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巴尼亚 编辑

阿尔巴尼亚共和国

阿尔巴尼亚共和国(英语:Republic of Albania),简称“阿尔巴尼亚,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西部,北部和东北部分别同黑山、塞尔维亚、北马其顿接壤,南部同希腊为邻,西临亚得里亚海,隔奥特朗托海峡同意大利相望,国土面积2.87万平方公里。境内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7%,平原为23%。森林覆盖率为36%,可耕地面积占24%,牧场占15%。海岸线长472公里。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降量充沛,均为1300毫。平均气温1约5℃,7月约25℃。阿尔巴尼亚全国划分12个州,下辖61个市,首都为地拉那。截至2022年1月,阿尔巴尼亚人口279万人,其中阿尔巴尼亚族占98%。少数民族主要有希腊族、罗尼亚族、马其顿族、罗姆族

1190年建立封建制公国。1415年起被奥斯曼帝国统治近500年。1912年11月28日宣布独立。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奥匈、意、法军占领。1925年建立共和国。1928年改行君主制,至1939年4月意大利入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先后被意、德法西斯占领。1944年11月29日全国解放。1946年1月11日成立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1976年改称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1991年改国名为阿尔巴尼亚共和国。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由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过渡。阿尔巴尼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2021年主要经济数据如下:国内生产总值:171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20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8.5%。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阿尔巴尼亚共和国

外文名:RepublicofAlbania(阿尔巴尼亚语为RepublikaeShqipërisë)

简称:阿尔巴尼亚

所属洲:欧洲

首都:地拉那

主要城市:斯库台,都拉斯,发罗拉,科尔察,费里等

国庆日:11月28日

国歌:《团结在我们的国旗的周围》

国家代码:ALB

官方语言:阿尔巴尼亚语

货币:列克

时区:UTC+1

政治体制:议会制共和制

国家领袖:伊利尔·梅塔(总统)、埃迪·拉马(总理)

人口数量:279万(截至2022年1月)

人口密度:97.21人/平方公里(截至2022年1月)

主要民族:阿尔巴尼亚人

主要宗教伊斯兰教天主教东正教

国土面积:28700km²

水域率:0.7%

GDP总计:171亿美元(2021年)

人均GDP:5200美元(2021年)

国际话区号:355

国际域名缩写:.al

路通行:靠右驾驶

最大城市:地拉那

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

主要学府:地拉那大学

历史沿革

编辑

阿尔巴尼亚人,是巴尔干半岛上的古居民伊利里亚人的后裔。

公元前167年,阿尔巴尼亚被罗马共和国占领。在以后的几个世纪中,这个国家又屡遭入侵。

公元9世纪以后,分别受到拜占廷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塞尔维亚王国和威尼斯共和国的统治。

1190年建立独立的封建制公国,1385年奥斯曼帝国军事入侵阿尔巴尼亚,1415年遭土耳其入侵,被土耳其统治近500年。

到18世纪,在阿尔巴尼亚人聚居区周围逐渐形成了两个民族群体,并形成不同的书面语言,居住在什昆河南部的托斯卡人主要从事农业,由于地理和交通条件较好,所以经济文化较为发达。

19世纪中期阿尔巴尼亚人民曾举行过多次大规模的起,都被土耳其统治镇压下去。

阿尔巴尼亚卫星地图阿尔巴尼亚卫星地图

1911年4—8月阿尔巴尼亚德契奇山区爆发民族起义,由于领导起义的封建主同奥斯曼帝国统治当局谋求妥协而告失败。

1912年1月阿尔巴尼亚爱国者乘奥斯曼帝国解散议会、新议员选举之机,再次发动起义。4月贾科瓦地区爆发起义。5月波及整个科索沃,7月从北部地区扩大到中部和南部,成为全国性的总起义。8月起义者占领斯科普利亚、费里等许多城市。10月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参加的巴尔干国家希腊、黑山、塞尔维亚密谋打败土耳其人后,共同瓜分阿尔巴尼亚。

19世纪下半叶,阿尔巴尼亚的民族解放运动日渐涨。

1912年11月28日在阿尔巴尼亚宣布独立,伊斯梅尔·捷马利(1844—1919)组建第一个阿尔巴尼亚政府。同年12月英、奥、法、德、意、俄六国大使在伦敦开会,承认阿尔巴尼亚脱离土耳其独立,但同时又把它置于六国控制之下。根据会议的决定,阿尔巴尼亚的领土被缩减一半:科索沃划归塞尔维亚,北伊庇鲁斯划归希腊。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奥匈、意、法等国军队占领,1920年阿再次宣告独立。

1922年12月封建反动势力的代阿赫梅特·索古出任政府总理。

1924年6月阿尔巴尼亚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民主力量推翻了索古政府,建立了以范·诺利为首的民主政府,他是一个希腊正教主教。政府颁布了产阶级民主施政纲领,但没有得到实现,民主政府于同年12月24日被索古推翻。

1925年1月索古宣布成立阿尔巴尼亚共和国,自任总统。

1928年改行君主制,1928年9月索古又把阿尔巴尼亚共和国改为阿尔巴尼亚王国,自封国王索古一世。 他的统治是残暴的,但他在经济和国民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

