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湘 编辑

清朝诗人、书法家、教育家

宋湘(1757213日—1827年1月22日),字焕襄,号芷湾,广东嘉应州白渡乡(今广东省梅州梅县区)人。清代大臣、诗人书法家教育家,梅州八之一。

乾隆十七年(1792年),考中解元嘉庆四年(1799年),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出任州丰书院和广州粤秀书院主讲,历任文渊阁校理、国史馆总纂、四川乡试主考官、曲靖广南永昌三地知府,累迁湖北。道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827年1月22日),逝世,终年七十一岁。

宋湘文采风流,书双绝,为国为民做出卓贡献,与姚德胜、丁日昌、丘逢甲弼士、惠堂、遵宪、罗香林合称“梅州八贤,被嘉庆帝赞为“岭南第一才子”。诗作反映了清朝会现实、自然风光以及内心世界,是清代中叶岭南三大诗家之一。《清史稿· 列传》中称“粤诗惟湘为巨”。宋湘善于书法,擅长草书,风格浩方雄奇,代作《伯牙琴台题壁》《五别诗》,苍劲潇洒。

(宋湘像取自《清代学者像传》第一集,清叶衍兰辑摹,黄小泉绘)

基本信息

编辑

本名:宋湘

别名:宋芷湾

字:焕襄

号:芷湾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

出生地:广东嘉应州白渡乡

生日期:1757年2月13日(乾隆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逝世日期:1827年1月22日(道光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主要作品:诗作总集《杏山房集》及在滇所写诗《滇蹄集》

执掌书院:惠州丰湖书院、广州粤秀书院

人物生平

编辑

初露锋芒

乾隆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757年2月13日),宋湘生于广东嘉应州象湖村。其父为私塾教师。他七岁入蒙馆就读,聪敏过人。九岁能文,出口成章。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宋湘应嘉应州童子试,名列榜首。次年应童子科试,又居第一。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至四十三年(1778年),宋湘在家一边读书一边务农。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宋湘进嘉应州学宫就读。同年应府官及学政小考,中秀才。后在广州粤秀书院就读。在书院,文思敏捷的宋湘学习勤奋,成绩优异,很快在诸生崭露头角。每次课上作的文被粘贴在壁上展览时,同舍都对宋湘的作品很惊讶,认为是古人写的,并且获得师生“文中骐骥”的称赞。因为他家境贫困,宋湘还需在课余卖文自给,生意亦颇兴隆,他写字作文的纸张常常堆满了桌椅。不过,生性浪漫的宋湘并不以温饱为满足,其“风流才子”习气时有显露,经常出入于歌楼酒馆。 从粤秀书院肄业后,先在香山郑家德辉堂坐馆读书,后入广东学政陈桂森幕中,继续读书应试

科举遇挫

宋湘像宋湘像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秋,三十七岁的宋湘参加乡试,才压群,荣登榜首,成为解元。遂辞去学政幕,回嘉应准备赴京会试事宜。同年冬天,宋湘北上赴京会试,落第。时值昔日粤秀书院业师陈鹤翔调任直隶三河县县,到任第七日,便派人到京城接宋湘到三河县舍中暂住。一住就是三年,在此期间,宋湘刻苦研读,积极备考,希望下次一朝中。

但事与愿违,乾隆六十年(1795年),宋湘参加会试又不中,仍回三河县客读。 次年,宋湘回京考取镶黄旗觉罗官学校任教习一职,靠每月两千钱、二石的薪俸维持自身生计。远在嘉应的妻儿母还需八十老父以教书育养。

嘉庆元年(1797年),举行恩科会试,宋湘第三次参加,仍不第。此时宋湘才开始尝到人生的苦味,接连落第,独居异乡,寄人篱下,生活更是穷苦潦倒。他第一本诗集不易居斋集》中主要作品创作于此时。

蟾宫折桂

嘉庆四年(1799年),四十四岁的宋湘第四次参加会试,旋应殿试终于如愿以偿,中二甲第十一名进士,并且被授予翰林庶吉士,这是他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之一。

入翰林院后,宋湘常与陈寿祺、白、黄鸣杰、赵在田等诸同年吟诗。同年十月,入翰林院不久的宋湘便请假南归,准备衣锦还乡,探望父母妻儿。可惜还未抵家,父亲就在家病逝。 于是从嘉庆四至六年(1799—1801年),宋湘滞留嘉应,为父守丧。期间曾到潮州做客,拜访李汝谦,并与之交好。

