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 编辑

地理概念

神州,或称“赤县神州九州” ,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理区划概念。「赤县神州」一最早出自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十二州」源自舜将九州改为十二州的传说。九州的范围东至东海,含辽东地区在内,北以戈壁大漠及燕山山脉作为民族地区与草原游牧民族地区的分界线。西以河西走廊巴蜀与藏地相接,向南囊括岭南地区。古代九州的地理范围与古代汉族传统聚居地区重叠,称为「华夏九州」或「汉地九州」。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名曰赤县神州;《古今通》:昆仑南方五千里谓之神州,州中有和羹乡方三千里,五岳之域,帝王之宅,人所生也;《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记载:“土则神州中岳。”刘良注:“神州,洛阳也。”这说明“神州”就是指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混元圣纪》:昔在神州,以神仙教化天下,上自三皇,次及五帝,修之皆得神仙;《太清金液神丹经》:但古圣人以中国神州,以九州配八卦,上当辰极,下正地心,故九州岛在此耳。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神州

外文名:Thedivineland

别名:赤县神州、汉地九州

出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位置:洛阳

历史沿革

编辑

赤县、神州之称,最早见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其中提到战国时齐国有个叫邹衍的人说:“中国名为赤县神州。 ”后来人们就称中国为“赤县神州”。但更多的是分开来用,或称赤县,或称神州。

神州是中国汉地九州的代称,在概念和含义上,趋近于“华夏”,“中华”,“九州”名词概念。

历史沿革历史沿革

神州,又称赤县神州,是对中国、汉地九州的别称 。属原住民汉族的民族共同地域。

在《淮南子》中所列的九个州 中,其中位於东南方的神州即是中国 ,因为中国是位于一块被大海所包围的大陆的东南方。

先秦的华夏之域仅限於鲁、晋、齐、郑、蔡、卫等“王之支子母弟甥舅”诸国 及行周礼的宋、陈等中原诸国。汉代在先秦诸国的基础上萌芽出后世汉族九州的概念

汉代以后的华夏之域与赤县神州之域的地理范围等同 ,其范围相当于汉地,又有“东夏” 、“南夏” 、“西夏 “北夏”等词称呼汉地内的局部地区。

作为名山大川的四渎五岳五镇也是在赤县神州(汉地)的范围之内。

四渎∶河、济水(济河)、淮水(淮河)、长江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五镇∶东镇沂山、西镇吴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巫闾山、中镇霍山

九州泛指中国,以九州之意派生演化而来的还有九域、九有、九土、九区。宋代绘制《九域图》即中国地图

赤县神州的地理范围萌芽于先秦,其地理范围自汉武帝以后稳定不,赤县神州的范围大致上包含岭南及甘肃等地在内,其后2000多来至今再也没有发生巨大的变化

根据汉族传统,古代汉地可分为九个分区:

汉族地区

分区名

今地

冀州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德州市、聊城市;安阳市、鹤壁市、濮阳市、新乡市、焦作市、济源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

豫州

郑州市开封市、漯河市、洛阳市、南阳市、商丘市、新乡市、信阳市、许昌市、周口市、平顶山市、三门峡市、驻店市;阜阳

兖州

荷泽市、济宁市;商丘市;亳州市、淮北市、宿州市

青州

济南市、青岛市、东营市、潍坊市、台市、威海市、淄博

徐州

徐州市、连云港市、宿迁市、淮安市、盐城市;泰安市、枣庄市、临沂市、日照

扬州

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香港、澳门南京市、扬州市、泰州市、苏州市、常州市、无锡市、南通市、镇江市;合肥市、芜湖市蚌埠市、淮南市、铜陵市、安庆市、黄山市、滁州市、六安市、池州市、宣城市、马鞍山市

荆州

湖北湖南桂林

梁州

重庆、州、云南;汉中市、安康市成都市、绵阳市、广元市、南充市、巴中市、达州市、安市、德阳市、遂宁市、广安市、眉山市、阳市、乐山市、内江市、自贡市、宜宾市、泸州市

雍州

甘肃、宁夏;西安市、铜川市、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延安市、商洛市、榆林市;包头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

范围

编辑

先秦

赤县神州(中国),又名“神州”、“九州”。

赤县神州之称,最早见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其中提到战国时齐国有个叫驺衍的人说:“中国名为赤县神州。” 后来人们就称中国为“赤县神州”,有时是分开来用,或称赤县,或称神州,但更多的时侯是称神州。

相传炎帝统辖的土地称为赤县,而黄帝统治的土地称为神州,赤县和神州合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的范围“东逾蟠木,西济流沙,北至幽陵,南抚交阯”