1939年4月,第二次大战爆发前5个月,意大利人一举占领了阿尔巴尼亚,迫使阿尔巴尼亚国王逃到英国,索古王朝告终。索古为了反对南斯拉夫觊觎阿尔巴尼亚,与意大利签订了同盟条约,成为意大利的附属国。随之,从意大利那里得到了财政援助。他还鼓励意大利资本家到阿尔巴尼亚投资。

1943年,意大利战败后,德国人入侵并控制阿尔巴尼亚。

1944年11月29日,阿尔巴尼亚共产党领导的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胜利,全国解放。

1945年,进行选举,阿尔巴尼亚共产党的领袖恩维尔·霍查获胜,成为政府首脑。

1946年1月11日,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1968年,在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之后,阿尔巴尼亚退出了在1961年加入的华沙条约组织,与苏联彻底断绝关系。

1975年,阿尔巴尼亚面临的经济困难导致了一系列的政治斗争。

1976年,修改宪法,改称为阿尔巴尼亚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1978年,霍查在其著作《帝国主义与革命》中说:“毛泽东思想绝不是马克思主义。”阿尔巴尼亚坚持拥护斯大林及其路线。

1979年1月,阿尔巴尼亚以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名义,为纪念斯大林诞辰一百周年举办了官方的、民间的庆祝活动。

阿尔巴尼亚从1978年起能自行生产农用拖拉机,1980年能够生产所需零配件的90%。

1981年12月18日,地拉那电台宣布:自1954年以来一直担任部长会议主席,党的领袖恩维尔·霍查的左右手穆罕默德·谢胡因精神崩溃而自杀身亡。

1982年12月7日,阿尔巴尼亚又在勃列日涅夫的继承人尤里·安德罗波夫上台后发表的第一篇评论中表示:“地拉那不曾同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发生过关系,也绝不会与安德罗波夫以及任何背信弃义的苏联领导人发生关系。”

1982年1月,霍查要求议会任命阿迪尔·查尔查尼代替谢胡担任部长会议主席。查尔查尼在其声明中宣布:他将继续执行党的领袖霍查的“真正的马列主义路线”。恩维尔·霍查去世以后,新领导人拉米兹·阿利继续着霍查主义政治路线。

1991年4月,通过宪法修正案,改国名为阿尔巴尼亚共和国。

1998年11月,阿尔巴尼亚经全民公决通过新宪法。

2008年修改宪法。

2009年4月1日,阿尔巴尼亚同时与克罗地亚正式加入北约。

阿尔巴尼亚石头城阿尔巴尼亚石头城

2009年4月28日,阿尔巴尼亚总理贝里沙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向欧盟轮值主席国捷克总理托波拉内克正式递交了阿尔巴尼亚加入欧盟的申

2009年底,欧盟批准了阿尔巴尼亚的入盟申请。

2014年6月24日,正式获欧盟批准成为欧盟候选国。

2021年6月11日,联合国大会选举阿尔巴尼亚、巴西、加蓬、加纳、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为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

当地时间2022年6月4日晚,巴伊拉姆·贝加伊(Bajram Begaj)以78票赞成票当选阿尔巴尼亚新任总统。

地理环境

编辑

区域位置

阿尔巴尼亚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西岸,北部和东北部与黑山和塞尔维亚(科索沃地区)接壤,东部与北马其顿相连,南部和东南部与希腊为邻,西临亚得里亚海,西南部濒临爱奥尼亚海,隔奥特朗托海峡与意大利相望国土面积2.87万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阿尔巴尼亚地形图

阿尔巴尼亚地形图

阿尔巴尼亚的山地和丘陵占全国面积的3/4,西部沿海为平原。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东部为迪纳拉山脉南延部分,一般海拔1000-2000米,最高峰耶泽尔察山,海拔2694米。山间多河谷盆地。山脉西侧是海拔200-1000米的丘陵。

气候特征

属亚热带地中海海洋性气候。降雨量充沛,年均为1300毫米。夏天干燥。一年中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4摄氏度,最高达41.5摄氏度;最冷为一月份,平均气温7摄氏度,最低达零下10摄氏度。

自然资源

编辑

阿尔巴尼亚水力资源、太阳能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种类较多,有石油、天然气、沥青、褐煤、石灰石、铬、铜和镍等。探明石油储量约4.38亿吨,天然气储量约181.6亿立方米,煤矿储量约7.94亿吨,铬矿储量约3690万吨,铜矿储量约2419万吨,镍铁矿和硅酸镍矿储量约3.64亿吨。

行政区划

编辑

阿尔巴尼亚行政区划阿尔巴尼亚行政区划

阿尔巴尼亚全国划分12个州,下辖61个市。

主要城市有:培拉特、萨兰达、吉诺卡斯特和都拉斯。

国家象征

编辑

国名

阿尔巴尼亚地图阿尔巴尼亚地图

阿尔巴尼亚共和国(阿尔巴尼亚语:Shqipēria;英文名称:The Republic of Albania;英文简称:ALB)简称阿尔巴尼亚,英文代码为AL。

国旗

阿尔巴尼亚国旗阿尔巴尼亚国旗

阿尔巴尼亚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7:5。旗地为深色,中央绘有一只黑色的双头。阿尔巴尼亚号称“山鹰之国”,鹰被认为是民族英雄斯坎德培的象征。