惠州讲学

宋湘《红杏山房诗钞·滇蹄集》卷一书影宋湘《红杏山房诗钞·滇蹄集》卷一书影

宋湘既是诗人又是诗歌理论家。他主张在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做到“作诗不用法”,明确指出,追唐步宋、师守一家户的创作方法是舍本逐末不足为法。诗人应自出机抒直抒胸臆,“我诗我自作,自读还赏之,赏其多我心,非我毛与皮”,“我生作诗不用法,纵横烂漫随所之”。他认为,李白杜甫韩愈苏轼以及优秀民歌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前无古人的独创性文艺创作打破陈陈相因才能永葆其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同时,宋湘又提倡贵自然重神似,作者应该透过外表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使作品脱去凡俗,直达“山水有清音”的自然高妙之境界

  • 风格

    宋湘是在乾嘉诗坛中自树一帜的诗人,其诗如其人,其性格襟怀豪、真率,朗不羁,其诗则流露真情,慷慨雄真,挥洒自如,磊磊落落,豪放不拘。他大胆吸收和借鉴民歌的表现方法,明白如话,给人以新鲜美好的感受。中晚年深人社会,接触民众,诗风转而得深沉。 宋湘自言“作诗不用法”,反对摹拟,并且获得“文中骐骥”的美誉。

  • 内容

    宋湘的写物诗代表作是观诗。他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首二句就突出了“云南茶花甲天下”的语境,使之达到美压群芳的地位。在尽情赞美茶花壮观、丰美、灿烂的景象时,宋湘没有忘记为韩愈伸张正,针对那些诬陷良的小人喊出“蚍蜉撼树真群儿”的心声。全诗笔墨酣畅淋漓,诗语形象生动,节奏明快跌宕,音韵铿锵有力,情感高昂激越,立意高峻拔卓。当时诗坛名家吴嵩梁看了这首诗后,发出由衷称赞:“定光寺(即云安寺)里红山茶,雷火烧空十丈花,看花君载千湖酒,醉胆轮囷大如斗。万古茫茫两谪仙,太白子瞻抗手?”(见《香苏山馆全集》卷十二)。

    宋湘也不乏借景抒怀之作。在登大观楼时,他面对眼前如画江山,引发对历史的回顾与怀想,意气风发,神思飞扬,也流露出建功立业的抱负。宋湘在大观楼写下的“千秋怀抱三杯酒;万里云山一水楼”的名联,在立意上一脉相承,在意境上相得益彰,以怀古入题,以景抒情,以形象对格,以数词量词组句,构成一副妙手天成的佳联,抒发了作旷达乐观的襟怀。 重游大观楼时,诗中除了赞叹滇池的美景外,却少了前时的意气风发,多了怀旧的思绪,隐含着宋湘慨叹暮年难酬昔日壮志的心情。这二首七律,首二句似信手拈来,语言清新流丽,为全诗增添了不少艺术魅力。宋湘两次游大观楼写的4首七律,无论是诗的立意,诗艺特色,抑或是引典用词的缜密,对仗的工整,以及音韵节律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多年来一直被后人推崇。

    宋湘多次途经昆明,每有所感即题诗壁上,以抒怀记事。如《初夏独游龙泉观访古梅,题诗而返》前半部分叙述唐梅宋柏的来历,突出了梅花经受风霜雪的侵袭和磨砺后非同寻常的风韵。作者以比喻夸张的表现手法,逼真地描绘出古梅虬曲高大,历千年磨难而不不挠的风骨讴歌了古梅坚忍不拔的形象。后半部分抒发宋湘昔日在广东惠州罗浮山下无忧无虑赏花游玩的日子,思乡之情跃然纸上。最后两句把全诗的立意推到了极致,耐人寻味,久读不厌。重游云安寺时,宋湘作《重题云安寺茶花二首》,赞美茶花。此诗最大的特点是善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引典用语似信手拈来却自然娴熟,毫无斧凿痕迹,是一首艺术品位较高的七律佳作。

    宋湘的诗赋集《红杏山房集》保存了许多咏花诗,其中,歌咏最多的是梅花。古代咏梅诗,将梅花当作报的使者,视梅花为友谊或者故乡象征。宋湘观赏梅花,也产生了思乡怀人的情感。梅花是宋湘的家中物,离家万里的他,将梅花视作故乡的象征。单从宋湘的咏梅诗来看,其作品确实表现了梅花魂,即傲雪凌霜、梅花香自苦寒来,淡泊宁静、保有隐逸出世的操守。

