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县 编辑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

大荔县,隶属于陕西渭南市,位于陕西关中渭北平原东部,、洛、渭三河汇流地区。南界渭河与潼关、华州区、华阴市为邻;西绕洛河与临渭区、蒲城县毗连;北沿台原与澄城、合阳县接壤;东濒黄河山西永济市相望。介于北纬34°36′—35°02′、东经109°43′—110°19′之间,总面积1800平方千。下辖2个、15个镇。

大荔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距今约二十万前,大荔人在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自时代起,大荔便设州建府。境内现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魏长城遗址、唐金龙塔,宋岱祠岑楼、清丰图文物古迹。同州梆子、碗碗腔斐声中外,大荔面花、同朝皮影等13项传统技艺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诞生了隋文帝杨坚等4位皇帝、救时宰相铭等15位宰相、武将军齐等42位将军,以及原教育部长张奚若、铁人王进喜、速算大师史丰收等名人

截至2021年末,大荔县常住人口58.54万人。2021年,大荔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2.4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6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1.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1.2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2676元。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大荔县

外文名:DaliCounty

别名:同州、冯翊、临晋

行政区划代码:610523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陕西省渭南市

地理位置:关中渭北平原东部

面积:1800km²

下辖地区:2个街道、15个镇

政府驻地:西城街道

话区号:0913

邮政编码:715100

气候条件: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58.54万(2021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丰图义仓、岱祠岑楼、魏长城遗址、三河湿地保护区、同州景区

火车站:大荔站(大西客运专线)、大荔北站

车牌代码:陕E

地区生产总值:192.46亿元(2021年)

历史沿革

编辑

大荔县历史悠久,境内西北解放村附近的洛河第三阶地的砂砾层中发现一具完好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距今约18—23万年,被命为“大荔人遗址

大荔县景大荔县景

自秦厉共公十六年(前461年)设临晋县始,历代县名,曾有过临晋、怀德、华阴、南五泉、武乡、朝邑、冯翊、河滨、河西、临沮、同州、大荔、平民县。大荔县名,始于西晋武帝末年,因地处大荔国而得名,后多更。至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复设大荔县。今之大荔县是1958年由原大荔、朝邑两县合并而成。

郡、州建置,始设于东建安五年(200年),相继沿设郡、州、府、署,至1950年撤销专署,历时1750年。最大辖境为东汉建安十八年(213年)的左冯翊,东自黄河,西至泾河,北据韩城、黄龙、宜君、旬邑一线,南沿渭水,周境约1500里,东西长约400余里。历时较悠久的为同州,始设于西魏元钦三年(554年),以地处古国,故名同州。历代沿设,迄于民国二年(1913年)撤销,历时1400多年。

郡、州和县级行政建置沿革:

夏代(约前21—前16世纪),属雍州西河侯国地(见《竹书纪年》)。

商代(约前16—前11世纪),属芮国地。

西周时(前11世纪—前771年)东部属南芮国(1929年赵渡镇曾出土过芮公鼎)。西部属同国。

春秋时期(前770—前476),诸侯称霸,狄戎交侵。东周初,大荔戎族部落侵入境内,灭据芮,于朝邑城东筑王城,称大荔戎国,附属晋国。秦穆公十五年(前645年),秦晋韩原之战,秦虏晋君,晋遂献河西八城(郑、武城、阴晋、芮、王城、北徵、新城、少梁)予秦,地遂属秦。秦穆公二十年(前640年)又灭梁、芮。

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年),秦厉共公十六年(前461年),秦灭大荔戎国,取王城,筑高垒以临晋国,设临晋县。魏文侯十六年(前430年)伐秦,重筑临晋城,地又属魏。魏武侯十二年(前385年)魏乘秦内乱而尽夺河西地。秦商鞅变法图强,又多次大举攻魏,终于文王八年(前330年),魏因连战失利而又献河西地。临晋复属秦。

秦代,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临晋南部分设德县,隶属内史(郡)。

西汉高祖元年(前206年)楚项当权时,地属塞国。高祖二年(前205年)临晋、德县(曾赐作周勃食邑),同隶河上郡。高祖九年(前198年)改隶内史。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内史分左右,又改隶分设的左内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又改隶新设的左冯翊。

新莽时(9—23年),临晋改为监晋,德更名德,属列尉大夫辖县。

东汉建武二年(26年)撤并监晋、德,复设临晋县,仍隶左冯翊。建安五年(200年)县治由王城迁设今大荔城,左冯翊(郡)亦由高陵迁治临晋,郡、县同治一城。郡隶雍州,辖5县(详见州郡沿革以下同)。建安十八年(213年)将高陵的左内史并入左冯翊(郡),仍治临晋,隶雍州,辖12县。