1939年,意大利侵略阿尔巴尼亚,双头鹰标志的国旗被取消,但人民在抗击占领军的游击战争中,仍然使用绘有双头鹰的国旗。

1946年,阿尔巴尼亚共和国成立,国旗上增添了一颗镶边的红五星。1994年4月红五星被取消。

国徽

阿尔巴尼亚国徽阿尔巴尼亚国徽

阿尔巴尼亚国徽中心图案为一只守护国土的黑色双头鹰,外廓为镶金边的盾。鹰头上是一顶斯坎德培帽。

首都

胭脂虫栎胭脂虫栎

胭脂虫栎

阿尔巴尼亚的法定货币是列克(Lek),货币符号“L”,国际标准代码ALL。

列克的辅币是昆塔,1列克=100昆塔。

正在流通的阿尔巴尼亚货币为:

钞票:200列克,500列克,1000列克,2000列克,5000列克。

硬币:1列克,5列克,10列克,20列克,50列克,100列克。

人口

编辑

截至2022年1月,阿尔巴尼亚人口279万人,其中阿尔巴尼亚族占98%。少数民族主要有希腊族、罗马尼亚族、马其顿族、罗姆族等。

政治

编辑

政体

阿尔巴尼亚于1955年12月14日加入联合国,成为联合国成员国之一。

1990年,阿人民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决定取消宪法中规定阿劳动党是唯一的政治领导力量的条款,确定阿是政治多元化的法治国家;阿公民有成立党派和政治组织的权利。总统为国家元首,由议会秘密投票选举产生,每届任期5年,可连任一届。总统任命总理,并根据总理提名任命部长。阿尔巴尼亚政局总体稳定。2009年6月,阿尔巴尼亚举行议会选举,以民主党为首的竞选联盟再次获胜,同争取一体化社会运动党等组成联合政府。2012年6月,民主党人尼沙尼在议会举行的总统选举中胜出。2013年6月,阿举行议会选举,政权左右易位,以社会党为首的中左翼联盟上台执政,同争取一体化社会运动党等组成联合政府,社会党主席拉马出任总理。2015年6月举行地方选举,在全国61个城市中,执政联盟赢得包括首都地拉那在内的45个城市,反对党联盟赢得斯库台等15个城市。2017年4月,阿举行总统选举,梅塔当选总统,7月就职。6月,阿举行议会选举,社会党获胜,获得单独组阁权。9月,阿新政府组成,社会党主席埃迪·拉马(Edi RAMA)出任总理。

宪法

1998年11月,阿尔巴尼亚经全民公决通过新宪法。2008年修改宪法。宪法规定,阿为议会制共和国,实行自由平等、普遍和定期的选举。总统为国家元首,由议会以无记名方式选举产生,每届任期5年,可连任一届。总统任命总理,根据总理提名任命政府成员。

议会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任期4年。本届议会于2021年4月产生,9月就职,共140席,其中社会党74席、民主党领导的革联盟59席、争取一体化社会运动党4席、社会民主党占3席。议长琳迪塔·尼科拉(Lindita NIKOLLA,)。

政府

称部长会议,任期4年。2021年9月成立新政府,有17名成员,名单如下:总理埃迪·拉马,副总理阿尔班·阿赫梅塔伊(Arben AHMETAJ),欧洲事务和外交部长奥尔塔·扎奇卡(Olta XHAÇKA,女),内务部长布莱达·楚奇(Bledar ÇUÇI),财政和经济部长戴莉娜·伊布拉希马伊(Delina IBRAHIMAJ,女),基础设施和能源部长贝琳达·巴卢库(Belinda BALLUKU,女),教育和体育部长埃维斯·库希(Evis KUSHI,女),司法部长乌尔西·马尼亚(Ulsi MANJA),企业保护国务部长埃多娜·比拉利(Edona BILALI,女),国防部长尼科·佩莱希(Niko PELESHI),农业和乡村发展部长弗里达·克里弗察(Frida KRIFCA,女),卫生和社会福利部长奥盖尔塔·马纳斯蒂尔利乌(Ogerta MANASTIRLIU,女),旅游和环境部长米雷拉·库姆巴罗(Mirela KUMBARO,女),文化部长埃尔娃·马加里蒂(Elva MARGARITI,女),青年和儿童国务部长博拉·穆扎奇(Bora MUZHAQI,女),服务标准国务部长米尔娃·埃科诺米(Milva EKONOMI,女),与议会关系国务部长埃莉萨·斯皮罗帕利(Elisa SPIROPALI,女)。

司法

设宪法法院、最高法院、总检察院、上诉法院、地方法院。最高法院和各级法院行使审判权。最高法院院长和总检察院检察长由议会选举产生。最高法院代院长索科尔·萨杜什(Sokol SADUSHI)、宪法法院院长维托蕾·图沙(Vitore TUSHA,女)、总检察长奥尔西安·切拉(Olsian ÇELA)。

政党

目前,阿尔巴尼亚有注册政党近50个。主要政党有:

(1)社会党(Partia Socialiste e Shqipërisë):1991年6月12日成立。前身为阿尔巴尼亚劳动党。

(2)民主党(Partia Demokratike e Shqipërisë):1990年12月12日成立。

(3)争取一体化社会运动党(Levizja Socialiste për Integrim):2004年9月成立。

(4)共和党(Partia Republikane e Shqipërisë):1991年1月成立。

政要

伊利尔·梅塔:总统。1969年3月24日出生毕业于地拉那大学经济系。1992年进入社会党全国委员会,1993-1996年任社会党副主席、国际关系书记,1995-2001年任阿尔巴尼亚欧洲社会主义青年坛主席。1992年当选议员。1996-1997年任议会外交政策委员会副主席。1998年任副总理兼协调部长,1999年11月任总理。2002-2003年任副总理兼外长。2004年9月创立争取一体化社会运动党并任党主席。2009年9月任副总理兼外长,2010年9月转任副总理兼经济、贸易和能源部长。2013年9月当选议长。2017年4月当选总统,7月就职。

埃迪·拉马:总理。1964年7月4日出生。毕业于地拉那艺术学院。社会党主席。1986年起在地拉那艺术学院任教。1996年任地拉那索罗斯基金会执行董事会成员。1998年任阿尔巴尼亚文化、青年和体育部长。2000年任地拉那市长。2003年加入阿社会党,2005年10月当选社会党主席。2013年9月出任总理,2017年9月连任。

琳迪塔·尼科拉:议长。1965年10月22日出生。地拉那大学公共管理学硕士。2007-2013年,任地拉那市一区区长。2013-2019年,任教育和体育部长。2021年9月,出任议长。

经济

编辑

综述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0年该国人均GDP为3960美元。工业以食品、轻纺、机械、冶金、动力、建筑材料、化学为主。农作物有小麦、米、马铃薯、甜菜等。山区牛羊畜牧业较发达。交通以公路为主。都拉斯、发罗拉为重要海港。输出以沥青、铬矿石、镍铁矿石、铜精矿、草、水果为主;输入工业设备、运输工具、农业机械等。以欧洲的标准来说,阿尔巴尼亚经济上比较贫穷落后,正在艰难的过渡到更加现代化的开放市场经济。政府采取措施遏制暴力犯罪,并且刺激经贸活动。每年有来自国外的4亿-6亿美元汇款的经济支持,主要是近邻希腊和意大利;这帮助弥补了规模可观的贸易逆差。

农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二分之一,这主要由于频繁的干旱和现代化设施的缺乏,财产权的澄清以及小块土地的巩固。严重的能量短缺和陈旧且不充分的基础设施使它很难吸引和支撑国外投资。新的火力发电厂在Vlore近郊正在建设,而且交通运输设施的改善也减轻了能源的缺乏。同样,政府也在慢地改善短缺的国道和路轨网络,对经济增长也是一个长期的障碍。值得肯定的是:在2003年和2004年经济强劲增长,国家拥有大量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也没有通货膨胀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近年来,阿尔巴尼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2021年主要经济数据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171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200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8.5%。

货币名称:列克(Lekë)。

汇率:1美元≈107列克;1欧元≈121列克(2021年12月31日)。

通货膨胀率:2%。

失业率:11.4%。

工业

主要工业部有食品、纺织、木材、石油、水泥、采矿等。2020年工业增加值为29.9亿美元,同比减少3.6%,2020年发电量5313吉瓦时,同比增长2%。

农业

阿以发展有机农业为目标。耕地面积62万公顷。2020年主要农牧业产品产量为:蔬菜129.5万吨,谷物68.4万吨,土豆25.5万吨,芸豆2.6万吨,草料717万吨,橄榄13.2万吨。2020年主要牲畜养殖情况:牛36.3万头(奶牛28.9万头),绵羊155.8万头,山羊77.4万头,猪15.8万头。2020年阿农业增加值28.5亿美元。

第三产业

旅游业

阿政府将旅游业作为优先发展的产业。2021年,入境阿尔巴尼亚的外国游客达569万人次,同比增长210%。

财政金融

2021年,阿财政收入47.7亿美元,支出55.7亿美元,财政赤字8亿美元。截至2021年,阿公共债务余额134亿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8.1%。外汇储备51亿美元,外债余额110亿美元。

对外贸易

2021年,阿对外贸易总额109.3亿美元、同比增长33.3%,其中阿方出口额34.5亿美元、同比增长35.6%,进口额74.8亿美元、同比增长32.3%,逆差40.4亿美元。主要出口商品:纺织品、鞋类、建材。主要进口商品:机械设备、食品、饮料、塑料。主要贸易伙伴:意大利、土耳其、中国

外资

2021年吸引外资11亿美元,前五大外资来源国分别为瑞士(占比20.0%)、荷兰(16.2%)、加拿大(14.9%)、意大利(8.7%)、保加利亚(7.2%)。

文化

编辑

文物古迹

随处可见的“碉堡”