    书法

  • 综述

    宋湘擅长正、隶、行、草等书体,豪迈雄劲,如天行空、气势超凡。其作品以行草书为主,显出笔走龙、气势磅礴、洒脱古拙、夭矫不群等特征,同时书写的速度也相对较快 。宋湘快速的书写方式,一可见其不羁的性格和不拘成法的创作主张,二是适于不同场合的应酬,故而时常在细节法度上难以求全。 除善用毛笔外,竹叶、蔗渣随手捡来照样挥写,甚至用抹布、扫帚同样能写出出神入化的字。清《国史》曾评出清代的120名书画家,宋湘亦身居其一。学者黄伟经主编的《客家名人录》和《诗人微略》《清朝书画家笔录》对其书法都有记载。学者陈永正在其编著的《岭南书法史》中,亦推崇宋湘为岭南清中叶四大书家之一。

  • 早期

    早期从乾隆二十一年(1757年)出生到嘉庆四年(1799年)中进士,这一时期主要是求学仕宦时期,流传下来可考的作品并不多。宋湘的早期作品主要是学习古人,继承传统,书法以功力见长。其行书的代表作是“自作诗十四首册页”。此即是宋湘取法米芾的最好证明。此作笔多露锋,用笔多直起直落,劲挺有力,转折处以方笔为主,偶用圆转,内含筋骨,毫无颤滞、浮怯之弊。结字用内擫之法,随势赋形,自然天成。通篇大多字字独立,但以气驭字,笔断而意连,偶有连带皆圆劲有力,活脱自然。作品通篇风神洒丽,超拔不群,深得米芾“刷字”之法,极富米书奔腾跳荡之美。早期的另一代表作是中进士时殿试的试卷。当时乾隆皇帝独爱赵、董之书,满朝皆趋之若鹜,为了应付科考,宋湘主攻楷书,学习赵孟頫。试卷为小楷,基本风格清秀挺拔,圆润流美。此卷字形呈扁方,由于笔笔不苟,点画生动,显得结体宽绰闲,毫无拘苦之态,有赵孟頫《汲黯传》之风。此作为殿试的试卷,属馆阁体一流,虽然馆阁体的确有机械刻板、风格单一之弊端,但是宋湘还是能够从这种束缚中找到出路,在严整、规矩之中还是流露出潇洒和自然。此卷从技法的角度无论是结构、用笔还是章法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为宋湘后来的书法创作打下了坚实的笔墨基础。但从书法的风格上看,此时宋湘的书法风格尚处在探索阶段,这时期的作品还主要是学习古人,继承传统的阶段,尚未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宋湘并没有止于此,而是在不断地探索。

  • 中期

    宋湘咏围棋宋湘咏围棋

    中期是宋湘书法的过渡期,宋湘中进士后次年,应惠州知府伊秉绶之邀,出任丰湖书院山长。惠州是人文秀区,这大大地激发了宋湘的艺术灵感,迎来了他创作的丰收期,写大量的诗歌和书法作品。宋湘还结识了当时与邓石如齐名的大家伊秉绶。伊氏的书法取法汉魏,格调高古,二人经常一起挥豪作书,研讨书艺。早期宋湘的书法主要是师法二王、米芾,属于帖学写法。这一时期受伊氏的影响宋湘的书法在二王、米芾潇洒自然、流畅宕逸的格调中多了一些北碑的雄直与浑厚、深沉与凝重。从宋湘的《丰湖五别诗》中可见其变化,此作既有前期书法流畅宕逸、清新峻又辅之以北碑的雄强浑厚,刚柔相济,融碑帖于炉。 梅州书画收藏家罗雄所藏两幅对联拓本,大有魏碑之风,此联用笔起止多用篆隶之法,藏头护尾,显得筋骨内敛,不漏丝毫的浮怯。特别强调一笔之中的提按顿挫,显得线条跌宕起伏,苍劲老辣。其结构采用魏碑惯用的“横画宽结”式,字形略呈扁方,显得结体宽博,严谨整饬,偶有几笔纵笔逸出,打破这种严整,使得通篇都活跃起来。整体气韵贯通,严整而跌宕,峻拔而沉雄,深得《郑文公碑》笔意。另一幅为宋湘故居所藏横幅,线条流畅飘逸,婉通圆劲。其结构则采用魏碑另一种常用的结构方式—— “斜画紧结”式,字取纵势,内紧外松,取左倾右仰之势,在动态中求得平衡,险峻峭拔,深得《张猛龙碑》之旨。可见宋湘不仅学习北碑,而且在尝试不同风格。这一时期的有益探索为宋湘书法风格的成熟与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宋湘在京时过着极为闲散的清贵生活,其书法也比前期的书法更为潇洒自由,摆脱了古人的面目,确立自己的萧散自然、峻拔遒劲的书风。

