部《毛泽东选集》,写过大量热情讴歌和传播毛泽东思想的章。但是最后却被林彪、"四人帮"横加一个"反对毛泽东思想的罪名含冤辞世。他以毕生的精力宣传真理,歌颂光明,揭恶和黑暗;却惨死在用最卑鄙的谎言和最恶毒的诬陷织成的罗网之中。他用他犀利的笔英勇奋战了一生,最后却被一小撮以杀人的反动文痞的笔杆子杀害。在他活着的时候,有些人不能真正了解他,有的人误解过他,责难过他,甚至伤害过他。但是,在他死后,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来越了解他,怀念他,越来越重他。

他的一生又是短暂的:他在他生命的盛年就离开了我们。但是,他让自已生命的分分秒秒都发出了光和热。他留给人们的精神财富是多方面的。他一生争分夺秒,珍惜"生命的三份之一" "生欲济人应碌碌,心为革命自明明"。他用自己一生的行动;实现了自已的志向和信念。和成千成万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的先烈一样,他也将水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他,就是邓拓。

作者简历

编辑

1926年,邓拓就读于福建省立第一高级中学。

1928年,和傅衣凌等组织“野草社”,出版自编自印的刊物《野草》。

1929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社会经济系。翌年冬,加入中国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参加中国共产党。翌年秋,转学到上海法政学院,曾任社会科学家联盟和上海反帝大同盟区党团书记,中共法南区委宣传干事、宣传部长和南市区工委书记等职。

1931年,参加上海纪念“广州暴动”五周年游行时被捕。翌年秋,保释出狱。是年冬,参加“福建事变”,在“人民革命政府”文化委员会、外交部任职。“闽变”失败,逃到上海,转入河南大学社会经济系续学。

1937年6月,出版专著《中国救荒史》。同年夏天,再次被捕。“七七”事变后,获释。9月,进入五台山抗日根据地。先后任晋察冀中央局宣传部副部长、晋察冀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新华社晋察冀分社社长、晋察冀文联主席、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组组长等职。邓拓率领新闻队伍,转战太行山,既是总编辑,也是指挥员。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一周年时,邓拓为《晋察冀日报》撰写讨论《纪念七一,全党学习和掌握毛泽东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系统论述毛泽东思想的论著之一。同年3月,与丁一岚结婚。

1944年5月,主持编辑出版5卷本《毛泽东选集》 (晋察冀版),是中国革命出版史上第一部《毛泽东选集》。北平和平解放后,邓拓任中共北京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宣传部长。

1949年秋,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同年冬,受聘为北京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1958年,调离人民日报社,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分管思想文化战线工作;主编北京市委理论刊物《前线》 。

1959年,兼任中国历史博物馆建馆领导小组组长,出版《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

1960年,兼任中共华北局书记处候补书记。

邓拓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

二十世纪60年代初,邓拓应《北京晚报》之约,撰写《燕山夜话》专栏杂文。不久,与吴晗、廖沫沙合作在《前线》杂志撰写《三家村札记》杂文。“文化大革命”开始,被打成所谓“三家村集团”,身心受到极大摧残。

1966年5月18日含冤去世。

1979年2月,平反昭雪,恢复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