阿尔巴尼亚是世界上人均碉堡最多的国家,有“碉堡王国”的“美称”。

阿尔巴尼亚随处可见的碉堡阿尔巴尼亚随处可见的碉堡

一个面积仅2.8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过300万的国家,却密密麻麻分布着几十万座碉堡。这便是碉堡之国阿尔巴尼亚的独特景象。

为建碉堡阵花掉1亿多美元。20世纪60年代初,作为欧洲“社会主义明灯”的阿尔巴尼亚曾在政治上既反美又反苏,同时与意大利、希腊、南斯拉夫等邻国也存在历史宿怨或者领土纠纷,可说是国门之外,四望皆敌垒,这个小小山国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意识。当时的领导人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富有游击战经验他们把中国的“深挖洞,广积粮”要诀略加变通,喊出了“一手拿镐,一手拿枪”的响亮口号,具体措施之一就是全民动员建造碉堡。凡是去过阿尔巴尼亚的人,无不为星罗棋布的碉堡而惊叹。在广袤的农村田野上,每隔几百米就有一排碉堡,公路两侧、山顶山腰、房前屋后,甚至度假沙滩上都分布着各式各样的碉堡。这些碉堡有明碉、有暗碉;有暗道密如蛛网、多达几十个一群的群碉,也有孑然兀立的独碉;有能藏兵数百、附设粮仓弹药库的指挥大碉,也有仅能勉强塞进一人的单兵碉。不过最常见的,还是直径3到4米、半掩埋式的圆碉。在记者眼中,那些隐藏在草丛中的铁灰色圆碉,就像一口口倒扣的铁锅,或者是一只只静止不动的大乌龟,趴在那里窥视着过往行人

阿尔巴尼亚碉堡用优质的钢筋水泥建造而成,据说当时平均造价达到250美元,全国几十万座碉堡,总耗资达到1.75亿美元以上,消耗的人力、物力更是惊人。当地人说,一座碉堡的耗资、耗材,足可建造一套标准的两居室住房。由于大量人工、材料消耗在碉堡上,阿尔巴尼亚人不得不长期忍受恶劣的居住环境。

在20世纪90年代,阿尔巴尼亚政局及周边形势发生剧变。如今,和平和发展同样成了这个山国的主旋律。照理说,这些远远超出自卫需要的碉堡既碍眼又占地,理应大量拆除,但十几年过去,仍有很多碉堡岿然不动。究其原因,第一大难题就是缺钱缺装备:当初修碉堡时讲究“敌情观念”,结实越好,炮弹都炸不开,拆起来当然费劲。前些年阿尔巴尼亚为发展旅游,聘请北约的工兵部队拆除一处海滩上几百座小碉堡,结果这些大兵动用了挖掘机、推土机、吊车等重型设备,费了九牛二之力才勉强交差。武装到牙齿的北约工兵尚如此,普通阿尔巴尼亚军民自然更困难了。另一个难题是没权拆。1992年开始的“土改”把许多碉堡连同土地分给农户,但农户们拿到的只是碉堡的“使用权”,产权仍属军队,不论多碍事,军方不说拆,也不敢动它。

在记者见过的碉堡中,有的被改成仓库或羊圈,有的被充作小卖部或蘑菇房,还有的干脆被改成住房。风景区的一些碉堡被有钱人用低价买来,稍作装修便当作别墅,倒是冬暖夏凉别具情调。据记者打听,前几年的价格不过5万人民币左右一座。城市边缘的碉堡则被进城打工的农民占用,形成“碉堡版”的打工村。一些“卖相”不好、或地处偏僻的碉堡往往也能发挥余热:有些被改造成厕所供路人“方便”;有些则成为热恋情人幽会的伊甸园;有些靠近边境的废弃碉堡,更成为偷渡者的藏身所,甚至是通向境外秘密地道的开挖起点。

能随身带走的“碉堡”

虽然这些碉堡采差、改造难、形状别扭,但它一不要房租,二不用交税,自然会得到精明商人的青睐。1985年,一个叫卡那·达拉的人在海滩相中了一座能容数十人的子母大碉堡,将其改造成“碉堡酒店”。酒店里的布置有如军队食堂,服务员也都出身行伍,不但言行举止一派军人风度,甚至菜单也按标准军用电报格式书写。据说每到旅游旺季,仅有的5个“雅间”需提前一周才能订到。受“碉堡酒店”启发,用碉堡开设的酒吧、咖啡馆、旅游专卖店也相继出现。不过按规定,一旦战争爆发,军方有权在4小时内将碉堡收回,重新投入战斗。

有趣的是,还有种“碉堡”不但可以买为私有,还可以随身带出国门。这就是有名的阿尔巴尼亚碉堡式烟灰缸。这种烟灰缸用大理石做基座,顶上倒扣个穹状防尘壳,合在一起,酷似真正的阿尔巴尼亚圆碉。到该国旅游的人都爱买上一个带回家收藏。

文化风俗

阿尔巴尼亚人“点头不算摇头算”,即点头表示否定、不同意,而摇头表示肯定、赞同。见面礼节以握手为主。见面拥抱、亲脸、贴面颊限于亲人、熟人之间。夫妻之间亲吻。父母子女之间亲脸、亲额头,平辈亲友之间贴面颊。在与人交往中,阿国人通常彬彬有礼,极善言辞。喝咖啡是阿国人的偏好。阿国人绝大多数为穆斯林,但并不十分虔诚。阿国人的午饭时间一般较晚,通常在下午三、四点,而晚饭时间则为晚上九、十点钟。阿国人家庭观念极强,绝大多数的家庭中女主人几乎承担全部的家务