  • 晚期

    宋湘《种松碑》宋湘《种松碑》

    晚期是宋湘书法的成熟期。这一时期宋湘在云南任地方官,在艰苦的环境中,宋湘体会到下层百姓的疾苦和现实的残酷,使其对现实的理解更为深刻,这对宋湘书法风格的影响很大。晚期的书法开始变得凝练浑厚,其代表作为《种松碑》。此作与前两个时期不同,用笔加大了线条的粗度,而且起止多用藏锋,使得线条厚重沉实,风骨内敛。转折换笔处往往用重按之法,或挫笔取其方,或转笔而取其圆,或先转后折,或先折后转,笔法多变,增加了浑厚感与顿挫感,其线条虽粗但无肥浊之感,皆圆劲苍古。前两个时期字形多取狭长之势,此时期字形取扁方形,降低字的重心,呈踞之势。章法上字距紧密,一字之中或字与字之间多用提飞,笔断意连,一气贯注。偶用牵丝萦带使得整幅字意气完足,气韵贯通,增加了整幅字的节奏感,有一种荡气回肠的美。而行与行之间则间距较大,整幅字在紧凑连贯之中又透着一种疏朗之气。此作将隶书与章草的笔意融会其中,使得整幅字格调高古,气度醇雅。此作将二王之流畅典雅,李北海之浑融凝重,颜鲁公的朴厚雄健,将行书的流美,魏碑的倚侧融为一炉,而又不着痕迹,为宋湘此时期的代表作。

    宋湘《伯牙琴台题壁》束竹叶为笔书写的八大块巨匾,笔走龙蛇,气势磅礴,洒脱古拙,夭矫不群。作于道光五年宋湘任湖北督粮道时,其时宋已年逾古稀,数月后去世。几年后,有人怕被风雨剥蚀,即请匠人刻石,遂完整保存至今。他曾书刻“丰湖书院”巨匾。他为书院书撰的楹联“人文古邹鲁,山水小蓬瀛”被收进《中国名匾》一书。

  • 历史评价

    编辑

    史籍评价

    《清史稿》:湘性豪迈,下笔显倜傥雄奇之概,诗磊磊落落,自成一家。

    《清史列传》:湘负绝人姿,又肆力于古,为文章醇而后肆。诗沉郁顿挫,直逼少陵。粤诗自黎简、冯敏昌后,推湘为巨擘。

    《清史列传》记载宋湘事迹时称:“任职滇南,嘉惠民生至巨,是勤政爱民好官。”

    《嘉应州志·宋湘传》:襟抱豪迈,下笔具倜傥雄奇之观,从真性坌涌而出。

    《新纂云南通志》:才气豪迈,工书能文,诗尤敏捷,每有所作,落笔立就,时称“真才子”。历官皆著政绩,而掖后进,成就尤多。至今士林传其遗事,以为美谈。

    光绪《云南通志》:湘才气豪爽,工书能文,诗尤火速,每有所作,落笔立就,时称为真才子。历官皆着治绩,而奖掖后进,成绩尤多,至今士林传其遗事觉得佳话。

    道光《广东通志》:湘书行草兼备,且在书写笔具上独辟蹊径,凡毛巾、草刷、扫帚、蔗渣,信手拈来,亦能矫若游龙,而兴之所至,不论士庶,皆乐应题写。

    《崇正同人系谱》:芷湾先生之善书,不拘笔良否,皆能运用如意,有时且不需笔,曾于汉上琴台以竹叶写伯牙琴歌,于惠州西湖用蔗渣代笔写《五别诗》,又以鸡毛写东坡故居。

    据《清史文苑》载,“芷湾襟袍豪迈,故挥豪洒翰,皆具倜傥权奇之概,诗磊磊落落,从其性情坌涌而出,自成为芷湾之诗。”

    《清史文苑》:宋湘除善用笔外,还能随手以竹叶蔗渣作书,而不失其妙,刚劲处似钢钩铁槊,柔韧处如云缭绕。

    《云南大理图书馆记》中说:“明清两代人至云南的外省人当中,宋湘是最受人们尊和称赞的一位。”《清史·列传》《广东通志》《嘉应州志》也记载宋湘始终如一地过着俭朴生活,把薪俸大部用于振兴地方公益事业,百姓都真心感佩铭记他。