赤县神州源于大禹治水划定九州的传说,相传夏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分别是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后来从冀州中分出幽州、营州、并州三州,与原有的九州合计共十二州,所以九州时而又被称为十二州。 而战国时代的秦、楚、、赵、魏、韩、燕、卫、齐、鲁等诸侯国的版图及周王畿全部也是神州(九州)的一部分 ,从禹贡可知沱江、岷山一带所在的巴蜀地区也是神州的的一部分

西汉

西汉有十三州及司隶,十三州分别是并州、冀州、幽州、青州、兑州、豫州、徐州、扬州、交州、荆州、益州、朔方及凉州,其中益州即是九州中的梁州 ;幽州与并州是由冀州分割出来 ;凉州本来是属於雍州的 ;交州在十二分野 中被划归九州中的扬州 ;朔方是由雍州分割出来 ;而司隶分别属於冀州、雍州、豫州三州

因此西汉一司隶及十三州的范围等同於九州的范围。

冀州∶河东郡、河内郡 及魏郡、巨鹿郡、常山郡、清河郡、赵国、广平国、真定国、中山国、信都国、河间国、及涿郡、勃海郡、代郡、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玄菟郡、乐浪郡、广阳国 及太原郡、上党郡、云中郡、定襄郡、鴈

兖州∶东郡、陈留郡、山阳郡、济阴郡、泰山郡、城阳国、淮阳国、东平国

青州∶平原郡、千乘郡、济南郡、齐郡、北海郡、东莱郡、菑川国、密国、胶东国

徐州∶楚国、泗水国、广陵国、琅邪郡、东海郡、临淮郡

扬州∶庐江郡、九江郡、会稽郡、丹扬郡、豫章郡、六安国南海郡、郁林郡、苍梧郡、交趾郡、合浦郡、九真郡、日南郡

荆州∶南阳郡、南郡、江夏郡、桂阳郡、武陵郡、零陵郡、长沙

豫州∶弘农郡、河南 颍川郡、汝南郡、沛郡、梁国、鲁国

梁州∶汉中郡、广汉郡、蜀郡、犍为郡、越嶲郡、益州郡、牂柯郡、巴郡、武都郡

雍州∶朔方郡、五原郡、上郡、西河郡、北地郡及京兆尹、冯翊郡、扶风郡 及陇西郡、金城郡、天水郡、安定郡、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

在十二分野中的三河 即河东郡、河内郡、河南郡三郡的合称 ,河东郡、河内郡属冀州,而河南郡属豫州

东汉

汉末的冀州,其范围至少相当于今日的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山西、陕西六个市全部地区及内蒙一部份地区 。同时,汉代及三国时人口中的“天下”是九州(中国)的代指 ,“中国”反而只是占有中原的王朝政权的代指,或中原的代指。

东汉建安十八年曾经重新分置全国所属九州州域 ,冀州范围相当于今天的辽宁、河北、山西、北京、天津及内蒙一部份;雍州州域范围辖有今陕西、甘肃、宁夏;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及广西一部份属益州(梁州) ;广东、广西、北、湖南及河南南部是荆州辖境。

晋代

晋代的神州与汉代神州范围相当,按《晋书·地理志上》 及《晋书·地理志下》 描述西晋全国十九个州各自所属的赤县神州(中国)州域如下:

冀州∶冀州、平州、幽州、并州

兖州∶兖州

青州∶青州

徐州∶徐州

扬州∶扬州、交州、广州

荆州∶荆州

豫州∶司州、豫州

梁州∶梁州、益州、宁州

雍州∶雍州、凉州、秦州

隋代

按《隋书·地理上》 、《隋书·地理中》 及《隋书·地理下》 所述,隋朝全国各郡各自所属的赤县神州(中国)州域如下:

冀州∶信都郡、清河郡、魏郡、汲郡、河内郡、长平郡、上党郡、河东郡、绛郡、文城郡、临汾郡、龙泉郡、西河郡、离石郡、雁门郡、马邑郡、定襄郡、楼烦郡、太原郡、襄国郡、武安郡、赵郡、恒山郡、博陵郡、涿郡、上谷郡、渔阳郡、北平郡、安乐郡、辽西郡

兖州∶东郡、东平郡、济北郡、武阳郡、渤海郡、平原郡

青州∶北海郡、齐郡、东莱郡、高密

徐州∶彭城郡、下邳郡、鲁郡、琅邪郡、东海郡

扬州∶江都郡、离郡、淮南郡、弋阳郡、蕲郡、庐江郡、同安郡、历阳郡、丹阳郡、宣城郡、毗陵郡、吴郡、会稽郡、馀杭郡、新安郡、东阳郡、永嘉郡、建安郡、遂安郡、鄱阳郡、临川郡、庐陵郡、南康郡、宜春郡、豫章郡、南海郡、龙川郡、义安郡、高凉郡、信安郡、永熙郡、苍梧郡、始安郡、永平郡、郁林郡、合浦郡、珠崖郡、宁越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比景郡、海阴郡、林邑郡