最北端的巴依拉姆·楚里城(Bajram Curri)一带去旅游,因为它的周边地区一直处在动荡之中。巴依拉姆·楚里一带靠近科索沃的北部边界地区仍然有地雷。

不要随意施舍。一些旅游者说这个国家乞讨是个问题。由于阿尔巴尼亚封闭的时间太长,大多数外国人,特别是黑人旅游者,可能会引来好奇的目光。

如果不能得到官方的收据,一定要坚决拒付任何费用。另外,请随身携带至少一份护照的复印件。

节日

阿尔巴尼亚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周六、周日为休息日。阿尔巴尼亚一年有14天假日。

新年:1月1-2日

夏日:3月4日

内夫路斯节:3月22日

天主教复活节:4月8日

东正教复活节:4月15日

国际劳动节:5月1日

开斋节:8月19日

特蕾莎修女节:10月19日

宰牲节(古尔邦节):10月25日

独立日:11月28日(1912年)

解放日:11月29日(1944年)

国家青年节:12月8日

诞节:12月25日

(如果节日碰巧与周六或周日在同一天,那么就顺延补休一天。)

军事

编辑

国防

阿尔巴尼亚士兵阿尔巴尼亚士兵

1992年,阿“人民军”改名为“国民军”,建军节也由7月10日(1943年)改为12月4日。1997年,阿社会动乱使阿军队几乎土崩瓦解。为尽快加入北约,消除动乱的消极影响,阿国防建设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2000年1月,阿议会通过阿国防安全战略和国防政策两个文件。阿国防政策的防御思想是,拥有一支捍卫国家利益所需的足够力量,重点防御来自北方的威胁。

军制

阿武装力量的使命是,捍卫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宪法秩序。阿现任国防部长为奥尔塔·扎奇卡(Olta XHAÇKA,女),总参谋长为巴尔聚尔·科尔察库(Bardhyl Kollçaku)。阿武装力量由国防正规军、快速反应部队和地方部队组成。阿实行义务和志愿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军力

1992年,阿尔巴尼亚“人民军”改名为“国民军”,阿武装力量由陆、海、空三军、条令与训练司令部、地区支援旅和后勤旅组成。兵役制度为合同制。现役兵力约有8300人。最高军事指挥机关为总参谋部。2016年,阿尔巴尼亚国防预算约为1.2亿美元。总参谋长为巴尔聚尔·科尔察库(Bardhyl Kollçaku)准将,2017年8月履职。

交通

编辑

公路

阿尔巴尼亚交通以公路运输为主,道路总里程18,000公里(其中铺设路面道路12,920公里)。阿尔巴尼亚的公路运输网络主要分为四个等级:高速公路、国家级公路、大区级公路和市级公路。

公路建设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近年来,阿尔巴尼亚政府新建及翻修了大量路段,公路状况有了较大改善。目前,阿尔巴尼亚全国共有3条高速公路。其中,高速公路A1从2006年最先开始修建,全长约110公里,从中西部港口都拉斯通向东北部的库克斯,并与科索沃地区的高速公路相连。作为阿尔巴尼亚—科索沃高速公路的一部分,A1的建成将原先6个小时的车程缩短至2个小时,极大便利了阿尔巴尼亚与科索沃地区之间的贸易和旅游等往来,A1高速公路因此也被称为“民族之路”。A2高速公路连接西南沿海的费里与发罗拉两市,全长约45公里,A2的建成极大地缓解了旅游旺季西南沿海的交通压力,对推动阿尔巴尼亚的海滨旅游发展有着重要作用。A3高速公路全长约26公里,从首都地拉那沿东南方向通往中部交通要塞爱尔巴桑,并计划在此与今后的南方高速公路及8号“泛欧交通走廊”相连接,是促进阿尔巴尼亚首都与周边地区互联互通的重要一环。

阿尔巴尼亚政府高度重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公路互联互通建设,除已经建成的通往科索沃地区的A1高速公路外,阿尔巴尼亚政府还在大力推动亚得里亚—爱奥尼亚高速公路(“蓝色走廊”)及8号“泛欧交通走廊”等区域互联互通网络建设。“蓝色走廊”规划全长约1500公里,从意大利东北部边境港口城市的里雅斯特开始,沿着亚得里亚海和爱奥尼亚海海岸,从北到南依次穿过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黑山、阿尔巴尼亚,最终抵达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港口城市卡拉马塔,是纵贯整个巴尔干半岛西侧的交通大动脉。8号“泛欧交通走廊”是中东欧交通网络的一部分,规划全长约1500公里,从亚得里亚海东岸的阿尔巴尼亚最大港口都拉斯出发,自西向东一直通往黑海西岸的保加利亚最大港口瓦尔纳,不仅横穿整个巴尔干半岛南部,更将进一步实现阿尔巴尼亚、北马其顿、保加利亚三国首都及亚得里亚海、黑海两个重要海域港口之间的互联互通。