    历代评价

    胡曦:吾梅诗三家,《著花庵》(李黼平)纯以学胜,《读白华草堂》(黄香铁)纯以才胜,先生(宋湘)则才兼以学,元气淋漓,正随园所谓人居屋中,我来天外者。总而论之,如大华三峰,莲峰中耸,二峰其旁峙也。(《梅水汇灵集》)

    黄香铁:先生以太白东坡之胸,次运少陵昌黎之气魄,豪情逸思,横绝一代。

    丘逢甲:①伯牙台上记留题,更写西湖五别诗。竹叶蔗渣俱妙笔,米颠书法杜陵诗。②百年古梅州,生才况雄特。宋公(芷湾)执牛耳,光焰不可逼。

    何藻翔:独往独来,目空一切。(《岭南诗存》)

    谢章铤:三家最胜屈翁山,后起无如宋芷湾。(《岭南杂诗》四首之二)

    陈衍:①王兰泉、翁覃溪于岭南诗人称冯山、黎二樵辈,而不及芷湾。芷湾刻意学杜写景言情幽秀一路,所刻诗只见《丰湖漫草》、《续草》二卷、《不易居斋》一卷,近体居八九,语多不犹人,《湖居后十首》短古最工。世仅传其《伯牙琴台》七古一首,非其至也。 ②清岭南诗人,余甚推宋芷湾。(《石遗室诗话》卷八)

    邱振萲:迄今零缣寸楮,残膏剩馥,人尤宝贵,视之有如拱璧。(《五百石洞天挥尘》)

    朱鹤、黄伟磐:芷湾长草书,章法磊落,笔致潇洒,往往一纸书出辄为时贤所倾倒。(故宫博物院的《龙藏宋墨题咏》)

    铭:呜呼先生,为国之鹄,滇海斩蛟,汉阳转粟,呜呼先生,为世之师,白华邑露,赤棣迎曦,草诗王,旷世希有,五岳撑胸,更沃以酒,飘然巾帻,坡老须眉,千秋万岁,视此刻词。

    杨守敬:乾嘉间之书家莫不胎息于金石,博考名迹,惟张山、宋芷湾不依榜古人,自然大雅,由于天份独高,故师古而不泥于古。(《学书迩言》)

    钱仲联:①南邦屈(翁山)宋(芷湾)无前辈。 ②胡曦的诗风格特色,和黄遵宪早期的作品极为相近,大都是继承宋湘《红杏山房诗》的衣钵,而能以新事物融铸入诗。

    李吾铭:宋湘与其他书家的共同之处是,他在学习传统的同时,亦能透过传统的表面现象关注对精神实质的把握。(《广东历代书家研究丛书:宋湘》)

    草原:宋湘为人真率,襟抱豪迈,诗书双绝,世誉岭南才子。文采风流,辉耀一世。其诗雄直豪放,哀乐无端,飞行绝迹,磊磊落落,自成一家,深具倜权奇之慨。其书高迈雄劲,如天马行空,气势超凡,兴到之际,随手取物,虽蔗渣竹叶,率意挥洒,出神入化,古意磅礴,人得其尺幅如获拱璧。为官廉明,两袖清风。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东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大教授陈永正,在其编著的《岭南书法史》中,推崇宋湘为岭南清中叶四大书家之一。清《国史》曾评出清代的120名书画家,宋湘亦身居其一。

    梅州市宋湘研究会:宋湘的书法作品在广东明清书法史上稳占一席之地,其墨迹在岭南地区和东南亚华人社会声誉很高,自清末起多为士大夫阶层和南洋富商所珍爱,民国时期亦为有识者争相收藏。作品以行书和草书为主,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晚年的作品已不太拘泥于书写技巧,更多的是在蘸墨挥毫时体现的激情和才气。

    轶事典故

    编辑

    巧对考官

    传说,宋湘七岁能诗文,联对更是他的拿手好戏,人称他是“神童”。九岁那年,宋湘去参加考试。由于动身迟,到考场时大门己关,宋湘心急,就狠劲擂门。主考官听到擂门声,一看小孩闯了进来。便将其赶出门外。宋湘说:“我是来参加考试的,你怎么叫我出去呢?”主考官说:“你小小年纪考什么试,快出去!”“甘罗十二为宰相,我都九岁了,难道还不能考一个秀才?”宋湘不服气地说。主考官看着还有时间,便说:“好,我出一联给你对,对得上,给你考。对不上,你出去。”宋湘请他出题。主考官想了想:“河水推沙粗在后。”宋湘考试后到,差点错过时间,是个粗人。宋湘随即回答道:“风车放谷‘甏’(精的反义)先行。”主考官见宋湘才思如此敏捷,大为惊异,就让他参加考试,并荐拔为第一名。