三国曹魏黄初元年(220年)左冯翊改名冯翊郡,仍治临晋,隶雍州,辖9县、1护军。

西晋武帝末年,改临晋为大荔县。东晋前赵、后赵、前秦、后秦时(318—415年)仍沿称大荔。后秦永和至夏昌武年间(416—425年)复名临晋,隶冯翊郡。西晋至东晋前赵、后赵时,冯翊郡隶雍州,辖8县、1护军;前秦(改属司隶)、后秦至夏(351—425年),辖6县、4护军。

南北朝北魏神麚四年(431年),冯翊郡缩辖3县。至太和十一年(487年)改行州、郡、县行政建置,迁设华州治于润堡(今大荔北、为后秦兵戍重镇),辖3郡、13县。又分临晋为两县,西部为华阴县,隶华山郡,东部为南五泉,隶澄城郡。景明初,又移华州治于今大荔城。并迁设华山郡于此,使州、郡、县同于一城。至西魏大统六年(540年),华山郡(移治郑县)改名武乡郡。华阴县改名武乡县,以隶武乡郡。南五泉改为朝邑县,以隶澄城郡。元钦三年(554年)撤销华州,改设同州·下辖武乡、澄城2郡、8县。北周沿设同州,仅辖2郡、4县。

开皇三年(503年),实行州、县制,废武乡郡,保留同州,直辖9县。大业三年(607年),同州改为冯翊郡,改隶新设的司隶刺史,辖8县。并改武乡为冯翊县,连同朝邑县均属冯翊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废冯翊郡复设同州。武德三年(620年),朝邑分设河滨县。武德六年(623年),跨两县分设沙苑监。武德九年(626年)又分冯翊设临沮县。彼时境内分设4县1监,统隶同州。贞观元年(627年),河滨并入朝邑,临沮并入冯翊。同州隶属于新设的关内道,辖7县、1监。贞观八年(634年)又以韩城、邰阳、河西(合阳东地)属同州,辖9县、1监。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同州改隶新设的京畿道。天宝元年(742)同州改为冯翊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为同州。乾元三年(760年),朝邑改名河西县,移治盐坊,改隶河中府。大历五年(770年),复设朝邑县,并跨河东(永济)地分设河西县。

五代时期(907—960年),沿设同州,辖6县、1监(后梁同州辖有同官、白水、先,后唐他属,却以韩城、澄城、郃阳属同州)。冯翊、朝邑属同州辖县。

北宋初,同州隶关西道。至道三年(977年),改行路、府(州、军)、县制,同州改隶陕西路京兆府。熙宁五年(1072年)又改隶永兴军路京兆府,同州辖6县、1监(乾德三年改设牧监)。冯翊、朝邑和牧马监统属同州。

金皇统二年(1142年),同州改隶京兆府路,辖6县、1监。冯翊、朝邑并牧马监仍属同州。

元初,实行省、路、府(州)、县制。至元十六年(1279年),京兆府路改设安西路,皇庆元年又改为奉元路。同州先后曾属陕西行中书省、京兆府路、安西路和奉元路。早在至元六年(1269年),废冯翊县,地归同州直辖,同州仅辖5县。

2016年大荔县城关街道调整方案2016年大荔县城关街道调整方案

明洪武二年(1369年),奉元路改为西安府。九年(1376年),府上设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同州归其统属,仍辖5县。

康熙五年(1666年)改行省、道、府(直隶州、厅)、县制,设陕西省、潼商道。雍正三年(1725年),同州升直隶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又升同州府,并附廓设大荔县,隶属陕西省、潼商道,统辖十城,即:二华(华阴、华州)、关(潼关)、大(大荔)、水(白水),三城(韩城、澄城、蒲城)、朝(朝邑)、合阳。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撤销同州府,大荔、朝邑属陕西省关中道辖县。民国十八年(1929年),在朝邑东滩分设平民县。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撤销关中道,大、朝、平由陕西省直辖。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大荔城设陕西省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辖12县。大、朝、平属八区专署辖县。

1949年3,陕甘宁边区政府大荔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迁驻大荔,辖8县。大、朝、平属大荔分区。1950年5月,撤销平民县,并入朝邑县。并撤销大荔分区。1956年9月,渭南专区撤销后,又由省直辖。1958年12月,撤销朝邑县,合并为大荔县。又将澄城县醍醐、寺前、业善、韦庄和蒲城县永丰公社划归大荔县。1961年8月,复归澄城、蒲城上述辖地,大荔复由渭南专区(1969年改称地区)辖属。