铁路

阿尔巴尼亚铁路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据阿尔巴尼亚国家统计局数据,阿尔巴尼亚铁路线总长为447公里,但目前实际运营的线路仅为334公里。近年来,随着阿尔巴尼亚公路的发展和汽车数量的增加,铁路运输面临着越发激烈的竞争与挑战。2020年,阿尔巴尼亚铁路货运量62.9万吨,比2019年减少7.9万吨;客运量1.8万人次,比2019年减少约4.2万人次。

阿尔巴尼亚的铁路运输网络呈放射状布局,以全国最大港口都拉斯为枢纽,向北、南、东三个方向依次延伸出三条主要线路:北线主要从都拉斯经沃拉到达斯库台畔的斯库台,并继续往北穿过边境与黑山首都波德戈里察相连(斯库台—波德戈里察段仅为货运);还包括从沃拉到首都地拉那的支线(但目前卡沙尔—地拉那段已经停止运营)。南线主要从都拉斯经罗戈日纳、费里,最终抵达第二大港口发罗拉;还包括从费里到石油重镇巴尔什的支线(费里—巴尔什段仅为货运)。东线从都拉斯经罗戈日纳、爱尔巴桑,最终到达奥赫里德湖畔的波格拉德茨(但目前利布拉日德—波格拉德茨段已经停止运营)。

阿尔巴尼亚目前运营的所有火车均为柴油机车驱动,最高时速55公里,平均时速仅30公里左右。在区域互联互通方面,阿尔巴尼亚仅同北部的黑山有货运列车往来,与周边其他国家和地区均无铁路相连。近年来,阿尔巴尼亚政府一直希望吸引外资帮助其重建铁路交通系统,并制定铁路发展规划。当前,阿尔巴尼亚政府正致力于推动都拉斯至地拉那之间的铁路线路修复,并计划从地拉那新建一条线路通往地拉那国际机场,以进一步促进首都与最大海港、空港之间的人员及货物往来。此外,从波格拉德茨继续向东和东南修建铁路并与北马其顿、希腊等周边国家相连,也在阿尔巴尼亚政府的优先项目计划之中。

海运

阿尔巴尼亚西临亚得里亚海和爱奥尼亚海,海运历来是阿尔巴尼亚与外界往来联系的重要方式。目前,阿尔巴尼亚有4个主要港口,从北到南依次为申津港、都拉斯港、发罗拉港和萨兰达港。2020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428万吨,同比下降4%;完成客运量37.9万人次,同比下降75.9%。

在区域互联互通方面,阿尔巴尼亚目前已开通至意大利布林迪西、巴里、安科纳、的里雅斯特及希腊科孚岛、伊古尼察等港口的轮渡航线。此外,阿尔巴尼亚波格拉德茨与北马其顿奥赫里德之间也通过奥赫里德湖上的轮渡相连。

阿尔巴尼亚政府高度重视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除继续修缮并扩建都拉斯港外,还计划重点建设北部的申津港,将其打造为面向塞尔维亚、北马其顿等周边内陆国的区域性枢纽港。此外,如何进一步提升发罗拉港、萨兰达港的接待能力,以推动旅游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也是阿尔巴尼亚政府重点关注事项。

航空

地拉那国际机场是阿尔巴尼亚目前唯一运营的民用机场,建于1957年,因位于里纳斯镇,又称“里纳斯国际机场”。2001年,为纪念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特蕾莎修女(阿尔巴尼亚族),阿尔巴尼亚政府将地拉那国际机场正式命名为“地拉那特蕾莎修女国际机场”。地拉那国际机场距地拉那市中心17公里,距都拉斯港32公里,跑道为45米×2750米。2020年,地拉那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31万人次,同比下降60.7%;货运吞吐量1796吨,同比下降24.3%;起降航班逾1.5万架次,同比下降46.8%。

截至2019年底,在地拉那国际机场运营的航空公司共19家,Albawings和Air Albania是本土航空公司。从市场份额来看,在阿尔巴尼亚运营的前五大航空公司分别为:意大利的蓝色全景航空公司(Blue Panorama,市场份额21%)、意大利厄内斯特航空公司(Ernest Airlines,17%)、阿尔巴尼亚Albawings航空公司(10%)、意大利航空公司(Alitalia,7%)以及维兹航空公司(Wizz Air,6%)。

截至2019年底,地拉那国际机场共开通正班航线36条、包机航线27条,可从地拉那直飞雅典、贝尔格莱德布鲁塞尔佛罗伦萨法兰克福伊斯坦布尔、卢布尔雅那、伦敦、米兰慕尼黑巴黎、罗马、威尼斯维也纳等44个城市。从客流量来看,与地拉那往来最密切前五大城市分别为:罗马(33.5万人次)、米兰(31.6万人次)、伊斯坦布尔(25.3万人次)、伦敦(22.3万人次)和维也纳(18.7万人次)。

社会

编辑

教育

阿尔巴尼亚实行9年制义务教育,教育较为普及。全国有超过5000所学校,2020-2021学年学前教育注册学生71332人,9年制基础教育注册学生158528人,注册初中生127958人,注册高中生88965人,中专生19024人,高等教育注册学生123797人。公立高校15所,私立高校26所,地拉那大学是阿尔巴尼亚著名综合性大学。