荆州∶南郡、陵郡、竟陵郡、沔阳郡、沅陵郡、武陵郡、清江郡、襄阳郡、舂陵郡、汉东郡、安陆郡、永安郡、义阳郡、九江郡、江夏郡、澧阳郡、巴陵郡、长沙郡、衡山郡、桂阳郡、零陵郡、熙平郡

豫州∶河南郡、荥阳郡、梁郡、谯郡、济阴郡、襄城郡、颍川郡、汝南郡、淮阳郡、汝阴郡、上洛郡、弘农郡、淅阳郡、南阳郡、淯阳郡、淮安郡

梁州∶汉川郡、西城郡、房陵郡、清化郡、通川郡、宕渠郡、汉阳郡、临洮郡、宕昌郡、武都郡、同昌郡、河池郡、顺政郡、义城郡、平武郡、汶山郡、普安郡、金山郡、新城郡、巴西郡、遂宁郡、涪陵郡、巴郡、巴东郡、蜀郡、临邛郡、眉山郡、隆山郡、资阳郡、泸川郡、犍为郡、越巂郡、牂柯郡、黔安郡

雍州∶京兆郡、冯翊郡、扶风郡、安定郡、北地郡、上郡、凋阴郡、延安郡、弘化郡、平凉郡、朔方郡、盐川郡、灵武郡、榆林郡、五原郡、天水郡、陇西郡、金城郡、枹罕郡、浇河郡、西平郡、武威郡、掖郡、敦煌郡、鄯善郡、且末郡、西海郡、河源郡

明代

洪武帝认为“中国之旧疆”包括闽粤(今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四省) 、江东、湖湘襄阳(今湖北湖南二省)、赣城(今江西省)、长淮(今江苏省及安徽省北部)、齐鲁、河洛(今河南省)、幽赵晋冀(今河北山西二省及天津北京二市)、秦陇(今陕西甘肃宁夏三省) 、巴蜀(今四川省及重庆市 、云南 在内。

明朝人认为今日的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海南八省之地都属于赤县神州中的扬州

明朝人认为今日辽宁省的地理范围(辽东都指挥使司) 也是属于赤县神州的州域。

根据四库全书版的《明一统志》,明朝全国属于神州(九州)州域内分野的府县如下:

冀州∶顺天府、保定府、河间府、真定府、顺德府、广平府、大名府部分 、永平府、延庆府、保安州、万全都指挥使司(万全都司)、太原府、平阳府、大同府、潞安府、汾州府、辽州、沁州、泽州、彰徳府、卫辉府、怀庆府、广宁(广宁卫)以西之地

兖州∶兖州府部分 、东昌府、开封府部分

青州∶济南府、青州府、登州府莱州府、辽东都指挥使司(广宁卫以东之地)

徐州∶徐州、淮安府、兖州府部分

扬州∶应天府、凤阳府、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镇江府、扬州府、庐州府、安庆府、太平府、宁国府、池州府、徽州府、广徳州、和州、滁州、杭州府、嘉兴府、湖州府、严州府、金华府、衢州府、处州府、绍兴府、宁波府、台州府、温州府、南昌府、饶州府、广信府、南康府部分 、九江府部分 、建昌府、抚州府、临江府、吉安府部分 、瑞州府、袁州府、贑州府、南安府、福州府、泉州府、建宁府、延平府、汀州府、兴化府、邵武府、漳州府、福宁州、广州府、韶州府、南雄府、州府、潮州府、肇庆府、罗定州、南宁 及高州府、廉州府、雷州府、琼州府

雍州∶西安府、凤翔府、汉中府部分 、平凉府、巩昌府、临洮府、庆阳府、延安府、宁夏卫、洮州卫军民指挥使司、岷州卫军民指挥使司、河州卫军民指挥使司、靖虏卫、陕西行都指挥使司、郧阳府部分

礼制

编辑

儒教传统里,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取字,子行笄礼,为成人之道。

孔子

天子诸侯为早日执掌国政,多提早行礼。周文王十二岁而冠,成王十五岁而冠。

中国遵循婚礼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期、亲迎。纳采就是求婚,问名为请教女子的姓名(同姓不婚之故),纳吉为占卜生辰八字是否合适,纳征为交纳彩礼,请期为确定迎亲日期,亲迎为迎接新娘。

中国遵循丧服、丧制的礼仪,主要现为披麻戴孝、招魂等等礼节。办丧礼的时间越长,越能表现家人对死重和爱意。在古时代,在葬礼过后还需守一百天的哀悼期,并且在接下来的一到三年内,家中的人都不可嫁娶。