行政区划

编辑

截至2018年,大荔县下辖2个街道、15个镇,另设有3个国企 。大荔县人民政府驻西城街道。

大荔县行政区划

统计用区划代码

名称

610523001000

西城街道

610523002000

东城街道

610523101000

许庄镇

610523102000

朝邑镇

610523103000

安仁镇

610523104000

两宜镇

610523105000

羌白镇

610523106000

官池镇

610523107000

冯村镇

610523108000

双泉镇

610523110000

下寨镇

610523111000

韦林镇

610523112000

范家镇

610523113000

苏村镇

610523114000

赵渡镇

610523116000

埝桥镇

610523117000

段家镇

610523400000

国营陕西荔北企业公司

610523401000

国营陕西沙苑企业公司

610523402000

国营陕西黄河企业公司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大荔县位于关中平原东部,黄、洛、渭三河汇流之地。南界渭河与潼关、华阴、华县为邻,西绕洛河与蒲城、临渭区毗连,北沿台塬与澄城、合阳县接壤,东濒黄河与山西永济相望。介于东经109°43′-110°19′,北纬34°36′-35°02′之间,总面积1800平方千米。

大荔县

地形地貌

大荔地处渭河断陷盆地东部偏北拗陷区,属渭河断陷地堑构造。地质构造特征为北部(台原)断块隆起,中部(洛灌区)断坡阶梯状,南部(沙苑)和东部(黄河滩)为地堑构造深陷区。

大荔地史屡经地堑断裂,湖、河交替沉积、深切,构成北高南低,依次下降,地面趋向渭、洛倾斜,台、阶、沙、滩,多级格局的地貌特征。

气候特征

大荔县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气团控制,气温最低,雪稀少,寒冷干旱;春季海洋暖气团北进,气温渐高,时冷时暖,风霜多现;夏季受太平洋热带高压气团影响,气温最高,酷暑炎热,常多伏旱:秋季冷暖气团交替出现,气温多变,夜凉昼热,多连阴雨。冬、夏季长,春、秋季短,冷暖干湿,四季分明。

自然资源

编辑

植物资源

滩、原植被:主要分布在黄、渭河滩,台原和洛灌区。野生植物约有120多种。

沙地植被:主要分布于沙苑地区。常见的有:白蒺藜(又名同蒺藜、沙苑子,名药材)、茅根草、菅叶草、沙草、沙蒿(又名筋面子)、沙条(可作菜)、沙葱、沙蒜(又名沙薤白、小蒜,入药)、茼花、苦子蔓、兔丝草(入药)、茵陈草(入药)、白茅草、山豆花、黄蒿、棉蓬等。

碱地植被:主要分布在灌区、河滩盐碱洼地周围,多为盐蓬、盐蒿、柽柳(又名西河柳、观音柳)、小芦草等。

沼泽植被:多分布于蓄水池塘和水洼地。有芦苇、荻芋、蒲草、野荷花、水草、浮萍草、小白酒草、苦荬菜、苦参、水蚀、野萝卜、刺蓬等。

动物资源

野兽类:、豹、黄鼠狼、狐狸、禾鼠、草兔、獾、田鼠、黄胸鼠等。

类:苍鹭、白鹭、大雁、小燕、石鸟、野鸽、斑鸠、鸢、、鸱鸮、乌鸦、喜鹊、麻雀、杜鹃等。

野生昆虫:黄蜂、蝴蝶蜻蜓、蚱蜢、蝗虫、蛾虫、盲椿象、瓢虫、金牛虫、、蚊、蝇、虻、螟虫、蚜虫蜘蛛螳螂蜈蚣、蟋蟀、蚂蚁、萤火虫等。

爬行虫类:、油蜒、蚯蚓、池草虫、蜇蝎、蜣螂、壁等。

类:鱼、鲫鱼、鳝鱼、鲢鱼、绵鱼和草鱼等。观赏鱼有各种金鱼。还有中华鳖。

人口

编辑

截至2021年末,大荔县常住人口58.54万人,比上年减少0.75万人。出生人口0.41万人,出生率7.07‰;死亡人口0.52万人,死亡率8.93‰;自然增长率-1.86‰。城镇人口25.71万人,占43.92%;乡村人口32.83万人,占56.08%。

政治

编辑

县委

书记:由建新

副书记:翟宝、杜鑫

常委:段洪涛、刘亨、符浩、许喜林、谢文秀、张登平、卢高昌、薛汉成

副县级领导:李小超

县人大

主任:马荣界

副主任:武法海、朱新红、丁保卫、张方

县政府

县长:杜鑫

副县长:卢高昌、肖卫斌、张金玲、王晓鹏、高雪燕、赵亮、李强

县政协

主席:张锋

副主席:杨景梅、张玲

秘书长:曹贞侠

(截至2019年4月)