    五步成联

    传说,宋湘赴广州考试时,苦于盘缠不足,途经惠州时,求助于惠州知府伊秉绶,伊知府谓:“知君高才,若能五步成联,联中嵌东南西北四字,即为君治装。”宋湘略不思索,援笔立就,“南岭古人瞻北斗;东坡今日住西湖。”令太守大为赞叹,有“曹子建七步成诗,宋芷湾五步成联”之誉。

    不惧总督

    嘉庆年间,一帮广东才子结伴北上赴京赶考,渡韩江,过梅岭,一直来到长江南岸。正待渡江时,新任两广总督吉庆的官船被挡住去路,船上官兵大声吆喝让路。秀才们一来踌躇满志,二来人多势众,三来怕误时辰,再说又不知坐的是什么官人,便不理睬。

    两广总督见是民船拦路,正待发作,忽见这些人全是赴考秀才,心想一旦有人考中状元,以后成了气候,于己不利,但又不甘心官威被灭。于是,他喝道:“我出一副对子,你们当中谁能对得通,就让你们先过。”接着,他出上联:“万马立青霜,将军出朔方,东之广,西之广,总督两广!”道出自己的身份,目的是吓这帮秀才,使他们给自己让路。果然,一听是两广总督,谁也不敢应对。

    这时,身穿苎麻衣的宋湘挺身而出。他分开众人,喊道:“我能应对!”只见秀才不紧不地说:“手持七寸管,挥成大文章,中解元,中状元,连中三元!”他语出惊人,正中两广总督的要害和顾忌,总督大人只好赞此人才气不凡,同时也为自己找了个台阶 ,就让他们的渡船先过。

    书联揽客

    宋湘石像

宋湘石像

    2020年,宋湘纪念公园建成,开放了展示宋湘生平事迹和书法艺术成就的展厅,公园全面展示了宋湘六个阶段的人生经历及其在诗歌、书法、勤政廉政三个方面的突出成就。 并在公园的文化广场竖立了一尊宋湘石雕像。 在白渡圩镇上,有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宋湘文化广场,广场旁的宋湘文体中心内设有宋湘纪念室,陈列大量宋湘书法作品的拓片和复印件。

    纪念会议

    2018年4月22日上午,“梅州八贤”之首宋湘研究会筹备会议在梅县区白渡镇召开。来自深圳、梅州等地的文史研究学者、诗人、书法家、收藏家及宋湘后裔等20多人共同商讨成立宋湘研究会筹备事宜。

    2018年11月25日上午,梅州市宋湘研究会成立大会在梅县区白渡镇举行。梅州市宋湘研究会发起人及全体会员和相关专家学者、宋湘后裔代表、宋湘书法协会代表等共同见证了成立仪式。

    2020年12月12日,“书香墨韵·宋湘故里”第二届宋湘学术研讨会暨纪念宋湘系列活动在宋湘故里——梅县区白渡镇举行。国内宋湘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书法、收藏、诗词、摄影等文学艺术界代表以及宋湘后人代表等齐聚一堂开展学术研讨。现场还启动“宋湘杯”全国书法大赛和“宋湘杯”摄影大赛,并举行宋湘《红杏山房诗赋集》首发和捐赠仪式、原创微影《白渡原乡人》首映会、宋湘生平事迹展、宋湘书法真迹展览等系列活动。

    2021年10月15至17日,“宋湘与丰湖书院”纪念活动暨学术研讨会在惠州学院举行,来自各地的文史专家和学者,以及部分高校学子出席相关活动。此次纪念活动暨学术研讨会通过文化沙龙专题学术报告、学术研讨、墨迹研学展、考察地方文化等多种形式开展,旨在共同探讨宋湘的历史贡献和影响,进一步挖掘宋湘与丰湖书院文化内涵

    史料索引

    编辑
  • 《新纂云南通志·宋湘传》

  • 光绪《云南通志·卷一百三十九·宋湘传》

  • 《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五·文苑二·宋湘传》

  • 《清史列传·卷七十二·文苑传·宋湘》

  • 《清史稿·儒林传》

  • 道光《云南通志·循吏传》

  • 光绪《云南通志·循吏传》

  • 光绪《嘉应州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