根据儒教经典,汉人祭祖,祭祀日月、星辰、稷、山川、大傩。

神州祭祀

编辑

祭祀神州

神州大地神祇,又称神州地祇。传统上祭祀神州地祇,规格极高,常与昊天上帝、五方上帝祭祀并列。隋朝时神州祭祀为大祀,《隋书·礼仪》:「昊天上帝、五方上帝、日、皇地祇、神州、社稷、宗庙等为大祀,星辰、五祀、四望等为中祀,司中、司命、风师、师及诸星、诸山川等为小祀。」 宋朝诏明堂用皇佑典礼,神州地祇和天皇大帝(即昊天上帝)并祭。《宋史·高宗赵构》:「五帝、神州地祇等十三祭为大祀。」

神州歌

根据《隋书·乐志》记载,隋朝祭祀神州的典乐「神州歌」为:「祭神州,奏《諴夏》,送神、登歌与方丘同。」 —— 《諴夏》:「四海之内,一和之壤。地曰神州,物赖生长。咸池既降,泰折斯飨。牲牷尚黑,珪实两。九宇载宁,神功克广。」

文献记载

编辑

《绎史·黄帝纪》:"自神农以上有大九州,柱州,迎州,神州之等,黄帝以来,德不及远,惟于神州之内分为九州,黄帝受命,风后受图,割地布九州,置十二国。"神农及以前辖有大九州——---与神州等同的州,分别是神州,迎州,州,合州,冀州,柱州,玄州,咸州,扬州。从《山海经》来看,大九州之说有一定的道理。中国先民早就分布到世界各地,以北亚,东南亚太平洋诸岛和美洲为最多。从考古发现来看,细石核的年代以华北最早,西伯利亚,日本北美西部细石核绝对年代依次递减,是华北人迁移的路线。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中国先民的把中国文化传播到海外,体现在文物语言,民俗上,有领人信服的证据,只是多数次人对此缺乏专业知识,但不应妄称不可信。即使不是直接管理大九州,中国先民在太昊,神农时代向外迁移,其足迹达到世界许多地方也是事实。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先列中国名山大川……及海外人之所不能睹……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一般认为中国古代以中国为天下,并不是事实。中国仅是天下的八十一分之一或九分之一。古人知道世界很大,所以者有大九州的说法。有人说赤县神州得名于炎帝神农。《山海经》的《五藏山经》,《海内经》与神州的范围大致相当,《海外经》,《大荒经》远及海外。《淮南子。地形》所列九州相当于大九州,其它地方谈到九州是赤县神州

尚书·舜典》:"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浚川。"舜分全国为十二州。尧时洪水滔天,共工,鲧治水失败,禹"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史记·夏本纪》)治服洪水的同时划定了九州。有人说禹治九州,是《左传。昭公四年》的:"四岳,三涂,阳城,太室,荆山,中南:九州之险也。"此为"小九州",其地域不出晋中,晋南,豫西,陕西东南。这种观点是疑古的产物。"九州之险"并不是九州的全部,"小九州"之说以偏概全,低估了大禹的功绩。《禹贡》所载山川,地名,如三危,碣石,彭蠡,山民山,不仅比"小九州"大,也比一般人所说的"中原"要大。考古学上应当明确:尧舜禹时代有共主,有诸侯,甸服,绥服,要服,荒服有不同的义务,考古学文化面貌不同,是在情理之中的,据这些不同就说夏的疆域仅限于"小九州"一带,是不切合实际的。名义上臣服的方国,不可能完全接受共主所在方国的文化,但文化从中心地带向外扩散,也能影响邻近的方国。

《通鉴外纪·包牺以来纪》:"人皇氏……依山川土地之势,财度为九州,谓之九囿。"相传人皇氏兄弟九人,称九头纪,为十纪之首。按这种说法,人皇氏之时已分九州。《逸周书。尝麦解》:"九隅无遗"(蚩尤追黄帝,战斗惨烈。

《宋史·卷四百二十三·列传第一百八十二》吴泳:“诵往哲之遗言,进谋国之上策,实不过曰内修政事而已。然所谓内修者,非但车马器械之谓也。衮职之阙,所当修也;官师之旷,所当修也;出之所弗清,所当修也;本兵之地弗严,所当修也;直言敢谏之未得其职,所当修也;折冲御侮之弗堪其任,所当修也。陛下退修于其上,百官有司交修于其下,朝廷既正,人心既附,然后申警国人,精讨军实,合内修外攘为一事,神州赤县,皆在吾指顾中矣。”

《宋史·卷四百七十六·列传第二百三十五·叛臣中·全上》彭义斌致书沿江制置使赵善湘曰:“不诛逆全,恢复不成。但能遣兵扼淮,进据涟、海以蹙之,断其南路,如此贼者,或生禽,或斩首,惟朝廷所命。贼平之后,收复一京三府,然后义斌战河北,盱眙诸将、襄阳骑士战河南,神州可复也。”

梁启超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此又天下万国凡有血气者莫不皆然,非直吾赤县神州之民也。”