经济

编辑

综述

2021年,大荔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2.46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65亿元,增长7.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第二产业增加值41.6亿元,增长24.4%,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1.6%;第三产业增加值91.21亿元,增长6.7%,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7.4%。人均生产总值32676元。全县非公经济完成增加值81.98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为57.3%,较上年提升1.6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大荔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9.0%。按产业划分:一产投资增长5.8%;二产投资增长83.2%;三产投资下降14%。

财税收支

2021年,大荔县财政总收入完成5.09亿元,增长47.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88亿元,增长43.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61亿元,增长59.9%;非税收入完成0.27亿元,下降23.9%。地方财政支出累计完成42.01亿元,下降5.9%。其中:民生累计支出38.72亿元,下降10.4%,占财政支出的82.6%。

人民生活

2021年,大荔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900元,增长8.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600元,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715元,增长10.0%。

第一产业

2021年,大荔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7.4亿元,增长7.4%。其中:农业产值78.06亿元,增长4.9%;林业产值0.41亿元,增长32%;牧业产值21.48亿元,增长17%;渔业产值4.04亿元,增长6.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41亿元,增长3.7%。

种植业

2021年,大荔县粮食播种面积94.29万亩,下降1%。粮食总产量达31.88万吨,下降3.1%。其中:夏粮产量16.05万吨,增长3.8%;秋粮产量15.83万吨,下降9.2%。2021年,大荔县蔬菜种植面积21.03万亩,增长2.3%;产量51万吨,增长1.1%。

林业

2021年,大荔县园林水果种植面积65.45万亩,增长1.1%;产量67.81万吨,增长13.7%。

畜牧业

2021年,大荔县畜禽存栏三增一减,出栏两增两减。生猪存栏18.23万头,增长11.3%;牛存栏4.15万头,增长2.2%;羊存栏8.6万只,增长0.4%;禽存栏174.2万只,下降1.4%。生猪出栏34.94万头,增长34.9%;牛出栏1.15万头,增长4.4%;羊出栏13.57万只,下降5.7%;禽出栏97.5万只,下降4.8%。为全社会提供肉、蛋、奶分别为3.37万吨、1.36万吨和7.63万吨。

第二产业

工业

2021年,大荔县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8%。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40.15亿元,增长21.5%。其中:经开区31户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85.26亿元,增长42.6%。按轻重工业来划分:轻工业完成产值82.77亿元,增长31.3%;重工业完成产值57.38亿元,增长9.6%。2021年,大荔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134.41亿元,增长19.2%,产销率为95.9%。2021年,大荔县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8.92亿元,增长18.5%,实现利税总额11.09亿元。

建筑业

2021年,大荔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64亿元,同比增长4.3%。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产值21.84亿元,增长10.6%。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1年,大荔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3.45亿元,增长9.0%。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28.77亿元,增长7.2%;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零售额54.68亿元,增长10.2%。分行业看:批发业增长22.1%,零售业增长10.2%,住宿业增长35.2%,餐饮业增长12.3%。

招商引资

2021年,大荔县举办黄河九颂惠民工程项目签约仪式、华彩渭南·与您相约2021渭南·大荔文化旅游推介会、“大荔冬枣·沪荔共赢”2021年长三角区域(上海)大荔冬枣推介会等招商引资专题活动,活动共签约项目15个,总投资187.86亿元。

房地产业

2021年,大荔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5.29亿元,下降21.2%。商品房销售面积51.23万平方米,增长10.0%;商品房销售额完成20.69亿元,增长12.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5.06万平方米,增长6.0%;住宅销售总额18.03亿元,增长7.1%。

邮电通信

2021年,大荔县完成邮政业务总量0.82亿元,下降31.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9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5.88万户,互联网用户23.67万户。

旅游业

2021年,大荔县旅游接待人数981.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4.16亿元,增长25.8%。荣获“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称号。

金融

截至2021年末,大荔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68.96亿元,增长14.0%,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3.18亿元,增长12.8%;金融机构贷款余额99.51亿元,增长16.9%。

交通运输

编辑

交通

截至2021年末,大荔县境内二级以上等级公路已通车里程共200.21千米,其中:一级公路73.51千米,二级公路126.7千米。县道233千米,乡道430千米,村道1985千米,高速36.5千米,高铁52千米,铁路10千米。