体育

阿尔巴尼亚被誉为“山鹰之国”,20世纪60年代与中国是“情同手足的兄弟国家”。第一次参加奥运是1972年,之后缺席4届,曾与其他国家一起抵制1984年的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届北京奥运会该国并无夺牌,也没有优势的体育项目与他国竞争。

社保

阿尔巴尼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阿旅外侨民约100万人。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冲击,2011年侨汇收入略有下降,为6.92亿欧元。2011年阿登记失业人数约为14.3万人,失业率为13.3%。公共部门平均月薪为46665列克,约合462.5美元。阿最低工资标准为20000列克,约合198.2美元。

媒体

阿尔巴尼亚全国各种报刊约200余种,《当代报》发行量约1.5万份;社会党党报《人民之声报》、民主党党报《民主复兴报》和《全景报》发行量约1万份;其他报刊有《KLAN》周刊、《世纪报》、《信使报》、《共和报》、《阿尔巴尼亚语报》、《经济报》、《全景报》、《阿尔巴尼亚日报》(英文)、《地拉那时报》(英文)等。

阿尔巴尼亚通讯社为国家通讯社。阿尔巴尼亚广播电视委员会和电信邮政管理局是阿媒体通讯业两大主要管理机构。阿尔巴尼亚广播电台为国家广播电台,除对内对海外阿侨广播外,还用英、法、德、意、希、土、塞7种语言对外广播。阿尔巴尼亚电视台为国家电视台,全天24小时播放节目。1996年以来,阿私人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发展较快,据阿国家广播电视委员会统计,阿全国私人广播电台约60家、私人电视台70余家。2013年7月1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调频台在阿正式开播。

外交

编辑

外交政策

阿尔巴尼亚行务实的外交政策。以加入欧盟为战略目标,注重发展同西方国家的关系,积极修边睦邻,开展区域合作。阿尔巴尼亚于2009年4月加入北约,2014年6月正式获得欧盟候选国地位。2020年3月欧盟同意开启阿尔巴尼亚入盟谈判。

对华关系

双边政治关系

胡锦涛会见阿尔巴尼亚总理纳诺(2004年)胡锦涛会见阿尔巴尼亚总理纳诺(200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尔巴尼亚共和国于1949年11月23日建交。两国于1954年互派大使。1971年,阿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做出重要贡献。

2012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刘淇访阿,同阿民主党主席、总理贝里沙、社会党议员团主席鲁奇、副议长多克莱、地拉那市长巴沙分别会见会谈。4月,温家宝总理在华沙会见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阿副总理兼外长哈吉纳斯托。8月,阿外长帕纳里蒂访华。9月,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阿方国家协调员、阿副外长贝洛尔塔亚来华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成立大会暨首次国家协调员会议。10月,全国政协副主席榕明访阿。

2013年11月,克强总理在布加勒斯特会见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阿总理拉马。

2014年,中阿共同庆祝建交65周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天津会见来华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的阿总理拉马。12月,李克强总理在贝尔格莱德会见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阿总理拉马。

2015年11月,阿总理拉马来华出席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习近平主席集体会见,李克强总理双边会见。

2016年3月,外交部部长助理刘海星赴阿举行两国外交部政治磋商。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吉炳轩访阿,分别会见阿总统尼沙尼、议长梅塔,并出席“促进民心相通,共建‘一带一路’”座谈会。8月,阿外长布沙蒂访华,国务委员杨洁篪、中联部部长宋涛分别会见,外交部部长王毅同其会谈。9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赵洪祝访阿,分别会见阿总理拉马、议长梅塔及地方事务国务部长楚奇。10月,阿议长梅塔访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联部部长宋涛分别会见。11月,阿总理拉马赴拉脱维亚里加出席第五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李克强总理同其举行双边会见。

2017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访阿,分别与阿总统尼沙尼、总理拉马会见会谈。5月,阿交通和基础设施部长德尔维沙伊来华出席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高级别会议,中阿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关于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谅解备忘录》。9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阿尔巴尼亚文版首发式在阿首都地拉那举行,阿总统梅塔、副总理梅西、文化部长库姆巴罗及中国外文局局长张福海等出席。

2018年6月,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助理沈蓓莉率中共代表团访问阿尔巴尼亚。7月,李克强总理在索非亚会见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阿总理拉马。

两国签证政策

依据中阿双边协议,中阿双方互免各类签证费。

双边经贸关系

地拉那地标--民族英雄斯坎德培地拉那地标--民族英雄斯坎德培

大多数阿尔巴尼亚人出门时都乘坐私营小巴(furgon)或较大的公共汽车。公共汽车和小巴通常天一亮就开始营业,到下午2点收工。它们经常往返于地拉那和都拉斯之间(相距38公里),末班车于下午5点发车,但开往北部和南部其他城市的车次较少。

阿政府将旅游业作为优先发展的产业。2016年,阿入境外国游客473.6万人次,同比增长1.46%。游客主要来自科索沃、马其顿、希腊、黑山、意大利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