大荔地处秦晋豫三省交界,素称“三省通衢,三辅重镇”。朝邑连接山西永济的“朝坂故道”上的蒲津关,自汉唐至近代,都是长安通往中原的咽喉。大荔交通发达,境内路网纵横密布,韦罗高速、大西高铁、西韩铁路、108国道、202省道、沿黄旅游专线穿境而过,韦罗高速公路将连(云港)霍(尔果斯)、西(安)禹(口)高速接为一体,大(同)西(安)高铁每天途经的高铁有25列,向西安方向始发高铁3列。镇镇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公路密度、里程居全省全市之首。大荔北距北京4小时车程,西距西安40分车程,并且实现高速公路出境,大西高铁和榆商高速公路在大荔交汇, 连霍 、京昆二条高速公路由韦罗高速穿境大荔相接,交通更为便捷。

运输

2021年,大荔县货运企业107户,营运货车5340辆,总运力达到73724吨;货运量为535万吨,货物周转量为112586万吨千米。共有客运企业5家,客运车辆174辆,客运班线42条;客运量为239.7万人,客运周转量为7412万人千米。渭运集团客运车辆32辆,客运量5.4万人,客运周转量84.5万人千米。

大西高铁大荔站 大西高铁大荔站

社会事业

编辑

科技事业

2021年,大荔县共授权37件,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6903万元。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建取得阶段性进展。培育认定2家高新技术企业,新认定科技型企业23家。2020年R&D投入强度为0.57%,R&D人员122人。

教育事业

截至2021年末,大荔县共有高中4所,职业中学2所,初中21所,小学105所(教学点42个),幼儿园212所(教育部门和集体办85所,民办127所)。全县普通中学专任教师2283人,小学教师2741人,幼儿园教师1442人,职中教师76人。全县高中在校学生8821人,职中在校学生1453人,初中在校学生15935人,小学在校学生42008人,幼儿园在园学生20983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

文化事业

2021年,大荔县共播出《播报大荔》310期,采访报道新闻2500余条次。各类专题节目65期、制作宣传片及短视频28余期、PPT6个、录制《一把手讲法》3期、《书记面对面》20余期。利用《大荔新闻》微信公众号、《大美大荔》今日头条号、《精彩大荔》抖音号、《大荔融媒体》美篇等多个平台,2021年,大荔县播发各类新闻、资讯、短视频共9837条。全县体育场馆2个,剧院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7个,电影公司1个。2021年,大荔县公共文化惠民演出3300场次以上。“渭南书苑”大荔城市书房建成投用,24小时自助读书馆建成开放。在洪灾后重建工作中,县文化馆创作的歌曲《风雨真情》、县剧团编排的“抗洪壮歌”文艺专场演出、县电影公司安置点电影放映等为重建美丽家园增添精神力量。“故事大荔”系列丛书第二卷《大荔黄河故事》出版发行。

体育事业

2021年,大荔县举办“丝绸之路·美丽大荔”马拉松赛和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沙滩排球项目比赛。

卫生事业

截至2021年末,大荔县共有卫生机构数378个,其中:县级医院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卫生院26个,村卫生室272个,其他卫生机构72个。拥有病床3984张,卫生技术人员5302人。

社会保障

2021年,大荔县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74727人,参保率96%,职工参保40623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0928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7345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2415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1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29778人。

社会福利

截至2021年末,大荔县共有社区居委29个;敬老院1个,拥有床位180张;养老院13个,拥有床位数2905张;农村五保户供养人数707人,其中:集中供养90人,分散供养617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657户,1275人,发放补助800.36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996户,18911人,发放补助8044.68万元。

基础建设

2021年,大荔县完成农业局、水产站、运输小区、石油小区、物资局小区、农机局小区等7个老旧小区改造。南环路及冯翊路改造提升工程已全面完工通行。西四环东侧3.6千米绿化带提升工程全面完工,新增城区绿化面积2.5万平方米。农房抗震改造实效推进,已完成朝邑镇西三村农房抗震改造试点64户,宜居风貌改造75户;全县17个镇办农房抗震改造工作已全面铺开,开工1315户,竣工650户,开工率80%。全城现共有停车场22个,停车位22342个,已在城区道牙石以上新增施划1604个停车泊位。建成34个环卫休息亭;安装231个环卫工人网格化管理公示牌;设立6个便民驿站,提供15项便民服务事项。

环境保护

2021年,大荔县实现优良天数271天,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7天,优良率74.2%。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51。PM10浓度为73微克/立方米,PM2.5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

历史文化

编辑

概述

“二华关渭水,三城朝合阳”大荔历史悠久,距今20万年左右的“大荔人”就在此刀耕火种、繁衍生息。岱祠岑楼、丰图义仓、魏长城遗址、金龙高塔、八鱼石墓群等古迹犹存。同州梆子被誉为中国梆子腔的鼻祖,同朝皮影、大荔面花和朝邑剪纸史称“同州三绝”。

同州梆子

同州梆子又叫“同州腔”、“东路秦腔”,也叫老秦腔。因为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被奉为梆子腔鼻祖。2008年6月7日,同州梆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州梆子是中国梆子戏之鼻祖,声腔形成历史源远流长。它是在“西音”、“秦音”、“秦风”、“秦声”音乐舞蹈基础上,逐渐演演变而成。

旧石器时代,在大荔沙苑已经有了人类活动,殷商时期的西音就指大荔这一带的腔调。春秋时,在西音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秦风琴声,秦缪公取秦音。到了明清时期同州梆子发展到了兴盛时期,并且引发了明清两代“花部”的勃兴和全国梆子腔的兴盛。

清朝顺治、康熙、雍正三朝,是同州梆子发展的鼎盛时期,唱腔有了急板、板、散板、滚板等与杂腔的区别,以至于梆子腔在北京都成了大剧种,并以其曲折的剧情、高亢的曲调人耳目一新的表演,呈现出压倒昆、戈两腔之势。据《大荔县戏曲志》记载:清乾隆年间,曾在大荔学艺的著名同州梆子表演艺术家魏长生,在化妆、表演、声腔诸方面对同州梆子进行了改进与提高,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五年(1774—1780年),他三次赴京演出,“一出《滚楼》名动京师,举国若狂,观日至千余,六大班为之减色,士大夫为之心醉”(引自《燕兰小谱》)。

同州梆子——《银镯鉴》 同州梆子——《银镯鉴》

南留锣鼓

陕西大荔县的汉族传统音乐。发端于明、成熟于清,因起源于陕西省原朝邑县南留村而得名。

南留村位于原朝邑县(今大荔县朝邑镇)南十五千米处。自古以来就是东渡黄河西进关中的交通要衢,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南留人在这片地肥水美的富庶之乡,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丰衣足食的农耕文明的同时,在长期的祭祀庆典活动中逐步创立了具有浓厚地域特色和完整鼓谱套路的锣鼓文化,几百年来盛行于当地而不衰。

“南留锣鼓”的鼓谱曾勒碑镶于庙堂之上,使它得以完整传承。每套鼓谱自成篇章,有独立而明确的主题,风格多样,打法丰富。其遒劲如健牛之耕耘,迅驰似夺食于龙口,悠然若采摘于枝蔓,缠绵则如泣如诉,而奔放更是丰收后的狂欢。惜因修造三门峡水库,南留人西迁北移,流离失所,碑谱佚失,“南留锣鼓”几近失传。1982年在搜集整理民间音乐时,大荔县文化馆对其进行了挖掘整理,经过艰苦工作,在散居各地的民间老艺人的大力支持下,“南留锣鼓”得以重现异彩。

大荔背花锣

每副背花锣上装饰20多件刺绣,高1.5米、宽1.2米、竹子绑扎成架子,再罩上黄布,嵌上装饰。大荔县官池镇西里村背花锣代表性传承人员贠平选18岁开始从师习艺,他背过的背花约重20斤,每副背花上装饰有精致刺绣作品20多件,连同花苫鼓、差伞装饰的刺绣作品一组共计50多件。

背花分正背两面,正面缀有十带裙、肚兜以及小孩子使用的围涎、裹肚等刺绣。背面多为围涎、肚兜等,围涎中间缀有小铜,用于反射线和避邪,再下面有个小神龛,神龛中多为药王、财神等神像,上面插5面5色小旗。背花上的十带裙是古代妇的服饰用品,扎在腰间,每条带子上绣有精致的刺绣,是背花上最为艳丽古朴的装饰。这些看似花里胡哨,依附在锣手的脊背上来哄托气氛,增强阵容,同时也表现出一种原始图腾文化和对母性的崇拜。与背花锣相互映衬表演的差伞,是仿照皇伞的形式结构,高1米左右,用筛子或竹箩子制成,每把伞用红绸、绣花裹肚、围围,十带裙和一个棉花姑娘装扮。民俗中将差伞当成神伞,一般由10岁以下的小孩撑搭,祈求神灵保佑孩子在神伞护照下健康成长,有望子成龙,一生平安之意。

背花锣表演中,锣手背着背花,行进时由三路纵队并列排成,有倒步、转身、闪动背花等动作,与花苫鼓、差伞、大钗等互相配合,背花随舞步闪动,有着原始舞蹈的跳神意味,是不可多得的保留完整的巫舞形式之一,被称为古文化的“活化石”。观后使人仿佛回到古风古韵的远古时代,意蕴悠长。舞蹈寓意深刻,表达了人们祈福、驱邪、酬神之意。

同朝皮影

“同朝”即同州和朝邑的合称,现今的大荔县。

皮影艺术源于秦汉时期,盛行于唐代,皮影戏也叫“灯影戏”、“土影戏”,属板腔体民间小戏剧种,发源于古时同州府(即大荔县)与当时的朝邑县,称为“同朝皮影”的东路皮影的唱腔——“碗碗腔”久负盛名。据史书记载,乾隆年间“碗碗腔”皮影戏在“同朝”一代广为盛行。我国皮影分为牛皮影和驴皮影,而牛皮影最具代表性和历史性,其发源地便是“同朝” 。陕西东路碗碗腔皮影戏,因在音乐中有铜碗伴奏而得名。周总理曾命名为华剧,当地的老百姓仍然习惯称它为碗碗腔。陕西皮影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以渭南皮影为代表,是中华民族皮影这一艺术瑰宝的主要源头。

同朝皮影 同朝皮影

大荔面花

面花,也叫“礼馍”、“花花馍”,相传是由古代金石礼品和图腾演化的产物。每当民间四时八节,生婚寿葬,民间农妇用白面,以针线、梳子、剪刀为工具,靠巧手揉捏出花、鸟、虫、鱼、猪、狗、鸡、鳖、蝙蝠、青、人物、建筑物等千姿百态的一种民间塑艺,造形拙扑,意态纷呈,栩栩如生。尤以虎的造型最佳,令人乐见。大凡若需送喜庆、节日、祭祀多种规格的礼馍,以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人生信仰。故内涵丰富,喜闻乐见

大荔面花 大荔面花

风景名胜

编辑
风景名胜

丰图义仓

大荔县朝邑镇原为朝邑县城旧址,地处黄河、洛河、渭河金三角地带,东接黄河滩万顷良田,西连八百里秦川。镇内景观资源丰富,建筑独特,保存完整,已列入保护范围内的历史文物古迹多达7处,其中的“唐塔、宋祠、清仓”最为著名。古镇上最引人关注的是著名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丰图义仓”,因慈禧太后批为“天下第一仓”而驰名。丰图义仓历经一百多年风风雨雨仍然保存完好,并一直储藏着粮食,它主体建筑是一座以砖结构为主的窑群式仓城,外观酷似一座古城,环内城一周排列窑洞58面,每窑可储粮90吨,共可储粮5200吨,是集储存粮食、军事要塞、观光地为一体的绝佳境地。

赵渡四景

原朝邑县赵渡镇一带,在春秋战国前西周时期,系芮国都城所在。1929年此处曾出土过“芮国鼎”。该镇是原朝邑县一座名镇,人杰地灵。清代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阎敬铭,民国时期的著名绅士、社会活动家徐少南均系赵渡镇人。1956年修建三门峡水库,民迁村废,l988年移民返库,重新建赵渡镇,但不在原址。赵渡四景是对原老镇的描述:第一景:中条晚照,第二景:双庙并立,第三景:西门奇井,第四景:端阳游

文殊塔

位于大荔县城北大街与环城北路相汇的十字路口,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殊新塔,原名“文殊塔”,因“文殊阁”而得名。“文殊阁”为“同州长兴万寿禅院”的主体建筑。北宋淳化五年(994年)别驾杨公所建,计三层,高百余尺,因塑文殊菩萨像得名。文殊阁因年久,早已倒塌。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在阁基建塔立碑,故命名“文殊塔”。民国战乱,摧毁塔顶及塔身半壁。民国廿五年(1936年)抗日爱国将领,民国中央执行委员、驻军冯钦哉倡议修建,在“长兴万寿禅院”故址,兴建“方山公园”,又在“文殊塔”基础上重建文殊新塔。

岱祠岑楼

岱祠也叫东岳行祠,又叫岱祠行宫,四名崇佑观,五名东岳庙。位于大荔朝邑镇大寨村东,距县城东16.3千米处。岱祠始建时间不详,只知唐贞观元年(627年)重修,明隆庆六年(1572年)增建殿宇。后遭破坏全毁,只有岱祠岑楼保存完好。岱祠岑楼,亦名岱祠楼,俗名东岳庙戏楼。始建于宋政和八年(1118年),坐落于岱祠正南方,高17.5米,明穆宋隆庆六年(1572年)增建,清时又多次重建。新中国成立后,于1963年至1964年间再次进持整修。

同州湖景区

以同州湖为核心,南至官池科技产业园区,北到县城冯翊路,西邻同州湖西路休闲景观大道,东濒洛河,景区规划面积4平方千米。其中同州湖核心区占地约2000亩,水面面积1000亩。

沙苑国家沙漠公园

位于大荔县苏村境内,地处渭洛河夹槽地带,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沙漠,面积360公顷,2014年被国家林业局批准同意,正式纳入国家沙漠公园试点建设,成为陕西省首个国家级沙漠公园。沙苑地处渭洛河夹槽地带,东西八十里,南北三十里。灌草植被丰富,动物种类繁多,为历朝的牧马场所。面积400多平方千米,是唐文化的重要承载地,是内陆平原最大的沙漠沙丘地带。据文献记载,1956年考古中发现“沙苑文化”是中石器时代的典型代表,佐证了大荔沙苑是黄河流域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萌芽之地,沙苑地区汉代养畜植树,唐为皇家园林,明时变牧为农,明末进入大面积农桑时代。

著名人物

编辑

杨坚隋文帝

汉族,隋朝开国皇帝,出生在冯翊郡(今大荔县城龙窝巷)。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文帝在位期间,隋朝开皇年间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是人类历史上农耕文明的巅峰时期。杨坚是西方人眼中最伟大的中国皇帝之一,被尊为“圣人可汗”。

阎敬铭(1817—1892年)

字丹初,晚年自号“无不悔翁”,谥号“文介”,陕西朝邑(今大荔)人。清东阁大学士,户部尚书。他任山东巡抚期间,告病回乡休养,侨居永济虞乡屯里村,曾设学堂收徒讲学。光绪丁丑(1877年)至戌寅(1878年)年间,山西遭了荒灾,他奉命稽查山西赈务。严格执法,尽职尽责,灾民额手称庆。他不但在虞乡建立学校,而且扫除积弊,减免繁苛的差徭税。同时,大力提倡栽桑养,戒种罂粟(大),出版发行格言十七种及司马温公《资治通鉴》、《涑水纪闻》等书,深受人民赞颂。光绪癸未年(1883年),阎敬铭以户部侍郎之职奉诏进京,不久晋升尚书、军机大臣,拜东阁大学士。

张奚若(1889—1973年)

字熙若,自号耘,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人,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政治学家。历任政务院政法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部长、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等职。1949年6月21日,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会议上,当讨论到新中国国名时,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张奚若先生提出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国名的建议。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采纳了张奚若先生提出的新中国国名,并将这一名称写进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王进喜

祖籍大荔县羌白镇焦家村,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展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的气概,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一面火红的旗帜。王进喜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被誉为油田铁人。1959年,王进喜在全国“群英会”上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王进喜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王铁人为发展祖国的石油事业日夜操劳,终致身心交瘁,积劳成疾,于1970年患胃癌病逝,年仅47岁。

史丰收(1956年2月23日—2009年9月29日)

男,陕西省大荔县两宜镇人。从11岁开始钻研速算法,经过10年的努力,成功地打破几千年来四则运算的传统计算法,创立了能够不用计算工具、不列运算程序、从高位算起、一口报出正确答案的快速计算法,因而轰动海内外,获得极高的评价。史丰收教授不但受到国际学术界瞩目,亦被列为中国大陆的数学奇才。史丰收速算法的计算速度甚至比计算器还快,1990年由国家正式命名,现已编入中国大陆九年制义务教育《现代小学数学》教材和马来西亚国家正规教材,史丰收教授的事迹已编入中国大陆小学《语文》课本和《思想品德》课本及中学《政治》课本等。

荣誉称号

编辑

2017年12月,大荔县获2017年陕西省全民健身示范县

2018年12月13日,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

2019年1月25日,入选2018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19年10月29日,入选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

2020年3月,入选2020中国青年乐业百佳县市。

2020年4月,被中共陕西省委平安陕西建设领导小组授予“2019年度平安县”荣誉称号。

2020年6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人口流入百强榜”,排名第56位。

2020年7月29日,入选2019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名单。

2020年8月,入选“2020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2020年9月29日,被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确定为“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地区”。

2020年10月,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

2020年12月,入选“2020年度中国全面小康百佳示范县市”。

2021年5月27日,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首批全国县域足球典型。

2021年7月,上榜“2021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2021年8月,被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认定为“2021年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2021年7月30日,入选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名单。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1年11月,拟入选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名单(第一批)。

2021年11月5日,被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命名为2021-2023年度“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1年12月,入选2021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2022年6月,入选2022年国家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创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